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旅游 福泉美食

福泉旅游

福泉旅游景点众多,是研究古夜郎文化的重要遗址,已被收入《中国名城大词典》。福泉旅游景点著名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古城垣、葛镜桥及道教圣地福泉山等历史人文景观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洒金谷、自然生态旅游区蛤蚌河、小岩风光等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有龙井“奇泉奇树”、有誉为“茶花王”的兴隆茶花和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黄丝千年古银杏树等景观。

福泉市古城垣

福泉市古城垣位于福泉市区内,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现存小西门水城及五个城门洞和部分城垣,都是明代建筑。古城垣周长4700米,高7米,建成门四,筑月城三,修城楼四,设警铺四十五,使城垣臻于完善。成化年间(1465—1486),为防范所谓“苗乱”,又在西门外增设一处水城,并增辟小西门一处,用于解决城内军民牲畜用水问题。小西门水城,由内城、水城和外城三道城大部构成,城水相依,结构独特,被誉为“贵州的八达岭”,具有很高的历史、科研和旅游观赏价值。福泉古城垣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泉旅游 福泉美食

蛤蚌河蛤蚌河风景区位于贵州省福泉市仙桥乡,面积40平方公里。这里原始植被保存完好,珍稀动物种类繁多。蛤蚌河蜿蜒曲折自东向西在此流入清水江,水质清澈诱人。景区多峡谷、悬崖和奇峰异岭

葛镜桥

西南桥梁之冠—葛镜桥葛镜桥位于贵州省福泉市城东南2.5公里处,桥长52米,宽5.5米,高30米,横跨在麻哈江两岸绝壁之上。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葛镜桥,于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洒金谷

景区位于福泉市区,总面积32km2,是一个融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绮丽多姿,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福泉山

景区位于福泉市区,是一个融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相传是张仙人修炼成仙的地方。

福泉美食

砂锅粉、万康乐苦荞茶、太师饼、福泉魔芋、狗绷肠等。1、太师饼:外表呈扁鼓型,两面呈黄色或浅黄色,圆周呈白色或浅黄色,饼面酥松,酥层清晰,不脱壳,不空心,内馅果料粗细适当,入口香甜酥松。2、狗绷肠:狗绷肠是一道以狗脊骨、狗血、花椒面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贵州菜,色泽金黄,外酥里香,营养丰富,味道独特。

1、砂锅粉:砂锅粉是贵州各地到处都有的一种砂锅美食,有较多种口味供选择,常见的有:辣子鸡粉、大排粉、脆臊粉、三鲜粉、榨菜肉丝粉、酸汤肉沫粉、红烧肉粉等臊子品种,人们尤其在冬季最喜欢食用,原因是砂锅粉在食用时是连砂锅当作碗一起端上桌,上桌后锅里鸡汤还在上下翻滚,滋滋作响,热气腾腾,宛如坐在火边食用火锅一般,人们吃完砂锅粉,砂锅还是烫手,越是天冷吃得越是舒服,吃完大汗淋漓,周身痛快无比。

2、万康乐苦荞茶:万康乐苦荞茶是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的特产。万康乐苦荞茶汤清澈透明,耐冲泡,麦香浓郁,口味纯正。

3、太师饼:太师饼外表呈扁鼓型,两面呈黄色或浅黄色,圆周呈白色或浅黄色,饼面酥松,酥层清晰,不脱壳,不空心,内馅果料粗细适当,入口香甜酥松。

4、福泉魔芋:福泉魔芋是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的特产。魔芋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福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华中湿润区,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全年平均温度14.7度,平均降水量1033~1220毫米,全年平均海拔1020米,土壤疏松,土质酸性或微酸性,特别适宜魔芋的生长,本地居民有传统种植魔芋的习惯,多自种自食。

5、狗绷肠:狗绷肠是一道以狗脊骨、狗血、花椒面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贵州菜,色泽金黄,外酥里香,营养丰富,味道独特。

福泉洒金谷

福泉洒金谷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文景观的著名旅游去。

福泉洒金谷位于福泉市城郊,是鱼梁江、诸梁江、沙河三道峡谷和三江汇合后形成的麻哈江的总称,得名于诸梁江上游的一座古石拱桥洒金桥。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

其中心景点为三江汇合处,三水斗奇,景致颇佳。溯三江而上,南连鱼梁江古渡口响琴峡,北望沙河之滨的道教圣地福泉山,西走诸梁江畔仙人洞。在三江汇合处,绝壁高峻,雄浑磅礴,江心兀立巨石一块,高约数十米,称将军过河,又有张三丰赶羊遗下的金鞭石之说。距沙河水约50米处,有一道瀑布,其下横生一石,称金龟戏瀑。洒金谷的景物都有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如牛王投井、黑熊抱美女、豆腐桥、草鞋井等等。古城垣、古桥、古驿道、古摩崖石刻,让游客置身一个远离现代喧嚣都市的净土。豆腐桥更以其精湛的造桥工艺载入了中国桥梁史。在桥头还保存着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咏桥诗篇。

