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方文化特色
甘肃是大西北的一个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甘肃文化中的饮食文化熠熠生辉。下面就不妨跟着我一起来看看甘肃的饮食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甘肃的饮食文化常识
甘肃地处我国腹部地带,日照充足,适合于多种粮食、瓜果、蔬菜生长。甘肃人主食以面粉为主,杂粮为辅,品种有玉米、土豆、荞麦、豆类等,杂粮多粗粮细做。汤面品种多,具有地方特色。
甘肃人喜食酸辣,一般多采用辣椒、花椒、葱、姜、蒜等。咸菜、油泼辣子和醋是吃汤面的必备调味品。不少家庭都喜欢自制“腊八醋”。夏季喜欢吃凉食,如酿皮子、凉面、凉粉、荞粉等。这些凉食中,除甜食外,多用盐、醋、辣油、麻酱、蒜水等调味,吃起来香辣、爽口。
除此之外,还爱吃凉拌蔬菜,如菠菜、黄瓜、萝卜等。冬季喜食牛羊肉和乳制品。肉食吃法多,常见的有牛羊肉泡馍、手抓羊肉、牛羊杂碎、烤肉串及羊肉涮火锅等。
甘肃人主食的制作方法,除有烙、烤、蒸、炸、煮外,还有沙埋法,如成县的埋沙馍和临挑的石子锅盔便是用炒烫后的沙石烧烤的。
甘肃的饮食习惯
甘肃的食物原料不仅包括油料作物,淀粉类作物,酿造类作物等,还包括许多名贵的野生作物,如木耳,发菜等。除植物资源外,甘肃的动物资源也较丰富。比较有特色的有藏羊,蕨麻猪,静宁鸡等。
甘肃的饮食特色从地域上来讲可以分成三大块:以敦煌为代表的西部饮食文化;以兰州为代表的中部饮食文化;以陇南为代表的南部饮食文化。
甘肃的西部是古丝绸之路,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对外交通要道,所以西部的饮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有着很浓的“胡风”。西部的很多食物原料都是从外传入的,如葡萄、苜蓿、胡萝卜、胡蒜、胡椒以及许多带“胡”字的食物及食物原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西部饮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很深。
次外,西部文化的另一个特色是食物种类多。敦煌作为丝路重镇,其饮食文化是西部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汉代以后,敦煌极度繁荣,饮食文化也有重大发展,各种外来饮食的流入,使敦煌饮食文化有了很浓的“胡风”。另一方面,敦煌饮食也很繁杂,记载敦煌食物的文献多达700多种,许多敦煌壁画中也记载了许多饮食。
敦煌当地人喜食羊、鸡、牛肉,对面食制作尤其讲究。有名的有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香味溢口。敦煌的臊子面,切面讲面讲究,拌汤鲜美,百吃不厌。敦煌的另一可口小吃是酿皮子,其味辣凉,柔韧爽口。除此之外,敦煌饮食的另一特点是川味,随处可以见到麻辣小摊。
以兰州为代表的甘肃中部是甘肃饮食文化的极大成地,中部的饮食融合了东部与西部的特色。兰州人以面食为主食,喜食咸味与辛辣。兰州的特产很多,而且在全国都很着名,如百合,兰州百合洁白如玉,个体肥硕,叶片紧密。虽其他地方也产百合,但其他地方产的百合远没有兰州百合好吃。
提到兰州,不得不提的便是兰州牛肉拉面,兰州拉面在全国都有极高的知名度。初来兰州的人,尤其是省内的对兰州人把拉面当早餐很不理解,他们把拉面当成了主食,一天到晚不分时候的吃拉面。而兰州人则不同,他们在早上吃牛肉面。如果有人把牛肉面当晚饭,他们就感到不解。
兰州牛肉拉面据记载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他突出一个清字。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爽,醒胃。
吃牛肉面往往要超出平常的食量,一碗面直吃得发梢冒汗,还要将酸辣的清汤喝个精光。兰州拉面有着久远的历史,据说,在唐朝时就有了拉面。兰州拉面是由河南省博爱县的清化老汤面演化来的。做的时候,非常有讲究。兰州拉面的关键在汤,兰州拉面的汤是将煮完牛肉的汤放凉后形成的一种半胶状老汤,此汤鲜美无比,由于经过较长时间的煮,牛肉已经完全入味。原先做牛肉面的方法较多,没有统一标准。
后人马宝仔、陈和声等同一拉面做法为“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这其中,清的是汤,白的是萝卜,绿的是香菜蒜苗,红的是辣子,黄的是面条。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不愧为是世界牛肉面之乡。
除拉面之外,兰州较着名的还有三泡台。三泡台又称“盖碗茶”,回族传统饮茶风俗。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泡台,其寓意为“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饮用:喝三泡台碗子茶时,一手提碗,一手握盖,并用碗盖随手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
这样一则可以刮去茶汤面上的飘浮物;二则可以使茶叶和添加物的汁水相融。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如此,一边啜饮,一边不断添加开水,直到糖尽茶淡为止。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中部的另一着名食物便是定西的马铃薯。定西土壤气候极适合马铃薯生长,这里种出的马铃薯形整、质优、储存期长、淀粉含量高。是众多甘肃人离不开的食物。
以陇南为代表的甘肃南部,由于地处偏南且临近四川,再加上陇南地区气候较为湿润,从而使得南部的饮食兼有川味和陇南当地特色。陇南人的主食仍以面食为主,但由于气候多样,故而饮食也较繁杂。着名的小吃有洋芋搅团、肉夹馍、米皮、面皮、豆花、荞麦面、锅盔等
洋芋搅团:将煮熟去皮的洋芋放在特制的杏树、桦树、梨树、核桃树做的木槽里砸成泥状,在拌以醋、“大红袍”花椒粉做成的汤汁。肉夹馍:顾名思义就是把肉夹在馍馍里,但肉与馍都是有讲究的,肉必须得是特制的沙锅里煮的,还必须在特制的木版上剁细,馍是火烤馍。米皮:将大米浸泡、打浆,在特制的木板笼床上蒸熟。汤汁是由醋和花椒调制而成。面皮:把小麦面洗成面汁,在铁盘上蒸制而成。
豆花:是将刚做成的嫩豆腐用特制的汤煮成的。荞麦有很多种吃法,荞麦面做的面条颜色翠绿,味道独特。另外,荞麦面还可以做馒头,荞麦面做的馒头不同与一般馒头,荞麦馒头吃起来翠翠的,并且带着一点稍苦的味道,感觉别有一番风味。锅盔:是一种特制的圆形大饼。以前,陇南的农家把锅盔当作走亲访友的礼物,现在,更多被当作点心。
甘肃的饮食文化习俗
清汤牛肉面
兰州清汤牛肉面俗称“牛肉面”(注意不是牛肉拉面!),是兰州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被当地人誉为兰州的麦当劳。兰州牛肉面创始于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牛肉面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兰州牛肉面有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五大特点。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宽、细、二细、三细、毛细、韭叶子等种类。面条用手工现场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调好的牛肉面汤、白萝卜片,调上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绝。
