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旅游
芦溪乡位于安徽省祁门县最南端,与江西省浮梁县毗邻,是祁门县的“南大门”。境内山多地少,河汊纵横,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皖南深山区。由于历史的厚爱、祖宗的垂青、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芦溪不仅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还在传承徽州文化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加之又是一个革命老区,更是为芦溪旅游增添了一张红色名片。
一、水运古渡与龙舟赛
古代,阊江是祁门县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木材、茶叶、瓷土等山货土产的出口和粮食、百货的输入全靠水运。明清两代,水运兴盛时,祁门至景德镇一线,河间船只近万,码头近百。春夏汛期,船轲如梭,白帆点点,可直达县城,秋冬水枯,则该用竹筏载运。芦溪境内主要有店埠滩、芦溪、范村、大北港口、倒湖等古渡,有的至今尤存。故清代同治《祁门县志》卷五“风俗”有:“大抵东人资负载,南人善操舟,……”之说。在以水运为生的古时,端午赛龙舟消灾祈福自是不可少,倒湖至今仍保留着这种风俗。倒湖的龙舟比赛就在村前的阊江河上,比赛时,水中龙舟的鼓声、划手的吆喝声,岸边燃放的鞭炮声,观看人群的欢呼声,使整个河都活了起来,场面热闹非凡。那青山绿色与河里的蛟龙、两岸观看的人群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乡村风景。
二、傩舞
傩,是古代驱逐疫鬼的仪式,傩舞就是举行傩祭仪式的一种舞蹈。经过漫长的演变,发展成戏曲,故有着戏曲“活化石”之美称。芦溪傩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人称之为“平安舞”,又叫“地戏”。通常在腊月、立春和端午演出,以祈驱邪扶正,人口平安,芦溪村至今仍保存着跳傩的习俗及面具,这些面具用木刻或用石膏制成,它们是一个青面盘古,一对阴阳面的刘海,一个白面凶星,一个红面吉星,两对头有点短犄的四象,还有一把开山利斧,一只青色金蟾和一只精美的狮子,演出前有祭祀活动,先将“十大元帅图”挂好,呈上供品,焚香叩拜一番,然后鞭炮锣鼓大作,演出开始,表演程序,盘古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最后是狮子告平安。整个演出锣鼓铿锵,节奏鲜明,加之炮竹烘托,气氛非常热闹。
三、古村及古祠
芦溪自古人杰地灵,不仅因水运便捷,商业繁荣,更因教育发达、人才辈出,各名门望族修祠著书,留下许多文物古迹。
1、查湾
查湾是祁门县古代人文昌盛的一座古村,坐落于查湾河畔,四周群山环绕,形势四塞,兵燹罕闻,民风淳朴。五代时原为查姓居住,是以名为查湾。北宋仁宗时,汪华后裔廷茂自芦溪迁此,成为查湾汪氏始祖。明代,汪标、汪溱、汪惟效祖孙三人连中进士,出任中央和地方官,查湾进入鼎盛时期,有“科甲世家”之谓。由为官而显祖,以兴家得望族,因广置田产,收买奴仆以建佃庄,为汪氏服务的有三千郎户、八百家庄仆,故有“三千郎户八百庄”之谚。村中祠堂4座,牌坊3座,汉白玉石狮1对,书院6所(白石讲堂、蛟潭书院、叠峰书院、石潭书院、散修堂、书屋上、合壁家塾),尚有8景(金峰耸秀、石壁古松、双溪垂钓、枝巢观鱼、蛟潭印月、书台文笔、罗星回浪、芦苓夕阳)。
2、芦溪
芦溪村位于阊江与查湾河的交汇处,优良的水埠码头给旧时田地不多的芦溪村创造了一个就业机会,有30多条船跑码头,祁门的瓷土、窑柴、茶叶、木材顺流而下到景德镇,到鄱阳湖、到长江、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食盐、大米、布匹、瓷器又源源不断地载入祁门。因此,芦溪码头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在祁门南乡有“小上海”的称号,用当地的老话来说就是“没有卖不掉的芦溪,没有买不来的芦溪”。村中有汪氏宗祠“正义堂”,为正义公所建,三进式,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可惜毁于火灾。其左边有一规模稍小的“衍正堂”,相传正义公为其小妄所建,至今保存完好。村东南有一口古井,大旱之年不干,大涝之年不溢,水位常年如一,十分具有灵性。相传每逢大旱,只要抽干井水“换井”,老天就会普降甘霖。
3、奇口
奇口亦是芦溪的古村之一,其郑氏宗祠叫做“一本堂”,建于庚申年间,坐西朝东,七大开间,代表了郑氏七大分支,当地人说是七梁过江,在祁门独一无二。“一本堂”南边附建有河西郑氏支祠,又叫祠屋,墙中有碑刻10块,为一组塾学乐输碑文,红石质地,阴刻楷书,长约190公分,高约54公分。立碑时间为乾隆五十五年,先后有嘉庆二十四年、同治元年、道光二十五年、咸丰三年,前后延续了70多年,反映了郑氏尊师重教的美好品德。
