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旅游攻略
临沧旅游攻略中必去景点有在:临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沧源崖画、勐董景区、鲁史古镇、孟定洞景佛寺。
1、临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临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中游,漫湾电站附近大朝山电站西岸的临沧境内,紧靠214国道。临沧邦东公路直达景区腹地,在临沧市东面,澜沧江西岸,临翔区城东北,直线距离19千米。
2、沧源崖画
位于临沧市沧源县勐来乡崖画寨,沧源崖画历史悠久,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崖画之一。目前发现的崖画群共15处,古崖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佤族远古先民狩猎、放牧、村落、战争、舞蹈、杂技及宗教祭祀等活动。
3、勐董景区
位于临沧市沧源县佤山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勐董坝为中心,四周群山环绕,有广允缅寺、芒法白塔、抗英纪念碑、佤族风情度假村等景点。广允缅寺位于沧源县勐董镇大街北侧,俗称学堂缅寺,建于清道光年间。
4、鲁史古镇
位于临沧市凤庆县东北部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鲁史,原称阿鲁司,历史上由土著民族语演化而成。这里曾一度成为滇缅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号称茶马古道第一镇,是当时通往昆明、丽江、西藏,到印度、缅甸的重要驿站。
5、孟定洞景佛寺
位于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洞景寨,它的建筑结构及陈设属南传上座部佛教山林派,因埋藏释迦牟尼舍利子而闻名东南亚。大殿内有释迦牟尼金色大佛1尊及弥勒睡佛22尊,神采各异。
沧源十大旅游景点
沧源旅游景点如下:
1、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
翁丁原始村落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县城30公里,属勐角乡管辖范围,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因为该村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许多佤家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而称之为原始村落。
2、葫芦小镇
葫芦小镇位于沧源县城西南3公里处,于2013年建设完工,小镇占地面积202亩,共有民居180户,建筑风格保留佤族民居独有的建筑特点,外形特征为红色弧形屋顶及屋角装饰交叉角。小镇兼具农田、山体、水体景观,环境优美,风格独特。
3、沧源崖画谷
沧源崖画谷旅游风景区,位于临沧市沧源县佤族村寨勐来乡,因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古崖画而闻名海内外。目前所发现的崖画群共15处,古崖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佤族远古先民狩猎、放牧、村落、战争、舞蹈、杂技及宗教祭祀等活动,其内容丰富,构图简练,粗矿豪放。
4、沧源藏龙洞
沧源藏龙洞藏龙洞即龙王子的藏身之地,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从洞口下台阶大约150米才到景点叉道口,右洞现已开发600多米,左洞现已开发800多米。溶洞是由碳酸盐构成,受北东向次级断裂制约,溶洞分为主洞和支洞,主洞长1115米。
5、勐来董棕林
勐来董棕林“董棕林”是围绕着著名沧源崖画谷景区分布的,全长约20公里,故称“林带”,它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观赏植物。
沧源佤族自治县旅游景点
勐来董棕林
董棕林位于千米国画长廊景区。董棕林的点缀,使壁画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而成为一个主要景观。董棕树适应生长的气候为热带、亚热带。全县各乡镇基本上都有分布,勐来峡谷的董棕林比较集中一些,大概生长着上千株,董棕树高约15-20米,其种子坚硬,种植时必须先把它的种子泡在烫水中,等种子的外壳松软时,便可以种植。董棕树惯长在有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无论坡度有多大,它还是那样的笔直挺拔,象征着盘居在佤山上的佤族人民,有人把它喻为正直勇敢之人;董棕树的寿命一般在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间。到生长的后晚期,便会从树尖的树叶开始脱落,就像脱发的老人。当破开时,人们发现除内有腹丝之外,大都是空的,因此,也有人把它比作“外吐文章腹中空”之人。
勐来崖厦
崖厦,顾名思义就是石头形成的大厦,根据考古学家1982年在这里发现的一些与原始社会有关的产物,如:石斧、石刀等,断定这里曾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部落居住地。后来考古学家们又发现在崖厦的这块空地上留有拜佛用的香炉碎片,断定崖厦也是佛教之圣地。
翁丁原始村落
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县城30公里,属勐角乡管辖范围,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因为该村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许多佤家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而称之为原始村落。
