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古诗
关于旅游的古诗举例如下:
1、
《玉楼春·春景》
朝代:宋代作者: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唤取笙歌烂熳游。
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
草草杯盘不要收。
才晓便扶头。
3、
《郊行即事》
朝代:宋代作者: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寒江雪世游
寒江独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千山万径皆白雪皑皑,既无鸟迹,又无人踪,既纯净无暇,又死寂凄清。小船上穿戴蓑笠的渔翁,在白雪纷飞的江面上垂下丝纶。天地间除此孤零零的“蓑笠翁”,再无一个生命体,船是“孤舟”,人是“独钓”,甚至连鱼也无,所钓只有“雪”而已。柳宗元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短短二十个字,描绘出一个极其空旷孤寂的世界。这既是一个令人神清骨寒的艺术境界,更是一个展现了万境皆空的实相无相的宗教象征。
这一艺术境界,在宋代成为画家笔下的题材。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正是取柳宗元《江雪》的诗意而作。画面上除了一叶扁舟和垂钓的渔翁,其余几乎全为空白,而空白处令人想象到浩渺的江水和苍茫的远山,以及彻空的寒意。艺术赏析者将其称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而在禅宗的典籍里,这首诗往往被看成是佛理的诗意表现,被禅师借以说禅。
先来看看诗中“千山”“万径”与“孤舟”“独钓”的对比描写,表面看,这似乎形成巨大的反差,以“万千”为背景突出“孤独”的主题,因此有学者将此诗断为柳宗元贬谪永州后心情郁闷的作品。但如果纯从意象角度来分析,这首诗何尝不是体现了“万即一、一即万”的华严妙旨。圆悟克勤禅师说:“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罗湖野录》卷上)千山万径尽收拾入孤舟独钓,孤舟独钓又包容着千山万径,无论是“万”还是“一”,皆融于空旷夐阒的白雪世界之中,群山覆盖着雪,径路覆盖着雪,孤舟上、蓑笠上覆盖着雪,以致寒江上、钓丝上皆是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本无差别。
还有,这首诗也可借以说明《楞严经》的佛理。《楞严经》卷二有“八还”之说,所谓明还日轮,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还尘,清明还霁。将世间诸变化相,各还其本因处,所见之境可还,而能见之性不可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所见之尘境,尘境有生有灭。变化相还其本因处,只剩下绝灭之空无。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如能见之自性,不生不灭,即使万境俱寂,此自性仍然存在于空无之中。所以北居简和肯堂彦充两位禅师,都不约而同直接引用《江雪》四句诗来赞颂《楞严经》的名言:“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再说,这首诗也符合禅宗心行处灭、凡圣路绝的境界。《林泉老人评唱投子青和尚颂古空谷集》卷二《丹霞烧佛》:“师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当此时,万境消沉,十方黯黑,干剥剥兮滴水冰生,冷清清兮撼颏打战。非止古岩苔闭,紧掩柴扉,飞走惊危,俱难觑向。忘情怀之计较,绝凡圣之阶阶梯。’”一切情怀之念、凡圣之心如同鸟迹人踪灭绝之后,便进入一个绝对的无我境界,绝对静空的境界,这便是永恒。此间的孤舟独钓,哪里还有一丝一毫功利的计较。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视为“无我之境”的例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或者说对“无我之境”的界定不明确。陶诗虽超然无心,但不能说是“无我”,只要看“采”“望”二个动词,就可知“我”之存在,“见”字体现出诗人观照的视点,“悠然”则表露出诗人的情怀。真正的“无我之境”是柳宗元这首《江雪》,在这样的境界中,诗人的视点失落了,没有“俯”或“仰”,也没有“望”或“见”;诗人的情绪也失落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是站在“心即宇宙”的立场纯然客观地呈现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之思消融于物之境而获得永恒。对境证禅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亭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吾师坐其下,禅坐证无生。结庐就嵌窟,翦竹通径行。谈空对樵叟,说法与山精。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孟浩然《游明禅师西山兰若》)盛中唐山水诗中往往不自觉地流露出禅味,比如孟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就被清人王士禛标举为“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带经堂诗话》卷三)的例句之一。而孟氏《晚泊浔阳望庐山》“东林精舍近,日暮坐闻钟”的结尾,也被评论者赞誉为“一片空灵”(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四)。
这首《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同样也是诗禅交融的佳作。
诗的开头两句写西山之奇状,不仅秀拔特出,而且紧靠兰若(佛寺)的前楹。由此可知,这西山犹如一堵巨大的画屏耸立寺前,寺中人直接可开门见山或开窗见山。接下来两句写,从停午到傍晚,西山的画屏随着时间的变换,光影也随之变幻,停午后翠绿色渐收,夕阳为之抹上鲜明的橙黄。当然,景物光影的变化也暗示诗人几乎整日流连于此。
在这如画屏的西山之下,明禅师就成日地趺坐在楹前,一心修证无生之禅。所谓“无生”,也就是“无起”,心不因外境而起。诚如《大宝积经》卷五十佛说:“无所见者,名为无生。言无生者,是为无起。言无起者,名无所照。”由此可知,明禅师虽每日居住在画屏之下,却视而不见,观而不照,奇状、彩翠、夕阳等诸般景象,完全不能诱发他的游赏之情。这就是卧轮禅师偈中所说:“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一念净心不向外攀缘尘境,由禅坐的行为而证无生之佛性。
诗中进一步描写明禅师兰若的环境:就石窟岩洞而搭建的草庐,在竹丛中砍伐出来的小径,幽僻无人,远离世俗。这样的环境选择与其追求无生佛性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明禅师并非只求一己之证悟,还欲以慈悲心肠普度众生,无论是偶逢的打柴人,还是西山的精怪,皆与之谈空说法,欲其同证无生。所谓山精,无非是西山的顽石。然而,东晋名僧竺道生曾为了证明“一阐提皆当成佛”,在苏州虎丘山聚石说法,竟致使顽石点头。“说法与山精”的明禅师正有同样的志愿、毅力和道行。
而诗人孟浩然显然也深深沉浸于西山兰若的禅境之中,流连忘返,“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诗之结尾离开寺院,却没有一般诗人重归世俗环境时的惆怅和遗憾。因为兰若之游,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至此时,田园也好,城市也罢,在诗人看来都无有差别,皆是诗人对之心念不起的外境。所以明末清初的李邺嗣评价说:“唐人妙诗若《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此亦孟襄阳之禅也,而不得专谓之诗。”(《杲堂文钞》卷二《慰弘禅师集天竺语诗序》)落花流水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刘眘虚《阙题》)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道:“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也许他在构思时会很艰苦,但写出来的诗句,却和那个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样,具有“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莹彻玲珑,不可凑泊”的妙趣。
