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旅游
有。沁县众多的旅游资源和景点,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市场上存在提供服务的旅游团队,为游客提供贴心的旅游服务,其中驴妈妈旅行社最为出名。沁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沁县景点排行榜
沁县的景点有洪教院、圣天寺、大云禅院、普照寺、南涅水石刻等。
1、洪教院:始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重修,正殿明间檐下悬挂匾额一方,题敕之院,右侧题大定九年六月。
2、圣天寺:始建于晋,宋、元、明、清各代有修葺,前后两进院落,有山门、中殿、后大殿、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等。
3、大云禅院:位于沁县郭村镇郭村,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北宋重建寺院,金大定十二年(1180年)重修时买到空名院额一道,题名大云禅院。
4、普照寺:坐北向南,中轴线上原有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两侧配殿、厢房、节义堂等建筑,并有方形千佛碑一通、大石佛像等石刻造像多尊。
5、南涅水石刻:地处沁县漳河北源支流涅水的南岸,故称南涅水,最早的为永平三年(510年),最晚的为北宋天圣九年(1031)期间,东魏、北齐、隋唐,诸朝代均有。
沁县属于山西哪个市
沁县属于山西长治市。
沁县地处晋东南地区北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面积1318平方公里,特产有沁州黄小米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古就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等美誉,曾被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沁县属黄土丘陵山区,全境地形四周隆起,中部低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点为位于西部的棋盘山,主峰海拔1745.5米,最低点为南池乡的二神口,海拔高度为916米。
沁县的气候环境
沁县所处的北纬36°-37°之间,是农业生产的黄金纬度。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4.7小时,无霜期170多天,年平均气温为8.9℃。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为606mm,相对湿度为60%RH。
县境地貌多属黄土高原丘陵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区域内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在二级以上,一级以上天数达到191天,森林覆盖率38.5%。县境内气候特点为春旱,夏秋多雨。
沁县千泉湖湿地公园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千泉湖湿地公园坐落在素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称的沁县县城以西,北起漳河源头,南望官卧山,东邻涅水河,西源皇后泉,内有8座小型水库,是山西省和黄土高原丘陵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浊漳河西源与上游河道的重要支撑点,地理位置优越。该公园规划总面积1054.0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07.24公顷,湿地率为38.64%。水源补给方式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山体涵养水源和地下水。除地表径流补给外,有漳河泉、池堡泉、口头泉三处地下水源补给。此外,湿地公园周边地区还有余岩泉、元王泉、仁胜泉、皇后泉等大型泉水补给。
近年来,沁县坚持生态文明发展,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合理利用,丰富公园的湿地景观,为湿地生物提供多样的栖息空间。目前,公园内生物多样,自然景观独特,是黑鹳、白天鹅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