藏龙洞
藏龙洞即龙王子的藏身之地,从洞口下台阶大约150米才到景点叉道口,右洞现已开发600多米,左洞现已开发800多米。溶洞是由碳酸盐构成,受北东向次级断裂制约,溶洞分为主洞和支洞,主洞长1115米,平均宽30米、高35米,规模宏大。洞中堆积物有黄色粘土和碳酸盐岩块石,因为暗河沉积和洞顶崩塌而成(该洞厚4至5米,局部达10米,多分布于洞口及壁底侧)。洞中的这些化学沉积物非常丰富,有石笋、石柱、石钟乳、穴珠、流石坝、石幔、石葡萄等。
落水洞
落水洞位于藏龙谷景区。据说龙王子发怒用水淹没勐来峡谷后,这水越积越深,来到这就排不出去了,然后这又可爱又顽皮的龙王子就把这当作了他洗澡玩耍的地方,因为他实在贪玩,有一天感冒了,就重重地打了个震天动地的喷嚏,令他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一个喷嚏竟然打通了一个洞,洪水纷纷往这个洞里流下去,他吓了一大跳,急忙藏到了前面100多米处的那个溶洞里,7天7夜不敢出来,那个洞就称之为藏龙洞。后来,他看看四周好似没有什么动静,就跑到落水洞这里看个究竟,才发现原来他的喷涕竟然打通了一条7公里长的暗河,(顺着公路走7公里后,就可看到这条暗河的出水口),他非常高兴,又接着跑到这里嬉水玩耍了,所以又把这落水洞称之为龙宫,这座山谷则称之为藏龙谷,即藏龙谷景区。
沧源崖画
沧源崖画是距今三千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物。沧源崖画自1965年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汪宁生教授发现以来,至今共发现15个崖画点,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县的勐省镇、糯良乡以及我们所处的乡--勐来乡,各个崖画的内容大同小异,崖画分布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处海拔为1000米-2000米之间,崖画一般绘于垂直、平整的石灰岩崖面上及岩溶峭壁,距地面高1--8米,图象大的约30厘米,小的约5厘米,各点崖画面积大小不等,大的约80余平方米,小的不足1平方米,其颜色都为暗红色,据说是用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合而成,崖画题材有人物、房屋、器具、动物、神话人物等,目15个点的崖画面积约500平方米,可辨认的图象共约1100多个,其中人物约占74%,其它统占26%。沧源崖画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允佛寺
沧源广允佛寺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景洪县的曼飞龙白塔和勐海县的景真八角亭,为云南省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筑。该寺庙位于沧源县城勐懂镇大街被侧的往娥村,俗称“学堂佛寺”。该寺建于清代,是对云南省西南地区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有重要影响的寺院之一。还保存有大殿和二门,(寺院占地面积为2200平方米)。
10幅壁画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册封土司的场面,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风俗和人物的情况,具有历史、宗教、民族、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广允佛寺是集建筑、雕刻、绘画等特色于一体,融汉族、白族、佤族和傣族的佛教文化于一身,在历史、地域、文化和宗教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1988年元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
班洪抗英纪念碑
震惊中外的“班洪事件”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民爱国抗英斗争的历史大事件,是祖国南疆边陲各族人民团结御侮,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光辉壮举。
沧源美食介绍
1、红茶烧肉:红茶烧肉,临沧沧源的一道特色美食,融合了茶之清香和肉之美味,肥而不腻,香浓可口,是独具风味之佳肴。
2、清炖牛肉:精选沧源小黑牛肉,配上本地香料经过长时间的煨制而成,软而不烂。牛肉块放凉水锅里用中火烧沸片刻,煮出血水后倒出洗净,取用大砂锅放入牛肉块,加满水,下葱节姜片、绍酒烧沸,撇去浮沫,改用微火保持沸而不腾,炖3小时至酥,捞去葱姜,加入胡萝卜,炖至酥烂,撒上胡椒粉、芹菜末即可。
3、石板荞粑粑:选用临沧苦荞面,用石板烤制而成。找一块很平整的石块,把石块在火塘上烤烫,用老鼠核桃树皮烧成灰兑上水,过滤后倒入荞面中搅拌,然后摊在石板上翻烤,即成苦荞粑粑。
4、佤族酸肉:佤族酸肉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小吃。将牛肉用淘米水泡洗,再用清水洗净,切片,入缸,加花椒叶、盐、米饭拌匀,装入陶罐,压实,上盖。用草木灰与泥巴和泥,密封罐口,腌渍1个月以上即成酸肉。
5、稀豆粉米线:稀豆粉米线是临沧特色风味小吃之一。制作以豌豆粉、米线为原料,配以佐料而成。将豌豆粉调成浆过滤后煮成稀粥炖好备用,在烫好的米线上盖以稀豆粉,拌上芝麻、生姜、油辣椒、花椒油、蒜泥、青蒜叶、味精、酱油等,食之味香可口。
6、滇红老茶汤: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工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均以手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