这首诗虽然没有题目,不过大致可判定为描写山中隐居生活的作品。诗的内容不难理解,曲折的小路一直延伸到白云深处,烂漫的春色沿着清澈的溪流铺展,蜿蜒而悠长。不时有春风吹落花瓣,流水带着花香随溪远去。安闲静寂的柴门正面对山路,柳树的绿阴掩映着雅致的书房。阳光常常会透过幽深的树隙,几缕清幽的光线照耀着主人的衣裳。
整首诗几乎都由意象语言组成,没有一句说理的成分,也没有一丝情感的流露,完全是风景的自然呈现。白云、清溪、落花、流水、闲门、山路、深柳、书堂、白日、清辉、衣裳,这些意象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和谐圆融,色彩和画面是如此优美协调,展现出隐居者“诗意地栖居”的超然之美,令人心驰神往。
这是诗的境界,也是禅的境界。如果我们联想到殷璠关于刘眘虚善写“方外之言”的评论的话,那么这首诗就完全可以从“方外”佛禅的角度进行解读。
首联的“道”,既是道路之“道”,也双关禅道之“道”。禅门学者常以抽象的“如何是道”的句子提问,祖师则常以具体的道路作答,或曰“迢迢”(《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韶州林泉和尚》),此岂不是“道由白云尽”;或曰“出门便见”(《五灯会元》卷十二《翠岩可真禅师》),此岂不是“闲门向山路”?“春”字同样可视为双关语,既是春天的“春”,也是佛理的“春”。僧问云门文偃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曰:“春来草自青。”(《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韶州云门文偃禅师》)紫柏老人作《石门文字禅序》称:“盖禅如春也,文字则花也。春在于花,全花是春;花在于春,全春是花。”所以,刘眘虚这首诗写景的首联,便具有了佛法禅理的象征意味。
接下来颔联的“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似乎禅意更浓,不仅描写出几分佛国胜境的感觉,天花乱坠,流水飘香,而且显示出自然无心、一切现成的禅机。所以王士禛特别喜欢这两句,也将其视为“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的佳句(《带经堂诗话》卷三)。也许正因为摒除了特定的情感和概念的指向,这种纯然的意象组成的时间空间,才获得类似佛理禅机的无限意蕴。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解之赋话2
古代旅游诗词
1.中国古代关于旅游的诗句
中国古代关于旅游的诗句 1.旅游诗词
不知道这样的是不是你所需要的。
希望能帮到你。(*^__^*)黄河: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摘自《黄河颂》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大江东去浪淘尽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君之意。西湖:咏西湖诗句: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吹来忽不见,望湖楼下水如天(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王瀛)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王瀛)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张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潘阆)平湖秋月(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钟禧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夜泛西湖 [明]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西湖柳枝词 [清]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院风荷 [清]许承祖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
白云一片忽酿雨,泻入波心水亦香。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杨周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寄杭州友人 [明]钟禧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夜泛西湖 [明]史鉴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
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西湖柳枝词 [明]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湖心亭 [清]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饮龙井 [清]许承祖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咏西湖的诗句作者: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六和塔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
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这首七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
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杭州楼外楼菜馆“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有诗人留下诗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他日腰缠三万贯,看舞越姬学醉仙。”
孟浩然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一首诗: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刘克庄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随逐客到严州”;南宋谢翱又有“潮信到严滩”的诗句(这里所指的严滩即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急流险滩);元代仇远有“直上严滩势始平”;而清代黄仲则更有“海潮连日大,直过子陵滩”的诗句。飞来峰,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
苏。
2.跟旅游有关的诗词
黄河: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摘自《黄河颂》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大江东去浪淘尽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君之意。西湖:咏西湖诗句: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吹来忽不见,望湖楼下水如天(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王瀛)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王瀛)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张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潘阆)平湖秋月(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钟禧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夜泛西湖 [明]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西湖柳枝词 [清]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院风荷 [清]许承祖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