四、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据芦溪林业站调查,芦溪共有樟树、南方红豆杉、枫香、银杏、桂花等古树名木11棵;在樟村的下边井坞口还有一古树群。另外其他村组的风水林、水口林也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碧桃的风水林、罗村的水口林等。
五、安茶的工艺与文化
安茶,是传统工艺名茶,为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紧压茶,民间称为软枝茶,明永乐《祁阊志》已有软枝茶记载。安茶产于皖南芦溪,这里二水汇流,三山环抱,茶园多为洲地,土壤肥沃深厚,周围竹木葱茂,水波荡漾,云雾缭绕,为安茶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安茶选料精细,工艺独特,制作讲究,品质优良。采摘新茶萎凋后,稍加揉捻,经九蒸九晒九露后,压紧装入在箬叶与小竹篓内,再放入烘橱内烘干,茶叶便凝结成椭圆形块状。其条索壮实匀齐,色泽黑褐油润,有槟榔、箬叶香味,且越醇越香。冲泡时汤色澄明,清爽醇厚,味中有甜,不仅是饮用佳品,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岭南中医诊方常用此茶作引,被两广和东南亚诸国誉为“圣茶”,治病的“仙丹”。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安茶中含有多酚类,有清热止血,能毒消肿,解渴生津、消瘴辟邪之功效,食之益寿而提神。一九八八年,一九九二年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特种茶,一九九二年获国家农业部茶叶品质证书。
六、红色旅游文化
芦溪曾是党的地下交通站、中心支部、芦溪区委、祁门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解放后,牛宝石、南溪、奇口、周村、礼屋、曲坞、倒湖、中洲山、店埠滩、芦溪、程村、樟村、奇溪、碧桃、罗村、碣上、查湾、中港、尚田、茗滩、宋家山等21个自然村全被人民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有革命烈士15人,并在查湾、奇口各修建烈士墓1座。
1934年10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团开赴查湾休整,在农民郑富镜家大门东侧墙上,写下宣传标语二则,一是“农民起来组织赤色农会!只有苏维埃才能救国!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工人起来组织赤色工会!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工人起来增加工资!□□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工农红军北上抗上先遣队宣”。二是“欢迎白军兄弟□□枪过来当红军,□□弟兄都是工农出身,不要拿枪来打工农红军!欢迎保安团士兵当红军!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标语为墨笔手书,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溪县美食
芦溪县美食有武功山石斑鱼、旺阁风味鹅、长丰黑山羊肉、腊芋几、如春带皮牛肉、武功山小河鱼、泉水豆腐等。
1、武功山石斑鱼:鲜甜香辣,原料是武功山石斑鱼1斤,葱、姜、蒜、蒸鱼油等。将羊肉用小火慢炖,留汤,石斑鱼用平底锅香煎,羊肉打底,放粉丝,放葱、姜、蒜、辣椒、羊肉汤水煮熟,酒精炉上菜即可。
2、旺阁风味鹅:口味浓香、风味独特,原料是鹅、蒜片、干辣椒粉、小米辣椒等。烹饪方法:将老鹅斩杀清洗干净过水。七成熟捞出擦盐晾干水分后,放在熏炉房用茶树壳、樟树叶、稻草等熏制而成,再剁成小块。锅内放入正宗茶油、姜片、蒜片、干辣椒粉、小米辣椒、大红椒片、鹅肉块、高汤、调料等炒匀收汁即可。
3、长丰黑山羊肉:以本地纯种黑山羊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柴火烹制,取山泉水小火慢炖,去骨拆肉后用正宗农家土榨茶子油爆炒,加原汤调出本味,汤鲜辣肉滑嫩为其独有特色。
4、腊芋几:是由新鲜的芋头制作熏制而成,此菜肴味道独特,是萍乡地道的一种家乡风味特色佳肴。
5、如春带皮牛肉:麻而辣,带皮牛肉滑而嫩,原料采用鲜带皮牛肉,鲜朝天,小米椒、姜等调料。
6、武功山小河鱼:油锅七八分热放入小鱼煎,煎至酥脆出锅即可,外酥里嫩。
7、泉水豆腐:采用武功山山泉水,用传统的做法,通过复杂的步骤制作而成,每一块豆腐都是经验与体力的结晶,匠心之作。
芦溪县在哪里
老320国道。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芦溪到宜春在老320国道等大面包车到宣春。芦溪县,隶属江西省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为萍乡市的东大门,东与宜春市袁州区相交,南与安福县、莲花县接壤,西临安源区、湘东区,北靠上栗县。
芦溪特产有哪些