甘肃兰州拉面
百花全鸡
这也是用发菜作配料的名菜。用一只肥母鸡,取下鸡脯,鸡里脊,加脂肉剁成细泥,加水、蛋清、精盐,搅成鸡茸。剩下部分加葱、姜、精盐上笼蒸烂取出,留头、爪、翅膀,将其余的肉切成五分大的片铺在鱼盘中。另将菠菜、发菜、蒸熟的蛋黄分别制成细末。这时,将鸡茸抹在盘内铺的鸡片上做成菱形块(也可做成其它图案)将菠菜、发菜、蛋黄这四种碎末整齐地撒在鸡茸上。将鸡头用刀劈开摆在鱼盘前端,鸡爪去尖按鸡形摆在鱼盘的另一端,翅膀摆在两边。上笼蒸十分钟,勾流水芡即成。这道菜操作精细,图案新颖,香嫩可口,清淡不腻。
浆水面
浆水,既可做清凉饮料,又能在吃面条时做汤。再加上葱花、香菜调味.更是脍炙人口。所以,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等地的群众,都喜欢吃浆水面。浆水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浆水,或者吃上一碗浆水面,立即会感到清凉爽快,还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浆水对某些疾病也有疗效。有的高血压病患者经常吃一点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据说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浆水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的医院,曾用浆水配合药物,治疗烧伤病人。浆水的制作也很简单。一般用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及其他菜叶为料,煮熟以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盆内盖好,用衣物闷上一天后即可食用。
面皮子
武威酿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精心酿制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其作法是将优质面粉加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面粉中的蛋白质俗称面筋,被分离出来以后另行放置。游离水中的淀粉,待其沉淀于容器底部后,将上面的清水倒去,再加入适量的食用蓬灰,调成稀糊状,随即舀人大平底盘中,上笼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极受人们喜爱,食用者非常普遍。在凉州城里,几乎每街都有卖的,为数亦不少。酿皮子价廉物美,其味酸辣凉爽,柔韧可口,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食品。
凉州还有一种“高担酿皮”,据说制作者过去在街头挑担出售,因其担子特别高而得名。高担酿皮的制作和普通酿皮稍有差异,主要是蒸制过程中不加入食碱,不提取面筋,所以,柔劲较强。另外,其成品色泽不是黄亮,而呈灰白。所用调料亦更精致而周全,有的在食用时还加入少许黄瓜丝或豆芽,因而在酿皮中独树一帜,被人们视为名品。
糊锅
甘肃十大著名旅游景点
甘肃十大著名旅游景点麦积山景区、七彩丹霞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崆峒山景区、炳灵寺景区、嘉峪关景区、官鹅沟景区、敦煌莫高窟、黄河石林景区、拉卜楞寺。
1、麦积山景区
麦积山景区,位于甘肃天水市,由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等景点组成,面积215平方公里,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自然风景优美秀丽,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尤其麦积山石窟是景区的核心,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2、七彩丹霞景区
七彩丹霞景区,位于甘肃张掖市,面积50平方公里,凭借雄、险、奇,及色彩斑斓等特点,而闻名于中外。这里成为中国北方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在观景台上,可以观赏到大扇贝、七彩飞霞、众僧拜佛等景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面积76平方公里,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为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一;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这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4、崆峒山景区
崆峒山景区,位于甘肃平凉市,面积83平方公里。崆峒山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被誉为西北道、佛宗教圣地,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古迹。景区植被保存完好,生态系统稳定,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秀美自然景观,吸引众多游客登山游览,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5、炳灵寺景区
炳灵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始建于西秦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著名佛教圣地。存有窟龛近190个,众多石雕造像、泥塑像、壁画等,分布高60米的崖面上,历史意义深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6、嘉峪关景区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兵家必争之地,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两翼长城组成,形成百里一城防御体系。也是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塞,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7、官鹅沟景区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由官珠沟、鹅嫚沟、木隆沟、庙沟等景点组成,面积4.2万公顷。公园集森林、草原、地貌、水体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湖泊星罗棋布、峡谷瀑布交织,植被茂盛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8、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从十六国起延续千年,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艺术宝库,古丝绸之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历史地位。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黄河石林景区
