本文目录
广州龙潭属于哪个区
广州龙潭属于海珠区。
龙潭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窖镇,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的岭南古水乡,也是一个拥有神秘传说和丰富物产的村落。
龙潭村村里河涌交错,是典型的珠三角水乡,龙潭村的端午风俗已延续了上百年。食“龙舟饭“,是珠三角农民的大聚餐,是传统的社日宴饮的继续,宴会开支的款项来源,主要是村内工厂、店铺、专业户、个体户和普通村民的捐赠,港澳同胞、华侨的赞助,其次是龙船部件的竞投所得。
”龙潭村“的由来
传说这村子是龙的居所,是龙出没的地方,由此得名"龙庭",后才改名为"龙潭"。
龙潭村的先民们迁自中原,到广东的珠玑巷,再辗转来到了龙潭村。最早到龙潭村的有韩、杨、车、马、黎、罗、李等姓氏,其中杨、车、马三个姓在现在龙潭村的村头附近围垦了一个围,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取名叫做“三姓围”,后来叫成了“三盛围”。
从元代到明代,有其他姓氏人士陆续迁入,遂成了现在的黄、白、何、李、杜、吴、陈、梁等八个主要姓氏聚居在一起的自然村。
广州龙潭在哪里
海珠区西环街东3巷。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得知,广州龙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西环街东3巷。龙潭镇,原从化市辖镇,在从化西部。原称松潭,因镇区近处有深潭,又近松林,故名。
求广州一日游景点信息
长隆欢乐世界—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
长隆国际马戏大剧院—剧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
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动物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
长隆水上乐园—水上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
长隆欢乐世界中心演艺广场—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长隆旅游区
番禺长隆夜间动物世界—动物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
长隆旅游区—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
长隆旅游度假区—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境内
广州塔—其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222号
墨园—景区/历史徒步旅游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
广州沙面旅游区—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北岸
丽江明珠歌剧院—剧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迎宾路北
广州番禺莲花山—山脉—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镇
越秀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60号
白云山—山脉—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陈家祠堂—历史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
白云山摩星岭—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
沙面建筑群—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桥西侧
广州白云山—山脉—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新市镇
广东中山大学—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沙面岛—岛屿—周边—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沙面岛
大夫山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禺山西路688号
广州海洋馆—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20号
广州珠江新城广场—其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302号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282号
珠江—海洋—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广州石室教堂—建筑群—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一德路56/7号
广州石室圣心教堂—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56号
陈家祠—建筑群—宗教场所—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广州天主教堂—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
广州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周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
石室圣心大教堂—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一德路
岭南印象园—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
广州动物园—动物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20号
荔枝湾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泮塘地区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图书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文明路213号
广东美术馆—艺术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烟雨路38号
广州中山纪念堂—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59号
番禺南沙天后宫—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角山
上海大街—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上海大街
百万葵园—娱乐/主题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新垦镇十五涌
广州鳄鱼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边村
番禺余荫山房花园—花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
华南植物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广州新体育馆—运动场/体育馆/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南路
南越王墓博物馆—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