福泉其他景点还有仙人洞、仙桥石林、葛镜桥风光等。文化古迹有福泉古城垣,是洒金谷风景区的一处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18年)。小西门水城由内城、水城和外城三道城墙构成,上下贯通,气势雄伟壮观,被誉为贵州的八达岭。加之城水相依,城内水而多姿,水因城而成趣,有较同的观赏价值。城西南隅还有道教圣地----福泉山。

福泉黄丝旅游度假景区

福泉黄丝江边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黄丝江边结合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按照“生态绿色、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体训练、养生圣地”的乡村旅游景区发展定位和“农村服务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的原则,对江边景区进行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全力打造黄丝江边4A级景区。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先后实施了江边寨95户农户房屋立面改造、“一池三改”、道路硬化、庭院绿化美化、太阳能路灯安装、农业灌溉提灌、污水处理、河提青石板栏杆等项目,修建了进寨入口寨门、文体活动场所、风雨桥、河道景观回廊、烧烤经营摊点、翻板坝、景观房、景观沟、排洪沟、生态停车场、乡愁记忆长廊、演艺广场、日光温室大棚、景区公厕、山体步道、望江亭和人口文化园,安装了“福蕴山水、诗画江边”大型灯光宣传牌及太阳能路灯,加固了和善桥,扩建了景区多条道路并铺油硬化,实施了景区植树植草绿化、花海种植、农家小品打造。同时,成功引进了北京康联集团和醉苗乡公司,成功打造黄丝“温泉小镇”;引进社会资金实施姊妹岩水上乐园和乡村客栈项目建设。江边寨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贵州100个魅力民族村寨”“黔南州最美旅游景区”称号。江边寨还承办了全国双拥,全省项目观摩、全省重要村寨应急管理、全省基层民兵“四新”建设、全省社区建设等现场观摩会,央视《乡村大世界》到黄丝江边现场录制——“喜迎十八大、我们的新农村”文艺节目。

【.姊妹岩】“麒麟下山来,金猫两边排;石马江中卧,仙女顺水来”。河水中央矗立的巨石姊妹岩,高约18米。姊妹岩的形成源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岁月长河千百年的洗礼,形成了自然黄金受力点,造就了原始、自然,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不论多大的洪水冲刷它仍然屹立,岿然不动,守护着江边寨淳朴善良的村民幸福安康。

关于姊妹岩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天宫中美丽的六个仙女偷偷相邀下凡,来到人间,在美丽的鱼梁江洗澡嬉戏,六仙女在江边的美景吸引,一边洗澡嬉戏一边尽情欣赏江边的美景,特别是调皮的六妹甚是贪玩。接近三更,姐妹们陆续穿衣上岸并催促六妹,在拂晓前必须返回天宫,而六妹却全然不顾姐姐们的催促,尽情享受人间美景,忘却了时辰。姐妹中的三姐、四姐、五姐、等不及六妹上岸,陆续返回天宫。由于大姐和二姐担心六妹,边走边等。此时,大姐刚走到山顶,二姐刚走到半山腰,六妹还在河中戏水玩耍,三更时辰已到,随着一声鸡鸣,大姐、二姐和六妹再也返回不了天宫,化作了三座巨岩,三姊妹遥相对应,相距百余米,身段基本相似,姿势却不同。大姐站在山顶的沙子岩山坳处,侧身对着微波粼粼的鱼梁江,扭头遥望六妹,焦急而又无奈。二姐立于河岸半山腰,惊讶地望着六妹,呈招手呼喊状。六妹则潇洒自如,亭亭玉立在河中。

【水上游乐中心】水上娱乐中心,总占地5549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该项目采取村集体土地入股,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共同开发。项目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强调对土地、山林、绿地、水系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尊重场地的自然特征,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实现自然生态的自然产品;项目区分为水寨设施游乐、休闲栈道、餐饮和住宿服务三个板块,其中水寨部分包括水上滑梯、小泡池、造浪池等设施结合姊妹岩仙女戏水的故事充分调动儿童爱玩耍、爱戏水的活泼天性,休闲栈道充分满足游客休闲、茶艺、赏景等需求,餐饮和住宿区域填补景区服务功能的空缺,项目整体目标以引得来生气、聚的起人气、留的下财气为目标,进一步充实景区旅游要素。

【乡愁记忆长廊】乡愁记忆长廊,呈现农村旧时农作生活,忆起儿时田园之中的情趣和快乐,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喧嚣,感受乡土气息的浓郁,长廊全长50米,是以现代雕塑工艺结合传统仿古建筑风格,搭配9组乡愁主题铜雕,和部分景观造型的功能设施等共同组成,在满足基本通行和休闲功能的同时,凭借独特建筑和农事主题雕塑带我们回到了儿时的记忆,在现代常年在外打拼的人们,可曾记得儿时父母头戴斗笠、身披衰衣在田间地头犁牛打趴辛勤耕耘的背影以及儿时跟随父母下田插秧的情景;可曾记得时不时路过寨子肩上一头挑着土炉、一头挑着废铁、补锅工具高喊“补锅、补锅......”的补锅匠或腰系阉割刀边走边敲“当当”的割猪匠;可曾记得铁匠铺传出“叮叮当当”加工铁器农具的敲打声;可曾记得长辈们在寨子周边选一块黄泥地,牵着一头牛围着挖松的黄泥来回转,并把踩黏的黄泥使用传统工艺做成砖瓦,阴干和烧制的过程,这些记忆深处的情景,心中是否涌起浓浓的乡愁。

