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旅游景点 石狮旅游注意事项

石狮旅游景点

石狮市旅游景点

1.狮城古镇

狮城古镇是一个典型的福建古镇,距离市区约10公里,建于唐朝,历史悠久。这个小镇其实是由5个自然村庄组成的,是一个著名的侨乡之一。走在狮城古镇的古街上,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南方风情,路两旁的古建筑、小店铺、特色小吃,让人流连忘返。

2.狮岩风景区

狮岩风景区位于石狮市境内,是一个以山水风光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狮岩风景区景色秀美,山上溪流淙淙,山下田园风光,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登山、漂流、露营等各种户外活动,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极致美丽。

3.水头海滨浴场

水头海滨浴场坐落在石狮市的东海岸线上,是一个拥有7公里海岸线的大型海滨浴场。这里的沙滩柔软细腻,海水清澈透明,是夏季消暑、海滨度假的首选之地。在海滨浴场的沙滩上漫步、游泳,在海滨咖啡馆小坐、观海,是一种非常惬意的生活方式。

4.狮城湾渔村

狮城湾渔村位于石狮市南部,是一个以渔业为主要特色的小村庄。这里的海鲜特别新鲜美味,是一个吃货的天堂。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鲜美的海鲜菜肴,同时还可以欣赏到渔民的捕鱼生活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5.海洋公园

海洋公园位于石狮市东海岸线上,是一个以海洋主题为特色的游乐园。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游玩设施,如遨游水世界、探险水怪、冲浪海浪等,让游客们玩得尽兴。同时,园内还有各种海洋动物、生态、环保知识展示,可以让游客们更加深入了解海洋世界。

6.狮山公园

狮山公园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公园,位于石狮市中心。公园内山清水秀、树影婆娑,还有许多亭台楼阁、花坛石桥,距离市区很近,成为了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7.石狮博物馆

石狮博物馆位于石狮市区内,是一个集展览、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博物馆。博物馆内珍藏了许多古代文物、手工艺品、民间工艺品等,可以让游客了解到石狮的历史和文化。

8.女娲庙文化园

女娲庙文化园位于石狮市境内,是一个以女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女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母亲。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女娲庙、女娲神像,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石狮旅游注意事项

泰山不光一个景点山下有很多别的景点有后石坞:在泰山的背面,此处危岩峭壁,怪石突立,饰以苍松翠柏,幽径小溪,景致尤具别趣,因此被称

为泰山的"奥区",意思是这里奥妙无穷,著名的景观有八仙洞、天独峰、玉女山、九龙岗、黄花洞、天空山等。这里又处处怪石,嶙峋如笋,因此又有“笋城”之称。游人顺石阶登上高台,是摩空托云的“天空山”,又名“玉女山”,其巅平坦,俗叫“尧观台”,传尧帝曾登此顶。山前有数亩平地,为元君庙旧址。清代内为尼姑住持,又称“姑姑子庙”。分东、西两院。西院由正殿和配殿组成,正殿祀元君。还有西舍、东舍,各有供奉,西舍祀天官、地官、水官,东舍为“弥勒殿”。

仙楼:走东路要经过一座万仙楼,在红门宫以北0.6公里的地方。旧时称望仙楼,传为泰山各神会聚处。此楼建造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门洞高4.4米,上层有楼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门洞之上刻“谢恩处”三字,传说旧时帝王登山,地方官员护驾于此,帝令回府,群臣谢恩。另一种说法是香客朝山顺利而归,在此处叩谢碧霞元君保佑,故有引名,楼东侧挺立古柏三株,人称“三义柏”。万仙楼盘山道西侧的石壁上有石刻,特殊之处是取“风”、“月”二字之字心组成,意谓此处风月无边,风景美不胜收。

旭日东升:泰山距离东海最近处约230公里,人的视野在大地水准面上只有140公里,显然看不到海山的日出。可是由于泰山的高度和地理位置及光的折射作用,使海上日出在一定条件下能确实又能看到。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眺望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桔红。而天空的云朵,红紫交辉,瞬息万变,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

石狮旅游景点 石狮旅游注意事项

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欣开了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

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这种绝妙的时刻,并不是每位游人都能遇上。李白有诗:“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宋代词人梅圣俞则有“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

岱庙:庙旧称东狱庙或泰山行宫。位于泰安市区北,泰山南麓。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嵯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

