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扶风县旅游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扶风县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为宝鸡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市境东部湋河流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摩尼简介,面积720平方千米。
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无霜期209天。瓦罐山海拔1580米,为全县最高点。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矿藏有石灰岩、大理石。陇海铁路、G30西宝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过境。被称为东方佛都。
旅游
中观山
中观山顶峰高峻,青石叠出,山腰有清代建造的寺院净光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曾有不少高人方士、佛教名流隐居修行。净光寺左侧,有一清凤洞,洞口一尺有余,其深莫测,风声如雷。洞旁有一山泉,俗名风泉,相传为"三宵"用瓦罐从东海提来,每遇干旱当地人在此祈雨,留下了许多美妙离奇的故事传说。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县城北法门镇,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内有1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摩尼简介,并扩建成法门寺博物馆。2013法门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珣碑、杨珣墓、东汉马援墓以及姜塬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
马援墓
马援墓距陕西省扶风县城约3.5公里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圆锥形夯土堆,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这便是东汉初年的将领马援墓茔。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汉伏波将军墓"碑石一通。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末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归附割据陇西的隗嚣,不久跟从刘秀,参加讨伐隗嚣的征战。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将军,受封新息侯。
大明寺
大明寺大明寺位於陕西省扶风县段家镇,前身为福荫寺,始建於隋大业元年(605年)。相传,隋炀帝杨广为纪念其父隋文帝的功业,保佑江山永固、福荫子孙万代,与太陵旁边创建了此寺。由於福荫寺的创建有皇帝支持,所以当时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安史之乱"后佛热逐渐衰弱,福荫寺和其他佛教道场一样,也随之香火日少,武宗灭佛,福荫寺也在劫难逃,殿宇佛像全部被毁。明洪武、清乾隆和道光年间,福荫寺曾三次重修和补修,再次兴盛,较以前规模更大,僧人更多,计有土地一百八十馀亩,极一时之盛,清末民初,战乱四起,盗匪泛滥,福荫寺多处殿宇被毁,仅存三间大殿、六间厢房和钟鼓二楼,有数僧看门而已。1949年后,寺院尚有僧人住持,有土地二十馀亩,殿堂、佛像、钟、鼓齐备,但不幸毁於"文革"。1987年由净天法师倡导,在原福荫寺旧址上恢复重建,1989年7月大雄宝殿落成,改寺名为"大明寺",取大放光明之意,成为***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场,位于扶风下段家镇西部,段家镇与午井镇交界之处。
周原遗址
周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法门寺西北三公里处,是《诗经》所言"周原朊朊,堇荼如饴"之地。周原考古发现被列为21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发现第一件青铜器以来,累计出土青铜器数以万计,其中晚清"四大国宝"中的毛公鼎、大盂鼎就出土于此,周原被誉为中国"青铜器之乡"。规划在建的周文化旅游园区,将再现三千年前周文化风貌,周原将成为陕西省"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周文化"的重要部分。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东到武功,西至宝鸡,横跨扶风、岐山两县的大部分。这一地区北倚岐山,南临渭水,形如高阜,海拔900米。根据史书的记载,这里是周人的发祥地和灭商前的都城遗址。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之用。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丰都后,周原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由于西戎入侵的破坏,遂成废墟,废弃不用。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呈双手合十状,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当于五十层楼高,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舍利塔前面有一条长达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两旁用花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人民币。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属于佛教建筑,功能及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工程总高147米,宽54米(裙房底盘宽253米),合十双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宏的气势不仅传承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化的技术融合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例如玻璃帷幕为现代科技的结晶,摩尼珠与莲花台亦蕴含印度传统佛教建筑的风格与精神等等,为佛教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展现新风貌。成为佛指舍利安供养和瞻礼中心和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教文化中心。该工程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乙类抗震设防。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基础底板为C35,地下室外墙C60,舍利塔主塔体(54mX54m)墙、柱C60,±0.000一6.050夹层楼板、梁C35。外墙防水采用1.5厚弹性水泥基以及2-2.5mm厚聚氨脂防水层。主楼±0.00以下钢筋用量为4580吨,钢结构1850吨,混凝土25600立方米。
