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一日游游记 嘉峪关游记

本文目录

  1. 嘉峪关游记
  2. 嘉峪关第二天游记

嘉峪关游记

2021年10月6-7日,游览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关文化旅游区。

2014年10月3日,我们一行9人自驾游览额济纳胡杨林的时候,曾经来到嘉峪关景区门口,但因大部分人对游览嘉峪关没有兴趣,大家在景区门口拍照留影后便离开了。但对于欲游遍全国5A景区的我来说,没有进入游览则不能算作打卡,因此计划在本年度利用周末时间乘火车从银川到嘉峪关完成游览。但这次新疆游增加了哈密的行程后,发现哈密与嘉峪关之间有高铁相连,而且只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除此之外,嘉峪关还有直飞银川到航班,既然如此,这次把嘉峪关纳入行程,既完成了游遍甘肃的愿望,也完成了游遍西北的愿望。

10月6日下午5:57,D2712列车到达嘉峪关,酒店有接站服务,直接将我们接到酒店。安排好住宿,我们来到酒店旁的关城里景区浏览,这里又称嘉峪关-白鹿仓峪泉古街,是一处集文化、旅游、景观、购物、休闲、餐饮和住宿一体的仿古人文景区。或者是因为假期已经临近结束,或者是疫情原因,景区游客门可罗雀,寥寥没有几人。转了一圈之后,我们到嘉峪关雄关区的“小党嘉峪关烧烤”品尝号称“烧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烤肉,店里此时已经人满为患,大堂过道中坐满了等位的客人。我们取了等位号码,足足等了50分钟,才获得与别人拼桌就餐的机会。我们点了非遗椒盐烤肉、肉皮烤肉、炒饼子、牛奶鸡蛋醪糟等。烤肉的确不错,就餐环境也对得起网红称呼,但就烤肉的标准来说,相比新疆的红柳烤肉、馕坑肉来说,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7日早晨8:30,我们来到嘉峪关关城景区购票游览,景区距我们住宿的酒店大约一公里,我们步行前往。嘉峪关文化旅游区以嘉峪关关城做为核心旅游区,另包括长城第一墩景区和悬壁长城景区等景点,套票110元。

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嘉峪关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明朝初年,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而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当时的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为了防御西域部落的侵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筑关隘。嘉峪关建成后,便成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走廊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进入景区,树荫尽头、关城之下是一湖蔚蓝的湖水,这里是九眼泉湖。九是数字的极限,这里的九是数目极多之意,意为有很多的泉眼,泉水来自四周祁连雪山的冰川融水。在西北高原干旱少雨的荒原大漠之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处泉水,才能保证在此戍边和生活的军民的生存。可以说先有水,后有关,没有九眼泉,也就没有嘉峪关。九眼泉湖畔矗立着冯/胜将军横刀立马的雕像,他是嘉峪关建设的肇始者。

嘉峪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我们从远处可以看到的三座城楼分别为光化楼、柔远楼和嘉峪关楼。我们跟随一个团队在导游的带领下从东闸门进入关城,东闸门是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闸门上悬挂着“天下雄关”的匾额,此匾为清代肃州总兵李/廷/臣所书。从东闸门穿过外城墙,顺着外城墙向里走,高大雄伟的关城城楼便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蓝天白云之下,城楼巍峨挺拔,气度非凡,“天下第一雄关”六个硕大金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导游介绍,现在的“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是原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书,最初的匾额则是清代名将左/宗/棠的墨宝。我们进入内城,顺着马道爬上城墙。登高望远,万里戈壁,满目黄沙,残留的古长城迤逦延伸到遥远的天际,绵延不绝的祁连山雪峰与古老的城楼交相辉映。关城中央的通道两侧生长着胡杨树,少部分的树木叶子已经变黄,大部分还是一种透着一些苍白的绿色。关城四周目光所及之处,均是寸草不生的荒漠和戈壁,也许只有在这关城之内,这些树木才有生存下来的机会。导游带领我们在内城墙上游览一周,给我们介绍了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建筑。之后我们再下到内城参观,依次参观了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和东门外的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景点。游击将军府是嘉峪关的核心中枢,也称游击衙门,位于关城内北侧,座北朝南,初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游击将军府为两院三厅建筑,前院有门厅3间,东西厢房各5间,为衙门府。后院呈四合院,有房间11间,建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两院内设有陈列室,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内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和公务场景。