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主要建筑有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铜亭等。庙内古柏参天,碑碣如林,文物荟萃,游人络绎不绝。

古代许多帝王都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秦始皇、秦二始、汉武帝、章帝、安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帝、干隆帝等十二个帝王、帝后曾到过泰山。据说汉武帝7次到泰山,干隆11次到泰山。泰山自远古起就有封禅活动,据《史记.封禅书》张守义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史记.封禅书》记载:"古者封泰山禅父者七十二家"。

岱庙(东岳庙)是泰山的主庙,供奉东岳大帝(泰山神,主治人生死及人生贵贱,为冥府众鬼之主帅)。岱庙是全国东岳庙的主庙,也是我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面积96322平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天贶殿: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是岱庙中的主体建筑,传为宋代创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天贶(音况,赏赐意)殿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高22米,面积近970平方米。为重檐庑殿式,上覆黄琉璃瓦。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殿内祀泰山神,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额。东、西、北墙壁上有《泰山神启陛回銮图》,东半部为启陛,右边为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个人的形象,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遥参亭:旧称草参亭,为岱庙前亭。古人祭泰山必先至此简单参拜,尔后入庙祭祀。今院内举办了泰安民俗展。亭院南北长66.2米,东西宽52米,总面积3442.4平方米。四周墙壁为红色,二进院落,由山门、掖门、仪门、正殿及配殿组成。岱庙坊:出遥参亭北山门后,迎面有一座高耸的石坊,叫“岱庙坊”。该坊高12米,宽9.8米,进深3米,清康

熙十一年建。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体浮雕,造型雄伟壮观。四柱前后滚墩上雕有8介石狮。姿态各异,梁柱板上有龙凤禽兽浮雕。其雕工精细,是清代石雕建筑难得的珍品。抱柱上有一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为清朝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所题。铜亭、铁塔: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塔。铜亭又名“金阙”,明万历四十一年铸造,明末移于灵应宫,1972年迁入岱庙。亭为铜质,施以銮金,长4.4米,宽3.4米中内祀元君铜像,其铸造精致,造型优美。铁塔在岱庙北门内西南,明嘉靖十三年造。原在天书观大门内,1973年移入岱庙,现只剩4级。其造型古朴,雄伟。汉柏院:汉柏院位于岱庙配天门东,因院内有古柏五株而得名。相传此古柏为汉武帝东封时亲手所植。今龙干虬枝,苍劲葱郁,虽已肤剥心枯,却有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大景之一。岱庙碑刻多集于此院,院内存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其中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米芾《第一山》乾隆的《登岱诗》等,均为书刻佳作。岱宗坊:从岱庙向北走一里多路,便到了岱宗坊--泰山的正门。岱宗坊位于岱宗大街北侧的红门路南首,为登泰山的起点。明隆庆年间始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为四柱三门式石坊,造型粗犷、简洁,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有标志导向作用。坊之西北原有“乾隆行宫”,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

创建,清末毁。

王母池:自岱宗坊向北不远,路东有王母池。王母池位于环山路东首,约开建于三国时代,旧称“群玉庵”,又称“瑶池”,现存古建筑主要为明清所建。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的诗句,唐

李白则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的吟咏,足见建庙历史之久远。王母池临溪而建,殿庑亭阁,参差座落在三层台基之上,红墙黑瓦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前院有正殿3间,殿前有王母池和王母泉,其泉水清澈甘洌;后院为七真殿,殿内泥塑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四周浓荫蔽日,为消暑胜地。

红门宫:因其西北崖上有二块红色岩石排列似门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代天启元年所建。庙分东西两院,中间有“飞云阁”相连。东为更衣亭,是旧时达官贵人更衣之所。西为元君庙,有正殿3间,奉九莲菩萨铜像,香火很盛。整组建筑以飞云阁为中心,建筑古老,布局紧凑。阁下有拱门,两侧有楹联“万壑泉声沉宝秀,千峰雪影护禅灵”。因此处清晨日出时通红一片,故有“红门烧日”之说。

斗母宫:过红门宫前进一程,即到斗母宫。宫创建无考,明嘉靖年间德王重建,清康熙初年尼姑主持,祀北斗众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宫,又称妙香院。西山门外有古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俗称卧龙槐。斗母宫是一组较大的道观建筑群。前有寄云楼,雕梁画栋,长廊回曲;中有斗母殿,内奉斗母女神;后房,重峦叠翠,清泉醉人,确实是听泉、观瀑、品茗、赏月佳地。

