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1月6日,同年6月30日正式挂牌运行,为正乡级事业单位,归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管理。2014年12月政府机构改革单列为县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事业编制8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职数2名,股长职数3名。内设综合股、业务管理股、信息网络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8年9月30日,锦屏县新政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县人民政府政务大厅办公场地设在三江镇赤溪坪社区文昌路8号。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新政务大厅有建筑面积5240平方米,设有前台96个,后台审批室13个,档案室14个,配有母婴室、儿童游乐室,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

新政务大厅窗口设置以业务关联分区为主,按照民生类、公安类、资源不动产登记类、办税服务类和项目投资类设立分区,充分体现一站式、集成套餐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能够满足全县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需要。
锦屏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集信息发布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为一体,是县委县政府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重要平台,是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前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始终坚持“便民、规范、高效、廉洁”的原则,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履行“宁可自己麻烦百次,不可麻烦别人一次”的服务承诺,竭诚为群众、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经县委、县政府同意,锦屏县政务服务中心将于近期整体搬迁至三江镇聚龙滩金林家园二楼,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搬迁时间
2025年5月16日(周五)至5月18日(周日)。
二、新址地点
锦屏县三江镇聚龙滩金林家园二楼。
三、新址对外服务时间
2025年5月19日起,法定工作日9:00—12:00,13:00—17:00。
四、交通指南
(一)公共交通:可乘坐3路公交车或出租车到聚龙滩县交通局站下车,到站后沿公路往清水江下游方向步行30米到达县政务服务中心正门。
(二)自驾路线:导航至锦屏县交通局,到达后沿公路前行10米进入金林家园地下停车场,乘县政务服务中心电梯至二楼办事大厅。
刚完成新址搬迁的政务服务中心位于聚龙滩金林家园二楼,相较旧址,办公环境、信息化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进一步优化提升,办公面积3783平方米,停车尤其便利。此外,新政务服务大厅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通过事项梳理、窗口整合、流程优化、数据共享等方式,按照“2+2”窗口布局模式,设置1个综合服务区,包括公安、办税、住房公积金、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项目审批等主题服务区。同时,还设有1个婚姻登记特色服务区、1个法律特色服务区及24小时自助服务区。走进宽敞明亮的新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服务标识清晰明了,各种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舒适整洁的办事环境、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让人耳目一新,工作人员正熟练地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高效便捷的流程、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办事群众及企业的点赞。在各个楼层设有咨询服务台,配备了专职服务引导人员以及自助服务设备,方便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查询资料。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帮办代办”窗口,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从基础设施到人员配备再到服务内容,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务服务网络。

锦屏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为锦屏县人民政府正乡级直属事业单位。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国家、省、州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县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审核、下放、公布以及实施。
(二)组织进驻部门(单位)窗口按照“便民、规范、高效、廉洁”的原则,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和政务咨询服务事项的办理和服务。
(三)制定规范县政务服务中心运行和人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
(四)按照县政务服务中心有关管理制度和规定,负责对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的部门(单位)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组织管理、协调和考核工作。
(五)对县人民政府各类政务服务分厅(经同意暂时保留的部门自办业务大厅)及各乡镇、经开区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及工作考核。
(六)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办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管理、组织及协调。
(七)做好有关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使用和培训。
(八)受理有关部门(单位)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的相关事宜,并提出初审意见,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九)受理当事人对部门(单位)窗口及其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效能等方面的投诉,并按照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十)承办县委、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为解决群众办事“急难愁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聚焦服务堵点、难点、痛点,推出“帮办+指导办+延时办”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温度、精度与广度,让办事体验更顺畅、更高效、更舒心。
贴心“帮办”,服务有温度。针对部分办事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不熟悉流程或不懂智能设备操作者)的实际困难,中心设立专职帮办代办队伍,提供“一对一”全流程陪伴式服务。帮办人员全程引导、代为填表、协助上传材料、跟踪办理进度,直至业务办结送达。同时,设立“帮办服务专区”,配备老花镜、急救药箱等适老化设施。据统计,推行以来,中心已累计为约1200人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其中约70%为老年群体。群众胡先生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后感慨:“电脑我玩不懂,又不会用电脑打字,来的时候心里还害怕没人帮我。多亏了这小姑娘一步步帮我操作,几分钟就办好了,真是帮了大忙!”
精准“指导办”,服务提精度。为满足办事群众“想自己办、能自己办”的需求,中心大力推行“指导办”服务。在自助服务区配备专业导服人员,提供清晰的政策咨询、精准的材料预审和高效的操作指引。针对高频复杂事项,精心制作通俗易懂的“办事指南”二维码矩阵及短视频教程,放置于大厅显著位置及线上平台,实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此外,优化窗口设置,设立“”应对业务高峰,确保指导服务及时高效。有效提升了群众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
弹性“延时办”,服务拓广度。为解决部分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无处办”的时间错配难题,中心全面推行“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及“周末预约办”等延时服务机制。工作日、午休时间提前15分钟开放,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也可提前预约办理事项,确保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无缝衔接”。自延时服务实施以来,中心在非工作时间段累计接待办事群众约50人次,有效解决了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的办事困扰。中心推行“帮办+指导办+延时办”服务模式,通过主动前移服务关口、精准匹配办事需求、动态延伸服务时长,有效打破了传统政务服务的时间、空间与能力壁垒,使“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成为常态。下一步,中心将继续聚焦企业群众新期盼,在服务标准化、队伍专业化、模式智慧化上持续深耕,让政务服务“零距离”的暖流持续浸润人心,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坚实的政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