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旅游
1.临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临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中游,漫湾电站附近,在临沧大朝山电站西岸,紧邻214国道。临沧东邦公路直达景区腹地,东临临沧,西临澜沧江,东北临临翔区,直线距离19公里。2.沧源岩画沧源岩画位于临沧市沧源县莱蒙乡岩画村,历史悠久,是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画之一。目前有15幅岩画,古老的岩画生动地表现了佤族先民的狩猎、放牧、村落、战争、舞蹈、杂技和宗教祭祀。3.蒙东景区位于临沧沧源县瓦山风景区,以美丽的蒙东坝为中心,群山环绕,有光云缅甸寺、芒法白塔、抗英碑、佤族度假村等众多景点。广运缅寺位于沧源县孟东镇街北侧,俗称唐雪缅寺。它建于清朝道光年间。4.卢氏古镇卢氏,原名阿鲁西,位于临沧凤庆县东北部的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历史上由土著语言演变而来。这里曾是滇缅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被誉为茶马古道第一镇,是通往昆明、丽江、西藏、印度、缅甸的重要驿站。5.蒙顶洞景佛寺位于临沧耿马县孟定镇东井寨,其建筑结构和陈设属于南传佛教山林派,以埋葬释迦牟尼舍利而闻名东南亚。大雄宝殿内有释迦牟尼金佛1尊,弥勒佛卧佛22尊,神态各异。
耿马十大景点
耿马旅游景点:
1、孟定坝
孟定坝孟定坝是一个四世纪以来受南汀河侵蚀并堆积而成的冲积型宽谷盆地,四面被山丘环绕,南汀河从东北流向西南并穿过整个坝区,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长、常年无霜。
一路上群峰叠翠,树木郁郁葱葱,各种热带藤蔓植物遮天蔽日地生长在公路两旁,山上的鸟儿在自由的欢唱,时不时的传来野生动物的叫声。
2、耿马总佛寺
耿马总佛寺耿马总佛寺,傣语洼细利专勐,位于云南省耿马县耿马城郊,属巴利语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由清代乾隆年间耿马宣抚司罕师.罕谢主持修建,由耿马最高禅师按雅淌住持,也是耿马土司及其亲属拜佛的场所,又称官缅寺。在耿马南传佛教中属最高一级,称纳扎探。
大殿主体为砖木结构,殿内有两排平行的巨大木柱作主要支撑,巨柱外两侧又承接副梁,形成偏厦。中堂与偏厦组合为三重檐建筑,上盖青灰瓦。殿高约30米,宽15米,长27米。左右走廊宽约3米,走廊外有一道1.5米高的矮墙环绕。
3、白马广场
白马广场耿马白马广场耿马抗震纪念碑高22米,上层为方形白塔,塔高13米,整座碑仿傣家竹楼造型,端庄大方,既有傣族风格的古朴灵秀,又有现代艺术的庄严典雅,是震后重建的新耿马熠熠生辉的象征。
4、耿马石佛洞遗址
耿马石佛洞遗址耿马石佛洞遗址这个大型的天然石灰岩洞穴,出现了洞穴里建房屋的情况,这在国内仅见、世界罕见。出土的多棱六星形器、六星璧、双翼矛等都有极高的加工水准,为世界所罕见。多棱六星形器中心圆孔,外围棱状态,究竟是如何加工,做何用途,至今仍是个谜。
5、甘东公园
这里原是一个傣族村寨,1988年“11·6”耿马大地震后,村民迁移,县城建部门就把此地修建成了公园。公园占地106亩,地势北高南低,坡度较缓。公园正门雕龙画凤,门上悬挂有时任云南省副省长赵廷光题写的“甘东公园”横匾。公园分五个区域,即休闲游赏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游乐区、动物观赏区、水上游戏区。
园内建有动物园、植物园、凉亭、荷花池等20多个景点,您可在植物园欣赏正在盛开的多种花卉,也可以在娱乐室下棋、品茗,邻略一会在绿树浓荫、波光滟敛中的休闲时光。
耿马县有哪些景点
甘东公园、景戈白塔、耿马总佛寺、孟定坝。
1、甘东公园:公园占地106亩,地势北高南低,坡度较缓。公园正门雕龙画凤,门上悬挂有时任云南省副省长赵廷光题写的“甘东公园”横匾。公园分五个区域,即休闲游赏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游乐区、动物观赏区、水上游戏区。
2、景戈白塔:始建于清乾隆43年,至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1988年耿马大地震使白塔上部毁坏,仅剩塔基,经1992年重修的白塔,形似原状。塔基呈六边形,象征佛祖的主塔高30.3米,与周围代表一年12个月的12座副塔簇拥成群,主塔座下六面都有上下两层佛龛。
3、耿马总佛寺:这座县城唯一保存的总佛寺,是两百年来耿马傣族佛教活动的中心,也是境内外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现藏经227部45卷,有僧侣130人。
4、孟定坝:是一个四世纪以来受南汀河侵蚀并堆积而成的冲积型宽谷盆地,四面被山丘环绕,南汀河从东北流向西南并穿过整个坝区,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长、常年无霜。