野河山
七星河
西府古镇
关中风情园
扶风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扶风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是华清池、大雁塔、马王堆汉墓博物馆、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韩城市古城遗址、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杨家将故居、周原景区、扶风县博物馆、五台山风景区。
1、华清池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园内有许多古建筑、假山、湖泊等,还有著名的“温泉水”。
2、大雁塔
这是一座古代佛教文化遗址,建于唐代初期。塔高64米,内部有多层楼梯和佛像,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氛围。
3、马王堆汉墓博物馆
这是一个集西汉时期墓葬、文物和艺术品于一体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汉代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金银器、玉器、陶器、织物等。
4、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
这是一个占地面积较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壮观的瀑布等,是一个适合户外探险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5、韩城市古城遗址
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池遗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城内可以看到城墙、角楼、城门等建筑,还可以了解到古代城市的规划和管理。
6、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这是一个以太白山为主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这里有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奇峰怪石等景观,还有多个滑雪场和温泉度假村。
7、杨家将故居
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将军故居,是杨家将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文物和古建筑,了解到杨家将的生平事迹和家族历史。
8、周原景区
这是一个以周原遗址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园内有许多考古遗址、文物展示和主题游乐设施,可以让游客了解到周朝的历史和文化。
9、扶风县博物馆
这是一个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民俗资料。馆内的展品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器、织物等,还有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品。
10、五台山风景区
这是一个以五台山为核心的旅游景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园内有许多古建筑、寺庙和佛像,还有壮观的自然风光和多种户外运动项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华清池百度百科-大雁塔百度百科-马王堆汉墓
陕西扶风县有哪些景区
陕西省扶风县是宝鸡市的(地级市)。
扶风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西部,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市境东部湋河流域,总面积720平方千米。
扶风县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扶风县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境内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
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_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9镇2乡,169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2.8万。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太白乡。
自然
地势:北高南低,以黄土高原为主。地形可分为三部分:北部为山区;中部为高原区,是本县主要农耕区;南部平原区为粮棉高产区。县城海拔590米。
气候: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1 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无霜期209天。夏多暴雨,间有伏旱,晚霜冻易使小麦受害。
河流:境内有渭河、玮河、漆水河、美水河,七星河等8条河流,属渭河水系。
矿藏:主要有青色碳酸钙、大理石、沙卵石等。
经济
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次为高粱、谷子、豆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古迹
周原遗址位于县城北9千米处,是西周古京都之遗址,以“青铜器之乡”而闻名中外。法门寺在县北法门镇,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内有1 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并扩建成法门寺博物馆。现在法门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_碑、杨_墓、东汉马援墓以及姜塬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
