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旅游 甘南自治州旅游景点

甘河简介

吕岩(789一?)字洞宾,为著名的八仙之一。因为笼罩在他身上的迷雾太多,以至于后人怀疑他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这实际上就是委婉地否认了吕岩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我认为,吕岩其人,历史上的确存在,只不过他没有传说中那样神奇而已。吕岩在道教内部和世俗人中的影响都很大,且与湖南有较密切的关系。由于许多传说和作品是后人加在吕岩身上的,结果是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我们的介绍只能说是尽可能地去接近吕岩的真实面目。

一、吕岩生平及其与湖南的关系

《唐才子传》卷十对吕岩的身世有一个简单的介绍:吕岩为京兆人,礼部侍郎吕渭之孙。咸通(860—873)初年进士及第(其他书籍多言他未曾及第),先后两次出任县令。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吕岩深感世道险恶,便浩然生栖隐之志,遂携家归隐终南山,自己则放浪江湖。在此之前,有一位得道仙人叫钟离权,他在世上时隐时现。有一次,吕岩在太华山遇到钟离权,知道他非常人,就用诗向他求道:“先生去后应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钟离权便教授他炼丹之术,吕岩于是著《灵宝毕法十二科》一书,详尽地研究性命的含义。吕岩后人庐山,修道数十年,终于炼成金丹。他又遇到苦竹真人,学会了驱使鬼神的法术。

吕岩与湖南的关系,应该说从他的祖父时就已经开始。他的祖父吕渭,《新唐书》卷一百六十记载,说他字君载,进士及第,曾任潭州(辖境相当于今天湖南益阳以南至双峰,安化以东至浏阳,治所在长沙)刺史。吕岩的伯父吕温先后出任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和衡州(今湖南衡阳)刺史。不仅如此,吕渭、吕温父子二人与湖南的高道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唐人赵磷撰写的《因话录》卷四记载:“吕侍郎渭、杨侍郎凭相继廉问湖南,皆北面师事(衡山道士田虚应)。……(田虚应)与吕渭分最深。后郎中吕温刺衡州,因来候之,左右先告以使君是侍郎之子。及温人,下床抚其背曰:‘尔是吕渭儿子耶?’温泫然降阶,田亦不止。”这说明,吕家不仅长期在湖南为官,而且具有很深的道教信仰,与道土关系密切,这一切,都为吕岩的信道及其与湖南保持联系做好了铺垫。《唐才子传》卷十记载:“尝白裥角带,卖墨于市,得者皆成黄金。往往遨游洞庭、潇湘、湓浦间,自称‘回道士’,时传已蝉蜕矣。”吕岩人道后,湖南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实际上,吕岩在唐代并不出名,众多的唐代书籍

中极少看到有关吕岩的事迹。他的出名,依然得力于湖南岳阳一带的民众。近代学者浦江清《八仙考》说:“洞宾传说,起于庆历,而发源地在岳州,后来传布开来。”这一考证可与《唐才子传》的记载相互印证。也就是说,这些记载说明吕洞宾无论作为一名道土,还是作为一位神仙,他的出名都与湖南息息相关。由宋人邵博撰写的《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九还记载了岳阳的风物地名与吕岩的关系:“唐吕仙人故家岳阳,今其地名仙人村,吕姓尚多。艺祖初受

禅,仙人自后苑中出,留语良久,解赭袍衣之,忽不见。今岳阳仙人像,羽服下著赭袍云。”这一记载说,吕洞宾的家就在岳阳。除了岳阳一带,湖南其他地方也有关于吕岩的遗迹,如《衡阳府志》卷三记载,当时衡阳境内建有洞宾亭,下注:“(在桂阳)州治东,常清观后,相传吕仙曾游此。”吕岩的诗歌中也经常提到湖南,如《唐才子传》卷十记载:“(吕岩)又醉饮岳阳楼,俯鉴洞庭,时八月,叶下水清,君山如黛螺,秋风浩荡,遂按玉龙作一弄,清音辽亮,金石可裂。久之,度古柳,别去。留诗云:‘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这首诗中提到的苍梧、岳阳、洞庭等都是湖南的地名。细品文意,这里说的“南浦”应是泛指,指的是洞庭湖的南岸,苍梧即湖南的九疑山。写此诗时,吕岩已是三人岳阳了,可见他在湖南时间之久。

