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主题名字
年份旅游主题宣传口号
1992中国友好观光年“游中国、交朋友”
1993中国山水风光游“锦绣河山遍中华,名山圣水任君游”
1994中国文物古迹游“五千年的风采,伴你中国之旅”;“游东方文物的圣殿:中国”
1995中国民俗风情游“中国:56个民族的家”;“众多的民族,各异的风情”
1996中国度假休闲游“96中国:崭新的度假天地”
1997中国旅游年“12亿人喜迎97旅游年”;“游中国:全新的感觉”
1998中国华夏城乡游“现代城乡,多彩生活”
1999中国生态环境游“返璞归真,怡然自得”
2000中国神州世纪游“文明古国,世纪风采”
2001中国体育健身游“体育健身游,新世纪的选择”;“遍游山川,强健体魄”等
2002中国民间艺术游“民间艺术,华夏瑰宝”;“体验民间艺术,丰富旅游生活”等
2003中国烹饪王国游“游历中华胜境,品尝天堂美食”等
2004中国百姓生活游“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体验百姓生活、民风民俗”等
2005中国旅游年“2008北京——中国欢迎你”;“红色旅游”年
2006中国乡村游“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走进乡村,走向城市,促城乡交流”
2008中国奥运旅游年“北京奥运、相约中国”
2009年主题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2010年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主题口号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
世界旅游日每年主题
世界旅游日从1980年开始实行,2000年至2017年的主题为:
2000年:技术和自然:21世纪旅游业的双重挑战。
2001年: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3年: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旅游与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
2006年:旅游让世界受益
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
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09年:庆祝多样性
2010年:旅游与生物多样性
2011年: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
2012年:旅游业与可持续能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013年:促进旅游业在保护水资源上的作用
2014年:快乐旅游,公益惠民
2015年:十亿名游客,十亿个机会
2016年:“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
2017年:旅游让生活更幸福。
扩展资料:
每年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它是全世界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在197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组织第3次代表大会上确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旅游的重视,给旅游宣传提供一个机会和促进各国在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透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今年的旅游主题是什么
摘要:为阐明旅游的作用和意义,中国旅游日和世界旅游日每年都会设立一个主题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组织则会根据主题和要求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世界旅游日从1980年开始设立主题,中国旅游日从2011年开始设立主题。下面是懂视小编搜集的历年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一起来看看吧。一、历年中国旅游日主题及主会场
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将每年的5月19日设立为国家旅游日,中国旅游日的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为了宣传中国旅游日,每年都会确立一个活动主题和主会场,历年来中国旅游日的主题是:
1、2011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会场设立在宁波。
2、2012年:健康生活、欢乐旅游,主会场设立在无锡。
3、2013年:休闲惠民,美丽中国,主会场设立在重庆。
4、2014年:文明旅游,智慧旅游,主会场设立在广安。
5、2015年:新常态、新旅游,主会场设立在武汉。
6、2016年: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主会场设立在黑河
7、2017年:旅游让生活更幸福,没有设立主会场。
8、2018年:全域旅游,美好生活,主会场设立在北京。
9、2019年:文旅融合,美好生活,主会场设立在上海。
二、世界旅游日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世界旅游日设立于1979年,为普及旅游理念,阐明旅游的作用和意义,促进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从1980年起每年都为世界旅游日确定一个主题,各国旅游组织根据每年主题和要求开展活动。历年世界旅游日主题是:
1、20世纪80年代
1980年:旅游业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1981年:旅游业与生活质量。
1982年:旅游业的骄傲:好的客人与好的主人。
1983年:旅游和假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
1984年:为了国际间的理解、和平与合作的旅游。
1985年:年轻的旅游业:为了和平与友谊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1987年:旅游与发展。
1988年:旅游:全民教育。
1989年:施行者的自由活动创造了一个共融的世界。
2、20世纪90年代
1990年:旅游:一个还未被完全认识的产业,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服务。
1991年:交流、信息与教育: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1992年:旅游: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之间的交流的重要因素。
1993年: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营造持续的和谐与发展。
1994年: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
1995年:WTO:为世界旅游业提供了20年的服务。
1996年:旅游业:宽容与和平的因素。
1997年:旅游业:21世纪提供就业机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
1998年: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旅游的开发和促销的关键。
1999年:旅游: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遗产。
3、21世纪
2000年:技术和自然:21世纪旅游业的双重挑战。
2001年: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3年: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旅游与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
2006年:旅游让世界受益。
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
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09年:庆祝多样性。
2010年:旅游与生物多样性。
2011年: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
2012年:旅游业与可持续能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013年:促进旅游业在保护水资源上的作用。
2014年:快乐旅游,公益惠民。
2015年:十亿名游客,十亿个机会。
2016年: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
2017年:可持续旅游业如何促进发展。
2018年:旅游数字化发展。
2019年:旅游业和工作:人人享有美好未来。
2020年旅游主题是什么
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美好中国,幸福旅程。
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推广主视觉:以“中国红”为主色调,集合了牡丹、青松、白鹤、亭台楼阁等中国传统元素,整体画面呈现为:千里江山,牡丹花开,青松白鹤,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富贵祥和,人民幸福安康,与自然和谐共处。主视觉风格大气,展现中式美学,旨在以华夏大地的山河锦绣,深刻表达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文化和旅游部在原有“中国旅游日”标志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云南主会场特色,结合七彩云南、如意吉“象”两大云南元素,首次推出“云南主会场”标志。在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所有活动和场景中,“中国旅游日”标志和“云南主会场”标志将以双标志的形式同步使用。
中国旅游日标志的设计理念及意义
中国旅游日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标注字体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隶书的“中国旅游日”及英文Arial体“China Tourism Day”的中英文双语对照,彰显了中国旅游的国际化视野与现代发展理念。
蓝绿颜色的运用,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着中国旅游蓬勃发展的朝气和生命力,以及中国旅游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和谐、文明发展的主旨和理念。整个标志造型稳重,创意巧妙,色彩明快,主题突出,具有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和鲜明的感召力。时隔12年,如今看来依然具有鲜明特点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