【科技大棚】该智能温室大棚总面积1843.2平方米,大棚采用中控钢化玻璃建成,配有先进的控温、通风、遮阳、水肥、物联网制动控制系统等先进科技设备,确保了阳光、水份、营养的有效供给,满足棚内各类植物生长的需求。温室采用大跨度小屋顶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温室内部空间,充分的利用了温室内部空间,温室采用玻璃覆盖,配备了降温及加温设施,使温室在一年四季多能正常运营,确保植物的生长。温室外遮阳系统在炎热的夏天能减少照射到室内作物冠层的光照强度,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在冬天,能把霜冻阻隔在温室覆盖物外边,减少太阳出来化霜时间,使温室内部温度迅速提高。温室内遮阳系统除在夏天减少温室光照强度外,在冬天还可以作为第二道保温结构。当室内气温在大于35℃及小于0℃时,温室内部植物不利于生长,加温、降温系统能在气温超过35℃时,短时内将温度控制在25~30℃以内,在室内温度低于0℃时把温度控制在15℃以上,确保了植物的正常生长,提高温室内CO2浓度的均匀性,提高温室内湿度的均匀性。

【和善桥】江边和善桥是传承勤俭、和善的地方。和善桥始建于光绪年间(1904)年,由黄丝村人叶本荣、叶于春父子承头修造。100多年前,黄丝村叶氏家族的祖辈们在黄丝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勤俭持家和与民为善铸就了叶氏家族的富甲一方;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黄丝街叶氏家族耕种江边农田,需要肩挑马驼涉水过江边河到对岸耕种,一旦遇到风调雨顺年份,耕种农田就省力省心,一旦遇到多雨年份,河水持续暴涨,就要等上10天半月河水消退才能涉水过河种地,错过农作物种植的黄金季节,导致农田减产、农作物减收,影响粮食收成。同时,由于江边河上下10公里没有桥,严重阻碍了江边上、中、下寨居住的几十户农户及长江片区罗家岔、往南、虫蚁田和麻江县茶山、马桑冲、墙边等20多个村寨的群众走亲访友、运送生产物资、子女读书出行难。为解决江边坝农田耕种和周边群众出行涉水过河难问题,由黄丝村叶氏家族叶本荣承头修建江边何善桥,由于叶本荣在修桥期间病故,叶本荣之子叶于春继承父业,历时三年,采取个人出资和挂公德方式筹集白银1820两,修造何善桥,该桥全长80米,宽6米,全部采用蘸纹方石垒砌、并由每家每户拿出糯米打成糍粑,与石灰调节进行镶缝砌成的三孔石拱桥,经久牢固。修桥时,叶于春考虑到每年下雨江边河水暴涨,有“龙”经过,造成沿河两岸庄稼频繁损毁和危及沿河两岸群众生命安全,因此,叶于春在修桥的时候特意在一侧桥孔上方倒镶长约50公分宝剑一把,故称“斩龙剑”,保佑江边沿河两岸村寨风调雨顺、平安和谐。江边桥修建好后,叶于春将积公德及修桥工匠名单刻于石碑上,嵌在桥面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风吹雨打,石碑逐渐风化模糊,后来,后人为了纪念叶本荣、叶于春父子积德行善修桥,当地群众将江边桥取名为何善桥。民国15年(1926年),农民义军首领蒙难于该桥上。1982年,福泉县人民政府将何善桥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由于年代久远,何善桥年久失修,加上2015年5月中旬连降暴雨,江边河水暴涨,受河水冲刷,和善桥受损严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划拨资金174万元对和善桥及时修复加固。在修复加固和善桥过程中,叶于春后人得知这一消息,继续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和积德行善的善举,慷慨解囊,鼎力支持,倾情奉献,再次捐款10万元帮助修桥,造福一方,功德无量,叶氏家族“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葡萄长廊】葡萄长廊,这里有美人指、夏黑、野山葡萄等10余种不同类型的葡萄,所经过的葡萄长廊产生的葡萄全部用于观赏用,不对外销售,从果实成熟到春天叶子未生长期间都能观赏到各种不同的葡萄风干后的景观,是游客乘凉及观赏美景的主要地方。

【温泉小镇】黄丝温泉小镇是福泉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投资1.5亿元。目前投入资金5000万元,该项目于2014年5月与福泉市政府接洽原鼎罐城项目资产盘活及项目重新建设事宜,并于2014年10月在福泉市政府的带领下与原鼎罐城老板安康签订了资产转让协议,决定重新整合打造原黄丝鼎罐城。并将项目名称更改为:黄丝江边温泉小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