参观柔远楼外的瓮城时,导游指着西瓮城城门后檐上放着的一块孤零零的青砖给我们讲述了定城神砖的故事:传说在明朝重修嘉峪关时,一名参与修筑工程名为易开占的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的建筑只要经过他的计算,就能够做到用工用料的最大精准和节省。监督修建嘉峪关的监事官要易开占计算重新修建城楼的砖数,易/开/占计算后得出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的结果。但是在城楼竣工后,却剩下了一块砖,监事官准备惩罚易开占。但是易开占的陈述让所有人无话可讲:“剩下的这一块砖是天神放置的定城神砖,是嘉峪关城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撤掉这块定城砖,整个城楼必垮无疑。”既然如此,监事官就不再追究此事。于是,这块砖就一直放在这里,成为一段传奇佳话。

我们参观了嘉峪关的外城、内城及城楼,最后参观罗城,罗城的关楼就是嘉峪关楼。罗城是内城西侧瓮城外的又一道城防,取“天罗地网”之意。关楼正门石牌上刻有“嘉峪关”三个大字,城楼上方也悬挂了“嘉峪关”的匾额。门洞为错层拱券式结构,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钉,黑漆双扇。嘉峪关外,大漠孤烟,荒原万里,雄关依旧,物是人非。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过700多年,嘉峪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象征。

参观了嘉峪关关城景区,我们乘坐景交车返回,路上又参观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之后去往9公里外的长城第一墩景区。景区之间虽然有互通的公交车,但是我们不知道时刻,干脆租了一辆出租车,和师傅谈好,游览第一墩、悬壁长城后去酒店取行李,然后再送机场,包车120元。

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所建,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最西端起点,也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

乘坐景区12元的区间车,我们先来到地下谷景点。这里是一座建设在河谷边缘地下的博物馆,名为“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体验馆用遗址留存、实物和图文等方式介绍了长城的历史变迁。体验馆外便是讨赖河地下峡谷景区,荒凉的戈壁滩上,一条幽深的地下河谷蜿蜒穿过,河谷崖壁与河谷呈90度夹角,直上直下,如同刀砍斧削,湖蓝色的河水在谷底迤逦流过,在远处又分成了几处支流,形成交织的河曲。从地下谷出来,我们去参观不远处的第一墩。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第一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伟岸英姿,如同一座巨大的土堆,饱含历史的沧桑感。第一墩一侧,景区竖立了一块碑石,上面镌刻了“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的字样。景区还有一处影视基地的景点,我们感觉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于是就乘坐区间车出景区入口,乘坐我们的包车去往15公里外的悬壁长城景区。

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与长城第一墩相同,悬壁长城同样是肃州兵备道李/涵所建,明嘉靖十八年(1540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李/涵命工匠从石关峡南侧的山头上开始,修筑了一条长15公里的片石夹土城墙。原城墙现在只剩下一段,现存的悬壁长城有750米,1987年进行了重修,其中有231米城墙修筑于高150米,倾斜度为45度的山脊上,从山下看仿佛悬挂于山脊崖壁之上,悬壁长城因此得名。我们曾在北京爬过八达岭和慕田峪长城,与那里的长城都是用青砖建筑不同,这里的长城第一没有那么宽大,第二这里的长城是砖土结构。悬壁长城宽度不足两米,左侧是比较高大的有垛口的夯土城墙,右侧是比较矮的夯土墙,步道由青砖铺设。悬壁长城虽然只有750米长,但在山脊部分却非常陡峭,而且这里的城墙也都变成了青砖修砌。之前看过攻略,悬壁长城共有406级台阶,尽管台阶很陡,但是我们用了不到20分钟,就登到了第一个烽火台。这里的烽火台同样比较矮小,烽火台内只有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弯曲通道,穿过第一个烽火台,再向上攀登一百来级台阶,便来到了顶峰的烽火台。站在顶峰眺望,悬壁长城如同一条巨龙飞舞在黑山的山岭之上,土黄色的城墙与黑色的山脊形成非常大的颜色反差,用“山舞银蛇”来形容这里应该比较贴切。欣赏了山上的风景,我们沿着长城一侧的路下山,沿途浏览了景区里的丝绸古道、丝路驼铃等景点。

