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乾陵 昭陵 茂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距咸阳市3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40公里处礼泉县烟霞乡九嵕山上。唐太宗李世民(597~649)墓。陵园面积2万公顷,周长60公里,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长孙皇后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18大名匿之一。因其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1997年6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参观太昊陵后,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四个大字。朱总理题的羲皇故都
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这里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在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西1.5公里硝河西岸。其西为帝喾陵,故又称颛顼帝喾陵。始建年代无考。唐大和四年(830年),陵前建大殿5间,大殿内塑二帝像。殿外东南有碑林。元初,又在陵园四周及二陵之间,修砌了砖墙。每春秋两季,或封建改元便遣官告祭。清宣统年间,黄河故道风沙南移,陵园俱被风沙掩埋。现仅存一个大沙岗和二通石碑,一通石碑全露在外,上书“颛顼陵”三颜体正楷大字,大气磅礴,雄伟绝伦。尧陵在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临汾古称平阳,因尧在此建都,故称尧都,城南有尧庙,城东筑尧陵,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
大禹陵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开国圣君——大禹的葬地,位于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我国东南的一大名胜古迹。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1974年被发现,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长陵系汉高祖刘邦的陵,在今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之北,距市区四十华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陵是汉惠帝刘盈的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霸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即今瀑桥区毛西乡杨家屹塔村,当地人称为“凤凰嘴”。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
位于咸阳城西6公里处秦都区平陵乡大王村。汉昭帝刘弗之陵。刘弗原名刘弗陵,汉武帝幼子,8岁即位,在位13年,终年21岁。陵冢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周长2700米,高29.2米。东有上官皇后陵。原有陪葬墓57座,现存23座。主要有窦婴墓、夏侯胜墓、朱云墓、张禹墓、韦贤墓等。
中国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乡三兆村南。始筑于元康元年(公元前65),初元元年(公元前 48)汉宣帝葬此,为西汉诸帝陵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座。1982~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陵园、寝园遗址和陪葬坑进行了钻探和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元帝刘奭墓。刘奭(前76~前33),汉宣帝刘询之子,27岁称帝,在位16年。初期尚能选贤任能,废除汉初以来为帝陵设邑城的制度。后因外戚与宦官交结作乱,结束了短暂的中兴局面。陵冢为覆斗形,底部周长640米,高27.5米。陵西北500米处有王皇后墓。陵东北500米处有28座陪葬墓,排列有序,东西4行,每行7座,俗称"二十八宿"。南边一组陪葬墓原先可能有7座,又叫"七妃冢"。现存陪葬墓18座,主要陪葬者有王凤、王莽妻和冯奉世等。1996年在陵北500米处出土了一批玉器文物,有玉马、玉狮、玉熊、玉辟邪、玉鹰和玉俑头等,堪称稀世珍宝。�
汉成帝刘骜墓。刘骜(前51~前7),元帝之子,20岁即位,在位26年。因沉湎酒色,懒于理政,故其舅父王凤专权,王氏诸弟皆封侯。在灾荒连年、民不聊生之际,仍大兴土木,在新丰县戏乡步昌亭营造昌陵,历时5年,终因天下匮竭未成。死葬延乡,故名延陵。陵冢为覆斗形,底部周长690米,高29.2米,四阙遗迹仍然存在。陵东北500米处有班婕妤墓,俗称愁娘娘坟。形如覆斗,底部周长320米,高14米,顶边30米。有7座陪葬墓布其东翼。
汉哀帝刘欣墓。刘欣(前25~前1)为汉定陶公刘康之子,因汉成帝无子,立为太子。20岁即位,在位6年。时值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烽火燃至长安,饥民持火上屋,击鼓呼号。刘欣病死葬于义陵。陵冢为覆斗形,底部周长900米,高30.41米。陵东封土为傅皇后陵。有陪葬墓15座.
汉平帝刘衎墓。刘衎(前9~5)为汉中山孝王刘兴之子,9岁即位,在位5年。时大司马王莽辅政,嫁女为帝后。不久用药酒毒死平帝,结束了西汉王朝的统治,改国号为新。康陵东西横距216米,南北纵距209.7米,高30.6米。王皇后在平帝死后不肯改嫁,投火而死,葬于康陵东南500米处。
另外,汉殇帝刘隆谥曰“孝殇”,葬“康陵”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汉明帝显节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邙山以南,俗称“大汉冢”。
东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初封东海公,后立为太子,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尊奉建武制度,不封后宫之家。为维护边境安宁,多次遣兵出击匈奴,后设置西域都护。他崇好儒佛,在洛阳建了白马寺。
乾陵,茂陵,昭陵,哪一个最值得参观/游览
乾陵最值得游览。茂陵和昭陵都没发掘。乾陵虽没发掘,但乾陵陪葬墓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
乾陵昭陵茂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距咸阳市3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