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旅游 广西西林县简介

西林旅游

西林县旅游景点西林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丰丸湖风景区、八万水溶洞、周邦洞群、那老岑建筑群、大夏古商埠、古镇火柴等。,以及青铜棺、铜鼓、铜鼓等文化景观。简介
巴航水原宴巴兴水原岩位于蒲河苗族乡,县城东北15.6公里处。从拖娘河口沿八行河上游2.5公里处有一座大石头山,山下裂缝间有十余处地下水涌出,是八行河的水源。水源左侧约200米处的山腰上有一个大洞穴。水洞口边上还有一个洞,斜着位于山顶。当地人把它叫做“田童洞穴”。周邦东集团县城东北7公里的周浜村有一处喀斯特地貌。这里有19个洞穴,如牛洞、犀牛洞、三角洞、仙洞、颜佳洞和黄云贵洞,其中仙洞和牛洞最为奇特。仙洞,一进入口就有疏散瀑布般倾泻的石帘,一排排石柱。还有几个“堂”“窄道”,大洞、小洞、叉洞平滑相连,有“天窗”通向山外,有“无底洞”垂直落下。牛洞,洞口横平,有三个“厅”。顾家寨日出在县城东北14公里的蒲河乡岩腊村的一个山头上,有一个苗族寨子,叫顾家寨。晴天,面朝东南,可以俯瞰西林县的大部分山川。早上看日出很神奇。

广西西林县简介

西林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全县面积3019.58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1.28%,人均拥有土地面积37亩,耕地总面积24.7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7亩。全县有3个镇、5个乡(3个为民族乡),共94个村和3个社区,2002年总人口1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6万人,有壮、汉、苗、瑶、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0%,西林县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西林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万峰湖景区,八万水源洞、周邦洞群、那劳岑氏建筑群、古商埠达下、古镇火柴等,还有古句町国古迹铜棺、铜鼓古迹铜棺、铜鼓等人文景观。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就发生于西林。中国沙糖桔之乡——百色市西林县,西林的麻鸭也是远近闻名的。

西林县特色美食

西林县美食有生菜包饭、艾草粥、酢肉、龙棒、菜花鸡、酸梅等。

1、生菜包饭:生菜包饭民间节日传统食品。将鸡蛋、蒜、葱、姜、盐等与大米一起放入锅中用油炒香,盛于一张洗净的生菜叶中,再夹一些酸菜、酸笋与佳肴包好,送入口中,味道甚美。

2、艾草粥:艾草清香味微苦,具有温气血、祛寒湿、增进食欲的功能。当地群众每到夏天,都喜欢采摘鲜嫩的艾叶,洗净放入锅中与大米一起煮粥食。

3、酢肉:酢肉民间传统菜肴。将猪肉洗净晾干,切成半斤重左右的长条,用炒米粉和食盐拌裹,放入瓮中,先撒一层炒米粉和盐,再放一层肉,依次层层压紧,然后,酢肉腌透,肉香味甜,不用炒煮,切为薄片即可食。是过节和待客的佳肴。

4、龙棒:俗称酿猪血肠,农历二月杀猪祭社时制作的一种传统食品菜肴。将还微微温热的生猪血和煮熟的糯米饭、生葱、五香粉等拌匀,灌入洗净的猪肠中,入锅煮,同时一边用针在酿好的猪血肠上扎孔,不使其破裂,煮熟后即可捞起食用。

5、菜花鸡:公鸡头卵圆,单冠,冠与肉垂发达,为紫红、暗红和马红,眼突有神,头羽多为黑色,身羽多为枣红,脚扑宽深,皮肤白色。骟鸡头卵圆或锥圆形,单冠,冠与肉垂多为上紫红色,头、胫、羽多为黑斜黄色,鼻羽为栗麻,褐麻色较多,皮肤白色。也有少量为杂毛黑肉鸡。

6、酸梅: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繁殖容易。可供生食或加工为蜜饯、酸梅酒,经熏制成乌梅可入药,酸梅是田东县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在田东县种植已有较长的历史。

广西西林四大景点

广西西林四大景点:(1)民族文化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荔城路165号。公路旅行交通路线:西林县-新西路-历城路-民族文化公园。全长0.8 km,车程3分钟。
(2)宫保府,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那劳乡那劳村。这是一组包括宫保府、南音书院、荣禄邸、岑氏宗祠、增寿亭、四子楼、孝孝坊等在内的古建筑群。,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公路旅行交通路线:西林县-西林县城-迎宾路-357国道-公保府。全长54.1公里,行驶时间1小时11分钟。
(3)阎娜古木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阎娜古木寨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独特。公路旅行交通路线:西林县-振达路-金普路-历城路-火亮山路-246国道-357国道-古木寨,阎娜。全长76.6公里,车程1小时35分钟。
(4)新丰乡村旅游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S321附近。公路旅行交通路线:西林县-西林县城-迎宾路-357国道-新丰乡村旅游区。全长34.7公里,车程46分钟。

西林旅游 广西西林县简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