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
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举办全省旅发大会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我省旅游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已确定举办时间、地点、主题和活动内容,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一、关于大会的定位和意义
大会将按照“整合政策资金、完善配套设施,打造‘拳头’产品,推动地方发展”总体思路,聚焦文旅融合,充分发挥大会的会展推介作用,通过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整体提升运城旅游形象,全面提振全省文旅市场信心、扩大文旅消费、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全省文旅产业加快恢复发展。
二、关于大会的时间、地点和主题
大会由省委、省政府主办,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运城市委、市政府承办。会议名称为“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今年除了旅发大会外,我们还增加了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突出、模式更加新颖。举办时间为9月21—23日,地点在运城市。大会主题为“相约关公故里,共襄文旅融合”。
三、关于大会的主要活动安排
大会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举办大会开幕式。即9月21日20:00—21:20,在解州关公文化广场举行“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开幕式将通过“这里最早叫中国”“七彩盐池独为盬”“忠义仁勇数关公”“大河由此向东流”四个篇章,扫描山西文旅产业,讲述“关公故里,晋是好运”,演绎百万年、一万年、五千年文明史,展现中华文明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二是召开工作会议。9月22日09:00—11:00,在深航大酒店会议中心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工作部署会。将聚焦“文旅融合”主题,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推进文化旅游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进行工作安排部署。
三是开展专题及系列配套活动。在大会前后,陆续组织全省文化旅游康养市场主体建设专题展、龙头景区建设暨盘活景区旅游资源试点(关公故里旅游区)推进会、新时期文化保护与传承国际研讨活动暨黄河文化国际交流计划工作会、全国百辆房车沿黄自驾露营推广活动、首届蒲剧艺术周、国际关公文化论坛、社会各界民间团体纪念关公大典等专题活动。此外,运城市还将举办“关公文化旅游月”“‘百姓大舞台’群众文艺展演”等地方性系列配套活动。
四是组织观摩体验。届时,将组织与会代表开展关公文旅景区体验游、夜游平常街活动,并沿着河东历史文化游、黄河农耕文化游、华夏文明寻根游三条线路进行现场体验。
四、关于会议规模及效果
本次大会将邀请文旅部领导、省领导、外国驻华使领馆、港澳台旅行商等重要嘉宾出席。同时,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文旅主管部门、部分省内涉旅企业代表以及相关省市文旅部门、旅行商代表、知名专家及媒体记者参会。
通过举办大会,整体提升运城旅游形象,打造一个片区(关公故里—盐湖旅游区),拉动两条示范带(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带、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叫响一个品牌(关公故里、好运之城),建设一个目的地(关公故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以上就是今年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的简要情况。山西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在座诸位一如既往的支持,真诚希望各位新闻界朋友能够关心关注本次大会,对活动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高频次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我们将加强与大家的沟通,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谢谢大家!
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旅游消费在人们的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增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对于加快振兴山西省旅游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旅游大省、强省,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十五”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全省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产业定位的变化,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制定出了“规划为纲、市场为先、线路为形、文化为魂”的发展方向。这一时期随着全省对旅游业各项战略措施的逐步实施,旅游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体制机制得到创新,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投入力度加大,产业贡献率逐年增长,产业地位明显提高。“十五”时期,是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虽遭2003年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但各级旅游部门经过两年多的奋力拼搏,已使旅游业走出低谷,强劲发展,旅游成就凸显。
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十五”期间,山西省旅游投入力度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走向了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各种基础设施已基本满足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大大推进了全省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旅游投入力度加大,投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全省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体、利用外资、市场融资”一齐上的原则,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筹资兴办旅游业,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资、招商引资并举的新路子。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投资达69.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了五倍。旅游投入年平均增长133.6%,比“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63.3%增加了70.3个百分比。
山西旅游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历史对于山西的评价很高,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有人说他是中国的拳头。它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浪漫,也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气魄。山西拥有着自华夏文明发源以来便源远流长的文明元素,更拥有无数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山西省内的知名景点旅游目的地分布较为分散,因此需要较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来弥补景点分散的劣势。政府应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旅游综合服务区,一方面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旅游信息指南等基础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旅行者组织服务、旅游信息发布与查询、旅游投诉处理、旅游购物、导游导购服务等服务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山西的很多旅游景点可以借助网络得到宣传和推广。可以综合利用目前主流搜索渠道如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进行推送,利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平台组织宣发,通过直播平台或借助网络名人为山西进行推介。可以重点营销山西省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龙头性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旅游标识。深入挖掘山西旅行线路中其他高等级景区、特色旅游扶贫示范村、清凉避暑、温泉康养基地、艺术节、电影展等特色旅游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融合“互联网+旅游”,将山西文化美景推广世界。
山西省旅游景点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要想真正吸引游客,提升景点重游率,必须深入挖掘景点文化,将历史地理、文明源头、晋地宗教、自然生态历史、古村落古建筑、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不同的旅游景点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名片。对此,可以从景点周边文创产品开发、景点文化资源创新和重组、景点历史文化故事创造、山西本土品牌特色融入等角度进行着手,丰富文化旅游供给。协调已有文化资源,融入旅游特色。如利用山西艺术节、平遥国际电影展、各地非遗传习所、博物馆、古籍展示馆等打造文化旅游线路,提升山西旅游知名度、美誉度。
各省旅游收入排行榜
假日各省份旅游收入排行榜:9省收入超3百亿.
对2017年国庆中秋假日全国各省区市旅游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在已经公布数字的22个省区市中,山东省以559.6亿元列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第一名,四川省成为接待游客总数最多的省份,达7145.79万人次。根据排行榜中的数据显示,9省旅游总收入均超过300亿元,分别为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和贵州省。
今年国庆、中秋假日叠加,构成长达八天的“超级假期”,公众旅游需求集中释放,出游热情高涨。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假日期间,大众旅游需求旺盛,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各地旅游接待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均有增长。
同程旅游数据显示,品质游、深度游和休闲游成为了游客出游的共同趋势,各类主题游产品逐渐成为黄金周旅游消费“主角”,丰富多样的休闲度假需求占比大幅攀升,成为游客周边游的新消费趋势。驴妈妈大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出游大军中,近六成为女性游客,消费能力更强的25-40岁群体成为出游主力军,占比达58%;“家庭游”也成为国庆出游的关键词,驴妈妈平台上三口之家在国庆期间出游占比为64%。旅游客流与探亲客流高度叠加,整体上出游时间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出游最高峰出现在10月3日,“在路上度中秋”成为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