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旅游
疫情对旅游影响
疫情对旅游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高度市场化且主要依托人群集聚消费的旅游业是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下面分享疫情对旅游影响。
疫情对旅游影响1对旅游业影响的多维度考察
(一)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对旅行社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旅行社面临较大经营困境,尤其是中小旅行社更是面临破产倒闭风险。首先,疫情导致旅行社现金流紧张,短期资金压力明显。疫情期间,旅行社全部停业,大量支付给航空公司、邮轮公司、地接社、酒店包房等的资金短时间难以收回,春节大量的退单款已经严重冲击旅行社发展的资金链。
再加上企业基本运营成本,包括房租、员工工资等基本开支,导致旅行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行业内90%企业都存在现金流问题。其次,复工防疫成本增加,员工收益受损严重,业务损失惨重。
由于疫情暴发时间为春节黄金周期间,大量的退单退款,导致导游人员停业,不仅影响业务的开展,也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再次,旅行社企业面临退团退单涉及的旅游合同纠纷。旅行社需要妥善处理游客行程调整和退团退费的要求,对旅行社的生存带来严重影响。
2.对OTA平台的影响。
作为重要的在线旅游营销渠道,OTA一直是传统旅游业的合作伙伴之一,通过对方提供的佣金、中介费或产品价差来获取利润。新冠肺炎疫情对在线旅游服务商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受损最为严重。
受疫情影响,旅游者改变原有出行计划,使OTA平台订单量骤减,退单量激增。同时,依附于各大OTA平台的供应商也面临巨大的损失,导致OTA平台应收账款无法到账、订单取消、违约赔偿等。
3.对住宿业的影响。
由于住宿业严重依赖快速滚动的现金流,经营成本高,加上此次疫情暴发导致人员流动性被限制,疫情贯穿春节、元宵等中国传统节日,“停业、半停业”成为住宿行业的常态,全国住宿业遭受重创。
酒店会议、餐饮、住宿订单的取消、商务旅行的取消、旅游出行计划的终止、节后上班的延期导致的大量“退订潮”,为住宿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再加上接管医护人员的酒店等,面临高昂的成本与支出,以及疫情期间租金、水电、员工工资、税费等固定成本高,不少行业企业面临倒闭风险。
4.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疫情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为经济收入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接待规模大和景区门票价格高的景区受到的影响和遭受的损失更加严重,如冬季热门的省市景区,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和长春,京津冀区域、西南地区(以四川、云南、广西等旅游强省为代表),以及华南地区的广东和海南等。
间接影响是景区维护成本增加,景区基础设施、娱乐设施等其他接待设施的维护、检查、修理,以及能源的供应等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此外,室内景区受疫情防控要求更严格,维护成本更高,收入损失也更大。
(二)疫情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对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以后,国家日益重视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目前我国已由冰雪资源大国转变为冰雪旅游经济大国。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相关数据,冰雪旅游热门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京津冀区域以及内蒙古和新疆。
尤其是黑龙江、吉林长白山、张家口崇礼、北京近郊等,成为热门冰雪旅游目的地,但受疫情影响,热门成为冷门。
2.对冬季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春节期间除了冰雪旅游产业以外,很多人会选择南下避寒。根据2019年同程数据显示,报名最热门的城市是三亚、北京、广州、厦门、昆明、丽江、成都、上海、桂林、西安、珠海、西双版纳、重庆、北海。
特别是以餐饮、旅游、交运等行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南,其连续十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的占比为全年最高。受疫情影响,旅游业贡献值大幅降低。
(三)疫情对不同市场的影响
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
受疫情的影响,春节期间居民被迫取消出行计划。文化和旅游部从1月20日要求全国各主要景点关闭、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取消。国内旅游市场全面阻断,呈现断崖式下降的局势,旅游收入减少、旅游企业面临巨大压力。
疫情刺激“云旅游”等线上旅游新业态,如同程艺龙发起成立的城市“方舟联盟”、携程发起“云旅游”活动、“宅家云旅游”专题等,但线下旅游遭受重创。
2.对出境旅游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增长较快,正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截至2月25日,134个国家限制中国游客入境。
后又因疫情全球蔓延,出境旅游团队业务全面停滞,个人旅行也受限,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游客的签证和旅行进行限制,使国人出境旅游市场受到重创,对全球旅游市场也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3.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
国内的疫情得以较好控制后,境外疫情形势却依旧严峻,为了防控疫情需要,入境旅游市场受到的冲击较大,我国主要的客源市场如韩国、日本、美国等,团队入境旅游几乎停摆,散客入境旅游受到巨大冲击,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疫情对旅游影响2一、疫情期间,旅游业艰难生存
(一)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冲击