二、吕岩的思想及对后人的影响

吕岩的思想并不复杂,但真正要做到他提出的主张就不容易了。他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想修道成仙,必须断绝世俗的欲望和烦恼。

《唐才子传》卷十记载:“(吕岩)有术,佩剑,自笑曰:‘吾仙人,安用剑为?所以断嗔爱烦恼耳。”后来这一说法被明确为“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烦恼是一个“空名”,它必须有自己的具体内容,比如贪嗔不得、爱欲不得等,就是烦恼,反过来讲,断除烦恼,实际也就等于断除了一切世俗之心。吕岩曾写了这样两首诗:“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呈钟离云房》)“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惊世》)第一首讲的是去名利之心,名利之心不除,哪有心思去修道学仙!第二首讲的是戒色,其劝诫的对象主要是男子,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无论男女,一旦陷入色欲,他们连世俗的事情也难办好,更何况求仙!另外,吕岩也是一位不争闲气的人,他在《赠江州太平观道士》中说:“夸我饮大酒,嫌人说小诗。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不管别人说自己饮酒太过分也好,还是说自己的诗歌太小家子气也好,都由他们去,自己一点也不生气。

断除烦恼就是一个易说难做的主张,古今中外,有几个人能够消除烦恼,即便是传说中的神仙也难做到这一点。

第二,多多行善。

道教很早就把多行善事视为修道成仙的前提,吕岩继承了这一主张,并用通俗易记的诗歌形式广为宣传:“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是甚命,问什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甚速。谛听吾言,神钦鬼伏。”这类诗歌往往被视为最浅薄的说教。过去我也这样认为,但自从看到白居易的一则故事后,我改变了这一看法。《五灯会元》卷二记载:“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兹郡(指杭州),因人山谒师(指鸟窠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子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杭州秦望山上有一棵高大的松树,这位和尚就在松树巅上整整住了近四十年,故被人称为鸟窠和尚。他的“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这一回答,的确令人深思,也令人惭愧。那些被人们视为浅薄的说教,往往又是人们终生难以做到的。

第三,提倡内丹修炼。

早期的道教,主要提倡外丹,如葛洪《抱朴子·金丹》说:“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拔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还说:“既览金丹之要,则使人不欲复视小小方书。然大药难卒得办,当须且御小者以自支持耳。然服他药万斛,为能有小益,而终不能使人遂长生也。故老子之诀言云,子不得还丹金液,虚自苦耳。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同上)这一看法代表了当,时道教信徒的普遍思想,认为只有服食金丹,才是惟一的成仙途径,于是大量的道士都把自己的精力和财力放在烧炼金丹方面。然而事实是,他们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唐代,就有包括唐太宗在内的好几位皇帝死于服食金丹,就连竭力批判佛道、以儒家自居的韩愈也死于金丹,这些惨痛的教训使道士们不得不反思自己所谓的炼丹术是否正确。吕岩对这一点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在《窑头坯歌》中写道:“君不见洛阳富郑公,说与金丹如盲聋,执迷不悟修真理,焉知潜合造化功。又不见,九江张尚书,服药失明神气枯,不知还丹本无质,翻饵金石何太愚!”这就彻底地否定了服食金丹的作用,把服食金丹的人视为愚蠢之人。然而道士们并没有放弃长生求仙的追求,他们把向外求转向了向内求,把烧炼外丹转向了修炼内丹。这就是吕岩说的“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绝句》),具体就是“气要坚,神莫耗。……些儿法,合大道。精气神,不老药”(《三字诀》)。一句话,就是学习内丹术,内丹术才是长生的秘诀。

关于内丹术,我们结合其他的一些道书,可以把它的内容概括如下:修炼内丹要心如止水,亦即收摄身心,令神凝气聚。关于炼的过程,吕岩使用过许多丹学术语,如白虎、青龙、姹女、金木、铅汞等,对此,钟吕内丹学的后继人马钰解释说:“神气是性命,性命是龙虎,龙虎是铅汞,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姹,婴姹是阴阳,真阴真阳即是神气。种种异名,皆不用着,只是神气二字。”(《丹阳真人直言》)朱熹也说:“(内丹)所谓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属,只是互换其名,其实只是神气二者而已。……其法:以神运精气结而为