广州博物馆—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园中路34号
开平碉楼—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五五五县道
广州三元宫—建筑群—历史遗址—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应元路11号
光孝寺—宗教场所—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光孝路109号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其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79号
荔湾湖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155号
长隆野生动物园—动物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
南澳—岛屿—海滩—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云台花园—花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风景区南麓
广州帽峰山—山脉—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与良田镇
广州艺术博物院—艺术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麓湖路13号
华南农业大学—学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
二沙岛—岛屿—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
广东科学中心—科学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西六路168号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军校路170号
北京路步行街—文娱中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
余荫山房—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
广州文化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提二马路37号
珠江新城—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冼村路
王子山森林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与清远市交界处
西汉南越王墓—墓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解放北路象岗山
塔影楼—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
莲花山高尔夫球会—高尔夫课程—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镇
广州珠江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河街18号
镇海楼—历史遗址—观景台/塔—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
广东省博物馆—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珠江新城珠江东路2号
北京路千年古道—景区/历史徒步旅游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
麓湖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麓湖路11号
爱群大厦—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13号
西关古老大屋—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村
越秀山—山脉—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应元路
天河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
广东艺术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地标/热点—历史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麓湖路13号
黄埔军校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
小洲村—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
兰圃—花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
流花湖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00号
广州歌剧院—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Zhujiang Boulevard
广州雕塑公园—娱乐/主题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下塘西路545号
莲花山古采石场—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镇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34号
黄花岗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79号
番禺莲花山古采石场—其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镇
广州蔬菜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嘉禾镇嘉禾街
萝岗香雪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萝岗街萝峰村
广州世界大观—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
广州九龙湖高尔夫球会—高尔夫课程—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
广州鲁迅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5号
广州长洲文化风景区—历史区徒步旅行—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区内
广州笑翻天乐园—娱乐/主题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
陈氏书院—学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
星海音乐厅—音乐会—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
百水寨—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派潭镇
六榕寺和花塔—建筑群—历史遗址—宗教场所—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六榕路
帽峰山森林公园—公园—森林—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良田镇交界处
广州航天奇观—科学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东沙路
广州市人民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府前路
云台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南门