嘉峪关一日游游记 嘉峪关游记

时间已是13:30,我们用了大约5小时的时间游览了嘉峪关文化旅游区的三处景观,也打卡了甘肃所有的5A景区。下午15:50乘坐东航航班返回银川,2021年国庆新疆-甘肃游顺利结束。

嘉峪关第二天游记

国庆第二天,我们仍然在嘉峪关。

早上在网上预订了嘉峪关城套票,这个套票有三个景点组成,分别是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和天下第一墩景区,这就是我们大概一天的行程计划。

其实,早在16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五一劳动节假期,我们是第一次来嘉峪关,也是花一天的时间游玩了这三个景点。

那时候,是我们一家三口、父母、姐姐和她儿子,我们一共7人来的,现如今,16年过去了,这次却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和姐姐来了,老妈去世十一年了,老爸身体不好,已经不能走路,需要人照顾,外甥在外地上大学,这次假期也没有回来。

所以,每到一个景点,我都和姐在回忆第一次游玩时的一些情景。

那时候父母的身体都很硬朗,老妈也显得很年轻,两个男孩子,都是四五岁的样子,活泼可爱,那次的旅行,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觉得一家人在一块,其乐融融就是一种幸福。

唉,往事不堪回首,历历在目,最大的缺憾就是最疼爱我们的妈妈不在了。

这几年,先先后后到嘉峪关几次,都是工作需要,尤其是在去年,我还利用出差之际,游玩过嘉峪关关城,脑子里浮现最多的也是第一次和家人游玩的情景。

这一次能在国庆假期,我们和姐想到嘉峪关来玩,可能在我和姐姐的潜意识里都在寻找一种回忆,一种有关妈妈的记忆,有关父母健康与双全的记忆吧。

这是咋了?好端端高兴的日子,怎么让人的心情瞬间沉重起来呢?许是想妈了,但斯人不在,只留往事在心间。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嘉峪关这三个景点,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百度里面也能查到很多关于它们的所有资料,在这里,也就不多赘述。

早起吃完早饭,我们先到嘉峪关城楼,人也不是特别多,可能是疫情的原因吧。

我们也是兴致勃勃地想好好玩玩,找找回忆、看看景点。但却被老公的一句话,把我们的兴趣全部给浇灭了,他告诉我们,他必须今天连夜赶回单位,并出差外地。如果他走了,没人给我们开车和带我们玩了,太扫兴了。老公要回去,我们也就不想再玩了,姐提议一起返回,我和儿子一致同意。

那后面的计划都要做变化,赶紧联系酒店和网络平台方,取消酒店住宿续订,找人退买返程车票。

大家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处理后续问题上,有些心不在焉,走马观花地转了转,就开车赶回酒店去收拾行李,办理退房手续。

办完退房手续,我们吃了午饭,又驱车赶往第二个景点——悬壁长城,老公兴趣不高,借去取身份证的理由,在车上睡觉休息,我们三人爬了长城,聊得最多的话题还是第一次游玩的情景。

我和姐都在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16年过去了,两个孩子也都长大了,我们也都老了。

不到20分钟,我们就爬到了长城的最顶端,虽然有点累,但登顶的喜悦代替了劳累。

紧接着,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第三个景点——天下第一墩。这个景点,游人更是很少,与15年前的样子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增加了电瓶车摆渡到主要景点区域。

记得在这个景点,有一个军营里打鼓的地方,四岁的儿子在那打过鼓,还拍照留念。他爸打趣地说,让儿子再在那个鼓前照一张照片,到时候回家对比一下,看看这两个照片有什么不同,非常有意义。

但是,到了观景平台,景区管理员告知我们,只能在这边看对面的景点,不能去那边,对面的吊桥和营区已封闭不能参观,太遗憾了,至少我很失落。

总之,这一天是紧张加刺激,突来的变化打乱了行程和节奏,破坏了我们游玩的心情,走马观花地看了看,转了转,每个景点都很赶,想着晚上要坐动车回去,就草草结束了这一天的旅程。

唉!什么时候?能不被工作和生活所牵绊,能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不用去想什么、去在意什么,投入的、自在的玩玩,看来也只有在退休以后了吧。

有一首歌叫《碎银几两》,歌词里是这么写的:世人慌慌张张,只为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万种惆怅。

想必这就是人生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