甘河旅游 甘南自治州旅游景点

丹,阳气在下,初成水,以火炼之则凝成丹。”(《朱子语类》卷一二五)内丹修炼就是运用精神的力量去锻炼体内的精气神。吕岩在《窑头坯歌》中还说:“胎息丹田涌真火,老氏自此号婴儿。火候九年都经过,留形住世不知春。忽尔天门顶中破,真人出现大神通。”按照内丹学的说法,修炼内丹有一个过程。开始修炼时,体内会出现“丹”的苗头,因为这个苗头“如草木在地中萌芽,其色黄嫩,其质纯水,故曰黄芽”(刘道一《参同契注》)。继续修炼,黄芽就会演变为“婴儿”,所谓“婴儿”,就是炼就的阳神、胎仙,在修炼到一定程度时,他会在静定中自然出现。再进一步修炼,就是“阳神”了,内丹家们有时又形象地称“阳神”为“明珠”、“宝珠”,因为“阳神”圆圆团团,光耀无比,形如宝珠,而且这颗宝珠一样的“阳神’’可以自由地从人的顶部出入人体,这就是吕岩诗中说的“忽尔天门顶中破”。这个所谓的阳神,实际上也就是修炼者的另一种存在,一旦上帝召赴,便遗弃自己的肉体躯壳,到天上去做仙官了,次一等的也可以生活在仙岛神山,长生不死,逍遥自在。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内丹学不再讲肉体不死,而是追求一种灵魂不死。

吕岩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就民间来说,有的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民众所最为崇拜的神灵,莫过于儒家的关公、佛教的观音、道教的吕洞宾。儒、释、道三家各有一代表人物,吕洞宾则‘三分天下有其一’。”(顾希佳《吕洞宾传说的文化史意义》)这种说法未必完全正确,但吕岩深受民众欢迎、知名度极高却是事实。到了宋代,吕岩被封为“妙通真人”,元代时,又被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所以后世又称他为“吕纯阳”。全真道是中国道教后期的一大宗派,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据说是在甘河镇得益于一位异人的启发。《甘水仙源录》卷一《全真教祖碑》记载:“正隆己卯季夏既望,于甘河镇醉中啖肉,有两衣毡者继至屠肆中,其二人形质亦同。……遂授以口诀。……明年,再遇于醴泉,邀饮酒肆中,问之乡贯年姓,答曰:‘濮人,年二十有二,姓则不知也。’”刘祖谦《重阳仙迹记》也记载了同样的事情。这位异人,王重阳没有讲他的姓名,但到了王的后学那里,则明确指出这位异人就是吕岩。如谭处端《水云集》卷一《全真》诗说:“我师(王重阳)弘道立全真,始遇纯阳得秘文。”马钰、王处一也有此说法,就连王重阳自己的《了了歌》中也说:“汉正阳(钟离权)兮为的祖,唐纯阳(吕岩)兮做师父,燕国,海蟾(刘操)兮是叔主。”从此以后,吕岩就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被尊称为“吕祖”。吕岩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如《吕祖全书》、《九真上书》、《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但人们认为,这些作品大多为后人的托名之作。

第四,其他内容。

除了以上内容外,吕岩在诗歌中还表达了其他一些哲理,如《题广陵妓屏》二首:“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他年鹤发鸡皮媪,今日玉颜花貌人。”“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还事一般。开在枝间妨客折,落来地上请谁看。”第一首诗歌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们的同感,当我们把同一个人少年时代与老年时代的相片放在一起时,谁能不慨然长叹!第二首诗歌所揭示的道理更为深刻:枝头鲜花盛开时,总担心游人攀折,可当花败飘落时,想请人们来欣赏,人们也不屑一顾了。鲜花美丽,但不安全;落花安全,但不美丽。可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吕岩的诗歌及其艺术特点