南湖游乐园—游戏/娱乐中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同大路983号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
六榕寺—宗教场所—观景台/塔—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
火炉山森林公园—森林—国家野生动物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火炉山北路
广州国际划船中心—体育场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竹料镇
澳洲园—国家野生动物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三路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墓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
大河马水上世界—水上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黄花岗烈士墓—墓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路
广州黄大仙祠—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古祠路
白云山—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広州市北部
广州东站广场水景瀑布—瀑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站路1号
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99号
华林禅寺—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
新恳湿地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工业大道北
广州公社—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
广州图书馆—图书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
暨南大学—学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
广州解放纪念像—古迹/雕像—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广场中央
天湖旅游区—海洋—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温泉镇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
南岭塔—观景台/塔—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天后宫内
东山湖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湖路123号
广州南方剧院—剧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80号
芙蓉嶂风景区—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芙蓉镇
仁威庙—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庙前街
九龙泉—喷泉—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白云山南路白云山顶公园
白云晚望—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白云山
广东人民体育场—运动场/体育馆/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18号
花都盘古王庙—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盘古路
番禺花花世界—文娱中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基镇清河东路
中山先生铜像—古迹/雕像—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中山纪念堂
三元里抗英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
龙津西西关大屋区—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运动场/体育馆/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黄村
西关大屋—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琶洲塔—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村
南越国水闸—古代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光明广场下
岭南第一楼—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
中共“三大”会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
蒲洲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南部
南海神庙—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
越秀山体育场—运动场/体育馆/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应元路34-36号
广州帽峰九龙涧—瀑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良田镇华坑村
华南理工大学—学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圆玄道观—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九潭村
怀圣寺光塔—宗教场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光塔路55号
花都洪秀全故居—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村
观音—古迹/雕像—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西樵山
俄亥俄艺术工厂—参观工厂—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南越王墓—历史遗址—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867号
流花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西路和人民北路
东方工作室2000—娱乐/主题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方乐园
黄埔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
广州宝桑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山前大道
湖南岛—岛屿—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清真先贤古墓—墓地—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
番禺大桥—桥梁—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窖镇
中山纪念碑—古迹/雕像—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