经石峪:出斗母宫,沿小路前行,即到著名的经石峪。这里有一3000平方米的大石坪,上刻隶书《金刚

经》全文,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

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

其中,经石峪石刻、天贶殿壁画、岱顶唐摩崖,被人们称为"泰山三瑰宝"。

壶天阁:系明代建筑,原名升天阁,取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这里西有九峰山,东有十峰岭,北临山

峦,四周拥翠接天,脚下仅一席之地,恰似壶中窥天。清崔映辰也曾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廷路又联“登此山一半以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故阁名壶天,恰应了道家之说。

中天门:又名二天门,因其土色赤黄,又名“黄蚬岭”。它正处泰山半腰,为泰山东、西路交汇处,盘山公路终点,有索道直达山顶。这里有清代所建中天门石坊一座,大门上题有“中天门”三字。这里是泰山主峰的屏障。仰望岱顶,莲花峰前危崖万仞,南天门形如天阙;俯瞰山下,龙潭、虎山水库绿如翡翠。中溪三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门一侧还有巨石,状如虎卧,得名“伏虎石”。

云步桥:位于中天门北,因山气云烟弥漫,人行桥上如在云中,故称云步桥。桥东有石亭,名“酌泉亭”,是清光绪年间安县令毛蜀云所建,上有一联“且依石柱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桥北有石坪,俗

称百丈崖,为宋真宗驻跸处,又称御帐坪。此处群峰环绕,山势险峻,飞泉清瀑,人行桥上如游无际。

五松亭: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被雷雨所毁,因其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今存两

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附近山腰有古松一株,找枝下垂以招手迎客,故名“望人松”,又叫“迎宾松”。其东北有乾隆新题的朝阳

洞。这里古松层层叠叠,荫翳蔽日,松风泉韵,如巨浪拍岸,堪称奇观。

十八盘:被称为天梯,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全程共79盘,共计1633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

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

梯。中间蹬道盘旋,行人几乎直上直下,不胜有高、陡、危、奇之感。

一般把升仙坊以下称“慢十八”,以上称“紧十八”,每盘有石阶二百

蹬,紧慢18紧相连,恍若上青天,故有“升仙”之称。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明人

祁承赋《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

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

此而始。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毁。西岩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刻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

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跨涧建渡天桥,并顺龙峪上源修新盘

道,直达碧霞祠南神门,登岱顶者上下甚为方便。桥与盘道均毁于清乾隆年间。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

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

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

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海拔1460米,古称“天门关”。它建

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门为阁楼式建

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

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来到这里,

山风从门洞呼啸疾过。当年李白登上南天门曾作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

来。”过南天门,有一条狭长的石板路街市,名“天街”,南边是出售旅游商

品、工艺品的店铺。天街的尽头就是规模宏大的碧霞祠。这组建筑是金属铸件

与土木砖石组成。据说明洪武年间的一次修缮就耗费黄金约五千两。

碧霞祠: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其主要的建筑有大殿、配殿、山门、御笔亭、钟鼓楼、神门等。整组建筑巍峨严整,设计新颖独特,高低错

落有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其铜身鎏金,工艺精湛。东西配殿铁瓦覆盖,是

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位于碧霞

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始建年代无

考,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

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

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

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东

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玉带”。

日观峰:玉皇顶东南是“平顶峰”,清代在此建“乾隆亭”,中有碣,上刻“孔子小天下处”。亭与碣

前后毁于民国年间和1967年。平顶峰之东是“日观峰”,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观峰石刻遍布,如“俯察万类”、“目尽长空”等。峰东侧有观日长廊,全长30余米。亭廊相接,似仙阁矗

立,鲜艳夺目。峰北有巨石长长横出,斜刺青天,俗称探海石。登石可朝观日出,暮赏彩云。此石今已成为

泰山的重要标志。

舍身崖:泰山日凤峰南,因旧时常有人于此为父母求福投崖舍身而得名。易名为“舍身崖。”崖顶有巨石,高约三米,叫“瞻鲁台”,也称“幡杆石”,传说孔子曾登此瞻望鲁国之都。崖西为“仙人

