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旅游景点 新疆玛纳斯县简介

玛纳斯旅游景点

玛纳斯旅游景点有:中华碧玉园、黑梁湾山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石门子水库水利风景区、回鹘寺。

1、中华碧玉园:中华碧玉园30万平方米全球特大情景步行街,北与玛纳斯县政府无缝对接,西与凤鸣湖公园相连,以得天独厚的核心街区地位,尽纳如潮人流。

2、黑梁湾山庄:黑梁湾山庄系玛纳斯供销社投资兴建集餐饮、别墅、客房、娱乐、滑雪、滑冰为一体的天然环境的度假休闲型山庄。地处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南行6公里,距县城16公里。占地面积600余亩,山庄设有四座独特的别墅,风格各异,错落有致。

3、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有夹河子水库、大海子水库、大湾子水库、下桥子三村水库等小型水库及周边流域,是新疆第二大湿地公园。

4、石门子水库水利风景区:石门子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境内,以有着西北地区第一座百米级碾压砼拱坝的石门子水库为依托,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特点侏罗纪砂砾岩地层和丹霞地貌,石门子水库水利风景区内生态保护较好,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稀有植物的天然宝库。

5、回鹘寺:回鹘寺位于北庭古城西700米处,是目前北疆地区仅存的回鹘寺庙遗址,规模宏伟,风格独特,寺庙座北朝南,南北长70.5米,东西宽43.8米,共有15个洞龛、8座配殿、4座库房、5座僧舍,组成一个四合院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碧玉园百度百科-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玛纳斯县简介

想知道玛纳斯县的什么呢?

玛纳斯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昌吉州最西部,准噶尔盆地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5°34′至86°43′,北纬43°28′至45°38′。东接呼图壁县、西邻石河子市,南与和静县为界,北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玛纳斯镇距石河子市15千米。全县总面积9154.48平方千米,总人口167012人(2003年)。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族等19个民族。

县情概况邮编:832200;代码:652324;区号:0994;拼音:Manasi Xian。玛纳斯县地处新疆腹地,与北部塔城、西部伊宁呈三角鼎立之势,素有乌鲁木齐“西大门”之称。县人民政府驻地玛纳斯县,东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126公里,距昌吉州政府所在地昌吉市91公里。东,[1]地势自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地貌主要分为三大类型:南部山区与丘陵地、中部平原区、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主要河流有玛纳斯河、塔西河两大水系。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酷热,昼夜温差大。截止2010年1月玛纳斯县总人口(含新湖总场、生产建设兵团)167012人,其中,女81917人,占总人口的49.05%。少数民族人口30431人,占总人口的18.22%;其中,哈萨克族16986人,占总人口的10.17%;回族6864人,占总人口的4.11%;维吾尔族5542人,占总人口的3.32%。城镇人口115964人,农业人口80104人,非农人口869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5%。县境内居住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满族、达斡尔族、东乡族、壮族、藏族、撒拉族、苗族、朝鲜族、土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彝族、白族、裕固族、水族、纳西族、独龙族、傈傈族、黎族、哈尼族等32个民族。

玛纳斯旅游景点 新疆玛纳斯县简介

编辑本段自然条件

地形

玛纳斯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玛纳斯县南部为天山山区,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部为冲积扇平原。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坡降为:山区平均50/170,平原区为150/200。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型:玛纳斯县

南部为天山山区和丘陵地,海拔在650米至5200米之间,是优良的夏牧场;中部为冲积平原区,海拔在350至650之间,是全县的粮产区;北部为沙漠区,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海拔在280米至400米之间,其沙漠中的湖滨沙地,部分已开垦成农田。〔山脉〕::县境内的山脉属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中段。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最高峰海拔5222.4米。高山冰川面积2909平方公里,有冰川80多条,其中冰川长3公里的就有5条,是天山第二大冰川区。冰川储水量72亿立方米,是玛纳斯河、塔西河的主要水源地。中山地区系森林草甸区,山体阴坡生长着大量云杉,草类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0%,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水系