芳村体育中心—运动场/体育馆/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鹤洞路
番禺星海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桥坑口路
番禺沙湾古镇—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巷涌路沙湾文化站
锦纶会馆—建筑群—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南路289号
天河—周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墓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113号
清平药材专业市场—购物中心—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大道
孙中山国父纪念馆—古迹/雕像—越野/山地车旅行路线—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路中259号越秀公园
华林寺玉器一条街—周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
农林下路—路线—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
森美反斗乐园—运动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迎宾路
文德路文化街—周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文德路
药洲遗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
平安大戏院—剧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十甫路125号
番禺横沥农业旅游—其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横沥镇
番禺化龙农业大观园—农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
花都梯面—其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
龙头山森林公园—公园—森林—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风度街1号
丹水坑旅游区—其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
美森欢乐营—游戏/娱乐中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兴业大道
龙穴岛—岛屿—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
蒲洲花园—花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港前进大道
南越国宫署遗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316号
花都梯面镇紫霞山庄—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
瑶池花雨度假村—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
九龙湖度假区—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北兴镇
亲亲农庄—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佛镇燕塘村
莲花塔—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
荔湾博物馆—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2号
历奇山庄—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古坝东村南台围
留耕堂—建筑群—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金颖园农科度假区—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
石马红桃风景区—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新市镇石马村
小石船生态农庄—景区/历史徒步旅游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村
石井桥—历史遗址—桥梁—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
升平社学—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石井圩升平街
玉岩书院—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萝岗镇
城北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道
八和会馆—表演—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177号
彩虹湾美食街—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长隆欢乐世界内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园西路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南路89号
大钟楼—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
光明大戏院—剧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中路293号
大角山炮台—战场—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沙镇大角山
沙湾留耕堂—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北村
利泰瀑布—瀑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利泰山
虎泉山庄—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虎门镇大人山牛子岗
虎门纪行—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虎门镇口村
莲花城—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郊
白虎大街—国家野生动物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
万顷沙原野庄园—景区/历史徒步旅游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
旋风岛—岛屿—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
哈比王国—娱乐/主题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
南汉二陵—历史区徒步旅行—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北亭村
思贤—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
桥南区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西丽大桥脚左侧
英东体育馆—运动场/体育馆/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繁华路106号
石楼千年古村—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
宝墨堂—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