旅游是一场最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也是心情的调味剂,而当疫情】爆发,全城封禁,每个人都只能呆在家里的时候,就像吃饭失去了盐,索然无味,而当几个月迟迟无法恢复的时候,一种压抑就会弥漫开来。
这次疫情,对近年来的旅游业,相当于是来了一次急刹车,众多企业在此次危机中重新审视自我,因为从此次疫情,大多数人认识到了旅游业的脆弱性,所以要思考经营方式及产品结构的变化。
(二)旅游业对消费者影响
1.旅游业或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近年来,中国经济可谓是呈火箭式发展,已经确立为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也是日益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愈发明显,而旅游业在近年来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消费者“刚性”需求,如每年的夏天,青海、三亚等地区就是避暑的绝佳圣地。
结合本次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基本上所有人或是在家、酒店隔离,或是在本地小范围内散心,总而言之,如果疫情为出行套上枷锁,而当一切恢复的那天,或许就会迎来极大的反弹。
俗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旅游业的“报复性”消费增长必将来临,现在的问题就是来的早晚问题。前段时间,疫情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景区、商场、餐饮逐步恢复,但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防控也是十分严格,各地限流也是在可控范围内,现阶段来说,“报复性”消费来临的可能性不大。
2.疫情下国民心理分析
这次疫情不仅是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国民心理也是蒙上了一层阴影。国民生活水平以及经济实力的增长,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也使人们习惯性的超前消费,而由于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
居民的隔离时间或者说隔离周期很长导致了中低产阶级出现0收入以及大量负债,再加上疫情期间物价飞涨,国民负担愈来越大,同时也体现出国民对突发性时间抵抗力较低。
3.时间成本问题
这次疫情对国民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把曾经耽误的时间,“报复性”的补偿回来可能会大量的出现。从2020年文旅部发文暂停企业旅游经营活动起,各个阶层方面的延误,以及时间上的浪费,各行各业以人流聚集的旅游、餐饮、表演等服务业遭受巨大打击。
先前投入的成本,已经无法挽回,而当疫情结束,这些都会加班加点的补偿回来,比如学校延迟开学,那势必会压缩暑假时间,来补偿所谓的时间成本。而通往景区的交通也会出现限流政策,所以长途游不会有什么爆发时增长,而周边出现“报复性”消费及旅游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三)疫情下旅游从业者
二、旅游业回暖
疫情的突然降临,给旅游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原本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就像夏日迎来一场大雪一样,骤然失去了原本的样子。
截止2021年上半年,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旅游业也会呈现回暖趋势,尤其是国内游,已经近乎回到了疫情前的样子,有人预测,国内旅游或许在未来会实现“强复苏”,而国际旅游,因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还未得到控制,所以市场波动还会一直存在。由此也可体现出我国的强大。
旅游业恢复也是呈渐进式的,一方面仍有一部分可观数量的人愿意在疫情过后出游,另一方面目前各企业把市场都放在了国内,虽说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机遇也会很多,就业机会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促进旅游业的恢复。
三、总结
此次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就算疫情结束了,也会有一定的恢复期,首先要恢复的就是避人心理,人是群居动物,相互协作才能走的更远。
对企业来说,要做的就是整合手中的`资源,迎接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遵从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市场的发展与疫情的防控并行,把握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自我升华。
对个人来说,就是管好自己,调整心态,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其次就是对于中低产阶级来说,增强自身储备量,让自己有应对类似突发事件的能力。
疫情对旅游影响3一、疫情期间,旅游业艰难生存
(1)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冲击
旅游是人们一种休闲放松的活动,旅游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让人们心情得以放松,得以舒展,然而新冠疫情】爆发,全城封禁,每个人都只能呆在家里的时候;
就好像监狱里面的犯人一样就只能待在家里,哪都去不了,没有自由,这个从2019年年底开始的新冠疫情,到今年已经整整三年了,这场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反反复复,没完没了。
这次疫情,对近年来的旅游业,相当于是来了一次急刹车,众多企业在此次危机中重新审视自我,因为从此次疫情开始,大多数人都已经认识到了旅游业的脆弱之处,所以要思考经营方式及产品结构的变化。
(2)旅游业对消费者影响
1.旅游业或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也是日益提高,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愈发明显,而旅游业在近年来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消费者“刚性”需求,如每年的夏天,青海、三亚,承德避暑山庄等地区就是避暑的绝佳圣地。
此次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基本上大多数人居家隔离、酒店隔离,有的从中高风险地区过来的人被急救人员用救护车直接送去酒店等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或是在本地小范围内控制疫情,总而言之,如果疫情为出行套上枷锁,而当一切恢复的那天,或许就会迎来极大的反弹。
