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环境
1、风景名胜区等各类区域实际上都以开展旅游活动为由甚至辐射到周边地区,在生态旅游规模和综合产值上要远远超过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潜在威胁。
2、在旅游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遗迹遭到破坏,给景区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3、文化旅游产业园存在盲目建设风潮,圈地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4、一些文化旅游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环境于不顾。
5、一些当地居民在经商的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扩展资料:
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体制、机制方应完善:
1、有关部门应强化生态旅游的宏观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2、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制定与地方各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并报批,使之与保护区总体规划协调一致。
3、制定相应政策,将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保护职能与经营职能相分离,建立旅游收入的反哺机制,确保部分旅游收入能有效返还保护区,并用于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4、加强监测,量化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影响和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承载力,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依据。应尽快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研究,厘清不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交叉重叠情况,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别让旅游踩碎了保护的初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发展文化旅游业应注意保护环境
旅游对环境的好处
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的发展,并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扩展资料:
旅游业的持续增长:
市场持续增长:
在保持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同时,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旅游市场将从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国内旅游为基础,发展到国内、入境、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共同发展。
到2015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将达到28亿人次,人均出游2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三大市场游客总量达30亿人次,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旅游业
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大量事实表明,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于旅游污染环境的主要途径及其特殊性做一总结,归纳出旅游影响环境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从旅游管理角度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同时旅游文化也在时刻影响环境。旅游文化的发展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出来,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旅游文化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纳的八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二)对植物的影响
三)对动物的影响
(四)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六)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七)对环境美学的影响
(八)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案例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获得空前发展。现已公认,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新的积极因素,因而被称之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但是,旅游业也对环境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首先是污染。由于车辆通行和能源的使用,造成了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游船和摩托艇排出的废水和废渣,造成了水的污染;还有,各种各样的旅游设施和混凝土建筑往往大煞风景,破坏了纯朴幽静的山林和大自然风光。其次是破坏和纠纷。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车水马龙,不仅会造成交通阻塞,秩序紊乱,而且使名胜古迹和野生动植物区系遭到破坏性的灾难。当地居民和“入侵”的游客之间,经常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为此,世界上有些著名的旅游胜地对游客给予种种限制,甚至使游客“吃闭门羹”。例如,英格兰吊石碑的圆形巨石已禁止游览,这是4000年来第一次;雅典卫城的巴台农神庙,现在只有学者和维修人员才能进去;欧洲几个著名的史前石窟壁画,现已不接待参观了;英格兰的坎特伯雷教堂5英寸厚的石砌地面,现在被踩得只剩下1英寸了。再有,由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人体温度,以及各种微生物、藻类、苔藓、地衣等低等生物,随着人群带到文物古迹地区,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从而危害了文物古迹本身。如法国著名的拉斯戈石窟壁画,是旧石器时代的艺术杰作。石壁上画着处于运动状态的动物,既是平面画,又有立体感,色彩缤纷,蔚为壮观。但是,石窟向旅游者开放15年后,洞内小气候遭到破坏,壁画的颜料发生冷凝作用,洞内出现滴水现象;随后生长起藻类、苔藓等低等植物,壁画开始消失,不得不于1970年关闭了。西班牙著名的阿尔塔米拉石窟,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于1977年遗憾地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