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著名景点
长江下游真正要从荆州开始算起,那么沿长江下游的主要景点就有荆州古城,洞庭湖,岳阳楼,黄鹤楼,九江风景区,腾王阁,潘阳湖风景区。
九华山风景区,南京古城,到上海
长江沿岸景点
江城武汉
武汉市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这里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大重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三国时期为吴国的领地,在现代史上,武汉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武汉的主要景点有黄鹤楼、长江大桥、东湖、古琴台等。
蒲圻赤壁
位于蒲圻市北31公里处的长江南岸。
赤壁山三山相连,面临长江,群山逶迤,势苦奔马,苍翠如绘,幽静诱人,是湖北境内古三国旅游线和长江三峡旅游线上的重要人文景观和必经之地,也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战役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战场遗址。
洪湖
是长江流域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水质无污染的淡水湖泊,面积348平方公里,全湖呈多边几何形,湖岸平坦,湖水呈淡绿色。
洪湖是全国第七大湖泊,是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
白鳍豚:拥有量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
洪湖是革命老区,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洪湖市西郊的长江大堤旁。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所在地的一条街为明代古街,其建筑物被誉为“传统建筑之宝”。
洪湖有丰富的鱼类和野生资源供旅游者垂钓、狩猎,此外水上渔家的生活也极有情趣,令你流连忘返。
洞庭湖岳阳楼
游人若想领略洞庭湖的美,最理想的去处恐怕要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了。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西门城头,与黄鹤楼、滕王阁一起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称,堪称湖南省第一名胜。
相传这里是三国时鲁肃训练吴国水军的阅兵台。
李白、白居易、杜甫、孟浩然、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先后登楼赋诗,留心峡了许多千古名篇。
宋代名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掷地有声,名扬中外,成为众多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荆州
荆州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境内的长江北岸,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也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游览胜地。
“闻听三国事,每到荆州”,提起荆州人们便会想起三国中“刘备借荆州”和“关公大意失荆州”的故事,荆州古城北据汉沔,南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战略地位,更是古代文人骚客荟之地。
宜昌
宜昌古称夷陵,是一座古老而发展的城市,全国最大的水电建设基地和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鄂西、川东的经济文化中心,旅游景点众多,有三游洞、长江三峡、屈原故里、昭君故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等。
除此之外,宜昌盆景,宜昌彩陶还会使你如痴如醉。
三游洞
位于宜昌西陵峡的三游洞,洞奇景美。
山水秀丽,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其弟白行简同行。
路遇诗人元似、三人同游此洞,饮酒赋诗,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于壁上。
三游洞因此得名。
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3人也游此洞并赋诗于壁上,自此,称白居易3人为前三游,苏洵父子3人为“后三游”,三游洞下临琛谷,峭壁百丈,冬暖夏凉,高6米余,深30米,宽20米。
洞内景色奇丽,洞壁间有无数小洞,洞中有洞,因此被喻为“仙洞幻境”。
三峡大坝
