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指标 旅游划分标准

旅游指标

旅游收入指标是了解、分析旅游经济状况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一般以货币单位来表示。

(一)旅游收入总额

旅游收入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销售旅游产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额,它反映了某一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总体规模和发达程度,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在国际旅游业中,旅游收入总额用外国货币表示,也叫旅游外汇收入总额。在国内旅游业中,旅游收入总额用本国货币表示,仍叫旅游收入总额。

(二)人均旅游收入

人均旅游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个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的平均支出额,即某一时期旅游收入总额与旅游者人次数之比,它反映了旅游者的平均消费及停留时间,是我们了解某国或某地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国际旅游业中,人均旅游收入用外国货币表示,仍叫人均旅游收入。

(三)旅游收汇率

旅游收汇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外汇纯收入与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RE——旅游收汇率;

R——旅游外汇收入总额;

E——发展旅游业所花费的外汇。

需要说明的是,发展国际旅游业可以赚取大量的外汇,但也需要支出一定数量的外汇,这些外汇支出主要包括:进口必要的设备和原材料、旅游宣传和促销的费用、外方管理人员的工资、偿还外汇借贷款的本息等。外汇支出过大,即表现为外汇漏损。旅游收汇率的高低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状况紧密相关,反映了某国或某地区旅游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化程度。

(四)旅游换汇率

旅游换汇率是指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市场提供单位旅游产品所能够换取的外汇数量及其比例。通常,旅游换汇率与某国或某地区的汇率相一致,不同时期的外汇汇率不同,旅游换汇率也不同。

旅游划分标准

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提示如下:

1)外观形态与结构类:旅游资源单体的整体状况、形态和突出(醒目)点;代表形象部分的细节变化;整体色彩和色彩变化、奇异华美现象,装饰艺术特色等;组成单体整体各部分的搭配关系和安排情况,构成单体主体部分的构造细节、构景要素等。

2)内在性质类:旅游资源单体的特质,如功能特性、历史文化内涵与格调、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背景、实际用途等。

3)组成成分类:构成旅游资源单体的组成物质、建筑材料、原料等。

4)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发生、演化过程、演变的时序数值;生成和运行方式,如形成机制、形成年龄和初建时代、废弃时代、发现或制造时间、盛衰变化、历史演变、现代运动过程、生长情况、存在方式、展示演示及活动内容、开放时间等。

5)规模与体量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数值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积、容积等;个性数值如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直径、周长、进深、面宽、海拔、高差、产值、数量、生长期等;比率关系数值如矿化度、曲度、比降、覆盖度、圆度等。

6)环境背景类:旅游资源单体周围的境况,包括所处具体位置及外部环境如目前与其共存并成为单体不可分离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文物、民族等;影响单体存在与发展的外在条件,如特殊功能、雪线高度、重要战事、主要矿物质等;单体的旅游价值和社会地位、级别、知名度等。

7)关联事物类:与旅游资源单体形成、演化、存在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等。

⑦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项:包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的关系等。

⑧保护与开发现状项:旅游资源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等。

⑨共有因子评价问答项:旅游资源单体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和使用范围、污染状况与环境安全。

5.3旅游资源概查

5.3.1适用范围和要求

5.3.1.1适用于了解和掌握特定区域或专门类型的旅游资源调查。

5.3.1.2要求对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

5.3.2调查技术要点

5.3.2.1参照旅游资源详查中的各项技术要求。

5.3.2.2简化工作程序,如不需要成立调查组,调查人员由其参与的项目组织协调委派;资料收集限定在与专门目的所需要的范围;可以不填写或择要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等。

6旅游资源评价

6.1总体要求

6.1.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6.1.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6.1.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

6.2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旅游指标 旅游划分标准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6.3计分方法

6.3.1基本分值

6.3.1.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6.3.1.2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6.3.1.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

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30-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21-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5-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25-20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9-13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2-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 15-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 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 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 3-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7-5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4-3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1

完整性(5分)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 5-4

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

旅游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包括旅游总消费指标、旅游总需求指标、旅游总供给指标、旅游增加值指标和旅游总就业指标。

旅游总消费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接待旅游者而直接消费全部旅游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指标。

旅游总需求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旅游活动对物质产品和服务消费的市场价值总和的指标。

旅游总供给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所提供的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的指标。

旅游增加值指标也称为“旅游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旅游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旅游总就业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旅游经济发展而直接和间接吸收社会就业人数的总量指标。

旅游的概念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旅游(Tour)来源于拉丁语的“tor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其含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这个含义在现代英语中演变为“顺序”。后缀—ism被定义为“一个行动或过程;以及特定行为或特性”,而后缀—ist则意指“从事特定活动的人”。词根tour与后缀—ism和—ist连在一起,指按照圆形轨迹的移动,所以旅游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

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

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