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约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三国文化的源头之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
鄂西生态圈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豫南、渝东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区又聚老、少、山、穷、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全省67%,贫困人口占全省70%。鄂西8个市州(林区)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对湖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当前湖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而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鄂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从省内来看,鄂西虽占有全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偏低,2007年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43%和36%。从全国来看,资源丰富程度同处一流的鄂西,其旅游业却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也有很大差距。
以景区来比较,2007年,武当山接待游客仅102万人次,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风景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大大低于同类景区:峨眉山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276.7万人次、少林寺突破400万人次;神农架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而同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四川九寨沟为252万人次、湖南张家界各景点为178万人次;三峡大坝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而同为水利工程枢纽的都江堰为219.6万人次。
鄂西旅游景点
郧西县悬鼓观位于县城西南二公里处,东临天河,西依群山,银武高速公路擦园而过。相传女娲炼石补天,馀石寄此,似巨鼓横空悬挂,故曰“悬鼓”,明正德年间(1506—1522)在崖下建起玄武庙,名曰“悬鼓观”。悬鼓旅游公园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公园,主要景点有“一湖、二洞、三路、四桥、五峰、六亭、七大景区、八大神殿和二十四台(坛)”。为城乡居民爬山、拜佛、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
五龙河旅[ft=#840584,,]游风景区为四星级旅游风景区,位于郧西县安家乡,距郧西县城17公里。景区全长百余里,流域面积121平方公里,海拨落差550米,沿河两岸奇峰林立,森林茂密秀丽,河中险滩密布,溶洞四通八达,生态气势大,景区宏伟,独特的峡谷地貌和山水交融的自然风光,加之神秘的五龙传说,是春观景、夏避署、秋赏叶、冬咏雪的旅游胜地,有“鄂西北九寨沟”之美誉。景区境内白龙洞古猿人遗址经鉴定距今已80万年。
[ft=#6a0584,4,]龙潭河旅游风景区位于郧西县羊尾镇,座落在两省(鄂、陕)三县(郧西县、郧县、白河县)交界处,景区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达64平方公里。景观以自然的瀑布群和古代蔡伦的火纸作坊群为主景,经过自然山、石、岩、沟、洞和树藤、花、草、果、竹以及人文景观的古建筑群装点,景色优美、特色鲜明、风貌古老纯朴、空气凉爽清新。景区内共有天光一线、银河飞泻、龙女出浴、龙潭泻月、龙子击鼓、贡爷古居、千年古镇等60多个景点。
[ft=#730473,4,]店子镇罗汉寨(古称天宝山)旅游风景区位于郧西县西北部的店子镇,系秦岭余脉山区,距县城99公里,东与上津、六郎交界,南与景阳、关防为邻;西与陕西旬阳县尖山乡接壤。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山下有铁山寺斗工古塔,山旁有罕见的千年白皮古松,是我县乃至全省闻名的自然风景旅游圣地。
[ft=#730473,4,]湖北关位于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始建于清道光21年,取名湖北关,1987年,郧西县人民政府集资复修,并重新题写关名,面鄂曰“湖北口”,面陕曰“湖北关”。湖北关地处鄂西北边陲,秦巴腹地,镇守着湖北的西北大门,被誉为“湖北第一关”。湖北关与附近的坎子山千亩石林、“三棵树”(根扎两省、叶落三县)、三天门、猫耳洞、鹰嘴石等自然景观和鄂豫陕省委与红二十五军战斗活动遗址、三十六岩观音寺、红岩清真寺等人文景点交相辉映,是旅游、避暑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胜地。
[ft=#730473,4,]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漫川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是湖北省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县级古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城区南北跨360米,东西宽约261米,古城内全长1000米的仿明清古街道贯穿其中,将古城区一分为二,有记载曰“古城墙以石为基,延续二千五百余步,高二丈”。上津境内景点多、文化底蕴厚,宋、元、明、清特色的民居、会馆、古街道、古城墙、护城河、山陕馆是具有晋味秦韵的工艺品和历史见证物;上关县人民政府旧址见证了湖北省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的建立;三纵四横的新集镇柳树成荫;新建的玉皇滩电站在大山深处形成万亩水上乐园。