漱珠岗—古代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五凤村
云桂桥—桥梁—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
瀛洲生态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小洲村小洲东路
博济医学堂—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医学院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
十香园—古代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怀德大街3号
上下横岛旅游中心—旅游/游客中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虎门水道主航道两侧
陈芳先生故居—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前山镇上冲梅溪村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古代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七星岗
资政大夫祠—古代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
白免岗炮台—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4801厂区内
白鹤岗炮台—古代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下庄村
济深公园—公园—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中部坪岗
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军事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扯旗山麓
北伐纪念碑—古迹/雕像—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济深公园
深井文塔—观景台/塔—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镇
黄埔东苑—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大沙镇横沙村西侧
柯拜船坞—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思亭路2号
长洲文化景区—景区/历史徒步旅游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
九龙潭水上世界度假村—水上公园—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北兴镇
高百丈景区—国家野生动物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
白坭河—海洋—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
番禺祈福农庄—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祈福新村
西苑—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东风西路
波斯楼—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原平岗圩
凤台揽胜—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前进路
白鹅潭—海洋—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珠江河面
盘古王旅游区—度假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村
珠江三角洲湿地—地质构造—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境内
沙面网球场—运动场/体育馆/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南街5号
邮务管理局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43号
民间工艺博物馆—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沙基惨案纪念碑—古迹/雕像—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
粤海关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29号
岑村—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岑村
竹岗外国人墓地—墓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长洲镇深井村
中山碑—古迹/雕像—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黄埔岛上黄埔军校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政府大楼—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境内
陈树人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10号
近代史博物馆—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陵园西路52号
中共广东委员会—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194号~200号
竹筒屋—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荣巷33号
庐江书院—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29号
冯如墓—墓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路黄花岗公园内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小东营街5号
越王井—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应元路西端
四烈士墓—墓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
中朝人民血谊亭—古迹/雕像—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三路
广东咨议局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三路
黄村体育训练基地—体育场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黄村机场
水月宫—古代遗址—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棠东村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建筑群—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280号
水果世界—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棠下村
黄阁麦家祠—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
东郊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68号
荔湾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77号
黄埔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丰乐北路398号
