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艺术
《旅行的艺术》是阿兰·德波顿著,南治国等译的书籍,在英国出版后获得好评如潮。阿兰。德波顿却在《旅行的艺术》里向我们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他认为,旅行以及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而这种幸福,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人性回归
“旅行的艺术”顾名思义不是记叙旅行途中的猎奇,当然也不是用笔写下的风景片,而是对旅行的意义的一种思考。他在旅行的过程中注入了大量关于文化、艺术,乃至生命本身意义的思考,让原本无奇的旅程充满各种鲜活的色彩。
对于一年只能在几天公休日打点行装出外旅游的人而言,值得期待的只有旅游这个过程本身、对于旅行的动机本是很多人无暇去想的。但德波顿恰恰是从这里便展开了对旅行之意义的探讨,哪怕是旅行中一些经常忽略的场所也被融入了他的哲思,正是这种随处发现意义的敏锐让德波顿笔下的旅行迥异于我们常规的期待。若不经他的提醒,我们恐怕已经忘了,旅行能够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飞机起飞的过程很难在一般的旅行者心中留下些什么,但在德波顿那里,“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最佳象征……云朵带来的是一种安静。在我们的下面,是我们恐惧和悲伤之所,那里有我们的敌人和同仁,而现在,他们都在地面上,微不足道,也无足轻重。”
以这种思绪开头引领的旅行过程中注定了这是一场哲性之旅。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才子的驾御能力。他所去的地方也许并不是太出乎人的意料,但当华兹华斯成为英格兰湖区之旅的向导,凡·高的画作引领我们的普罗旺斯之旅,而福楼拜成了阿姆斯特丹的引路人时,你突然发现旅行向你呈现了一种新的意义。“在心灵为了眼前的景物沉醉之前/一场眼花缭乱之舞转瞬即逝/大自然却适度呈现了一些永恒的东西(华兹华斯)”。如果说旅行有一种区别于日常生活的意义,那么它的意义或者说它的艺术就在于通过旅行你能找回被自己忽略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比起日常生活更有一种永恒的意义。这种意义中包含了我们对已知环境的热诚,对未知的向往,而且还包括与周遭厮磨中找到的真正的人生乐趣。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全书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谈旅行后的回归,回到自己的书房,旅行却没有完结,因为一个充满对生活的热情的人哪怕是在斗室之间也可以完成一场旅行。
旅行的艺术就在于它能带领行者回归到一种真正自然,而不是被扭曲的状态,于是一场艺术的旅行也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人生之旅。繁忙中每个人的真实自我并没有完全丢失,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引导,而恰恰是在德波顿的邀约下,波德莱尔、帕斯卡尔、华兹华斯们帮我们完成了一种人性的回归。
精神思考
作为历史文化随笔的一种,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更容易打“文化牌”,它仿佛是把“旅行”作为一个实体来解剖的。从准备“出发”,到思索出发的“动机”,再到探讨旅行中所观赏到的“风景”和“艺术”,最后是旅行结束的“回归”,德波顿往往善于从西方的文化中找到合适的名人故事对“旅行”做出诠释。作者在叙述自己的旅行故事的同时,时刻比照着大的欧洲文化背景,进而使得自己笔下的“旅行解析”有着极深的历史感和文化烙印。比如他探讨“旅行中的特定场所”,顺手就拉来波德莱尔醉心于港口、码头、火车站、火车、轮船以及酒店房间的事;探讨“旅行的动机”,则举出福楼拜向往东方异国情调的例子;而写到“旅行中的风景”,则在写自己畅游“湖区”的同时,描摹出多年以前华兹华斯在湖区的生活;谈及“旅行中的艺术”,更是把普罗旺斯和凡·高的耳鬓厮磨全盘托出,点出旅行对于凡·高画作的塑造力。历史与现实的交替浮现,仿佛是作者有意设计的蒙太奇镜头,于纵深的时光通道里,不经意间拉扯出学者式随笔的力度:旅行的意义,其实不在于观风景看人文,也不在于追求身体享受,而在于寻找到与自己灵魂能够产生对话的环境。这种环境,往往能够激发出我们对于生命本身以及生命处境的思考,是艺术家难得的精神催化剂。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考级
承认。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涵盖所有艺术门类的国家级艺术水平的官方测试评定,由文化部制定和发布的文化部令第31号《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既然由国家文化部进行管辖,考试成绩自然是国家承认的。
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是指依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取得资格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通过考试形式对学习艺术人员的艺术水平进行测评和给予指导的活动。
旅行与旅游
旅游与旅行的区别:旅游包括过夜游和一日游两种。它同旅行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无需这一条件。因此,每天上下班和离家到剧院看戏属于旅行,而不是旅游。旅游的主体称为旅客(visitor),而旅行的主体则称为旅行者(traveller)。旅游同旅行的另一根本区别是其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其活动获取谋生性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主要目的。
旅游文化鉴赏
旅游文化鉴赏让学生深刻领会旅游文化的概念、内涵、结构和特征,理解旅游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熟悉旅游文化的内容,掌握旅游文化交流与影响的规律。
课程简介:
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中的文化现象和旅游文化现象规律的课程。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刻领会旅游文化的概念、内涵、结构和特征,理解旅游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熟悉旅游文化的内容,掌握旅游文化交流与影响的规律。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从旅游和文化学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相关知识和体系。为学习理解其他课程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为将来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积淀知识底蕴。
旅游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视角研究旅游的知识系统,是把旅游作为文化的对象和内容加以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是商业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是旅游学和文化学的结合,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旅游文化心得体会:
1、发展旅游业要以精准的定位作为引领。要想发展好本地的旅游业,一定不能人云亦云,跟风照搬照抄,形成套路,必须要紧密结合当地的自身特点,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
2、发展旅游业要以动人的故事作为支撑。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以文化作为支撑,这种文化包括深厚的历史积淀、红色革命历史、地方特产、地方美食、地方戏曲以及富有地域风情的民俗特征等。
把这些具有内涵的文化因素和地域传统特征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形成对外广泛宣传的名片,才能持久地深深打动人和吸引人,才能为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铸魂、赋能、立根,注入长远的生机和活力。
3、发展旅游业要以创新的思维作为引擎。发展旅游业最根本的目的是既要吸引人又要留住人,所以必须要创新思维,掀起头脑风暴,创造性地提供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