耿马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南部的滇池之滨,距市区8公里,占地面积125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著名风景区隔水相望,画映生辉,是云南省新兴的旅游基地的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风情的窗口。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旖旎的自然人文景观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溶融一体,蔚为壮观。
云南民族村拟建25个少数民族村寨,现已建成开放的有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藏族、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哈尼族、德昂族、景颇族等12个村寨和一个“摩梭之家”。同时还建有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厅、风味食品城、宿营娱乐区、游艇码头、循环游览车等一批集观赏、游乐、度假、水上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配套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和爱好。
傣族村傣族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占地面积27亩,三面环水。寨内绿树、鲜花掩映着一幢幢“干栏式”傣客竹楼,交错蜿延的红砂石小径通向庄严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乡的浓郁风情。傣寨最富特色的还是浓郁的动态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活泼欢快的“象脚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还有节庆期间的傣族婚礼表演、赛龙舟、丢包、拴礼线,放高升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异常热闹。傣寨中的白塔是仿德宏州盈江县的允燕塔,按1:0.9的比例建造的,中间的主塔高23.6米,周围有40座小塔簇拥。塔刹上悬挂365个风铃,不时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声响告诉人们风力的大小,傣家人认为这是来自天上的梵音,会给人带来吉祥。
白族村白族村位于云南民族村以西,占地62.5亩。村内以飞椽斗拱、雕粱画栋的传统白族民居为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扎染层”,“木雕屋”,“花园茶社”,“戏台”、“本主庙”以及按实物比例缩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圣寺三塔”,造型对仗工整、富丽堂皇,整座村寨院荡鳞次栉比,宽敞整齐。一条以经营精美工艺品的“大理街”贯通南北,民族扎染、草编工艺、珠宝玉器,本雕石刻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还白族文化历史悠久,白族民间术“霸王丰鞭”,“草帽舞”、“大本曲”充满喜庆欢乐气氛;民俗节庆活动有热闹欢快的“三月街”、“绕三灵”、“迎新媳”等;白族传统“三道茶”可渭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绝,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礼仪氛围,使人有“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饮几回”的感觉,品尝“三道茶”更富含着人生先苦后甜再回昧的深刻哲理。花园茶社的“三道茶”正是一个既可品茶养神,又能赏舞悦目的场所。有堪称“石中之王”的大理石作坊和精美绝伦的蝴蝶标本展览,淋漓尽致地反映和体现出白族典型的民族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彝族村地处民族团结广场以西,与白族村相对,占地面积51余亩。村内具有导向性的三虎浮雕墙,别具一格的虎山充分展示了彝族绚烂的虎文化特色。雄伟壮观的太阳历广场,中央耸立着高大的图腾柱,柱上有太阳,虎、火和中国古代的八卦图,周围环绕着黑白面向不同的十个月球雕塑,最外围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村内小甑烤酒作坊,织乡、工艺、文化楼,彝族特有的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筑和茶山、斗牛场、磨秋、秋千等,全面生动地体现了彝族粗犷古朴而不乏精巧别致的民俗风貌。彝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热情好客。彝族“左脚舞”、“大三弦”、“女子龙灯舞”热情奔放,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土司礼仪”、“栏路酒”等民俗活动情浓意深,令人依依难舍。每逢“火把节”,在太阳历设广场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燃起适篝火、点上火把、围着篝水弹起大三弦、载歌载舞,纵情高歌。火把节如繁星降地,又似龙飞舞,令人眼花缭乱。整个节日人山人海,气氛异常热烈欢快。