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门坪,三峡工程主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三峡工程按照“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建设,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姊归
秭归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大国-楚国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楚国诗人屈原的故乡,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在自己被放逐的情况下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引来无限思念,传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的。
屈原祠,又名清烈公祠,首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宋、元、明、清屡坏屡建,1978年迁到向家坪,整个建筑计有山门、大殿、左右配房建筑。
背依崇岭,前临大江,每逢端午佳节,江中五彩龙舟竞渡,欢声笑语,游人如织。
巴东神农溪
源于湖北神农架,地处长江以北.流经巴东县境内,在巫峡东口附近注入长江。
漂流溪段长约20公里,由鹦鹉峡和龙船峡组成。
沿溪两岸风景奇幽,峡谷幽深苍翠欲滴。
溪流清澈见底,乘“豌豆角”人力小木船快速漂流,惊险***。
漂流过程中时常见到古栈道、古岩棺溶洞、七色泉、金丝猴、鸳鸯等珍贵动物。
在当地并能体验到土家族朴实的民俗风俭。
巫山小三峡
大宁河古称巫水,发源于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南麓,于巫峡西口注入长江,这里河道蜿蜒,重岩叠嶂,山水奇异。
构成独特的大宁河风光,大宁河小三峡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以山雄、水清、峰秀、滩险、石奇、景美著称,这里不是三峡,胜似三峡。
奉节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奉节城东4公里,瞿塘峡西口,长江北岸草堂河与长江汇合处的紫色丘陵上。
自古以来,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陆游、范成大等相继来此参观游览,并留下了著名的诗句,素有“诗城”之称。
这里有众多古迹,如武侯祠、观星亭、明良殿等。
“火烧连营七百里”、“白帝城托孤”的传说,更增添了白帝城的名气。
云阳张飞庙
张飞庙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离重庆市区382公里,与云阳县城隔江而望、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建的祠宇。
据史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张飞庙面江背山,气势恢宏壮丽,庙内塑造有张飞像,珍藏有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为文物数百件,多为存世珍品,号称“文藻胜地”,为巴蜀一胜景。
忠县石宝寨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的长江北岸边,距现忠县县城45千米。
孤峰拔地,四壁如削,形似玉印,名玉印山。
传说它是女娲炼石补天遗留下来的一块五彩石,称为“石宝”。
清朝康熙年间,当地能工巧匠在王印山南侧依山而建十二层楼阁,依岩取势,建筑精巧,被称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石宝寨塔楼倚玉山修建,依山傍势,飞檐层冀,造型奇异。
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
原建9层,隐含攀登“九重天”之意。
顶上三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增加。
石宝寨自古有“江上明珠”之美誉。
丰都鬼城
丰都位于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172千米。
“鬼国幽都”之说由平都山而起。
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两方士修炼成仙,道家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
名山古寺多达27座。
“阴曹地府”塑像群分别模拟人间诉讼、法庭、监狱、酷刑等,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狱的观念。
