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旅游规划
边城镇是以文化旅游开发为发展方向的城镇,因此,边城镇的小城镇建设始终围绕旅游两个字做文章,把旅游景点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先后建成了中国边城翠翠岛和“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这两个即有民族特色又有艺术价值的景点,使之成为广大《边城》迷和书法爱好者向往的圣地和游乐的天堂,成为推动边城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助推器。
一是规划修建翠翠岛,打造边城旅游品牌翠翠岛是边城景区的重要景点项目,景点的规划主要是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突出自然。翠翠岛的整个布局力求突出自然,做到山水树花协调,并与自然环境相匹配。岛上绿化采用的是以本地名贵常青树为主调,搭配四季花开的名树,造就一个四季如春的人间仙境。第二,突出实用。在翠翠岛上,布局一个能容纳200人左右的民问绝技表演场,进行苗族民间绝技表演。第三,突出本色。岛前端塑一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设计的汉白玉翠翠雕像,亭亭玉立,盼望二佬归来。第四,突出文化。岛的34级台阶是纪念《边城》名著于1934年发表,中间的两个平台贝9是代表横跨两个世纪。整个翠翠岛如一艘渡船,停泊在清水江上。岛四周的挡土墙由腰鼓形的石柱用钢筋联起,用以维护游人们的安全,每个石柱都是工艺品,花草树木、十二生肖镶嵌其中,呼之欲出。基础工程用料突出三个特色:正面用规则条石制成,供游人乘凉、行走;背面用毛条石砌成;船尾则用河卵石砌成。船尾的70米橡胶堤是为纪念《边城》发表70周年而建,蓄水可在河堤与翠翠岛之问形成一个人工湖。总之,全岛融自然、神秘、雕刻艺术为一体,集名著、名镇、名家、名人于一身,是学习书法,研读《边城》,展现茶峒的好去处。翠翠岛整个项目投入1000万,2004年3月8日开工,2005年7月9日顺利竣工落成并胜利举行翠翠像揭幕仪式。翠翠岛配套景点橡胶堤工程投资120万,于2005年6月底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机器设备安装并投入使用。
二是规划修建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完善旅游景点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建在沈从文名著《边城》描述的茶峒镇。《边城》以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古朴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的苗家建筑特色,悠久的历史,深厚浓重的文化底蕴,深深地打动了世界各国民俗专家学者们的心。《边城》的各种研究学会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研究《边城》,品读茶峒,成了世界上所有向往和平人们的心愿。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是按照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书法家书写《边城》作品的要求,组织自然形状不同的岩石100多尊,雕刻安装。全书由中国书协9位正副主席、50位常任理事、41位各省书协负责人完成,并且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亲自为中国边城,小说石林题名为“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而书法园也是由中国当代百名顶尖书法高手将《边城》作品的6万余字用书法的形式现出来,全部刻在各种不同形状的自然岩石上,形成一道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游览景观。
三是推动小城镇居民房改造,尽力恢复古城面貌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按照‘修旧如旧、整旧如故”的要求,该镇立足于小城镇建设居民楼改造,克服拆迁、搬迁、改建工程量大,时间紧的困难,共拆迁7户,搬迁4户,改建210户,其中有少部分老百姓思想不通,该镇党委书记石绍峰一连三天到农户家做工作,终于同意拆迁改建。目前,居民楼的改造9月份可完成三分之二,“十一”黄金周将以最古朴的面貌呈现给游客。
四是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开发边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一是“金窝”民俗村的建设,“金窝”民俗村占地60亩,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了前期的征地阶段,明年可望完工。第二是对贵炭村的八排瀑布进行开发和保护,同时计划做好和坪片区的生态旅游文化建设,完成农家自助游,补充和丰富我镇的文化旅游事业。
五是加大文化宣传,打遣旅游品牌随着“走进边城”大型文艺活动的开展,边城的旅游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今年边城镇一如既往地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美丽的边城,农历五月的端午节边城镇与重庆市的洪安镇、贵州省的迓驾镇联合举办、花垣县民乐镇、四川省峨溶镇参与了边区龙舟友谊赛,在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沈从文《端午日》的热闹场面,构建了和谐边区,宣传了边城旅游文化。今年的“五一”黄金周我镇迎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共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元的好成绩。