题名为吕岩的诗歌,包括散见于《道藏》、方志中的,据说有一千多首,这其中大多数是托名之作。完全而准确地辨别吕岩诗歌的真伪,至今仍是——个难题,解决这一难题,也不是本文所承担得了的。我们主要以《唐才子传》和《全唐诗》所收入的诗歌为例,谈谈吕岩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通俗易懂。

道教的文学作品,除了一些修炼歌诀,一般都通俗易懂。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作者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少数高道除外)。从整体来讲,道士们的文化水平是无法与士大夫文人相提并论的,因此要求他们创作出高深典雅的作品,是不现实的。二是因为读者的文化水平也较低。道士创作一些文学作品,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教义,而道教的大多数信徒来自下层民众,道士要向这些信徒布道,就不能把自己的作品写得太难懂。由于这两个方面原因,就使道士们的作品必须处于通俗易懂这一层次。

吕岩的作品也是如此,他的多数作品类似于歌谣。比如《唐才子传》卷十记载,吕岩在湖州沈东老家恣意饮酒,心满意足后,便用石榴皮在沈东老家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歌,把主人美美地夸奖了一番:“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这首诗歌,即使放在今天,没有多少古文知识的人,想理解它也没有多大困难。

第二,飘逸豪放。

飘逸豪放,是仙家诗歌的共同特点,吕岩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有一首诗歌,题目是《真人行巴陵市,太守怒其不避,使案吏具其罪。真人曰“须酒醒耳”,忽失之,但留诗曰》,这个题目,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诗序,说明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诗如下:“暂别蓬莱海上游,偶逢太守问根由。身居北斗星勺下,剑挂南宫月角头。道我醉来真个醉,不知愁是怎生愁。相逢何事不相认,却驾白云归去休。”这则故事就发生在巴陵(今湖南岳阳)。前两句叙事,是对题目中所讲故事的一个高度概括。中四句主要讲自己生活的自得和潇洒。后两句充满了对世俗凡人的同情和怜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形体的自由和心胸的开阔。

吕岩是一位带有孩子气的高道,在故事传说中,他往往使用自己的仙术,来戏谑世人、开悟世人。他有一首《口占》,其前有一个序:“洞宾游长沙,持小瓦罐乞钱。得钱无算,而罐常不满。有僧驱一车钱,戏曰:‘汝罐能容之否?’及推车入罐,戛戛有声,俄不见。僧曰:‘神仙耶?幻术耶?’”于是吕岩就写了这首诗歌作答:“非神亦非仙,非术亦非幻。天地有终穷,桑田几迁变。身固非我有,财亦何足恋。曷不从吾游,骑鲸腾汗漫。”吕岩不仅看破了钱财,而且也忘却了自身,这是他的诗歌能够给人以潇洒飘逸之感的根本原因。

以上两首都是吕岩在湖南时所作,而在其他地方所作的诗歌更有优秀者,如《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歌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第三,部分诗歌艰涩难懂。

吕岩的部分诗歌还是比较难懂的,造成难懂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的语言深奥,而是因为这些诗歌内容是在演说具体的内丹修炼。

一般的读者对于内丹的修炼过程和术语是不熟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如《直指大丹歌》,我们只举其中数句:“青龙乘火铅为汞,白虎腾波汞作铅。欲得坎男求匹配,须凭离女结因缘。黄婆设尽千般计,金鼎开成一朵莲。”像这一类的诗歌,吕岩写了不少,如《敲爻歌》、《渔父词》一十八首、《谷神歌》、《寄白龙洞刘道人》、《五言》等。因为一般读者对内丹术语了解甚少,所以看到这些诗歌,就不知所云。

甘南自治州旅游景点

甘南旅游必去景点如下:

1、拉卜楞寺

位于夏河县城郊,地处“金盆养鱼”之地,大夏河绕寺而过,为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是甘青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属国家AAAA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1710年,1958年以前是安多藏区最高行政首脑机构之一,也是当地的最高学府。占地约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有六大学院,佛殿84座,经轮房500余间,僧舍不计其数。建筑特点为“外不见木,内不见石”,有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

2、郎木寺

地处碌曲县郎木寺镇和四川若尔盖县红星乡郎木寺村,白龙江穿镇而过,号称“东方小瑞士”。镇内有寺庙三座,分别为位于碌曲的赛赤寺、位于红星乡的格尔底寺,以及郎木寺镇清真寺。