俗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旅游业的“报复性”消费增长必将来临,现在的问题就是来的早晚问题。前段时间,疫情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景区、商场、餐饮逐步恢复,但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防控也是十分严格,各地限流也是在可控范围内,现阶段来说,“报复性”消费来临的可能性不大。
现在全国各地都普遍爆发疫情,这个疫情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营业额直线下降。
2.疫情下国民心理分析
这次疫情不仅是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国民心理也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有点都出现心理阴影。随着近几年来国民生活水平以及经济实力的增长,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也使得人们习惯性的超前消费;
由于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人们居家隔离的时间或者说集中隔离的时间很长导致了中低产阶级出现0收入以及大量负债,再加上疫情期间物价飞涨,国民负担越来越大,同时也体现出国民对突发性时间抵抗力较低。
当疫情结束后,有大部分国民还是会选择谨慎观察,这次突如其来而短期未结束的疫情,对国民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有的就选择出去旅游,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原因;
在家待的时间太长,心里憋得慌,基本上都是等疫情结束了有人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也有的选择不出去旅游,就怕疫情反弹,对自己对家人朋友产生影响,然而在旅游方面,大部分人都不会长途旅行,选择周边游的可能性会非常大且非常多。
3.时间成本问题
这次疫情对国民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把曾经耽误的时间,“报复性”的补偿回来可能会大量的出现。从2020年文旅部发文暂停企业旅游经营活动起,各个阶层方面的延误,以及时间上的浪费,各行各业以人流聚集的旅游、餐饮、表演等服务业遭受巨大打击。
先前投入的成本,已经无法挽回,而当疫情结束,这些都会加班加点的补偿回来,比如学校延迟开学,那势必会压缩暑假时间,来补偿所谓的时间成本。而通往景区的交通也会出现限流政策,所以长途游不会有什么爆发时增长,而周边出现“报复性”消费及旅游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疫情过后旅游业爆发
2020年春节期间的疫情导致全国的旅游业完全停顿下来,全球的旅游产业也受到全面的打击,那么等春暖花开疫情结束之后,旅游业会迎来一波爆发期吗?
2020年1月下旬全国景区相继关停。目前随着疫情的好转,各地的景区也开始陆续开放,以江浙沪为代表,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纷纷跟上,其余各省市也纷纷出台政策促进旅游业的复苏。
多个城市景区、公园陆续开放
2020年2月19日,杭州西湖景区率先进行有序开放,不少游客佩戴口罩在西湖边散步。江浙沪地区,杭州除西湖景区外,其他公园、广场、露天运动场等均已全部开放。南京现有的国家等级景区及市文旅局直属公园共计11家景区、公园也计划恢复运行,其中包括玄武湖景区、雨花台风景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等。
游客全部佩戴口罩入园
江西国家5A级景区龙虎山景区也于2月19日起逐步恢复对外开放。目前,龙虎山主景区已正式开园,天门山、大上清宫、天师府等景点暂不开放。此外四川绵阳也提出,2月19日上午9:00
前,城区人民公园、富乐山公园、南山公园、西山公园、所有街头游园和广场恢复开放。
需要注意的是,游客们都必须实名制购票并且佩戴口罩入内,在进入景区时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在景区的人流量控制上,日接待量原则上不超过承载量的50%,提倡分时段间隔性入园。
各地农家乐民宿积极准备,等待营业
伴随着景区的关停,很多地方的农家乐、民宿同样暂停营业至今。如今景区逐步开放,苏州太湖西山岛上的部分农家乐也再次开启全面消毒模式,积极的为复工做准备。西山10大品牌农家乐上的某家农家乐老板称目前正在等待政府的通知,时刻准备着各项材料的上报审核。初期仅打算开放一小部分房间,保证不出现人群过于聚集的状况,一旦有客人入住,将安排专人做好每日消毒检查工作。
此外还有个好消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文旅局近日发出官方预告:待疫情结束后,将对办理酒店、备案民宿有效入住手续的所有客人免费开放各景区景点,该优惠政策将一直持续到2020年12月31日,具体信息将会择日公布。这一波福利可以说是为太湖地区旅游业的复苏蓄力。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疫情将要结束的这一阶段大家仍然不能松懈,外出佩戴口罩,配合一切检查,相信距离出门玩耍的日子不远了。
随着疫情的发展,如何挽救被疫情重创的经济和中小企业,已经被提上日程。旅游业作为受冲击最严重的产业之一,全产业链面临重压。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通知:为进一步做好文旅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支持旅行社积极应对当前经营困难,文旅部决定向旅行社暂退80%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
2020年2月7日,
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公告明确,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四大类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消息一出,业界拍手称快,信心提振。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将旅游人的记忆拉回到17年前。那一年,受SARS疫情影响,我国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三大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入境游和国内游在甚至出现十年不遇的首次下降。
名景点开放数增至25家旅游业“报复性”反弹何时到来?