昆明翠湖
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翠湖,原称"菜海于",清初藩王吴三桂"填菜海子之半,作新府",改名"洪化府",后又改称"承华浦"。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于湖中建碧漪亭(俗称海心亭),水光潋滟,绿树成荫。唐继尧时在湖中筑有东西堤和南北堤,把湖一分为四,湖中有海心亭,西侧有观鱼堂,东南有水月轩。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近年增置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观鱼楼前有黄奎光书题联云: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每年冬天有成千上万只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越冬,嬉闹戏水,争抢食饵,给翠湖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成为春城一大景观。湖上楼阁,岛上瑶台,名木花卉,名人题咏,把翠湖点缀得更加秀美,是人们休闲游览的好地方,为昆明市区著名风景名胜。
世博园
世界园艺博览园设在昆明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博览园占地面积约218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6.7,其中有120公顷灌木丛茂密的缓坡,水面占10~15。共有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别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专题展示园(台),国内许多省市区也都建有能集中反映本地区园林艺术的展示场所。可以这样说,这里是一个汇集了全世界园艺风景的超大型博览场所。
博览园主要有5个展馆、6个专题展园、34个国内展园和33个国际展园组成。
到世界园艺博览园交通很方便,市区东南西北各汽车站均有专线车。有69路、71路,您还可以在长寿路乘10路公共汽车,或在此乘中巴车。
世界园艺博览园门票价格为:全价票100元/张,半价票50元/张。
世界园艺博览园入口分为:主入口、北入口和金殿、世博园的索道口。
博览园内各展区介绍:
中国馆
总建筑面积19927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观礼台面积3600平方米,道路、场地铺装面积4340平方米。
中国馆是'99世博会最大的室内展馆,它与人与自然馆、大温室主广场(新世纪广场)构成世博会主场馆区。
中国馆处于广场北面较高地势,地坪高程1937米,比中心广场高9米,正对中心广场,设有供开幕、闭幕和开展会期活动使用的观礼台。中国馆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体,通廊将各功能展厅有机组合在一起。整个建筑共分2层,建筑物顶部高18米。基本单元平面为24×24米,共7个。
中国馆的建筑风格结合汉代宫苑建筑与南方民居建筑,绿瓦白墙,绿色代表生命,更是园艺的象征,白色代表着和平与和谐。
中央内庭园分为江南庭园、北方庭园和大理庭园,既集中表现了中国园林园艺风采,又是观光、休息的理想场所。
国际馆
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3250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43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50平方米,室内地坪高程1953米。
国际馆位于博览园的最东端,主游路收尾处,离博览园主入口约2公里。
主体建筑以郁郁葱葱的山林作背景,环境优美。建筑造型由一圆形主体和100多米长的弧形墙组成,以大体量的展览空间展现在观众面前。建筑结构通过几个同心圆柱网形成几个完整而流动的空间。世界各国的展室环绕中庭布置,充分体现了平等和睦的国际大家庭关系;背景的斜向弧形建筑有一种向上向前的动感和气势,象征着人与自然共同奔向二十一世纪的决心。
国际馆大部分为两层,高8.5米,局部分为三至四层,高19.2米,平面尺寸总体约66米×78米,中庭的圆形屋顶,直径18米,圆形中心部份采用钢网架玻璃采光天棚。
国际馆前广场结合地形设置庭园,前面有景观水流、绿草鲜花,室外绿化和室内绿化相互映衬,使展馆布局溶于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