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大足石刻游记作文620字
郁葱葱,少不了它;百花争艳,少不了它——我的家乡.它虽没有浩浩荡荡的黄河,也没有清澈见底的漓江;它虽没有峰峦雄伟的泰山,也没有红叶似火的香山,却有着古朴的美,独特的美.朋友,请随我地脚步,去欣赏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吧.
家乡的天宇,比别处的更蓝,比别处的更美,一碧千里,辽辽无际.白云惬意地飘着,太阳兴奋地照着,偶尔还有俊俏的鸟儿箭般的掠过,真有些诗情画意的感觉.止步路头,放眼远眺,家乡的楼房比比皆是、密密麻麻,有红砖的,也有白瓦的;有直指云霄的,也有古朴简单的;有名副其实的中国房,也有拔地而起的洋楼.它们有高有矮,有大有小,有的像虎背熊腰的将军,坚定不移,保卫家乡;有的像巧小玲珑的玉石,镶嵌其中,别有趣味.一个个挥汗如雨的身影穿梭其中,一声声欢声笑语传入耳际,使人不禁加快脚步,睁大眼睛,好看个究竟.一路兴致勃勃地走着,忽觉两旁有五颜六色的东西随风摇曳,恰似仙女,不时迎来泌人心脾的淡香.我不由自主地扭头一看,只见红一簇、黄一簇,白一丛、紫一丛的花儿你挨着我,我依着她,弯着腰,低着头,仿佛在夹道欢迎.它们沐浴春光,任微风拂面,舒展着如伞般绿油油的嫩叶,争着抢着展示自己最美丽、最迷人的一面.我陶醉在这片花海中,如一叶扁舟,飘荡着,欣赏着,品味着,真可谓“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啊!我按捺不住好奇心,才走两步,眼前景色突变:一个翡翠般的水塘映入眼帘,水波圈圈荡开,像要和阳光拥抱在一起,反射出金子般的耀眼光芒.垂柳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绿绿的;碧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蓝蓝的;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白白的.仔细一看,水底更是一个鱼的天堂!(下面有点乱写,请别见怪)大的一群,小的一群,大的小的又一群;黑的一伙,白的一伙,黑的白的又一伙.它们在水里游呀游,跑呀跑,时而跳跳龙门,时而玩玩游戏,无忧无虑,真让人油然而生几分羡慕之情.没等我回过神来,淘气的小家伙跃出水面,“咚——”的一声,顿时水花四溅,似仙女散花.紧挨迷人水塘的,是一块翠毯般的稻田.田中稻苗麦麦,如新生的婴儿,好奇地张望着、探索着这草长莺飞的世界.当然,还少不了默默无闻的黄牛,汗流浃背的农民.他们为丰收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呀!是他们,谱写了一曲洪亮的生命之歌呀!再看看那山,身披绿袍,为家乡站岗,为家乡放哨,多么一个无私的巨人啊!……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一道秀丽的风景线?
如果我是画家,我要用我的五彩画笔描绘家乡;如果我是诗人,我要用我的白纸黑笔赞美家乡;如果我是歌唱家,我要用我的甜美歌声赞颂家乡!朋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来我家乡看看她的景色吧!
我的家乡大足石刻1000字作文
大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西距成都271公里,东去重庆70公里。全县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人口约90万。大足建县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40多年历史,其县名取“大丰大足”之意。大足石刻始创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绵延明清。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即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也即“五山石刻”(世界遗产部分),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即尖山子、舒成岩、妙高山石刻、千佛岩石刻,大足县文物保护单位有66处如西山、圣水寺、三教寺、青山院、老君庙、半边庙、七拱桥、普和寺、陈家岩石刻等。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是大足石刻中最具规模、最有价值、艺术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她集中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她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并且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正因如此,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长达500米余,共编为290号龛窟。其中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55处,经幢8座,银刻线阁1幅,石刻造像364龛窟。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心神车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晚唐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饰简朴、线条流畅。五代时期的作品,玲珑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饰由简到繁,逐渐摆脱了外来文化影响,具有石刻造像过渡期的特征。两宋时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盘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造像旁还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画,是不同于中国其他石窟的显著特点。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石窟造像中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的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巩固。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描写大足石刻的400字作文
大足石刻乃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个暑假,我们便去旅游了一番。
走进大足石刻,迎面而来的是一阵凉爽的风,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多走几步,便会发现一张牌子,上面写了几个国家主席来参观的记录,我大概浏览了一下,便往前走去了。
我们发现大足石刻上描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一对母子,那个儿子尿床了,床上湿了一大片,儿这时,这个伟大的母亲却与她的儿子换了一下位置,儿子睡在干的床的那边,而那位母亲却睡在了湿的那边。古代人的思想到底高到了什么程度,竟然在方寸之地刻出了母亲那无私,伟大的高尚品德。
接下来,我看到了闻名已久的千手观音,古代很多人刻千手观音都没有刻到一千只手,而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是真正刻到了一千只收的千手观音,并且每只手上都有一个眼睛,每只手上都拿着不同的东西,虽然经过多年的风蚀,但是大致的模样还是看得清,经过专业人员的修复之后,千手观音殿金碧辉煌,看着十分宏伟。令人不得不赞叹古人们的巧夺天工。
之后,我们随着导游的路线,来到了卧佛之处,传说这是释迦牟尼佛涅槃的地方,这个卧佛有一双大脚,听说大足因此而得名。卧佛前有九个弯弯的凹槽,听导游说,这个就是九曲黄河,看着卧佛神态安祥的样子,听着导游滔滔不绝的解释,吹着凉爽的风,闻着那股清新的味道,吃着美味的雪糕,好不惬意。
这就是渠道推广的大足石刻!
重游大足石刻作文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看看重庆的名胜古迹,那就是大足石刻。大足有石像70多外,造像10多万身躯,是南方少见的一处规模宏大的石刻群,为什么在大足会集中出现这么石时刻呢?据史书记载,当时,全国各地战争不断,许多达官贵人不堪忍受战争之苦,纷纷举家搬到战争较少的四川,在成都。
大足等地定居下来。渐渐地,大足越来越繁华,因为当地的人们信奉神佛会保佑家人平安。于是各家各户都纷纷出钱,请官府出面找工匠雕刻佛像。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著名的千手观音。可怕的六道轮回图和安祥的睡佛。位于宝顶山大佛湾的千手观音,刻于南宋时期,是大足石刻的一绝。可以说是石雕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主像千手观音高三米,在观音的背后左。右。上三方,呈放射状雕出1007只手臂,每只手心有一只眼睛,每只手中持一种器物,整个画面如孔雀开屏。同样位于宝顶山大佛湾的六道轮回图刻于南宋时期。佛教认为,一切众生因果轮回之中,做善事者随善业而上升,作恶事者随恶业而下降,如此反复,无有终了。
图中的巨轮,即使在人与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的车轮。宝顶山大佛湾的释迦涅圣迹图(俗称卧佛),刻于(1127)-(1279)时期。这尊释迦涅磐像全长31米,右胁而卧,表情安详,慧眼微闭,怡然自若,显得慈祥宽怀,气度非凡。
释迦涅槃是佛教全部修行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听了我的介绍,你对大足石刻一定有了不少了解了。欢迎你来重庆做客,亲自去游览举世闻名的大足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