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趋势
旅游景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张家界(000430)、华侨城A(000069)、黄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
西藏旅游(600749)等。
本文核心数据:旅游人次、旅游收入
疫情对行业冲击较大
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旅游业持续低迷。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
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06%;国内旅游收入为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0%。2021年,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为32.46亿人次,2.92万亿元。目前,旅游业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短途周边游成新热点
受疫情影响,安全、便利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020年国庆假期以来,游客平均出游距离及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均有收缩趋势,分别由213千米、14.2千米下降至141.3千米、13.1千米。
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短途游。根据携程旅行数据,2021年,在携程购买2小时以内高铁火车票的游客人次同比增长近三成。
广州-深圳为短途游最受欢迎线路
根据携程旅行数据,2021年国内热门2小时高铁旅游线路主要分布在超一线以及一线城市,其中,广州-深圳为短途游最受欢迎线路。
综上所述,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冲击较大,短途周边游成新趋势。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旅游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
1、从单一观光到综合开发是景区未来的总体趋势。从单一观光到综合开发,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各种不同的旅游类型有着不同的诉求,景区需要复合型的产品、多元化的发展。观光游曾是以景区为王,旅游开发之前是研究有什么资源,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度假游是酒店为王,休闲游是娱乐为王,商务游是链条为王,复合游是元素为王。现在更多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发展,不一定非要戴一个景区的帽子。
2、从景区到目的地是扩展趋势。面积大的景区,本身已形成一种旅游模式,更多景区需要向目的地模式转换。以安徽黄山为例,整个黄山市将近1万平方公里,在这种情况下,目的地模式或者向目的地转换的模式是必然。所谓目的地模式,就是在综合体模式基础上的扩大和升级,它的理想状态是终级目的地,中间状态是主要目的地,初级状态是顺访目的地。现在谈到特色小镇,有两点需要思考。一是特色,我们能找出1000个小镇的1000种特色吗?不可能。二是产业,小镇聚集产业有没有归位,这是一个问题。旅游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很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一种新的趋势,特色小镇投资量大,运营相对困难,所以他们必然要“绑架”景区。景区要“悠”着点,争取在需求旺的时候做高价,这就是一个需求模式。
3、从跑马圈地到功能第一是空间趋势。不能只满足于景区的面积大,过去所谓的跑马圈地,能有1000亩土地就不得了,能有500亩就过得去。可用土地是商业化的根本。景区规划需要分区,通过大分散、小布局的方式,强调内容为王,强化项目的功能性。没有功能少搞,即使是标志性建筑也需要研究。总体来说,内容决定功能,功能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形式。现在好多项目是颠倒过来,先构想一个形式,形式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内容,导致很多景区花了钱却做不出好东西。
4、从阶段性到全年利用是时间趋势。第一个时间,是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时间,1:1是底线,超越这个底线,就是超值。第二个时间,游客进景区5分钟要有一个兴奋点,15分钟要有一个高潮点。得让游客在景区停得有价值,停得有感受。现在景区有日光经济,如日出、观光、运动、活动;有月光经济,如夜游、夜景、夜宴、夜演、夜享、夜乐等。但也有好多景区像机关,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这是留不住游客的。现在很多景区最常见的留住客人的方式是什么?为了坐索道排队3小时,这种留住客人的方式效果绝不可能好。景区未来应该通过塑造新形象、深化产品、丰富内容、打造四时产品等方式来延长客人的停留时间。
5、从观光到沉浸是体验趋势。观光旅游者追求视觉震撼力,消费场景、消费过程、消费体验要让游客达到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面沉浸。如果我们登山看到云海,那种体验是非亲历不可想象的,因为那是一个过程、一个场景,游客能真正感受。所以,要从身游到神游,要追求深度。
旅游发展的前景和现状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下:
1、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游客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组织调整中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自然发展迅速。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加、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和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服务业之一。
2、旅游业的前景:
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旅游将同步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将进一步得到确立。随着游客收入水平和需求水平的提高,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是倾向于追求能够满足特定需求的旅游方式,注重旅游过程的体验。
旅游业的重要性:
旅游业包括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部分,两者由于接待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其性质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业,一般是从国内旅游业开始,逐步向国际旅游业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经济建设需要外汇,大多是从国际旅游业开始发展的。
国内旅游业和国际旅游业是密切相联的统一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能够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发展。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的发展,并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