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旅游 形容知青

知青旅游

广阔天地乡是毛泽东批示和表彰过的地方,由于特殊的地位和代表性,曾一度闻名全国,响誉世界。在这里曾引发了那场震撼二十世纪、长达二十七年、涉及1800万青年、牵动十亿人心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知青把新思想、新文化带到农村,成为加快农村文明化、城市化进程的动力,也造就了一代成熟、坚定、执著而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中坚力量。这里曾产生过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党的全国人民大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全国知青运动领导小组成员等风云人物,现在仍是各单位值得信赖的骨干力量。大批知青融入农村,开创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先河,可谓村村有知青,家家有故事,蕴藏着丰厚的知青文化,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也是广阔天地永恒的无形资产。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社会主义新村红墙红瓦的二层楼房保存完好。“中华铁锅第一村”赵花园村,铸造厂家多,产品多,生产工艺先进,可开发为非公有制经济观光园区。温室大棚基地可开发为高效农业观光园区和实践基地。

形容知青

精进不休、百尺竿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自强不息

一、精进不休

白话释义:专心努力上进;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进步。

朝代:现代

作者:木马晨君

出处:《追求》:“刻苦,沉着,精进不休。”

翻译:于是又潜心典籍,勤奋不知疲倦二、百尺竿头

白话释义: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朝代:唐

知青旅游 形容知青

作者:·吴融

出处:《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翻译:百尺竿头五两斜,这一生什么地方不可以为家。

三、持之以恒

白话释义:长久地坚持下去: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要~。

朝代:宋

作者:·楼钥

出处:《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翻译:凡是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长久地坚持下去

四、坚持不懈

白话释义: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朝代:民国

作者:赵尔巽

出处:《清史稿·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阳。”

翻译:遇到大雨;贼决黄河保护自己。转动激励兵团;坚持不松懈;贼兵走投无路乞求投降;于是又濮阳。”

五、自强不息

白话释义:“君子以自强不息。”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朝代:西周

作者:姬昌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知青下乡

知青下乡是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下乡知青,广义泛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

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

扩展资料: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共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

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至1800万之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乡知青

中国知青小镇

不要门票。不用买门票,直接进即可。知青小镇为原始丛林中唯一的一座集镇,集镇规模150亩,街道长约800米,有“一里半街”之称。主要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门票免费。


公积金提取代办-一站式公积金服务平台

公积金提取代办-一站式公积金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