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生态 贵州省旅游资源

贵州旅游产业化

贵州旅游产业化提出的背景介绍:贵州正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旅游产业化作为贵州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一化”,能够为另外“三化”提供广阔空间,有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

贵州旅游产业化的背景

如今,贵州旅游向追求品质和内涵转变,贵州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升级,进一步打响“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

提质升级,服务保障,近年来,贵州布局新建和改扩建30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750个游客购物场所,5000余座旅游厕所,省内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均实现30分钟左右进入高速公路网,酒店,民宿,旅行社等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贵州省旅游资源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贵州省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

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4.24亿吨;

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2、水资源

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贵州省河川径流量达到1145.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

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中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中国总量的4.4%,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3、土地资源

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31.1%;

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5%。

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2002年底,贵州省实有耕地面积176.94万公顷,比2001年减少6.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

4、生物资源

贵州省有维管束植物9982种(包括亚种、变种,下同),其中可食用的700多种,绿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环境的2000多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冷杉、银杉、珙桐、贵州苏铁等16种。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1053种,其中兽类141种,鸟类509种,爬行类104种,两栖类74种,鱼类225种。

扩展资料: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贵州自然旅游资源

1、环境的多样性2、景观的独特性3、气候的宜人性4、资源的丰富性5、民族风情的多彩性。

贵州的山:苗岭逶迤,乌蒙磅礴,大娄山耸峻,梵净山雄奇,万峰林俊美,云台山瑰丽。云层叠嶂,岩奇石秀。构成一片涛翻浪卷的山海。贵州的水:众多的激流、壮观的瀑布、灵秀的湖泊和舒爽的温泉,汇成米人的水景资源,江河湖泊与山川峡谷交辉相映,相得益彰。贵州的林:茂密幽深,千资百态,有植根山岩的青松,有盘踞水中的奇树,还有绵延起伏的竹海,或古树参天,雄伟壮观,或亭亭玉立,青翠欲滴。贵州的洞:鬼斧神工,形态万千,景致奇特,巍巍壮观,展示绮丽的大千世界,呈现清幽的梦幻天地。如诗如画,别有洞天。贵州的田(园风光):绵延起伏的小山、炊烟袅袅的村庄、青绿秋黄的田野、潺潺流水的小溪,那青山、碧水、小桥,还有清溪浣纱的少女和牛背上的短笛牧童。

贵州生态旅游案例

贵州不具备的生态旅游类型是乡村生态。

贵州乡村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大多都是由村镇、农户自发组织。这种开发形式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形式零散,再加之政府引导不够,所以产生的经济效应不明显。

由于乡村生态旅游在国内发展还不够成熟,部分学者将乡村生态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有的甚至片面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这大大地降低了乡村生态旅游的丰富性:并严重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贵州的旅游产业形态多以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是贵州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贵州旅游的金字招牌。

贵州旅游生态 贵州省旅游资源

纵观全省的A级旅游景区,不管是金銮玉石的龙宫、垂落千尺的黄果树瀑布、静谧悠然的荔波漳江还是天辰绝做的梵净山,都是依托当地独特生态环境建立的自然风光景区。若贵州的生态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那贵州的旅游就会基业尽毁,犹如灵猿断臂。

所以以生态旅游代替传统旅游,是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贵州全面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思想理念。

贵州生态旅游类别:

贵州省的生态旅游资源根据旅游业态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特殊自然景观生态旅游资源等五大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