1、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曾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温、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青花瓷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玲珑瓷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细薄的坯胎……
2、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它的味道,类似“龙井”,却比龙井更加醇厚,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地域范围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从明代起始称“庐山云雾”。此茶产于江西庐山,是绿茶类名茶。特定品质庐山云雾的.品质特点: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幽香如兰,滋味深厚,鲜爽甘醇,经久耐泡,汤色明亮,饮后回味香绵。”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文化典故传说在花果山上当猴王的孙悟空,仙桃、仙果、仙酒吃腻了,一天,忽然想起喝……
3、南丰蜜桔
南丰蜜桔是南丰人的骄傲。说起蜜桔,南丰人如数家珍: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她以色泽金黄、皮薄圆润、肉嫩无渣、香甜爽口、清香独特而享誉国内外,历史上曾被列为朝贡珍品,被誉为“桔中之王”,1962年被评为全国优质水果,1988年南丰县被确定为全国柑桔商品生产基地县,1995年被授予“中国南丰蜜桔之乡”称号。如今,南丰蜜桔产量突破6000万公斤,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来自蜜桔生产,蜜桔产业对财政贡献率达10%以上甜蜜事业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南丰人体会很深。1991年的那场特大冻灾,使全县8万余亩桔树几乎全部冻死,冻害让桔乡人蒙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灾害过后,南丰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人民咬定桔业不放松,发动社会各界开发荒山荒坡,兴办果园。几年来,全县多渠道投放建园资金1.7亿元,使南丰蜜桔面积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递增,至今蜜桔总面积比冻灾前翻两番。全县建立、健全了县、乡、地三级柑桔技……
4、南昌瓷板画像
“南昌瓷板画像”是工艺美术的奇葩。瓷板画像源远流长,它融中西技艺于一体。在南昌市民间有着浓厚肥沃的土壤,除了由于工艺美术厂的艺人们成批绘制外,市内的大街小巷中,许多个体的民间艺人也以绘制瓷板画像为职业。这些大店小铺中瓷像高悬,琳琅满目,形象逼真。瓷板画像柔中寓刚,静中有动,虚中藏实,状物传神,力透板背,色调对比强烈,笔触十分细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瓷板画像的制作十分严格,首先须在白瓷坯上用画笔勾勒出画像的轮廓,然后精绘细修,再在板面上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定型。这样做出的瓷板画橡上有一层保护釉,具有耐潮湿、耐日晒、久不褪色等特点。
5、万年贡米
相传,早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皇帝南巡,途中梦见江南有“千斤冬瓜,寸长大米”,便差人到南方查访。当差人查访至江西万年县(明置县)荷桥、尤港一带时,果然在野生稻谷中发现有“三寸粒”稻米,而且米质非同一般,便速回朝呈报皇帝。皇帝听后大喜,当即传旨江西荷桥、尤港“代代耕食,岁岁纳贡”。万年贡米由此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种植历史。万年贡米颗粒大,体细长,颗形如梭,米色似玉。用其做饭,质软不腻,味道浓香;以贡米为原料酿酒,浓而不烈。其米、其酒都品质优良,别具风味。产于万年县裴梅镇一带。明正德七年(1512)进贡朝廷,皇帝食用后大加赞赏,遂传旨“代代耕食,岁岁纳贡”,贡米因而得名。清时各州县纳粮送至京城后,必待万年贡米运到,方可封仓。贡米三粒一寸,粒细体长,光洁透亮,香糯不腻,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誉盖五谷。1958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博览会上展出,受到好评。