“开园时间还没到,景区入口已经排起长队了。”2月19日18时,是南京玄武湖风景区自疫情以来首次对外开放的时刻。高鑫(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回忆,当天不少南京市民已先于玄武湖风景区开放时刻前排队等候。
随着疫情出现积极变化,国内旅游业有了逐步复苏的征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2月20日,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杭州西湖,南京夫子庙、玄武湖、中山陵,苏州周庄等25家国内知名风景区恢复运营。但考虑疫情因素,景区开放范围均为开放式的室外区域,并进行人流量控制。例如,杭州西湖则进行实时游客量控制,日接待量原则上不超过承载量的50%,并分时段安排团队游客间隔性入园,所有游客要求佩戴口罩参观游览。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国内旅游业遭遇重创。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56%、69%;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预计分别减少9.32亿人次、1.18万亿元。不过,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指出,支撑旅游经济运行的市场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旅游消费存在筑底反弹的很大可能性。
历史数据也预示着,国内旅游业正在酝酿疫情过后的“报复性”反弹。
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当年4月至6月,我国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三大市场均受到严重冲击。其中,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在2003年甚至出现“十年不遇”的首次下降。而非典疫情过后,国内旅游市场便出现井喷现象。
根据携程大数据显示,民航和酒店住宿需求在非典疫情结束后迅速恢复。
民航方面,2003年第二季度,携程机票预定成交量同比减少33.39%。7月,随着非典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胜利,程机票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200%,环比6月增加82%。与此同时,如此报复性反弹,更是在非典疫情过后的黄金旅游期得到显著体现。2003年的“十一”黄金周,携程平台上的机票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200%;2004年春节期间,机票订单同比增长201%。
酒店住宿方面,2003年第二季度,携程酒店预订成交量同比减少25.08%。6月,酒店住宿业便开始恢复,7月携程酒店入住率已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0%。携程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住宿业像一根弹簧,被非典、MERS猛按压2次后,都出现‘疫后反弹’,长尾延续至次年。”
而2020年新冠疫情过后的旅游业反弹苗头也能从目前已有的民航业需求信息中可窥一斑。
携程近日针对用户展开的调研结果显示:85%的用户仍会继续今年的旅行计划,且携程“五一”假期的机票搜索量整体已高于去年。
罗兰贝格近日发布的研报认为,随着此次疫情影响的逐步减弱,旅客出行的需求将延后释放,全国铁路及航空客运量有望再次回升,且对标非典疫情,在同年7月疫情结束后,全国铁路及航空客运量迅速恢复增长。
事实上,面对疫情过后旅游市场的反弹,多家上市公司正在做准备。
2月20日晚间,九华旅游(603199.SH)发布公告,拟出资1亿元参与安徽省中安旅游大健康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借助专业机构,寻找、准备和投资优质的旅游资源。此前,该公司曾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做好经营恢复准备工作。
2月上旬,凯撒旅业(000796.SZ)公告称,根据公司自身业务特性及以往经验判断,预计本轮疫情结束后,市场需求将得到充分释放。公司正在同步制定疫情结束后的产品策略和资源采购计划,为业务恢复做好各项准备。
云南旅游(002059.SZ)也制定了同样的计划。该公司表示,旗下旅游综合服务和文旅综合体运营板块将利用疫情防控期间为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酒店等业务的“五一”、暑期和下半年重点工作蓄力。
疫情后第一次出去旅游的文章
【通俗文案类】
1、等到疫情过去,要乘船看看这十里秦淮。
2、在家呆太久,实在想念外面世界的春暖花开。
3、无边无际的黄色海洋,漫山遍野开得那么灿烂。
4、等疫情结束,想换个新的地方过远离尘嚣的生活,就去这里。
5、等疫情结束,置身于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感受生命的无限美好!
6、疫情一结束,明媚的阳光终会照亮这压抑已久的土地,武汉的樱花将迎来属于它的观众。
7、情况在好转,相信不久后就有好消息。到时摘下口罩,去见相见的人,去到想去的地方吧。
8、等疫情结束,到这里感受壮丽神圣的雪山、辽阔的草甸、五彩斑斓的森林和碧蓝通透的海子。
9、真心希望等到疫情过去,真正的春暖花开之时,大家能拥抱到想见的人,用力奔向想去的地方。
10、世界之大,美景众多,天总会亮,没有太阳也会亮。立春已过,春天还会远吗?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景区如何应对疫情
1、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设立临时隔离点。
2、落实疫情防控用品等物资保障,游客服务中心、医疗急救点,配备一次性口罩、消毒液、医用体温表等医用物资。应备有75%的酒精棉球或其他消毒液等物品,免费供游客使用。
3、做好员工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提升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4、强化员工健康日监测制度。员工上岗时须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台账。一旦发现员工有体温异常、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立即停止工作就近就医并及时上报。
5、减少人员聚集的活动。员工用餐采用分时段就餐或分餐制。
公积金提取代办-一站式公积金服务平台
公积金提取代办-一站式公积金服务平台
助贷小管家-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