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这个名称指的是多个不同的地点,具体如下:
池上镇石臼村
位于池上镇政府驻地东池东北7.5公里,处油篓寨东,雁门寨西,地势东高西低。
共85户,201人,耕地235亩,主产玉米。
村名来源于村旁遗有原始捣米工具大石臼。
新市区石臼
地处新市区南端,东、南两面濒临黄海,与日照港相依,西与北京路街道接壤,北邻秦楼街道。
系兖石铁路和313省道的起点,境域面积13.5平方公里,海岸线6公里。
石臼之名有两说:一是村后有大片裸露的花岗岩,其上遍布碓臼状穴而得名;二是南宋时代,岳飞部将李宝破金屯兵于此,曾用“石臼”杵米而得名。
石臼街道
地处山东半岛南翼的日照新市区境内,东波濒黄海,是日照的海隅要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前沿。
现辖11个社区和8个居委,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区域人口14.6万,流动人口4.7万。
石臼之称,一传自宋代始,有漂泊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又传宋代岳飞部将李宝破金后屯兵此处,用“石臼”杵米而得名。明初,为防倭寇设“备御千户所”,始称石臼所。
沂源县悦庄镇石臼村
东方美丽的传说,泰已在沂河头西老槐树岭上,用天然石臼拈百草石浦而得名。
博山区李家乡石臼村
地处雁门寨酉麓,地势东高西低。
设一村民委员会,共46户,201人,耕地235亩,主产小麦、玉米。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关帝庙碑》载:“皇图永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据此,明代嘉靖年间即已形成村落。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关帝庙碑》也有“石臼庄”村名记载。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村名仍沿用。
这些地点都有“石臼”这个名称,但它们在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命名由来上各有不同。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