东风公园—公园—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
怀圣寺—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
海幢寺—宗教场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337号
国民党一大旧址—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5号博物馆
番禺学宫—历史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山四路42号
番禺博物馆—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银平路121号
邓世昌纪念馆—历史遗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中龙涎里2号
东征阵亡烈士墓—墓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万松岭
黄花岗剧院—剧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96号
萝岗风景区—地标/热点—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萝岗镇
有谁知道关于广州龙潭
人们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在海珠区华洲街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名字就叫做“龙潭”。
这是一个典型的岭南古水乡,纵横交错的河水把村庄分割成几块,四座清光绪年间建的石桥(分别叫“迎龙”、“利溥”、“汇源”、“康济”桥,建桥时刻名于桥上。
),把原村头与西约、南约、中约、东约连贯起来,参天古榕树立于桥头岸边。
在这个村庄,留传着不少关于龙的故事。
龙潭村所处位置,远古时是古海海底,“古海岸遗址”离龙潭只有数百米之遥。
千多年前,这里浮现为陆地,河涌弯弯曲曲穿过,陆续就有人在此活动,捉鱼虾,开垦耕作,陆续有“南下大军”入住、发展……
我们的祖先把“龙”作为图腾。
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们,认定这里就是“龙”出没的场所。
龙潭何时建村难以查考,但村中有几根几十厘米粗的“红米石”柱,早年市文物处的人士已认定为是“明朝建筑”的“遗物”。
是明朝的什么建筑物?现难查考。
现在龙潭西约正对着汇源桥的位置,有一座“洪圣殿”,这座洪圣殿建于清朝。
洪圣殿两边走廊等建筑物已拆走,保留主座大殿,大殿正面墙壁上画有壁画“龙”,这幅用墨画于百多年前的画,虽受到一些损坏和部分被复盖,但还可以清晰看到二条生动的龙的龙头部分。
在洪圣殿后面,原来有一棵多人合抱才抱得过的巨型古榕树,上面已断,中间通空熏黑(可能被雷电击过),相传“龙”就是从这里“升天”的。
直至六十年代,这棵古榕还存在。
它虽然中间通空了,但靠西一边还有部分树皮及枝桠还存在,它顽强地生长着。
后来,这棵古榕被人砍伐了,在此建了房子。
过去,每当冬季,长时间不下雨,珠江水咸潮涌上,靠喝河水生活的龙潭人,河水太咸不能饮用,于是就在洪圣殿前地堂对开的石坎外边,挖一穴,清冽甘甜的“龙口水”就会涌上来。
家家户户拿着水埕(瓦罐)和蚌壳(打水工具),到此排队取水回家煮饭烧茶。
每年遇至咸潮均如此。
人人都很多谢龙王爷的恩典。
在龙潭村的东南部,原本建有一间“张王爷”庙,上面有龙、鳌鱼等装饰,惜此庙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被拆毁了。
虽然这座庙被拆几十年了,但本村的龙舟每次经过,都必定擂一通鼓,表示龙舟在此廻龙,表示敬意……
由于传说这里是龙的居所,是龙出没的地方,由此得名“龙庭”,后又改名为“龙潭”。
据了解,龙潭村的龙舟活动始于清朝。
龙潭较早的龙船应该是原埋藏于西约边那艘“洪圣宫”龙船,它大约建造于清中期。
这艘船是用“杪木”造,因木质相对较差(不是坤甸木),这艘龙船基本已枯废了,解放前已经弃用了。
日本侵华时,兵荒马乱,人人自危,有谁去扒龙船呢?日本投降后,恢复了龙舟活动,但把持活动的都是一些豪强,他们带备长短枪械去,既显威风,也防备冲突:当时很多人都提心吊胆。
解放了经过土改,人们翻身当家作主了,生活趋于稳定,“饱暖思娱乐”。
于是人们便自发地组织起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把原属“光远堂”的龙船(战乱时被人偷掉“龙缆(筋)不能使用”)“翻叠”(即重新修造)成为村民的“新船”,原属“善庆堂”的龙船称为“旧船”,一对船供全村村民使用,不分姓氏、宗族。
这两艘龙船始造于清晚期,从始造至今已有一百多处历史了。
“新船”混有一部分铁杪木,而旧船则纯是“坤甸”木。
相传旧船是优良师傅造,为新滘地区最好的二、三艘龙船之一。
一九五六年,旧船代表村参市***组织的在广州“海角红楼”举行的龙舟赛上,首次夺得锦标归。
扒龙船一向以来都是男人的专利,女同胞是无缘接触的,传统龙船尤其是这样,就连龙船从桥底经过时,桥上的行人也要避开,桥上的围观者常有被驱赶的不愉快事件发生。
不过,近年来也偶尔听说有女氏扒凤艇。
起龙船
“四月八,龙船透低挖”。
每年到了农历四月初八,就要准备起龙船了。
起龙船,就是把去年端午节扒完后藏好的龙船,从涌底里挖出来,洗干净准备好今年端午节用。
在起龙船的几天前,找个有太阳的日子,把龙船鼓抬出来晒一下,以备起龙船时用。
到了起龙船时,把锣鼓搬到藏龙船的岸边,先烧上香烛,再放炮仗,跟着敲锣打鼓就开始挖龙船了。
经过一番努力,龙船就可以浮出水面,把船上的泥洗干净,就把船撑到预先用竹木搭好的船澳上,等水涨时就把它固定好,让船身风干下,就可以进行修葺了。
首先是用桐油灰等修补下,再就是上龙缆扎龙根,最后就是用桐油或者猪油,把龙船从头到尾涂抹一两次,这样就可以等待下水了。
把龙舟从泥中挖出来,这个是每年龙舟节前的第一曲,首先来一个拜祭仪式。
烧香响炮仗更是少不了,看来三条龙要挖上来都要花不小时间。
仪式结束,村中的青壮年迫不及待下塘起船。
海珠区东南部,有个延续数百年的古村落:龙潭村。
长久以来,它不动声色地躲在都市霓虹的一隅。
岁月如水,静静地淌过小桥,绕檐而去。
青墙剥离,殿宇林立,纵然世事纷扰,它依然如流水般安详着。
直到某一天,文史专家来到这里,惊喜地发现,在这座村庄已经略显现代化的外表之下,仍保留着古老的书院、精美的宗祠庙宇。
推开那扇厚重的大门,仿佛推开一个新的世界。
还有一座座如今难得一见的牌坊,深藏着村庄一件件鲜为人知的前尘往事……
游走在龙潭村,在潺潺流水间,在苍翠的古榕下,抚摸那斑驳的青砖,穿越古老的石板桥,时光在刹那间仿佛是静止的。
聆听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的村民讲述这座村庄的古老与现代,讲述每一件古物背后的故事,那是一段如歌般美丽的似水年华……
独特风俗“娘玛诞”
昔日龙潭村,是个风光旖旎的富庶之乡,有句俗语:“有女嫁龙潭,柠檬变做橙”,意指生活甜蜜如橙。
而淳朴的龙潭村民,建立了众多宗祠、庙宇,延续着一些古***俗,“娘玛诞”就是其中独特的一个。
龙潭村民口中的“娘玛”,就是天后娘娘。
以前,无论村中大小事务、婚丧嫁娶,都要到娘玛前烧香,用掷圣杯的方法征求她的意见。
相传,龙潭开村之初,河面漂浮着一块木头,徘徊数日不见离去。
有好事者走近细看,发现它酷似女子模样,乡亲们认定这是圣物,于是请来能工巧匠,把木头雕刻成天后神像,烧香敬拜。
每年的“娘玛诞”,都是龙潭村的大节日。
从3月19日开始,村民就会把娘玛抬出来游乡,各家各户轮番拜祭。
到3月23日正诞,娘玛菩萨便会重新选择居所,事先选出的候选村民,用掷圣杯的方法,决定由谁家迎接娘玛回去安放。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娘玛被安放在龙潭村的祖厅内,每年龙船出船前,村民都会给娘玛上香,祈求她的保佑。
水乡美景旧曾谙
沧海变良田
处处幽兰白莲
数千年前,离七星岗古海岸遗址两公里的龙潭村,仍沉睡在茫茫烟波中。
悠悠珠江,与南海碧波,共同变幻着古老羊城的沧海桑田。
不知何时开始,随着海岸线南移,龙潭村一带渐渐浮出水面,原来的礁石变成山冈,逐渐形成几座颇具规模的岛屿,即如今东、中、西约的雏形。
这几座小岛溪流密布,流水潺潺,相互间有清澈的小河分隔,芳草萋萋,绿树点点,鱼虾鲜美,最早来到这里的,是一些水上人家,他们在这里捕鱼捞虾,收获甚丰。
人们在龙潭村定居的历史,大约始于宋末。
这条村的先民,从中原或被贬、或逃难、或随军,南下入粤。