山城重庆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是我国长江上游的工业重镇、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古称巴,地处中国内陆之西南,城市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云轻雾重,又号“雾都”,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人口 3千余万。
重庆最早称江州,也称巴郡、楚州、巴州、渝州、恭州,公元1189年,宋孝宗之子赵先封恭王。
后即帝位(光宗),取“双重喜庆”之意。
改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入夜,万家灯火由山上倒映江中。
形成著名的“山城夜景”景观,近郊有石云山、北温泉、钓鱼城等景点。
远郊有著名的大足石刻,是中国宋代石刻的代表,著名景点有枇杷山、浮图关、缙云山、四面山、南北温泉等风景名胜,以及大足石刻、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林园、孔园、蒋氏黄山官邸“陪都”遗址。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距离重庆市区120公里处的大足县境内,是分布在全县76处石刻造像的总称,共计6万尊造像。
其中宝顶、北山两处摩岩造像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细,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足石刻始凿于初唐,历经五代,到两宋时,造像达到鼎盛时期,明清皆有造像延续。
大足石刻是我国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作品,它不但内容丰富,“横融儒、释、道、纵贯千余载”,而且雕刻技艺精湛,手法娴熟,巧妙的将力学、采光、透视、等科学原理与造像内容和山形地貌相结合,被誉为“唐宋时刻艺术圣殿”。
云南江城必看的景点
江城县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为云南唯一与两个国家接壤的县。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居思茅市首位,是全省畜牧基地之一。可溶性古钾盐矿床储量较大,为全国独有。热区开发潜力巨大,牛洛河万亩茶园闻名全省,橡胶品质优良,供不应求。云雾茶、茶王茶、南江奇兰、报春银毫、江易毛峰等15巳个品牌在国际国内获奖,白糖销往俄罗斯和蒙古。麻线谷、大毛毛谷、三百子等优良稻远近驰名。
江城牛洛河茶园介绍
江城是普洱茶产地之一,有200多年历史,清朝年间就大量出口东南亚。现有新旧茶地7万亩。来到江城茶园,既可以欣赏美丽的茶园风光,又可以品尝到或清香四溢的绿茶或暗香四伏的普洱茶,也可以购买一些成品馈赠家人朋友。被原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称赞走出了一条"三结合一体化"开发经营模式的牛洛河茶厂,从1987年开发至今有茶地2万亩,是云南省最大的集中连片的茶园。另外比较大的还有茶地面积6800亩产量500吨的明子山茶园和面积7100亩产量1200吨的江城农场茶园。
牛洛河有一个“三结合一体化”生气蓬勃的茶厂,这就是江城牛洛河茶厂,他们走城乡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各种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以走规模化、新科技生产、农工商结合经营的道路而名噪全省。牛洛河茶厂拥有上万亩茶叶生态园,由上万平方米设计新颖的加工厂房和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生产的花茶、工夫红茶、绿茶三大类品种上万担,这里生产的玉雾生态茶(绿茶)的最大特点是,无污染、无茶锈、汤色鲜亮、品味清香。“报春银毫”,采用无性系良种的上等原料手工精制而成;茶形紧卷如螺,香气鲜爽,叶底匀亮,具有很高的工艺欣赏价值。“南江奇兰”采用云南大叶种上等原料手工精制,形似雀舌,银光闪烁,秀丽整齐,汤清而叶底均匀明亮。“云南玉芽”为小叶种上等原料制成,茶叶呈银毫满披,香气芬芳,口味纯正,水色明亮,以上三者皆获云南省名茶桂冠。“高级云雾生态红茶”及“高级云雾生态茉莉花茶”,色泽滋润,香气持久,茶叶鲜爽,回味甘甜,倍受消费者青睐。
江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江安县风景名胜一、红佛寺位于江安城南的2.5公里的钟秀峰下,2000年12月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据县志记载,红佛寺始建于南宋,据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土人垦地得石佛正红供之,故而得名:“红佛寺”。红佛寺所在罗家岩镜子坎形成的山势被古人喻为:“蝙蝠双翼”又形如一把护手椅。据资料记载,在这一带过去满山苍松翠杉;古柏参天;藤缠蔓绕;郁郁葱葱;簧竹掩影;小径通幽;山上雾霭缭绕;山涧流水潺潺。翻天坎,过平桥,溯明湖和如镜的天堂河而上有“流杯回觞”的妙景。沿小溪傍石阶慢步登高,一路上有眠云石,观音崖等自然景观,到此半山,红佛寺静卧林中,崖壁间,人们常说的“眠龙卧蛟”的大小龙洞流溢出潺潺清凉,仰眺云端,钟秀峰宛如一口大钟耸峙在群峰之中,屹立在钟秀峰的南照塔也隐现在山顶苍翠之中。