位于镇外的郎木寺大峡谷,内有郎木洞、虎穴、白龙江源头,是除过天葬台最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除过寺庙需要门票,其余地方不需要门票。

3、扎尕那

位于迭部县西北的益哇乡,是国家AAAA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这里有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有世界级古冰川遗址,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是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扎尕那汉语意为“石头匣子”。地形犹如一座巨型石头城,里面包围着4个村落,分别为达日村、代巴村、东哇村、井日村,附近有17条景色不同的峡谷。这里住宿条件最好的为东哇村。

这里有全国最仙的日出日落,有住着神仙的山,有美到窒息的晨雾,有让人惊艳的仙女滩,有浪漫花海,有虽小却仙气十足的仙女湖,这里就是扎尕那,一个旅人梦里的幻境!

4、尕海

位于碌曲县尕海乡,是国家AAA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是甘南最大的淡水湖,号称“高原明珠”。

这里海拔3480米,保护区面积108平方公里,湖水面积10平方公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许多珍稀候鸟的栖息地。每逢夏季,尕海水草丰茂,野花盛开,牛羊成群,蓝天白云下,犹如天神遗落在人间最美的画卷。

5、桑科草原

70平方公里的桑科草原是甘南最主要的畜牧产区之一,广袤的草原上不仅有成群的牛羊,在7月至9月之间前来,你也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帐篷支起,为远道而来的游人准备着独具本地特色的鲜奶茶、手抓肉等美食。

农历六月十五,是桑科草原最佳观光时期。此时正值当地传统节日香浪节,人们盛装为来年祈福,同时也要进行各种民俗仪式。

游玩甘南,注定是一次深度的人文与美景之旅。除了两大招牌寺院拉卜楞寺、郎木寺,甘南有不少风光不可错过,例如遗世独立的扎尕那,鸟儿王国尕海湖……行走九色香巴拉,感受神圣与静谧之美。

由于甘南地广人稀,景点分散,交通不便,同一景区内部,不同景点彼此间距离也相差较大,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租车出行,便捷自由。出于安全和资金考虑,最好结伴,既可分担车费,也可互相照应。

甘南景区

甘南十大景点:拉卜楞寺、郎木寺、扎尕那、桑科草原、尕海湖、米拉日巴佛阁、天下黄河第一湾旅游风景区、则岔石林、达宗圣湖旅游景区、甘加草原等。

一、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二、郎木寺

郎木寺镇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白龙江穿镇而过。其中江北的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又叫“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达仓郎木格尔底寺”,两座寺庙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

三、扎尕那

扎(zhā)尕(gǎ)那是天然石头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的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

扎尕那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

四、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8公里,有公路直通。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

这里设有藏式帐篷接待站两处,每年7-9月搭起藏包,为游客准备新鲜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藏区特色风味,还为游客准备了马匹、牦牛、射击篝火晚会等草原旅游节目。游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

五、尕海湖

甘南的尕海湖,异于青海省尕海(海晏县尕海)和青海省德令哈市的尕海盐湖。

尕海湖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1982年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胞称之为“措宁”就是“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尕海湖水草丰茂,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繁殖,黑颈鹤,灰鹤,天鹅等珍禽遍布湖边草滩。

甘河子镇有什么好玩的

龙口峡谷位于甘河子镇境内,呈南北走向,全长20公里。从距甘河子镇8公里的小龙口沟进入,翻越一座海拔2300米左右的山,便是峡谷。里面凉爽异常,有成片的草甸,很是安静。

走入峡谷大约7公里时,有一巨大的石门,它长约30米,宽3米,可容6人并立其中。因为岁月侵蚀,石头的颜色由浅黄至深褐色,石壁凹凸不平且棱角分明,像是一页页纸。退几步望去,这石门又像是一本厚厚的“巨著”立在山谷中。更大的惊奇在石门后大约700米,一朵石莲花盛开在那里。这是一块裂开的石头,但生就莲花模样,让人叹服造物之神奇。它的直径有50厘米,双臂展开才能抱得拢,这美丽的石花实在太奇太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