他们先在广东的珠玑巷落脚,再辗转来到龙潭村。
最早到龙潭村的,是杨、车、马三个姓氏的人们,他们在旧时龙潭村村头附近,围垦出一个围,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取名叫做“三姓围”,后来又叫“三盛围”。
从元代到明代,又有黄、白、何、李、杜、吴、陈、梁等姓氏陆续迁入,原来的几个姓氏反而迁走。
这八个姓氏在这片土地上,傍水而生,兴建祠堂,共同开辟良田上千亩,和睦聚居长达数百年。
随着其他姓氏相继迁入,“三姓围”已失去了其意义。
由于这里四面环水,水乃龙栖息之所,并且,相传这一带曾有一条修炼成精的龙出现,因而,这里更名为龙庭村。
后来,可能由于为了避皇帝的讳,又因为当时各村械斗不断,附近的十三乡,经常来挑衅寻事,于是改名为龙潭村,有“龙潭虎穴”非轻易取之意,希望能起到阻吓作用。
处处幽兰白莲
时光的巨轮,慢慢向前推进。
在小桥、流水的静谧间,似水年华在古老龙潭村悄然流走。
在清代,龙潭村属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河南堡管辖,渐渐发展壮大,成为珠江南岸一条有名的水乡村落。
这里盛产水果,村内外遍植杨桃、凤眼果、龙眼、李树等果树,并且景色特别优美。
水若环带,山列如屏,一河两岸,古榕参天,白莲处处,荷叶田田。
如今在龙潭村兴仁书院里,仍有一块《兴仁书院助银碑记》,上面有一段文字,淋漓尽致描述了龙潭村当年美景:“其山则蔚然深秀,其水则潺然有声,芙蓉芰荷之滴沥,幽兰白莲之芬芳,洵一都之胜地也……”
如今,龙潭村的标志性牌坊门楼,气宇轩昂地耸立在宽阔的新滘中路边,另外一座旧门楼,位于村的西北面。
但据老一辈龙潭村村民回忆,龙潭村早期的门楼,是在旧门楼几十米以外的地方。
那座消失的门楼,古色古香,墙体的青砖被岁月磨得光滑,门楼顶部的瓦面,被风雨打得斑驳,越发显出其古朴。
门楼上镶嵌着一块石额,上面刻着“龙潭通津”几个大字。
原来,以前出入水网纵横的龙潭村,陆路是很不方便的。
如果非要从陆路进村,就只有走那条弯弯曲曲、属于大塘或新村的泥泞田基小路。
因此,在村中穿梭往来的,多是吱呀吱呀的木船小艇,因而有了“龙潭通津”此名。
当年,从村头门楼进入龙潭村后,不远处便是迎龙桥。
那是一条两米多宽的小桥,用长达六七米的麻石板铺成。
清澈的河水,在桥下缓缓流淌,随珠江每天两次涨退潮。
桥的附近,生长着盘根错节的古榕、高大的红棉树、挺拔的水松,还有一片簕竹林,风掠过竹树,发出“沙沙”的声音,竹影婆娑,景致十分迷人。
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不少人到龙潭村,从西北面村口进入,马上被这里的景色吸引。
由于龙潭村的特殊地理位置,有一段时期,小洲、土华、小谷围南北二亭村等村的村民,要出省城,这里是必经之路。
这些地方的村民,常常要在土华村的老鼠岗,搭艇到龙潭村一个叫新李的地方,然后走路到张王爷庙,在张王爷庙前再搭艇,穿过“乐善好施”牌坊、龙潭西约,来到村头门楼。
从门楼出来后,再走经大塘村、墩和、鹭江村,到达下渡村,在下渡搭艇过河北。
寻觅旧时光
“乐善好施”牌坊
纶生白公祠
仲夏一个清早,明媚的阳光中,我们来到龙潭村。
在都市化进程中,灰色的钢筋水泥,渐渐代替往昔的青砖灰瓦,大量外来人口,也开始住进这条古村。
然而,龙潭村古老而深邃的美丽,依然在不经意间流淌。
从轰鸣的大马路转进村中,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河水缓缓流淌,虽然不太清澈,但勾勒出村庄的独特布局:人字形的水道,围出一个小岛,那是村里的中约。
河边,石栏护岸,一排苍翠的古榕,如一顶顶华盖,洒落一路绿阴,长长的须根垂到水里,与水色交相辉映,令人不禁遥想这里曾有过的古老岁月。
陆地与小岛间,有一座座石板桥相连,人们在上面悠然地行走……
龙潭村的古典气质远不止于此。
龙潭村老村长何礼谦,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他带我们在村里穿梭,认识一个真实而古老的龙潭村。
“乐善好施”牌坊
离村口不远,我们看到一个三间四柱的花岗岩牌坊,何礼谦说,它是龙潭村最珍贵的文物之一:“乐善好施”牌坊。
这个牌坊是目前广州唯一的皇帝用来表彰慈善家的牌坊,与龙潭村历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名人:白纶生有关。
白纶生,号进贤,自幼家贫,心地善良,15岁起到广州堂舅父开设的洋行当杂工。
由于他生性聪明,且勤奋好学。
白纶生的人生,在1841年发生转折。
他由于帮助一个遭遇困境的英国商人,签下一份合同,被堂舅父开除。
这个英商知道后,心生愧疚,拿出1万两银作订货款,交给白纶生,鼓励他自设商行。
白纶生先是开办经营草席的席庄,后来又开办悦盛号商行,经营爆竹及杂货业。
因经营有方,恪守信用,生意日益兴隆。
20多年后,成为广州的知名富商。
发迹后的白纶生,积极向社会赈灾捐款。
同治十年(1871年),他在广州与几位富商一起出资创办爱育善堂,为贫民赠医施药、赠衣施棺等。
爱育善堂是广东省内第一家民间善堂,颇有影响,后来成为广州清末的九大善堂之一。
此外,白纶生也捐款给方便医院、四庙善堂、广济医院等慈善机构,成为清末广州一个有名的慈善家。
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南发生大水灾,白纶生捐出巨额赈灾款,受到官府嘉奖,授予道员职衔。
次年二月,两广总督李瀚章上奏朝廷,光绪皇帝下圣旨恩准为其父母题“乐善好施”牌匾、建牌坊以表彰。
如今,在这个通面阔约8米,高达8.6米的牌坊上,“圣旨”二字依然清楚,“乐善好施”四个大字很是醒目。
在次间门额上,可见“光绪十七年二月,两广总督部堂李奏奉”字样。
何礼谦说,这座牌坊饱经风雨,得以保存下来很不容易。
“文革”时,村民为保护这个牌坊,用石灰和灰砂遮盖起来,换成“为革命种田”等字句,这座牌坊才得以幸存。
如今牌坊上仍残存一些黄色的边框线,那是后来恢复原貌时留下的痕迹。
纶生白公祠
告别牌坊,何礼谦带我们穿过古桥,在西约密如蛛网的小巷里穿梭。
耳边飘荡着各地不同口音,两侧是密密麻麻的几层高的握手楼,抬头望,只能看到一线蓝天。
正当你要惋惜它的变迁时,却蓦然发现,脚下仍是那行走了数百年的麻石板,它们曾承载了一代代龙潭村人无数的梦。
在这一片灰色的“火柴盒”中左穿右拐,我们很快来到一块平地,一座规模宏大的古老祠堂出现在眼前。
它位于龙潭小学旁边,远远望去,那色彩斑斓的人字形封火山墙、雕刻精美的灰塑博古脊,令人眼前一亮。
渐行渐近,只见祠堂厚重的大门此刻紧紧锁闭,上方的石门额,“纶生白公祠”五个金色大字闪闪发亮,两边是一副对联:“清芬长庆集,遗爱报恩祠”。
何礼谦告诉我们,这是龙潭村目前保留下来的唯一一间白氏宗祠,也是最精美的一间。
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白纶生出资动工兴建这间祠堂,精雕细琢,历时27个年头,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完成。
建成时,白纶生早已去世,村民缅怀这个大善人,于是称该祠为纶生白公祠,俗称白家祠。
纶生白公祠共有前后四进,分左右三路,我们从左路小门进入。
从没想过一个乡间祠堂可以修得如此精美。
那磨得光滑的青砖墙,历经百年,依然平整得像用熨斗熨过一样;地上的白泥地阶砖,历经岁月洗礼,虽然有的地方出现小窟窿,但异常笔直的结合线,明显可以看出当年工匠的苦心。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细节处的精致:无论是斗拱、柱梁,还是柱基,都有精细的石刻、木雕、砖雕或灰塑,造型生动,繁而不乱,细心端详,像是欣赏一件件艺术品。
尤其是正间檐帘的描金木雕,线条流畅,配以当时仍很少有的彩色玻璃装饰。
“我听村里的老人说,当时在珠江南岸,像这间祠堂这样,用这样好的材料,同时请来这么好的师傅建造,是很少有的事。”何礼谦说。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闯进祠堂大肆进行搜掠,当时,栏杆上有一只衔珠石狮,日军想把里面的石珠拿走,就用刺刀把狮子的牙齿打碎,但石狮各部分结合太好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把珠子取出来。
在龙潭村村民眼中,这间祠堂和庙宇一样,有着一抹神秘色彩。
据说白纶生去世后,有村中父老梦见他身穿官服,坐在公堂,劝人为善,因此人们纷纷传他死后为神。
当年,纶生白公祠落成之时,南海名士潘衍桐曾撰贺联,下联是:“生而为正士,殁合为明神,比岁口碑流播,谓此老主持冥律,梦中来告,劝善浑如在世时”。
里面所说的,就是白纶生死后为神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