[ft=#730473,,] [ft=,4,]金銮山旅游风景区位于郧西县夹河镇境内,距郧西县城76公里,与陕西白河县城隔江相望,是镶钳在鄂陕交界、金钱河与汉江河交汇处的一颗璀璨明珠,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道教文化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金銮山山形犬牙交错,似游龙出水,山水相依,交相辉映。依山而建的汉江女神、楼台亭榭、仿古拱桥、山门牌坊、龙头香具有浓郁的道教文化底蕴,有“真武托梦”、“飞梁传说”、“盘龙奇观”、“蛇塔金殿”等多种美妙传说。景区内陡岭子水库、孙家滩电站高峡平湖,碧波万倾,特别是即将兴建的孤山电站、夹河关电站,水面将直逼山下,届时金銮山将成为连接几大水域的仙山琼阁。
[ft=,4,][ft=#006699,,]陡岭子[ft=#006699,,]水电站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郧西县夹河镇境内的汉江支流金钱河下游,距十堰市区120km。大坝高88.5米、长335米,库容量4.84亿立方米,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年发电量2.12亿千瓦时,年可利用发电时间6012小时。2002年3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当年实现税金400多万元。2004年,陡岭子水电站机组全部运行,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531.01万元,实现增值税940.27万元、所得税752.09万元。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防洪综合效益。水库总库容4.84亿m3,正常蓄水位264.00m,属年调节水库。电站总装机70.5MW。
[ft=#0099cc,4,]金钱河发源于陕西省柞水县,流域全长234公里,其中郧西境内长62.6km,流域面积956.2平方公里,夹河关以上承雨面积56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6.8亿m3,多年平均流量52.5 m3/s,河床平均比降2.86%,水能理论蕴藏量9.803万kw,可开发9.55万kw(其中:陡岭子电站装机7.05万千瓦,孙家滩电站装机1.5万千瓦,玉皇滩电站装机1万千瓦)。
黄龙洞在香口公社的黄云铺。洞口宽五十余米,高十多米,洞内大处可容数千人,窄处仅容一身,高低不一,深幽莫测,探险者从未到其尽处。洞内有地下河,宽丈余,现已涸,清道光末曾有大鱼随洪水泛出。洞内石笋甚多,如山、如人、如禽、如兽,千姿百态,各尽其妙。树撑崖在六斗公社老龙洞。岩陡立数十丈,于离地四丈多处,向前突出数丈,形成悬崖,崖下长一娑罗树,拔地而起,直抵石岩,后随岩弯曲向上。树全高十余丈,胸围五尺余,树冠如扇,遥望如粗臂巨掌撑住摇播欲堕的悬崖,故取名树撑崖。崖下有老龙洞,深不可测。洞口有潭,占地约一分,不知深浅。有泉水自潭底喷出,平时高于潭面近一尺,一日数变,久旱不涸;涨水时喷水高于潭面四、五尺,合泥沙。一、二、三天门在关防、庙川两公社境,三门间距近25公里,两边山峰壁立,形如大门,有仙河穿过,人行至此,只见一线蓝天,故名天门。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曾在此建立游击根据地,成立苏维埃政府,组织游击师、抗捐队、均地委员会等。 1935年5月下旬,鄂豫陕省委在二天门附近召开过省委会议,决定“反围剿”的作战方针和计划,系革命纪念地。
文化旅游投资公司
主要为企业提供文化艺术表演策划、舞台造型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图文设计制作、会务服务。企业一般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有国家单位或者民体个人组成的经济部分,为国家和个人创造税收及利润,是社会的重大组成部分。企业一词并非我国古文化所固有,和其它一些现在已经广泛使用的社会科学词汇一样,是在清末变法之际,由日本借鉴而来。而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引进西方的企业制度过程中,从西文翻译而成。企业分类(一)以投资人的出资方式和责任形式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二)以投资者的不同分: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三)按所有制结构可份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和私营企业。(四)按股东对公司负责人不同分;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旅游资源概况
三块。
湖北旅游资源分为三大块,山水园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是湖北旅游资源的三大特色。
湖北旅游资源富集,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三者并存,以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差异性强为其主要特征。鄂西地区自然景观闪烁、民俗风情浓郁,鄂中地区人文景观荟萃,鄂东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兼容,地域差异和组合规律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