白云一片忽酿雨,泻入波心水亦香。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杨周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寄杭州友人 [明]钟禧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夜泛西湖 [明]史鉴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
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西湖柳枝词 [明]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湖心亭 [清]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饮龙井 [清]许承祖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咏西湖的诗句作者: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六和塔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
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这首七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
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杭州楼外楼菜馆“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有诗人留下诗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他日腰缠三万贯,看舞越姬学醉仙。”
孟浩然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一首诗: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刘克庄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随逐客到严州”;南宋谢翱又有“潮信到严滩”的诗句(这里所指的严滩即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急流险滩);元代仇远有“直上严滩势始平”;而清代黄仲则更有“海潮连日大,直过子陵滩”的诗句。飞来峰,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苏东坡曾。
3.关于旅行的古诗词
旅游朝代:唐代作者:贾岛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
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
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4.描写旅游的古诗名句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5.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一、《黄鹤楼》作者:唐代崔颢1、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翻译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二、《题西林壁》作者:宋代苏轼1、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三、《望庐山瀑布》作者:唐代李白1、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翻译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四、《泰山吟》作者:晋代谢道韫1、原文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2、翻译雄伟高大的泰山,以极其清秀的灵气直冲青天。
它的山岩洞穴仿佛天然间隔的空虚宅院,寂寞无声,幽静深邃。它绝非人间工匠的制造,而是大自然造物所开发的高楼大厦。
变幻莫测的风云气象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这样使我的思想波动不定。决定离开变化多端的人境,搬到泰山中生活,恬然无为,延年益寿,安享天命。
五、《望岳》作者:唐代杜甫1、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翻译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6.中国古代旅游诗词的四种主要形式的内容
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陆游五位大诗人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山水诗不同时期的特色与水平。同时也可以说代表了中国旅游诗歌不同时期的特色与水平.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山水诗派的鼻祖,他的诗清新秀丽,一扫魏晋以来玄言诗晦涩难懂的呆滞诗风之颓势,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后世文人对谢诗的评价非常高,“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丽新声,络绎奔会”在谢灵运的诗里,山水第一次脱离了对人感情的依附,由“他觉”而转成了“自觉”的审美客体,这是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例如《登池上楼》
谢灵运下来的王维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山水诗人。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但晚年思想日趋消极,寄情山水。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例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再谈到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例如《登金陵凤凰台》
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杜甫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7.谁有有关名胜古迹的诗词啊
中国名胜古迹旅游诗词集总目录序一序二分卷目录卷一:京华吟唱卷二:河北诗草卷三:津门题咏卷四:上海歌行卷五:安徽揽胜卷六:渝州风采卷七:蜀道诗旅卷八:湖南浩歌卷九:湖北行吟卷十:福建神韵卷十一:江西胜概卷十二:浙江游踪卷十三:江苏名胜卷十四:云南风月卷十五:贵州山水卷十六:河南诗赋卷十七:陕西今古卷十八:甘肃踏歌卷十九:青海云峰卷二十:新疆画图卷二十一:西藏秀原卷二十二:山西壮怀卷二十三:山东瞻瞩卷二十四:辽宁丰采卷二十五:吉林景观卷二十六:黑龙江风光卷二十七:内蒙古傲啸卷二十八:宁夏雄襟卷二十九:琼州抒怀卷之三十:广西叠翠卷三十一:广东涛声卷三十二:港澳风情卷三十三:神游台湾你按这些内容搜下就有了。
8.求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示想独自去旅行的诗句~~···~~~
旅宿(杜牧·唐)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旅夜书怀(杜甫·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怀(崔涂·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