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旅游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必要的。巅峰智业以运营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以落地为要求。
旅游景观规划
旅游景观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并可供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可视物像的总称。从为旅游产业服务的角度把旅游景观作为特定对象来研究的学科称为旅游景观学。“景观”在地球表面可见光波范围内无所不在,地球表面到处是景观,但并不到处都是旅游景观。景观分三大类,旅游产品景观、旅游环境景观和普通景观。本文下面述及的旅游景观概念包括前二者。旅游产品景观:景观中的特殊部分,能吸引旅游者并经过开发能形成旅游区,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景观。旅游环境景观:能吸引旅游者,但又达不到独立开发成旅游区的水准,能吸引旅游者注目的旅途景观等。旅游环境景观介于旅游景观和普通景观之间。普通景观:非旅游景观和旅游环境景观等所有景观。景观(Landscape)一词,在不同学科领域中都有出现,都含有旅游景观或旅游环境景观的成分。园林学、建筑学以及应用美学的研究中,“景观”的概念已赋予了美的成分;地理学用以进行区域分异的类型研究<1>(P1402),如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德(A·VonHumboldt)早在19世纪就把“景观”引入了地理学中;生物学和生态学延伸了“景观”的研究并开创了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爵尔(C. Troll)就把景观的概念引入到生态学领域中,与兴起的生态旅游直接关联。2.旅游景观学与旅游资源学的联系与区别旅游景观与旅游资源,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涵义上具有很大的重叠,在旅游地开发与规划设计中多见共用或互用,但并不意味着两者间没有区别。从完善导游知识构架的作用看,旅游资源学不能替代旅游景观学,旅游资源学侧重基本理论,旅游景观学侧重基本技能。
旅游景观与旅游资源概念之比较旅游景观旅游资源相同处都具有吸引旅游者的魅力经过开发都可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不同处含义的界面不同限于吸引旅游者的可视物像除可视物像外,非可视物像也在其列,如民间传说性质不同侧重基本技能侧重基本理论引入的主导学科不同自然地理学、建筑学等除自然地理学、建筑学外,文学、音乐、风味饮食等也在其列
风景旅游区规划
法律分析:针对各类风景名胜区所编制的规划,目的是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完善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形象。
风景名胜区规划一般分规划大纲和总体规划两个阶段进行。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一般包括下列内容:风景名胜资源基本情况和开发利用条件的调查评价报告;性质、特点与开发利用指导思想的论证;管辖范围和保护地带划分的建议;专项规划意见;有关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的建议;图纸和资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历史沿革和现状资料,说明书及现状图(附地理位置图),包括对风景名胜区特点、性质、发展目标的论证分析;环境质量评价说明书及评价图;风景及环境保护规划说明书及保护规划图;景点开辟、景区划分和游览活动路线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总体布局规划,包括功能分区、管辖范围、外围影响保护地带划分的论证说明书及总体布局规划图;风景名胜资源和土地利用分析说明书及分析图;环境总容量和风景区及重要景点的游人容量分析计算和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对内、对外交通规划说明书及对内、对外交通规划图;生活服务基地和生活服务设施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绿化和风景林木植被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给水、排水、供电、邮电通信、环境保护等公用设施,防火、防洪等工程设施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旅游、商业、服务业、农副业、手工艺品生产等各项事业综合发展规划及规划图;重要景区和近期建设小区的详细规划;大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专业规划;资金和经济效益的估算。实施规划的组织管理方案;其他需要规划的事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方案的审批,地方政府组织专家、群众、专业部门对总体规划方案及单项规划方案进行讨论、评议、审查并作出技术鉴定报告,据此修改规划,形成正式上报文件,最后经指定政府部门批准执行、实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