桥”,两崖对峙,下临深壑,中有三石衔接抵撑而天然成桥。明代萧协中曾题诗“三石两崖断若连,空蒙似

结翠微烟。猿探雁过应回步,始信危桥只渡仙。”

丈人峰:玉皇顶西北为“丈人峰”,因石峰状如老人伛偻而名。峰周围有数块俊秀小石,故又有“老翁

弄孙”之称。这里是去后石坞的必经之路,立着一块3米多高的巨石,石形方中带圆,下小上大,上刻“丈人

峰”3个大字。还刻有“天下第一山”、“中天独立”、“东柱第一灵区”等大字和一些诗文。

孔子登临处:位于一天门北,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

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建。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

嘉靖间济南府同治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

玉泉寺:位于泰山奥区深幽的山谷中,又名谷山寺,俗称佛爷寺。由北魏僧意创建,金代善宁重建,

元代普谨增建,后屡有兴废。是泰山著名禅院之一,兴旺时达500僧众。玉泉寺现存碑碣10块。正殿祀释迦牟尼,侧立十八罗汉,栩栩如生。殿宇坐落在层层高台之上,与群峰相辉

映。明朝萧协中曾为玉泉寺赋诗云“明堂当日尊王居,水色山光丽有余。一自殿庭颓圮后,赋诗总属野人

书。”

三阳观:位于凌汉峰山腰,投书涧西北。明朝东平道士王三阳携徒来此“伐木剃草,凿石为窟以

居”,后“稍稍营葺庐居”名三阳庵。王三阳羽化后,徒承其师志,大兴缔造,达到鼎盛。其派系为全真教

果老祖师云阳派。三阳观依山而建,为三进院落。前院由山门、影墙、配房组成。中院有混元阁和配房。后

院有正殿三间,冯玉祥先生曾在此筑读书。

白龙池: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相传是东海龙王之子白龙的住处,古代皇帝都曾到此祈求风调雨

顺,过去民间祈雨大都在此地设祭。池位于岱桥北,山涧聚水扑克百丈崖悬流下掷,似玉龙直泻入池。池北

有巨石,若圭、若舟、上刻“玄圭石”。南朝梁沈约撰《宋书.符瑞》“玄圭,水泉流通,四海汇同则出。”

石之东双崖如削,石峡中穿,北为三元石,上刻“白龙池”、“龙潭”等大字。

灵岩寺:传为秦始皇元年始创,历代都有扩充,唐朝德宗时宰相李吉甫将其与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

寺、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域内四绝”。今有山门、大雄宝殿、千佛殿、御书阁、辟支塔、墓塔林等名胜古

迹。寺内有著名的40尊彩色泥塑。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

岱顶:十八盘的尽头是南天门,自南天门至玉皇顶之间的一片山头为“岱顶”。一步进入了南天门,不

仅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且如跨天宫,右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不定期可

欣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等奇观。泰山日出是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

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

喷射出万道霞光,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侧。这里奇峰突兀,高耸峻峭,形如扇面,故名。扇子崖自东往西看是擎天一

柱,由南往北看则如屏似扇,很是壮美。崖上有明人题刻的摩崖石刻“仙人掌”。崖西有铁梯,攀援可登崖

巅。由此西行,四面环山,势如屏障。北眺龙角山、九女寨历历在目,西望傲徕峰尽收眼底,向东俯视,龙

潭水库宛如镶嵌在西溪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清人孙宝僮有诗云:“剑峰怒刺天,积铁拔千仞;俯

临鬼谷幽,旁倚丈人峻”,的确写出了扇子崖的风韵。扇子崖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民国年间重修。它位于傲

徕峰于扇子崖交接的山口处,此处山势险峻,庙依岩而建,奇峭险绝。正殿为原始天尊殿,正中供原始天

尊;东侧为黄天化、土行孙、无极、韩毒龙、殷洪、洪锦、方相、哼将、韦礼;西为黄天祥、黄天禄、苏全

忠、薛恶虎、殷蛟、黄天爵、方弼、哈将、韦陀等18陪神。正殿西侧为一过厅,再西有地母宫、吕祖祠、和

太阳庙。庙后是圣贤洞。

黑龙潭: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有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鸣,状如挂着的千尺银练。传说此潭与东海相