6、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是江南省著名的特产。外形美观,色泽白净,皮薄肉嫩,尾油丰满,骨脆可嚼,味香可口,诱人食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腊味珍品。早在清朝(1850年)时,南安府(即面在的大余县南安镇方屋矿一带)就有板鸭生产。当时是一家一户加工,名曰:“泡腌”。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和出口价值,对“泡腌”在色、香、味,型上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革,重视对毛鸭的育肥,并用辅板造形等,使鸭身成为桃圆形,平整干爽,因而得名:“板鸭”。由于板鸭生产发源于南安府,故定名为南安板鸭,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7、安福火腿
产地:中国江西安福。特点:其形如柳叶,脚蹄短小,腿身饱满,皮薄肉嫩,精多肥少,色红味香,经久不变质。只要保管得当,存放二、三年仍色味如初,精肉鲜红似火,肥肉洁白晶莹,是烹制佳肴的上乘原料。而且含有的蛋白质、脂肪、钙、铁及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既是补益身体的营养食品,也是赠送亲友的上等礼物。工艺:安福火腿选料讲究,加工精细。腿料选自本县东北一带农村饲养的一种“安福米猪”。这种猪体形小,饲养期短,骨细肉嫩,适宜腌制火腿。收购时,严格按照标准规格验收,对公猪、母猪、病残猪之腿一律不用。加工时,首先把住季节关,“立冬”开始收腿,“立春”结束,其它季节,概不加工。其次是加工工艺上,清腿、配料、入盐、磨皮、打签、入缸、翻缸、出缸、发酵、洗晒、发酵、贮存等工艺方面,安福火腿还有独到的工夫,保证了产品的风味特色。名称:清炖荷包红鲤鱼产地:中国江西。历史:清炖荷包红鲤鱼,是婺源县闻名全……
8、婺源荷包红鲤
荷包红鲤鱼产于婺源民间,色泽金红,头小尾短,背高体宽,腹厚肥大,状似荷包,故称荷包红鲤鱼,是中国著名优良鱼种。据《徽州府志》载已有三百多年的养殖历史。传说明万历年间,婺源籍户部尚书余樊学告老还乡,将皇帝御赐的红鲤鱼带回放养,后逐步繁殖,流传民间。荷包红鲤鱼不仅肉质肥美,营养丰富,且具药用价值。清《医林篡要探源》称其“安妊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疸……”具有和脾、滋肝、补心的功能。婺源县于1958年成立了荷包红鲤鱼研究所,搜集种鱼17条,经20多年的系统选育、7代提纯复壮,培养出“荷源鲤”、“芙蓉鲤”等优良品种。1980年通过鉴定,成为中国第一个人工选育淡水养殖的优良鱼种,并按照无公害模式进行养殖。现每年能育出鱼苗20多万尾,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远销香港等地,深受欢迎。
9、泸溪活鱼
泸溪活鱼:“水至清则无鱼”。而清水中有鱼,这鱼一定是特别鲜嫩。泸溪河里的鱼就是如此。泸溪河发源于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过峡,卵石河床,毫无污染,清澈见底,所以河中盛产的鯶鱼、鲑鱼、黄角鱼肉嫩味甘,没有泥腥味,特别好吃,成为当地的名菜。现在上的是红烧鯶鱼,先将鯶鱼稍许油炸,然后配以适量的新鲜辣椒、姜片、大蒜等调料,一起红烧。大家尝尝,看是不是味道特别?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原始森林区,河流全长286公里,在龙虎山景区流长43公里,著名的千年古镇上清镇,就是沿着清澈的泸溪河不断发展延续的。不断流淌的泸溪河水养育了镇上的1。8万多人,泸溪河也因此被上清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在至清的河水中一旦有鱼,那鱼肉一定是格外的鲜嫩。生长在清澈无污染的泸溪河中的泸溪鱼就是如此,泸溪鱼不仅鱼肉格外鲜嫩,并且因为泸溪河中皆是卵石,少有泥沙而使泸溪鱼没有泥腥味。多年以前……
10、资溪白茶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是,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比。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资溪县地处武夷山脉西麓,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森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2%,境内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27万个单位/cm3。生态环境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七。资溪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位于资溪县马头山原始森林附近,该处生态环境优越,群山环绕,空气清新,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资溪白茶。公司2005年开始在马头山镇试种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