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养老平台
旅居养老是多重新业态的发展模式
旅居养老是养老服务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结果。老年人可以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养老场所。目前,旅居养老主要有乡村田园旅居、综合度假休闲酒店公寓、换住旅居养老、文化艺术旅居、医疗康体旅居享老等多种形式。
旅居养老的多种模式及特点
旅居养老作为健康旅游时代的一个新模式,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具备哪些吸引力呢?仅仅是慢节奏的旅途吗?其实不然,如果能做到如下几点,这或许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旅居养老之理想所在。
(1)能在一个舒适的优美环境中进行一种体验和感悟。即在优美的大自然环境中,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放慢脚步,能全身心投入在漫漫旅途中,细细品位和观察,参与采摘体验、观光文化博览等,以获取新知,获得身心愉悦和健康,这是旅居养老之所的必备条件。
(2)要具备适老化的专业生活服务及医疗保障条件。除自然环境优美的因素外,还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专业化的健康检测和医疗保健条件,这是旅居养老的决定因素。当然,最好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旅居养老之所提供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提高职能部门对旅居养老之所的监管能力,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3)还需要配套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功能。考虑到老年人特殊的心理需求,在旅居之所还应配置体育活动、文化活动、老年大学等丰富的业余生活功能,帮助老年人保持和改善智力、记忆力和情绪状态。同时还应关注家庭亲情的观念,在环境景观和功能业态设计方面,应考虑亲子家庭的需求。通过设计亲子互动、儿童活动、情感交流等丰富、多样、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和交流空间,营造远在异乡养老、心在家园的氛围,以便子女过来探望、陪伴,增进代际间交流的可能性。
旅游养老的发展趋势
“旅游+养老”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休闲养老方式,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需求。“旅游+养老”将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和养老机构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旅游业和养老业跨界融合的产业优势,产生“1+1>2”的效果,带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并形成对其他企业或价值链环节的示范效应与“挤出效应”“乘数效应”。为此,促进旅游养老服务业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推进旅游养老服务制度改革
建立医保异地结算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非市场化,不同制度下医疗制度差异化以及养老保险的二元结构,使得异地医保结算机制尚未形成。无法实现医保异地结算是阻碍旅游养老发展的重大制度障碍,因此,深化医保联动体制改革,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制定基本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由于旅游养老在异地就医时形成的医疗费用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二、形成专项土地保障机制
旅游养老既具有公益性质又具有非公益性质,在旅游养老发展过程中,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2014年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原则上以租赁方式为主。意味着建设性养老用地有了国家规范,也标志着养老地产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但专门针对养老地产的税费、津贴补贴等政策尚未出台。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专门用于旅游养老发展的国有土地划拨、出让及其配套政策,保障旅游养老发展的集体土地征收或专项使用政策,旅游养老发展土地规划或指标安排政策以及土地出让金减免或分期支付政策等。
三、创新资金发展保障机制
创新旅游养老产业的融资方式,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要加大社会资本的引入力度,才能激活旅游养老市场。一是全面实施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养老服务改革;二是设立旅游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对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服务网络以及养生养老健康产业链等重点项目提供支持;三是采取股权投资基金、上市融资、公益创投、PPP等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兴建养老设施和提供养老服务。要吸引社会资源和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旅游业,给予开发商工商、税收扶持及优惠。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使社会福利民营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并加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一些企业与个人参与旅游养老开发的力度。
丰富旅游养老要素供给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特点,注重老年休养需求与旅游服务的融合,一是传统老年观光、休闲产品与高端老年养生健康度假产品的结合,如开发温泉疗养型养老旅游产品、农家乐休闲体验养老产品、休闲农庄、园艺疗养与养老养生产品、医疗保健旅游产品、亲情化的居家/旅游养老产品等;二是老年服务产品的规范化,如结合老年需求制定老年旅行服务规范标准,酒店要制定实施老年客房服务和餐饮服务管理标准,景区要完善老年服务设施规范等;三是老年养生度假产品的分时化,借鉴引入酒店分时度假体系,可以开发老年分时度假产品,满足“候鸟式”“旅居式”养老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于老年人的分时多点度假网络。
提升旅游养老产业生产率,提升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效率。
2015年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注重发展效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将会“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旅游养老产业也应在这一方针指引下,大力提升人力、物力、财力的开发利用效率。
加深旅游养老专业化分工协作。根据亚当·斯密的分工协作理论,分工协作的加深可以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目前,我国旅游养老产业更多是以产业综合体项目的形式出现,基本囊括了旅游养老的大部分产业活动,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旅游养老产业链发育不完全造成的。以后一段时间内,应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引导其中各个产业向精细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营造良好的旅游养老发展环境,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旅游养老服务标准。
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LB/T052-2016)行业标准,大大提升了旅游养老服务行业规范。未来,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法律,明确旅游养老发展的基本规范,制定促进旅游养老发展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以及对旅游养老进行具体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等,构建起全面的旅游养老法律保障体系。
加强旅游养老的公共设施建设
重点加快环境生态保护、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旅游养老配套设施。促进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为主的旅游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
旅游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和旅游的老年人。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建立良好的旅游养老市场诚信环境
大力加强旅游养老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旅游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开展旅游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逐步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进一步提升旅游养老服务工作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通过星级评定和政策调整,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逐渐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探索建立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机制、旅游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机制,将旅游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信誉状况等情况纳入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塑造“尊老、敬老、乐老”的社会环境氛围。
广州候鸟式养老
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生活,是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养老,就是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候鸟式养老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全国各地对候鸟式养老的称谓也不尽相同,有叫候鸟式养老的,也有叫候鸟式养游的。[1]
随着科技进步,新型养老方式日趋流行,社会上也涌现出一系列如只为父母设计的电视盒子等高科技产品是智慧养老,候鸟式养老,信息化养老,中国式养老的新形式。[2]
旅居式养老适合哪些人群
旅居是一种慢节奏的旅游方式,非常适合老年朋友。
一:百闻不如一见,赏心悦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居能增长见识,看景、玩景是截然不同的享受,看到美轮美奂的景色,了解各地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饮食习惯,放飞心灵、开阔眼界。
二:有氧运动,健身健脑
旅居可锻炼体魄,增进健康。长线旅行是一项消耗较大的运动,无论是坐车、行走,还是爬山、逛景点都比一般的健身运动消耗体能。游览之时,精神振奋,烦恼、郁闷烟消云散,休息之时肌肉由紧张转为松弛,睡眠好,吃饭香,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品尝特色美味,一饱口福
各地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都不同,因此,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小吃、特色菜肴。能品尝到那些在家里根本吃不到的美食,在异国他乡一饱口福,美哉!
四:广结天下,结交新友
当代空巢留守老人与日聚增,多年甚至十几年两个老人对影向坐,面面相觑。如果许多老人结伴一起坐车、一块住宿、一同爬山、同桌吃饭,那一定是一番笑语连连、其乐融融的景象。
五:亲近自然,放松心情
在自己的城市、圈子里生活了几十年,身边都是老环境、老景象、老熟人。偶尔出去走走,给自己的生活一点新意。将一切大事小事、烦心事、家务事都抛在身后,尽情地亲近自然,享受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一览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心情放轻松,也能延年益寿哦。
退休后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是很多中老年人的愿望。
旅居养老的新潮流让退休后的选择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