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分享这个成都吃喝经验?因为上个周末,我专门休了个假,带着老妈跑了一趟成都,就想试试怎么才能吃出地道味来。旅游攻略翻了个遍,光看文字没意思,不如自己真刀真枪地去走一走。
准备阶段:查地图、列清单
提前一周,我就蹲在沙发上翻手机地图,把五大小吃街的位置全圈出来。先挑最火的文殊坊开头,再按路线顺到锦里、宽窄巷子、玉林路,落脚春熙路附近。跟老妈说好了,这回不准打车,必须靠两条腿溜达,才能真正融入街头巷尾。
第一站:冲到文殊坊小吃街
早上七点多起床,坐上地铁就奔到文殊坊。那地方古香古色的,一进门就被小吃摊围住了。先逮住个担担面摊子,花10块钱来了一碗。面条滑溜极了,料多到溢出碗边,辣味儿直冲天灵盖儿。接着又啃了块红糖糍粑,糯叽叽的裹着焦糖香,跟网上攻略说的一模一样。这里人少点,跟大妈摊主唠了几句,教我说了句四川话“巴适得很”,逗得老太太直笑。
第二站:挤进锦里古街
从文殊坊出来,走十来分钟就转到锦里。人山人海的,挤得我头皮发麻。但闻着味儿就挪不动脚了,直奔排队最多的摊儿,点了份龙抄手。热腾腾的端上来,馅儿超鲜,皮薄得能透光,蘸着蒜泥辣椒油,一口下去鲜辣爽口。又去隔壁档口买了串钵钵鸡,油滋滋的串上鸡块和蔬菜,嚼起来嘎嘣脆。
第三站:溜达到宽窄巷子
下午累得够呛,差点儿想歇脚,但老妈催着别偷懒。溜达到宽窄巷子,建筑挺洋气但小吃接地气。选了个不起眼的小馆子,点了碗肥肠粉。粉条吸溜着超滑溜,肥肠炖得软趴趴的没腥味,辣得嘴里冒火还舍不得停。门口还抢到了一个军屯锅盔,咬一口酥皮掉渣,里面塞满肉馅,香得老奶奶都朝我点头。
第四站:摸黑去玉林路
天黑时转到玉林路,全是路边摊和小馆子,接地气得很。专门找着本地人扎堆的地方,点了份醪糟。发酵味儿浓郁,配着米粒喝起来酸甜解腻。又跑到街角摊位,叫了碗伤心凉粉。粉条裹着红油和花生碎,凉飕飕的入口却辣得眼泪打转,真对得起“伤心”这名。
第五站:春熙路收尾
晚上九点拖着步子晃到春熙路周边,霓虹灯亮得晃眼。选了个小摊档,尝了份叶儿粑。糯米皮软糯,里面包着芝麻豆沙,甜丝丝的收场最好不过路过一家老店,还端了碗老妈蹄花汤。汤底雪白浓郁,猪蹄炖得皮开肉绽,加点醋吸溜着吞下肚,全身都暖乎乎的了。

走完这五大街,腿都快废了。但吃下来真明白一点:地道成都味儿得靠两条腿去体验,别嫌挤、别偷懒。我这份攻略,就是踩了满脚油点子换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