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白银市,规模宏大,占地10平方公里。景区群山环抱,环境幽静,风景秀丽,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颇具天然大园林神韵。黄河石林集地貌特征、地质构造、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是综合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
10、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该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建于1709年,面积40余万平方米,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鼎盛时期僧侣达4000余人。寺院有众多古籍、佛像、壁画和唐卡画,具有很高观赏价值,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甘肃
山东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齐国故都、泉城济南、儒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亲情沂蒙、华夏龙城。截止到2022年11月24日,山东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名称分别为: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齐国故都、泉城济南、儒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亲情沂蒙、华夏龙城。山东省,简称鲁,省会济南。位于中国东部沿海。
工业旅游景区有哪些
工业旅游起源于欧洲,它是将工厂风貌、生产过程、企业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通过参观、体验、操作等方式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据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师介绍,三年来,我国工业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4.5%。到2016年末,全国共有1157个工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213亿元,吸纳就业42.8万人,工业旅游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虽然工业旅游前途大好,但目前大部分的工业旅游景区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人气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实现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造与玩的双赢,仍面临不少难题。
一、工业旅游的九大问题
1、注重社会效益,经济功能体现不明显
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之爱斐堡
目前开展工业旅游的很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导产品年产值和利润均达到较高水平,旅游接待收入在其中仅占很小的比例,因此他们发展工业旅游主要的着眼在于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方面,对于因此带来的收入和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旅游产品的内容有待丰富
目前工业旅游项目多数以简单的观光为主,尽管也有部分参与性的活动,但内容较简单,个别企业甚至把由于游客参与带来的成本视作一种负担。由于旅游线路内容不够丰富,游客停留时间多在1天以内,有些甚至不到1个小时。个别企业的接待有很强的季节性,有些企业工业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不足。
3、旅游服务不够专业化,功能不完善
目前的工业旅游项目多为工业企业自身推出,企业对旅游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与旅游部门的联系不多,因此往往是用企业工作的经验来指导旅游工作,而不是用旅游业的标准规范和指导工作。
4、发展思路缺少规划指导
部分工业企业对如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寻找自身优势的认识分析不够。对把工业旅游办成什么样,形成多大规模,带来什么影响也缺少研究,对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5、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
由于工业旅游在目标顾客的定位上,仍比较侧重于企业间的参观与交流,多属于商务旅游的性质,面对大众旅游尚开发不足,因而在营销上缺乏策划和宣传推销,等客上门的现象仍然存在。
6、完整的旅游概念尚未形成
目前工业旅游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表现为自然的、现实的多,特色的、创意的少,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企业所在的工业区大都建筑风格单一、环境的绿化美化水平较低,没有像样的宾馆饭店、商业设施和休闲活动场所。这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传统观光旅游景点相比,是一个明显的缺憾,也不符和旅游活动中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因而对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很不利。
7、企业观念亟待转变
尽管一些开发较早的工业企业在发展工业旅游上已尝到一定的甜头,然而在我国依然有一些企业管理层对发展工业旅游抱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企业是产品制造的场所,闲杂人等到企业旅游会影响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是不务正业,因而对前来参观旅游的游客抱着敷衍和排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