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等级 旅游资源的五个等级

旅游等级

法律主观:

旅游事故,是指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涉及旅游者人身、财务安全的事故。旅游安全事故从程度上可分为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四个等级。轻微事故;轻微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轻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者。一般事故;一般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轻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至10万元(含1万元)者。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轻伤,或经济损失在10万元至100万特大事故;特大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伤多名,或者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者,或者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者。

旅游资源的五个等级

一共分为5个等级,旅游区从低到高依次为为A,AA,AAA,AAAA,AAAAA五个等级。

3A级、2A级、1A级旅游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托各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可以向条件成熟的地市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再行委托。

4A级旅游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

5A级旅游景区从4A级旅游景区中产生。被公告为4A级旅游景区一年以上的方可申报5A级旅游景区。5A级旅游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

旅游景区等级评定标准

国家旅游景区等级评定标准: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5A级、4A级、3A级、2A级、A级旅游景区。

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为:

1、共计1000分,共分为8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旅游交通130分;游览235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2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200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145分。

2、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5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50分,3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750分,2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600分,1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500分。

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标牌、证书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统一规定。

可以有效指导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使试点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面提升中国旅游景区的行业素质、推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景区发挥积极作用。

景区应具备以下安全运行条件

1、经营运行的场所、设施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

2、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

3、依法设置安全工作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工作管理人员;

4、安全工作负责人和安全工作管理人员具备与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5、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6、从业人员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7、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条件。

景区的日常安全管理

1、景区的安全检查

(1)各部门、各岗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每天要结合服务工作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巡视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和报告。

(2)保安部每月对景区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重大节日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3)保安部及总经办对各部门和岗位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各部门领导要予以支持和配合。

(4)每次安全检查应形成检查记录,对检查发现的不安全隐患,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

(5)各部门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要按期限认真整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及时报部门领导及保安部,同时必须加强临时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2、景区防盗管理

(1)保安部要采取措施对景区实行巡逻。;

(2)保安部和各部门在重要时段(如游客高峰期)和游客聚集地段,增加值班人员,维护正常游览秩序,消除安全隐患;

(3)保安部定期召开部门工作例会,分析景区安全形势,查找问题,制定相应措施,不断堵塞漏洞;

(4)形成“人人防、处处防、事事防”的良好氛围,要求各部门密切协助保安部做好防盗工作;

(5)保安部值班人员定人、定责、定区域,将防盗工作作为员工执勤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强化员工的防盗意识;

(6)保安部严格落实全员值班制度,重点加强夜间对各区域的检查,检查结果将纳入工作考评;

(7)保安部与公安机关时刻保持联系,对出现的盗窃行为,坚决打击,从重从快处理。

3、景区防火安全管理

(1)景区各部门应形成部门内部的防火安全档案,景区内部形成相应的灭火及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一次防火预案演练;

(2)各部门应加强对重点岗位及要害部位的防火安全预防;

(3)景区保安部应加强对景区各部门的消防安全检查,每月对各部门进行消防检查,排查隐患,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重大节日前应组织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4)景区应当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景区内部成立防火安全组织;

(5)景区内部应划分重点防火部位,形成消防档案并报消防部门备案;

(6)配合上级消防部门的工作,接受上级消防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4、景区防破坏管理

旅游等级 旅游资源的五个等级

(1)保安部对景区内部进行巡逻,重点部位设岗防范;

(2)景区应建立相应的防范制度及应急预案;

(3)做好景区与村寨的协调,与村民保持良好的关系。

5、景区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管理

(1)景区内部应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防范预案及疏散预案,并组织员工进行演练;

(2)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对安顺市气象部门发出的恶劣气候预报及时通知到各部门,由公司领导做出决策,各部门在恶劣天气到来前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3)公司财务部仓库做好对应急物品的日常储备。

综上所述,外出旅游,旅游者应注意身体健康,切勿吃生食、生海鲜、未剥皮的水果,不可光顾路边无牌照摊档,忌暴饮暴食,应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少抽烟,少喝酒。因私自食用不洁食品和海鲜引起的肠胃疾病旅行社不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五十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旅游经营者取得相关质量标准等级的,其设施和服务不得低于相应标准;未取得质量标准等级的,不得使用相关质量等级的称谓和标

旅游分几个层次

在旅游审美过程中,虽然审美内容差不多,如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听其声、觉其态、悟其质、辨其类、思其因,但由于主体各自的审美感受在程度上不尽相同,往往显现出多层次性,这主要是因为审美感受一方面受制于审美对象,另一方面还受制于审美个性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对审美层次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他把美感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3个层次,对于我们研究旅游审美很有启发。

1)悦耳悦目

悦耳悦目是指以悦耳、悦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为体验的愉快感受。这种美感形态,通常以直觉为特征,以生理快感为基础。这是广大旅游者普遍的审美感受形态(例如,游览桂林山水、张家界、九寨沟、长江三峡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态和色彩要美丽,色彩要协调,声音要柔美悦耳,对游人具有感官吸引力,注意杜绝视觉污染和噪音污染。此外,旅游审美在于丰富和新奇,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的安排应当丰富多彩,给予游客悦目悦耳的审美感受,避免雷同单调或简单重复。

2)悦心悦意

悦心悦意是指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感受和情感升华。这种美感效果是一种意会,在许多情况下很难用语言来充分而准确地表述,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观赏齐白石的画,你感到的不只是草木、鱼虾,而是一种悠然自得、活鲜洒脱的情思意趣;又如你在登临云雾缥缈的黄山时,产生的飘然若仙之感和超然出世之情。悦心悦意是比悦耳悦目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如果说悦耳悦目以感性或直觉为主要特征,那么悦心悦意则以知性或理解为主要特征。悦心悦意的精神愉悦与悦耳悦目的感性快感相比,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悦志悦神

悦志悦神是指主体在观赏审美对象时,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从而唤起的那种精神意志上的奋昂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它是审美感受的最高层次。这种美感形态之所以高级而深刻,是因为它体现了主体大彻大悟、从小我进入大我的超越感,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高度和谐统一。如乘船游长江、黄河,信步登临泰山、长城,将会唤起我们的怀古之情和热爱大自然之情,给我们以民族自豪感、崇高的使命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感。这种美感,不是一般在感性基础上的感官快适,也不是一般在理解基础上的心思意向的享受,而是一种在崇高感的基础上寻求超越与无限的审美境界。这种审美特质无疑是符合当今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是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有利于完善人性的。从旅游审美上讲,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之问是一个层次递进或层次提升关系;从旅游境界上讲,这是一个由“兴游”到“神游”的过程。

旅游审美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在旅游的外在因素和内在情态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旅游行为;审美意识作为认识和反映现实的一种方式,包括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知觉和审美感情等因素;审美个性作为社会审美意识在个体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反映和落实,将会展现出审美感受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旅游主体各自的审美感受在程度上不尽相同,往往呈现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等多层次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