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古城旅游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长汀古城旅游攻略(长汀古城旅游攻略自驾游)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长汀古城在哪里?2、长汀古城位于哪里?3、求平遥古城旅游攻略?4、求平遥古城旅游攻略?5、求平遥古城旅游攻略?一、长汀古城在哪里?
长汀古城位于福建长汀县汀州镇,依山傍水,环抱全城,形状宛如“观音挂珠”。它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把半座卧龙山都圈进城内,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汀州古城独具的特色。长汀古城历史悠久,有“客家首府”和“客家大本营”之称
二、长汀古城位于哪里?
长汀县位于福建西部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将长汀与湘西的凤凰列为中国两个最美的小城。长汀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现有二百多处新石器遗址。四千年前,就有古越族人在此休养生息,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设汀州,到清代,长汀一直成为州、都、路、府的所在地,现还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如唐、宋、明、清的城墙、城门、文庙、古街等,1994年1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为福建四大名城之一。长汀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大本营,长汀作为客家繁衍生息壮大发展的祖籍地,被海内外客家人誉为“客家首府”,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这里,每年秋天都举行世界客家公祭母亲河大典,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家人前来寻根祭祖。长汀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长汀还是福建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的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成为“红军的故乡”,我党早期的领导人瞿秋白和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就牺牲在此。
三、求平遥古城旅游攻略?
平遥的绝大多数景点就集中在古城内部,一般游客在此食宿游玩即可。另外还可以去看看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等古寺庙。
四、求平遥古城旅游攻略?
平遥古城是一座龟城,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南门为乌龟的头部,北门为尾,东西各二为乌龟的四肢。先上古城南城墙--平遥云路民俗风情街(酒吧一条街)--平遥文庙儒学博物院--平遥大戏堂--县衙--明清街--日升昌。
五、求平遥古城旅游攻略?
平遥古城是一座千年龟城,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古城有六道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南门为乌龟的头部,从古城南门开始出发--平遥云路民俗风情街(酒吧一条街)--平遥文庙儒学博物院--平遥大戏堂--县衙--明清街--日升昌。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长汀古城旅游攻略(长汀古城旅游攻略自驾游)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长汀古城旅游攻略(长汀古城旅游攻略自驾游)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长汀古城要门票吗
不需要。
根据查询旅游网显示,长汀古城又称汀州古城,位于福建长汀,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国家AAAA级景区,不需要门票。
福建长汀古城旅游攻略及住宿
福建长汀古城镇旅游景点大全包括:长汀县博物馆、汀州古城墙、汀州天后宫、福音医院、辛耕别墅等。
1、长汀县博物馆
1995年,长汀县博物馆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设有“汀州客家博物馆陈列展览”、“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瞿秋白被囚处”、“汀州试院旧址”和唐代古柏等参观游览内容。汀州客家博物馆整个展馆占地700平方米,共分四个展室,展览分为五个部份。
2、汀州古城墙
始建于唐大历四年,至明清时期,汀州古城墙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挂珠”的独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现在保存完好的城墙近3000米,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1996年汀州城墙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已有12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保留下来的城墙将古城门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全长一千五百多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汀州天后宫
汀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供奉护海女神妈祖神像。前后殿檐两侧为石雕龙柱。前殿明间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5580平方米。后殿明间正厅为方形藻井,使用双层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饰。1989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福音医院
中央红色医院前身——福音医院旧址福音医院原为英国教会医院。由门房、礼拜堂、病房、医疗室、手术室等六幢平房组成,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655平方米。
5、辛耕别墅
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辛耕别墅。该址为庭院式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汀古城简介和历史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州治初设新罗旧邑址,长汀县附郭,县治在九龙水源长汀村(即今上杭县城北7.5公里处九州乡)。约唐上元元年(760年),汀州治所迁东坊口大丘头(今长汀县北郊),长汀县治随迁距州治1公里许的县基岭,仍为附郭。唐大历四年(769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迁到白石村(今长汀城内),“筑土城卧龙山阳,西北负山,东濒汀江河,南踞卧龙山麓”,范围较小。县治随州迁至离州治约200步(今长汀城内,宋时叫衣锦乡),仍为附郭。州治背山面水,向阳开阔,从此历代因袭,范围逐步扩大。唐大中初年(859年),刺史刘歧始建敌楼179间,筑子城,修拓陈剑所迁壁垒,称“雄镇”。
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大规模扩建州城,所筑土城周长达5里254步,城墙基宽3丈,厚1丈,高1丈8尺;又开挖城壕引西溪水东流,州城扩展范围,东至朝天门,南至广储门,西至西城门,北至卧龙山襟(见图示“宋元土城”)。长汀县治仍附于州城外(即城壕南)。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知府杨世芳及长汀知县王邈,筑土为县城,总长619丈9尺,堞2180多个。汀州府形成两圈城墙,内圈为汀州府城墙,外圈为长汀县城墙(见图示“明清古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郡守沈应奎倡议拆除府城墙,使州、县合并。明崇祯九年(1636年),增修城墙670丈,同年十月告竣。府城墙全部拆除,州、县合一。这时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围到卧龙山襟。现在长汀人称之为城内。
自宋至清初,外地商人、工匠来者日多,作坊、商店逐年增加,城市人口剧增,城内容纳不下,因而府城范围逐步扩展到城外(即水东市外大片地区)。至清朝中晚期,在城外形成营背街、桥下坝街以及其他众多街巷。至此,汀州城基本定型,成为闽西最大城市。
汀州古城墙,位于位于福建长汀县汀州镇,依山傍水,环抱全城,形状宛如“观音挂珠”。它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把半座卧龙山都圈进城内,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汀州古城独具的特色,犹如挂在观音菩萨脖子上的佛珠,所以有“观音挂珠”美誉。
汀州古城墙是汀州古城的外包装,它把汀州城隍庙、文庙、天后宫等古建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央苏区红军医院——福音医院、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所在地——云骧阁、红四军入闽时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辛耕别墅等红色景点和明清古街,古居宅群,古寺庙群等包裹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密集型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