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原因: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不同的需求。旅游是一种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最好的方式;旅游是放松紧张工作压力的最好出口;旅游是一种向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的,从小到游公园,大道游各自的省会城市,再到跨省旅游,到出境游。
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消费群体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国外的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不久,许多人未到过中国,认为中国很神秘,中国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国内的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壮大,更是旅游消费的主力。
国家的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它的发展,对于扩大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具有极大的意义,所以国家大力支持。有了国家的支持,企业自然争着投资开发。
扩展资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
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中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成都改革开放的变化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为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和“九五”计划期间,成都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又上新台阶。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0亿元,提前实现本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90万吨以上;工业经济在改革中稳步发展,工业增加值1997年达到387.2亿元;商贸、金融、交通、运输、邮电、房地产、旅游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97年产业结构调整明显,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12.1%、45.2%、42.7%。
成都市加快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建设,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市现有各类科技人员44万人,1997年可转化科技成果应用率由1987年的36%上升到69%,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87年的30%上升到43.7%; 1997年,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达783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397.8亿元,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市场达2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83年的27.3亿元发展到410亿元;全市共有国内金融机构1582个,外资金融机构在蓉办事处10个, 1997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91.9亿元,贷款余额为702.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8%和15.7%,最近中央政府决定,在成都设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管辖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1997年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99.6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10亿人公里,公路总里程5300公里,公路密度43.1公里/百平方公里,位于成都的西南航空公司航空运输能力居全国第四位。1997年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18万门,全市电话用户超过100万户。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挥特大中心城市作用。
成都市提出了“改革立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的跨世纪战略方针。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确保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城乡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协调发展,逐步把成都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重点要抓好“三中心、两枢纽”的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挥成都省会城市和特大中心城市的作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格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开发区示范带动作用,改善全市的软硬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跨世纪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坚持依法治市,切实提高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三、内外开放兼顾,加强经济合作。
成都市把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摆到同等重要地位,一方面以改善投资环境为重点,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以提高效益为重点,努力扩大对外贸易;以培育体制新区、经济强区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协作,加强与各城市和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联合协作,推动商品流通、科技交流、交通通信网络建设,加强同毗邻省区市、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合理选择和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我国近年旅游状况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我们正一天天走近2l世纪。当新世纪的帷幕就要拉开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正处于这样的时代--遍及全球的平民百姓的大众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凡是能为人们提供娱乐、休憩、游玩的地方,大多人满为患,拥挤不堪。随着全
二次大战后,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来临、世界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作为第三产业的国际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人数逐年上升,至1990年,全世界进行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人数就已超过50亿,总收入已达到2.9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商品和劳务总消费的12.3%。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发表的年度报告,自1992年起,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国际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具有广泛前景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都在努力探零并积极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当前的状况与世界经济总格局一致,国际旅游业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这一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一般占世界旅游者总数的80%以上。如西班牙、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占有明显的优势。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以1990年为例,我国旅游收入为286亿元,仅相当于同年世界旅游总收入的0.12%;1990年我国有组织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为425万人,也仅相当于同年国际旅游人数的1%,两者为数都是微乎其微。
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行列中的排位,按旅游收入计,1978年居世界第41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80年代后期,跃升至第25位左右。但在同一时期内,与部分亚洲国家(地区)相比,韩国排位由第38位上升至第13位,泰国由第24位上升至第14位,香港由第17位上升至第10位。上述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旅游业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速度不快,地位仍较滞后。与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比较稳定,但是就今年来说的话,其实全国各地的旅游发展都并不怎么好,大多数都是因为疫情这个原因导致的。今年的旅游业发展就是比较惨淡的,绝大多数时间大家都是不能够出游的。
一、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旅游业发展非常不好。我们都知道,从今年年初一月份开始一直到六七月份,每个人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个人都害怕自己出去会被染上新冠肺炎病毒,所以说这一整年旅游业的发展都并不怎么好。纵观整个全球来说,旅游业的发展都非常不好,因为大家都害怕出去会被感染。
二、大家也不愿意出国旅游,害怕被感染上病毒。现在去非常多的国家都需要时间核酸检测然后再隔离,而且大家都知道,现在好像只有中国的疫情是最稳定的,也就是说只有中国目前来说是最安全的,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冒这个险去别的国家旅游。大家在国内也是不随便出游的,去很多地方都是需要核酸检测的。
三、十一期间的旅游业又开始火热了起来。直到这个十一国庆期间,我们才发现我国的旅游业才得以大大的缓解。因为大家都知道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遏制,而且大家趁着这个国庆期期间的八天假期都想出去游玩一下,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大家之前都呆在家中憋坏了,所以都想出来旅游一下放松身心,所以说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还是比较平稳的,只是今年比较特殊。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都是比较平稳的,但是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