这里历来是江安人民游览休息,避暑的好去处。文人名士在这里吟诗作赋,借景抒怀的集结之地,清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江安人傅增湘游红佛寺作诗曰:“万峰岚翠郁寒烟,寺倚危崖径转偏。山势横张如蝙蝠,洞云阴莽有龙眠。手招黄鹤三千里,梦冷金鳌二十年。剩得闲身作归客,钟声铃语暮云边。”清末江安名人陈天锡作文记述红佛寺的兴衰变迁。龙洞上壁的“古龙洞”三个大字为清乾隆年间生黄美所书。上世纪九十年代江安书画界名人游红佛寺时为寺院书写了寺画对联,其中有罗光元撰联,刘应群书写的“有缘山水幽禅寺,无限风光流江城”;“红佛立危崖历尽沧桑,山山水水收眼底;游人观胜景聘怀古今,风风雨雨注心头”。二、四川省江安县有处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保存完好的精美建筑群——夕佳山古民居。该民居位于长江之滨,占地1万多平方米,周围楠木、樟树环抱,园内白鹭飞舞,鸟语花香,环境幽雅。夕佳山古民居是由江夏入川的黄氏家族营建,自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至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形成今日所见之规模。古民居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精美的建筑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天然的白鹭公园,名闻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民居内有处悬山式穿斗木结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由大小123间房屋组成,以大门、前厅、后厅为中轴线,向左右两边展开,主次分明,开合有序,组成一个个用途各异的四合院。跨进石狮把守的大门,进入第一进院落,迎着前宽后窄的九级石阶登堂入室,便是主人会见宾朋的前厅。穿过前厅,便进入第二院落,一块“三凤联飞”的横匾悬挂在后厅正门之上,据说黄氏家庭在清代有3名子弟同时考中秀才,地方贤达镌此匾相赠。后厅的左边,依次展开的是工字厅、经堂、戏台、中客厅、书房、琴房、学馆及后花园、西花园(沁园)。各个厅堂依次级级上升,暗寓“步步高升”之意。右边的院落,则是下客厅、小姐楼、餐厅、厨房、仓库、工房等,系庄园的晚辈、佣人、佃户等居住的地方,格调也要低些,体现了封建等级观念。穿过工字厅,转过一道屏风,便是古戏台,戏台前的宽阔长廊,即是观看席。上戏台须登七级台阶,台阶的左右两边木栏上,有两幅取自戏剧故事的木刻图画,均为大家熟悉的内容:一为《西厢记》,一为《白蛇传》。戏台通过一道圆门与后花园相通,坐在台下,可见园中有园,戏中有景。出圆门,过小桥,进入后花园,园内古榕参天,黄桷飘香,桃红柳绿,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书房、琴房便在园内。透过圆门和开窗墙,可见沁园小景,遥远幽深,极富江南园林特色。民居建筑均饰以雕刻雕塑,描金绘彩,挂匾悬对,十分精美,富含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无论门窗、脊顶、斜撑、柱础、墙饰,还是木刻、石雕,制作都极具匠心,手法细腻,具有深刻的寓意。堂屋脊顶上灰塑的“山谷题留”,讲的是北宋大文豪黄庭坚谪居宜宾期间途经江安题字的故事。其它屋顶上分别塑的是“西游记”、“八仙过海”、“黄鹤楼”等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正厅前面是28扇木制的棱花格窗门,正中4扇是“渔”、“樵”、“耕”、“读”四幅镂空雕的图画,下面配“福”、“禄”、“寿”、“喜”4个木刻篆字,暗示子孙后代要以耕读为本,才会年年有余。至今,黄氏后代多为教师,散居在新疆、成都、西安等地。小桥石栏上的石刻图画,则是取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如《薛平贵征西》、《赵元求寿》。后厅院墙上的雕塑和镶嵌画,中间为蝙蝠、铜钱图案,左右为龙凤,四周饰以祥云,意为眼中有福,福运滚滚。沁园内为家塾所在,横匾上题“学稼轩”,告戒子弟们不忘学习农事。古民居所在的夕佳山,山形鸟瞰犹如一只大螃蟹,民居就建在蟹背之上。大门前一口水塘,如蟹口,门内两口水井,如蟹眼。站在庄前极目远眺,山下数十座小山丘犹如一只只小螃蟹匍匐在前。远处,左边青峰山逶迤连绵,右边白虎岭山形耸峙,甚为壮观。传说,夕佳山民居创建人黄应江在始建庄园时,请来的风水先生看了地形后说,青龙、白虎、朱雀3个方位均气势宏大,唯宅后玄武太矮,建议在宅基后垒土造山,以壮玄武,或广植树木,可招吉祥。黄应江听后采纳了这一种建议,在宅后广植桢楠。楠木成林之后,引来群群白鹭安营筑巢,繁衍后代。每逢阳春三月,鹭鸟回归,鸹噪不止,热闹非凡。傍晚,夕阳西照,白鹭回巢,千鸟归林,“夕佳山”因而得名。西面有园中园小景,园中有一株200多年的古黄桷兰,一株参入古榕树与一株高约10米的古棕树相加相抱,树根相连,暗寓"中(棕)庸(榕)之道"之意。庄园四周有近百亩300年前种植的楠木林,常年有近万只白鹭栖息其间,为庄园的一大景观。夕佳山民居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