有玛纳斯河、塔西河两大河系。玛纳斯河流经玛纳斯县、沙湾县、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最后注入玛纳斯湖,全长324公里,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0744平玛纳斯县

方公里。玛纳斯河主要支流有芦草沟、大白杨沟、呼斯台郭勒、哈熊沟和清水河,汇水面积5156平方公里,灌溉面积为309万亩。塔西河全长100公里,年均径流量为2.3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6.14万亩。

沙漠

境内的沙漠属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共4.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在县境内的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约占沙漠总面积的10%。

气候

玛纳斯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等特点。年平均气温7.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4℃,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37.4℃。:全年无霜期165——172天,最长达190天。年平均降水量173.3毫米,最大年份251.1毫米,最大日降水量34.5毫米。年均降雪量74.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7%。积雪深度约15——25厘米,最大年降雪量深度33厘米。全年多东风,在6——7月转为西风,平均风速2.5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

土壤

玛纳斯县的土壤共分7个类型,即灌淤土、潮土、灰漠土、栗钙土、棕钙土、风沙土、盐土。七个土壤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灌淤土,在全县灌溉农区均有分布,是玛纳斯的基本农田,面积达236227亩。潮土,分布于玛纳斯县中部冲积扇北缘与河漫滩等地形低洼处,当地群众称之为“下潮地”。灰漠土,主要分布在玛纳斯河、塔西河两河冲积扇中部和上部。栗钙土、棕钙土,是半干旱草原地区形成的热带性土壤,分布在县南部前山丘陵地区,其中前山丘陵地区的南半部主要为栗钙土。风沙土,分布于北五岔乡、六户地乡北部及准噶尔盆地的腹地,属于古玛纳斯盆地的一部分。盐土,是玛纳斯县平原地区分布最广的荒地土壤,常与耕作土壤形成复区,面积为392832.5亩。

编辑本段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

有煤、黄铁、铜、银、黄金、铂、碧玉、冰洲石、石灰石、石英、长石、紫砂土、盐等。初步探明,煤储量9亿吨,焦煤8592万吨,黄铁矿33.65万吨,紫砂土60.09万吨,盐1万吨,铜1000吨,砷3000吨。碧玉,在清乾隆年间就有开采,闻名全国。其黄金生产居全州之首。

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有雪豹、熊、野驴、狼、跑鹿、黄羊、野猪、野兔、狐狸、旱獭、松鼠、雪鸡、鹰、班鸠、等数10种。药用植物有210种,其中分布在山区182种,平原区189种。珠茅蓼、野葱、水芹菜、荠菜等可作蔬菜食用;乌头、狼毒、大戟、白头翁等可制农药;蔷薇、白榆等可炼胶;荨麻、冰草、独话、柴胡、小叶薄荷可提取芳香油。历史上,玛纳斯是西北地区三大药材集散地之一,所产贝母为大宗,产量多,质量好,远销国内外。黄芪品种多,分布广。常用及名贵药材有甘草、大荔子、锁阳、红花、大云、鹿茸等。每年收购药材约50个品种,3万公斤左右。

林木

全县林木品种有104种。主要有杨柳科、榆科、杉科、藜科、柽柳科、蔷薇科、忍冬科等种类鐧惧害鍦板浘

新疆石河子旅游景点推荐

石河子附近自驾游的景点有驼铃梦坡国家沙漠公园、北湖旅游风景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游憩广场、将军山军垦文化旅游区等。

1、驼铃梦坡国家沙漠公园

驼铃梦坡国家沙漠公园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是一片沙漠,又是一座天然的荒漠植物园。沙漠公园还是一座动物园,这里分布着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驴及野猪、黄羊、狼、狐狸、跳鼠、娃娃头蛇,沙枣鸟等百余种动物。

