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方法作为度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36]。生态足迹理论认为,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自然资源和排放相应数量的废弃物,而提供这些自然资源并消纳相应废弃物则需要一定面积的土地予以支持;在给定人口和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越多,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则越大,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也就越大。生态学家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象地以“生态足迹”来表示。换言之,生态足迹是支持一个地区的人口所需的生产性土地及水域和吸纳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土地面积之总和,简称生物生产性土地。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的最大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如果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其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区域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反映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992年,加拿大生态学家Rees提出了“生态足迹”的思想,认为区域生态足迹是为生产特定区域人口消费所需的资源和同化这些人口消费所产生的废物,需要生态系统提供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和水体面积[37]。1996年,Wackernagel和Rees出版了专著《生态足迹:减少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系统提出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计算方法[38]。Wackernagel等于1997年提出了国家与全球尺度的生态足迹评价框架,并对52个国家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39]。此后,生态足迹方法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研究与应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自2000年起每两年公布一次世界各国的生态足迹。爱尔兰、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等国开展了长时间序列的生态足迹核算与分析。1999年生态足迹的概念被引入我国,随后有关生态足迹的研究在国内迅速展开。在WWF的支持下,有关研究部门自2008年起每两年发布一次《中国生态足迹报告》。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区域、城市开展了生态足迹实证研究,推动和丰富了生态足迹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40]。
由于生态足迹方法具有的概念清楚、计算方法简便、涵盖信息量大、所需数据易于获得等优点,该方法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评估、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用地规划、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能源生态足迹、地区的生态适度人口、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国家的大型工程建设评估等。但是,一些研究者认为生态足迹方法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只能对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实际中土地功能具有多重性质,而生态足迹方法对土地的功能进行了简化,造成了计算误差等。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足迹方法在政策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生态足迹的概念是什么
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
生态足迹的概念就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
生态足迹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可供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能够消纳废物的生态系统。
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系统运行过程中,应用低碳经济理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环保旅游,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旅游生产的低碳化。针对旅游产业而言,低碳旅游实际上是在经济领域对旅游产业的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等旅游生产企业应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进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带动旅游产业以及下游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资源生产率,最终达到在低资源消耗、低能源需求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经济发展。
2.旅游消费的低碳化。针对旅游消费者而言,低碳旅游首先是一种低碳化的生活方式,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等。同时,对于旅游者而言,低碳旅游还是新技术、新理念的体验,比如参与碳中和旅游活动,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
旅游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勾勒小镇框架。
合理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搭建出小镇框架,确定小镇的基本形态;在功能分区和布局的基础上完善产品体系,提炼旅游小镇文化内涵,打造核心项目;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小镇肌理结构。
2、需求导向功能,功能导向布局
旅游小镇的特色功能对分区起主导性作用,是小镇旅游产品设计、分区、用地布局的依据。功能分区、用地布局需围绕小镇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展开,休闲活动及休闲游线、旅游产品则在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设计。
3、依托地域特色串点成面
旅游小镇的功能分区受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对功能分区影响明显。旅游小镇在规划中需要充分分析理解自然地理条件和原有区域特色,在景观和建筑设计上注重与当地文化的协调,形成新的项目节点和游线规划,串点成面构成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4、环境保护,功能协调
旅游小镇的开发倡导可持续理念,功能分区的规划要注意协调与核心区、居民区、管理、环境的关系,考虑环境承载力,保护小镇的环境特色。
伴随国家政策收紧和管控,淘汰大势下高质量的旅游小镇如何达成?广州智汇总结认为:旅游小镇的健康发展还需回归本义,因地制宜从主题定位到产品内容、功能分区、配套设施等打造小镇独特的记忆点,把握好小镇建设的前瞻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落地运营。无疑,专业的策划规划团队筑起旅游小镇发展最坚实的基底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