扶风历史名人大全
1.马援.东汉初年大将军。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公元前14年生,公元49年卒。新莽末,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光武帝刘秀,参加攻灭隗嚣的战争。汉建武11年任陇西太守,率军击破先零羌。建武17年任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
曾在西北养马,得专家传授,发展了相马法,著有《铜马相法》。马援为扶风马家祖先,后世出过许多名人。马腾、马超、马均等为其后裔。
今扶风县城关镇伏波村有马援墓。世界各地的马家后裔寻根问祖,还在扶风举办过马氏宗亲会
2.班超东汉名将。字仲升,扶风安陵(今扶风县城关镇南台村)人,班固弟。32年生,102年卒。永平16年从窦固出击北匈奴贵族,旋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攻杀派驻鄯善的人员,又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章帝初,在疏勒等地坚守,从章和元年到永元6年,陆续平定莎车、龟兹等地贵族叛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任西域都护,后封定远侯。在西域活动达31年,永元14年回洛阳,病死。
3.班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父班彪曾著《史记后传》百余篇。父死承其业,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入狱,弟班超为之辩白,始获赦。后为兰台令史,与陈忠等写成《世祖本纪》,迁为升郎、典校秘书,受命编写《汉书》。章武帝时任玄武司马。建初4年随将军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作《燕然山铭》以记功。后因窦宪擅权被杀,受到牵连,死于狱中。《汉书》尚未完成的八“表”及《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完成。
班固曾根据诸儒观点整理成《白虎通义》,擅长作赋,有《两都赋》、《终南山赋》等,后人集有《班兰台集》。
今扶风境内沿西宝北线公路傍边的太白乡浪店村有班固墓。
4.班勇.东汉将领。字宜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超子。汉安帝时,匈奴贵族攻扰西域,他任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前往西域,与龟兹合兵击走匈奴伊蠡王。永建元年,领导西域各族大破北匈奴呼衍王,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著《西域记》,为《后汉书.西域传》所依据
5.窦宪.东汉大臣。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生年不详,92年卒。妹为章帝皇后,章帝死,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他为侍中,操纵朝政。不久,任车骑将军,永元元年率兵击败北匈奴,直追至燕山。后任大将军,刺史守令等地方官多出其门,弟兄横暴京师。4年,和帝与宦官郑众定议诛灭窦氏,他因而自杀。
6.耿秉.东汉将领。字伯初,挟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生年不详,91年卒。
明帝时,任驸马都尉。永平17年,与窦固率兵击败北匈奴。后任征西将军。永元元年与窦宪率兵击败北匈奴,封美阳侯。
7.窦固.东汉将领。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生年不详,88年卒。汉明帝时,任奉车都尉,与骑都尉耿忠率兵一万二千骑,出酒泉塞至天山击北匈奴呼衍王,追至蒲类海。又与耿秉等出玉门,击败北匈奴贵族在车师一带的势力。后历任光禄勋、卫尉
8.耿恭.东汉将领。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明帝时,任戊己校尉。后驻西域疏勒城遭北匈奴围攻,坚守不屈。建初元年,汉军来援,率领坚持到最后的26人与援军会合,且战且行,奋战三月,到玉门关时所部生还的仅13人。当时称他“节过苏武”。
9.马融.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字寄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名将马援从孙。79年生,166年卒。
曾任效书郎、议朗、南郡太守等职。俊才善文,以病免官后居家讲学。他常坐高堂,施绛纱为帐,前授先徒,后列女乐,对魏晋清谈家的破弃礼教有一定影响。马融博通古文经籍,世称“通儒”,他的学说综合各家,在儒家发展史上带有开创性的工作。经学著作多已佚失。
今扶风县绛帐镇为其讲学时设帐的地方,陇海铁路有绛帐火车站.
10.马腾.东汉末年将领。字汉寿,挟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灵帝末年,西部边民叛乱,马腾应募从军,因战功累迁为征西将军。汉献帝时,受曹操绥抚,为保卫关中立下汗马功劳,入京师封为卫尉。后因其子马超归降刘备,为操所杀。葬于许昌石梁河畔,今许昌有马腾墓。
11.马超.三国时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字孟起,176年生,222年卒。挟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马腾之子,东汉末年随父起兵,后领马腾部属于凉州,人称西凉马超。魏建安16年率部攻曹操,在潼关为操所败,还居凉州。后为杨阜等所逐,率兵依附张鲁,继归刘备,任骠骑将军,后被晋封邰乡侯。
12.马钧.三国时机械、发明家。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初在魏国作博士(学官),魏明帝太和元年至景初3年(277—239)任给事中。
自幼好学,设计出翻车(即后来的龙骨水车),是当时最先进的提水机械之一。改进织布机使工效提高4—5倍。还设计制造指南车,改进诸葛亮的连弩,创造攻城武器“输转发石机机。
13.马磷(换石字旁为王字旁).唐朝大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马援后裔,721年生,777年卒。读《汉书.马援传》,仗剑从戎,投安西(今吐鲁番)节度使,15年屡建奇功,官至左右金吾卫将军。
天宝中,任镇西节度使,率精兵三千赴凤翔,唐肃宗委以东讨叛军重任,破叛军于陕州一带。宝应元年(762年)唐各路大军与史朝义叛军十万之众会战洛阳。他身先士卒,率五百铁骑三进三出敌阵,叛军大败溃逃。
广德二年,(764年),奉命防卫西北,与吐蕃、回讫进行了“凤翔之战”、“彬武之战”、“潘原之战”,使唐京畿免受侵扰。多次受到嘉奖,累迁检校左仆射知省事,进封扶风郡王。大历12年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
注:历史上的扶风并非局限于现在的扶风县,请参照下面的“沿革”栏目。
