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顶着大太阳去成都耍了一趟,回来就有粉丝催着要攻略。今儿个就把我这趟实战经验给你们掰开揉碎唠明白。
第一步:查天气订车票
七月一周翻手机看天气预报,好家伙天天35℃往上蹦跶。我立马订了八月十号的高铁票——早晚凉快点的时间段必须抢!下午三点那班?想都别想,站台上都能给你晒化啰。
第二步:住宿踩大坑
想着离春熙路近点方便,随手订了个低价民宿。进门差点背过气:空调外机比拖拉机还吵,床单上还有油点子。当天拖着箱子满大街找酒店,汗把衬衫全泡透了。所以听好了:
- 锦江区找连锁酒店,贵百来块但能保命
- 带小娃的必须看空调制冷评价
- 别信网图!直接搜住客实拍视频
第三天:暴走行程实测
早上六点半窜到熊猫基地,观光车排队那儿已经拐了三道弯。举着小风扇往里挤的时候,后头大妈突然揪我背包:“小伙子你鞋带散了”——是趁机往前钻!等看到幼猫馆的滚滚时,后背早让汗浸成地图了。
下午转场武侯祠。红墙竹影那儿全是拍照的姑娘,我蹲墙角啃冰粉的功夫,眼见着七个穿汉服的轮流占C位。要是想清净拍照,赶刚开门或快关门才是正解。
第四天:青城山保命指南
报了个所谓“轻奢小团”,结果三十人挤辆大巴。导游举喇叭喊:“前山修道后山修命!”全车人乐得直拍腿。我选了后山那条线,爬到半道暴雨劈头盖脸砸下来,十块钱买的塑料雨衣呼全贴身上。后悔没在山脚买草鞋,球鞋泡得像两艘船。
三天:吃货总结
建设路夜市五点钟就开始排队,苕皮队伍长得像贪吃蛇。烤无双那家鱿鱼确实香,但排了四十分钟队愣是没吃上。后来钻到玉林菜市场后巷,找到家冒椒火辣串串,老板娘直接给我调了个香油碟:“外地娃儿少放点海椒!”
返程前专门打车吃曹氏肥肠,的士师傅一听就笑:“你们这些游客比本地人还会钻嘛”结果下午三点店门紧闭,隔壁小卖部大爷摇蒲扇说:“天热歇业半个月咯”——得,这口遗憾留给下次了。
这趟下来最大心得就是:别信网红流水线攻略。我在文殊院喝茶时遇见个老大爷,听他摆龙门阵才知道,真正会玩的成都人这个点儿都在茶馆打长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