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管理 旅游管理定义

旅游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提高旅游规划水平,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编制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应当服从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第四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安全、经济和环境效益。第五条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旅游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第二章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第六条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第七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第八条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第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范围划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第十条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第三章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第十一条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与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适应。第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区域规划相协调,应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有关规定。第十三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专业规划相协调。第十四条国家旅游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第十五条国家旅游局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单位进行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告。第十六条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市场前景、资源条件、环境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从市场需求出发,注意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与技术手段。第十七条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应当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规划技术标准的要求。第十八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条件;

(二)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三)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

(四)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五)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

(六)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第十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和附件。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收入附件。第四章旅游发展规划的审批和实施第二十条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分级制度和审批。

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地方旅游局编制,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后,由国家旅游局审批。

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由地方各级旅游局编制,在征求上一级旅游局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第二十一条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征求国家旅游局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意见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征求地方旅游局意见后批复实施。第二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由各级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旅游局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规划进行调整,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备案,但涉及旅游产业地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产品格局的重大变更,须报原批复单位审批。

旅游管理定义

1,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以解决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问题。

旅游规划管理 旅游管理定义

2,旅游: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3,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的过程。

旅游资源管理

资源(resources)通常是指可供开发利用,并能够为人类服务的各种物质的来源,按照是否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又可将资源划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一次性资源。旅游资源也是一种资源类型。在旅游产业开发和利用的特定条件下,旅游资源不仅包括可更新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各类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没有特色性的旅游资源,就不可能发展旅游产业。由于旅游产业是新兴产业,因而相对于传统的资源概念,旅游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其确切的定义目前国内外还难以形成统一的表述,但通常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所谓的狭义旅游资源就是能够有效创造、保持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等。而广义的旅游资源则应包括所有能够促进和产生旅游吸引力的要素。

狭义的旅游资源是单纯从旅游行为的角度考虑。按照传统观点可以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风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现代旅游产业的角度出发则可分为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型旅游资源、特种旅游资源和专项旅游资源等。按照成因或属性,旅游资源又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地形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由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所构成的各类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属性;人文旅游资源则广泛、丰富得多,如各种历史古迹、特色建筑、民族风情、特色传统等,这类资源是特定环境中的人们长期活动所形成的艺术结晶与文化成就。狭义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产业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客体,也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因此,某一因素构成旅游资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冲动;第二,具有可利用性,随着旅游者旅游爱好和习惯的改变,该因素的包容范畴可以不断扩大;第三,资源的开发能够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保证该因素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广义的旅游资源则涵盖了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狭义的旅游资源仅仅是旅游行为的发生环节,实际上,在旅游产生之前还有大量的支持性旅游资源,如交通资源、科技资源、市场(客源)资源、资金资源等。旅游首先要解决游客的通达问题,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交通设施,交通不便将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在合肥—黄山高速公路开通前,从合肥到黄山需要7~9个小时,合肥与黄山之间的旅游活动往返一次需要3天时间,如果2天往返的话,则需在前一天下午3~4点之间上山,第二天中午12点左右下山,在山上只能游玩两个小半天,返回合肥已经是晚上10点左右,对于空闲时间只有周末两天的工薪阶层而言,返回后第二天一早就要上班工作,非常疲惫。因此尽管黄山风景区的吸引力巨大,但是由于往返时间过长,导致对游客的吸引力减小。而在合肥—黄山高速公路开通后,从合肥可以3小时直达黄山,一般旅游团队在中午12点左右即可到上山进行观光活动,第二天12点下山,在下午6~7点即可返回合肥,在风景区的有效旅游时间增加40%以上。由于交通便捷,便开发了黄山“一日游”,即一早出发,于9~10点到达风景区,下午5点左右下山,于晚上10点左右返回合肥,在风景区的有效旅游观光时间与二日游基本相当,因而颇受欢迎。市场(客源)资源是旅游产业生存的基础,没有稳定的客源,旅游景点就不能长期维持。合肥郊区三十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其特色种植业在合肥市场取得一定知名度,逐渐有城市居民自发到该地区交友,当地政府部门适时引导,逐步推出了以采摘农家土菜等为主题的特色农家游,并通过交通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将合肥市的公交线路向该地区延伸,以便捷的交通、无公害特色种养业培育了稳定的城市客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变化,旅游资源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扩大,越来越多的领域被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如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保健旅游开始盛行,到一些长寿之乡访问百岁老人、参观中药材博物馆、“森林浴”、“日光浴”等悄然兴起。参与性的旅游活动也已不仅仅局限于滑冰、滑雪、冲浪、游泳等,又出现了滑沙、滑草、放风筝、田园作业等项目。旅游活动也不仅只局限于地面上,已经开始向水下、高空发展:如乘坐飞机或飞艇体验飞行、观赏风景;潜水观看海底世界;甚至邀游太空也已经成为现实;西安的卫星测控中心、酒泉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也局部对游客开放,成为新的旅游景点;集优美的环境、现代高科技、深厚的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城也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某些现在看来不是旅游资源的因素,很可能以后会成为活跃的旅游资源。

在现代旅游产业中,人们一般更注重狭义的旅游资源,将其列为旅游资源,而不将市场(客源)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科技资源、资金资源等列为旅游资源。这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相当的局限性,为不引起歧义,以下在讨论旅游资源时均指狭义的旅游资源,其他的资源则成为辅助性旅游资源。

旅游规划专业

每个学校的专业和课程都不一样,通常属于以下三类:城乡规划类,管理类,设计类。

旅游规划能够:

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设定合理的行政目标,是行政主体正确合理成功行政的第一步。但是达到既定目标,达到最佳行政效益,只靠目标的设定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调动一切积极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多方共赢、社会和谐和进步、经济发展。这个功能还起着监督行政权的作用,旅游规划一旦作出,公之于众,旅行社、景区等市场主体也可以利用行政规划来监督主管部门的行为,民众也可以享受更好的旅游服务。

启发和诱导的功能

旅游规划不属于保密范围的行政规划,具有较强的透明度,旅游经营者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获取利益以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旅游规划可能使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宜人的旅游胜地,为全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对于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了解旅游规划本身就是获取行政信息、把握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的重要途径,避免创业和投资方向的盲目性。旅游行政规划,一方面能使旅游经营者和潜在的旅游经营者更加理性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使旅游行政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更加方便,旅游市场主体和旅游消费者的行为能够更加的规范,使旅游业的发展更加顺利。

调整和整合的功能

没有行政规划,则其他的行政管理活动如组织、人事、协调、控制等都无从实施。旅游业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旅游行政规划具有科学、合理地实施旅游相关行政的功能是针对每一个部门来说的,但行政管理有时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一致才能达成行政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