通,有龙自由来去,故名“黑龙潭”。“龙潭飞瀑”是泰山名胜之一,观瀑吟咏,引人生出无限遐思。清人

有诗云:“真源流不竭,飞下最高峰。俯注潭千尺,深藏或有龙”。旁有“西溪石亭”一座,门两侧有对联

一幅“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普照寺:始创于元朝,取佛光普照之意,是六朝古刹。它位于凌汉峰前,峰峦环抱,一涧低流,苍松翠

柏掩映,依山而建,是一组完整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

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西北墙上嵌碣8砖,东北墙下立明、清时重修碑。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以

泰山习俗和民生疾苦为题材,写了很多白话诗,自称“丘八诗”,由赵望云配以漫画,刻制成碣,立于院

中。后尽毁,现已重刻。后院为菊林院,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袅袅婷婷,清代光绪年间何焕章游山至此,

题“一品大夫”。后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额题“菊林旧隐”曾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现辟为纪念馆。其

楹联为:

松曰好青竹曰好绿

天吾一砖地吾一瓦

冯玉祥墓:位于环山路西首,西溪谷东侧,1952年修建。墓园为壁式花岗岩建筑,建有四段石阶,共66级,傍

山临水,庄严雄伟,苍松萦绕,翠柏环抱。墓壁正中镶嵌着冯玉祥铜铸头像,额镌郭沫若题书的“冯玉祥先生

之墓”七个贴金大字,其下为冯先生自题诗《我》:平民生,平民活……;

石狮好玩的景点排行榜

石狮黄金海岸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永宁镇,台湾海峡西岸,景区内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香港友帮国际集团独资兴建。规划占地6000亩,首期开发1980亩,投资近3亿元。目前度假村主要项目及设施有:金沙游乐园、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馆、海天佛国、踏浪观音、游艇俱乐部、练马场、海滨浴场、露天夜总会、购物街、黄金海岸大酒店、邮电宾馆、海洋宾馆、教育培训中心等较具规模与特色的游乐项目和服务设施。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是我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石狮黄金海岸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永宁镇,台湾海峡西岸,景区内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香港友帮国际集团独资兴建。规划占地6000亩,首期开发1980亩,投资近3亿元。目前度假村主要项目及设施有:金沙游乐园、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馆、海天佛国、踏浪观音、游艇俱乐部、练马场、海滨浴场、露天夜总会、购物街、黄金海岸大酒店、邮电宾馆、海洋宾馆、教育培训中心等较具规模与特色的游乐项目和服务设施。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是我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

石狮湿地公园的景点介绍

1.石狮湿地公园的概述

石狮湿地公园位于福建省石狮市深沪镇境内,占地面积约为4600亩。公园有丰富的水系和植被,是福建省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之一。石狮湿地公园以其绝美的湿地景观和珍贵的生态资源被誉为“福建最美湿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和观光。

2.湿地生态游览区

石狮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和珍稀的乌龟为主要特色。游览区内有多个生态观测点,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各种生态系统的运作,还可以观看到许多珍稀的鸟类和动物,如黑天鹅、芦花鸟、漏斗蛙等等。

3.树林和花园区

公园内的树林和花园区是游客们放松自己、享受自然美景的好去处。在这里,您可以漫步在花园中,在山林间上山远眺,还可以带上自己心爱的摄影器材,留下美好的影像记录。

4.水上娱乐区

石狮湿地公园内拥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水域,游客可以在其中进行多种水上运动和活动,如划船、自行车水上运动、沙滩排球、小狗岛漂浮、水上摩托艇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会让游客们享受水上运动的快乐,还能增强他们的体力和免疫力。

5.历史文化区

公园内还有着许多历史文物以及各种民俗文化的遗址,这些都是历史文化区的瑰宝。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探寻人类文明在石狮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区还会定期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特色美食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等活动,在此之中您可以更深一步的体验石狮当地的风俗文化。

6.石狮湿地公园的小贴士

为了让游客能够更好地融入石狮湿地公园的环境当中,游客在进入之前需要遵守公园内的相关规定,并遵守当地风俗,尊重环境并且爱护公物。

7.石狮湿地公园的注意事项

1.在游览区内请不要破坏植被;

2.请全程服从导游或工作人员的安排;

3.不要使用随意喂养食物或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4.请妥善保管贵重物品,以防丢失。

8.总结

综上所述,石狮湿地公园是一个集湿地生态、树林花园、水上娱乐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的美景让人神往,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开发矛盾统一,让我们也能想到未来环保与旅游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