交通
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路、西宝公路北线横贯东西,从南部过境。法汤高速路为游览法门寺和汤峪提供了很大方便。
建制沿革
原始社会神农氏时期,县属姜氏国(部族)。
黄帝时期,属岐伯国(部落),后稷周国(部落)。
尧舜时代,为周始祖弃的封地,属后稷有邰氏。
西周时,属岐邑,为京畿。
东周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内法门镇始设美阳县,揉谷乡法禧村设邰县,属内史。
西汉时,美阳县、邰县始归雍国,后属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归右扶风辖领。新莽时属扶风县都尉大夫府。
东汉时,美阳县辖区未变。南部邰县改为武功县。
三国时,美阳、武功县治未变,归扶风郡辖领。
西晋时,美阳县属扶风国,武功县属始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美阳县。在今县北部、岐山县东北部设周城县,美阳县并入周城县,治城在今周原遗址,归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县,在武功县治姜塬嘴设美阳县,辖今县南部、武功县全部和太白、骆谷、邰亭等地,归武功郡辖领。
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阳县治崇正镇。建德三年(574),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撤美阳县,县地归岐山。置武功县治于中亭川(今武功镇)。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改三龙县为岐山县,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岭)南十里。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纬川县。太宗贞观元年(627),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改纬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元和三年(808)撤岐阳县。
五代后梁、唐、晋、汉、周时,扶风县设置未变,归凤翔府辖。
北宋时,县置未变。
南宋初(1127),金人统治北方,更名扶兴县。后又复原名,归凤翔府辖。元、明、清时,县名和治城均未变更。元时属陕西行中省凤翔府辖,明清归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辖。
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归宝鸡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
1949年7月13日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宝鸡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并入兴平县。1961年8月从兴平县分出至今,隶属宝鸡市。
二__七年十二月五日,扶风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二OO七年十二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二OO八年5月被陕西省命名为省级“平安县”。
2008年被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风味小吃
扶风鹿糕馍
上等面粉加白糖、油料、五香粉等配料烤制而成。馍面饰有鹿形图案。色泽白亮,味道香甜,煮不散烂,贮不霉变。过去远游多携带食用。
扶风鹿糕馍
“岐山挂面,凤翔的酒,扶风鹿糕京里走”。这是关中西府一带流传的关于名特产品的民谣。扶风鹿糕是一种烤馍,是久享盛名的地方风味食品。
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周秦的发祥地。唐置为_川县,后改名扶风县。这里地处渭河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腴。古老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也孕育丁不少名特食品。凡到过扶风县的人,几乎无不盛赞扶风鹿糕馍独具特色,别有风味,酥香可口。
扶风鹿糕馍是一种圆形的烙馍,又名鹿糕干粮。形似满月,碗口大小,厚寸许,皮薄如纸,内外一色,白中略带乳黄,背面微微隆起,正面中间有一小小圆坑,坑中装饰有一胭脂印染的朱红小梅花鹿图案,故名“鹿糕”。整个造型别致奇巧,宛若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扶风鹿糕的产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由重阳节的应节食品“重阳糕”演变而来。《岁时记》云:“民间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唐六典·膳部》又称它为“九日麻葛糕”。这里的“上置小鹿”就是在糕面上缀饰有鹿的图案。唐时建都长安,由于扶风鹿糕是一种远近闻名的食品,进京办事皆带糕,作为旅途食品,或馈赠京城亲朋好友,便流传下“扶风鹿糕京城走”的美言。
扶风鹿糕的制作,是选用上等小麦特制的细白面粉,先合水发酵,后搅拌揉搓,调得十分干硬,再加香油或猪板油、鸡蛋及五香调料,用木杠在案板上反复压揉,直压得光如泥,再揉成长条,等分成团制饼,放在锅中,先武火后文火慢慢烘烤即成。有咸、甜两种。不干不硬,不顽不软,脆酥香醇,美味可口,久贮不霉变。因而,凡外地来扶风之人,除一饱口福之后,走时总要带上一些,作为旅途美食干粮,或带回家中以作珍品,供家人亲朋品尝。扶风本地人,四时八节走亲会友,也总要带“鹿糕馍”,作为上等礼品以表敬意。
岁月流逝,历经沧桑。在扶风县东四堡还有一丘成老汉以制作“扶风鹿糕”而出名的传说。如今扶风县制做鹿糕最为有名的,当数城关东四村八旬老人王书祥家,祖宗三代均以制做“扶风鹿糕”营生。他制做的鹿糕,味道更加新鲜。
2020年11月12日,2020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扶风县榜上有名。
2020年,扶风县入选2019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代表景点为法门寺。
2019年10月29日,扶风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8年8月16日,扶风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6年2月16日,扶风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4年1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扶风县为2013年国家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