2、北湖旅游风景区

北湖风景旅游区开发于1985年,景区面积21平方公里,常年水面面积11平方公里,14公里长的湖岸线上有粗壮浓郁的湖岸林,茂密的芦苇、毛腊等野生自然植物,春秋之季吸引着黑颈鹤、大小天鹅、疣鼻天鹅、黑颧、丹顶鹤、白鹭、野鸭等3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3、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位于新疆石河子北三路,是在原军垦第一楼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于2004年10月开馆。1995年,军垦博物馆被农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八师石河子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游憩广场

游憩广场位于石河子市中心二号小区,占地24.13公顷。整个广场由中、东、西、南四部分组成。中间为中心广场,是主景区,东西两侧为园林绿地,南侧由绿地和工人文化宫组成。

5、将军山军垦文化旅游区

将军山军垦文化旅游区位于石河子市南郊红山区,距市区直线距离13公里。柏油路面,可直通将军山脚。占地2475亩。此山已开发成石河子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旅游区。集荒山绿化、登山观景、滑雪、滑草、高尔夫球、滑翔机、滑翔伞等休闲娱乐于一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驼铃梦坡国家沙漠公园

玛纳斯有什么好玩的

人们说,天山是天赐之山,以雄奇俊美的骨架,支撑起新疆的高天阔土;而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则是无数军垦人以极其坚韧的毅力,用双手、用血与火铸造的一座生命丰碑。五十多年,整整三代军垦人的青春与梦想、牺牲与奋斗、欢笑与泪水、高扬与跌落都凝结在大西北这片最后的荒原上,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大风歌。朋友,不见天山,你不会了解新疆;不到石河子,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军垦精神的力量。

  石河子,因东有玛纳斯河且两岸多石而得名,其屯垦戍边、安民御敌的历史可上溯至唐代,但有这么大的名气和影响,还是因为与共和国同龄的军垦事业。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仅有20多户人家居住,小村庄如同戈壁沙漠中的一叶孤舟,破败苍凉。正是新疆兵团的建立,为西域屯垦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自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部挺进石河子始,旌旗漫卷的几十万解放军将士征尘未洗,就在这里爬冰卧雪,节衣缩食,于万古荒原上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小一岁的戈壁新城。

   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第一代军垦人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夜宿苇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结成坚硬的冰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躲避蚊虫叮咬,他们用黑泥涂满赤裸的躯体。经费紧张,没有蔬菜,建设者们连续几个月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没有碾子和石磨,部队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他们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节约资金1500多万元,撑起了石河子城市的骨架。世易时移,但王震将军“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玛河要沙石、向戈壁要砖瓦、向天山要木要梁,在这里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代”的誓言至今仍声动梁尘。50多年的艰苦创业,有全国各地拖儿带女的大批建设者的拓荒,有不让须眉的7千山东姑娘西出阳关的奇志,有十万上海支边青年西去列车窗口的挥手现在,这个全疆最大的垦区不仅是自治区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及轻纺工业基地,而且还是全疆254万军垦人引以为荣的军垦橱窗。

  “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这是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大诗人艾青在上世纪60年代对石河子的礼赞。昔时的荒滩戈壁在“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军垦战士手中变成了绿洲,一片片的人字形芦棚、一排排地窝子变成了鳞次栉比的华厦。今天的石河子,早已是一座融西部风情、军垦特色、现代生活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城市。也许是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的原因吧,所以这个特殊的城市处处能够感受到军人的气度。走进石河子,满目皆绿。各式树木高低互见、宽阔街衢交错有致,有路就有树、有树就有花,树多、花盛、鸟啼,恍若走进了林海。这是因为绿是它的魅力,绿是它的生命。石河子人爱护树木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这是军垦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好风尚。直到今天,石河子人仍以每年3万亩的造林面积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紧紧锁住。于是,花常在绿常青的石河子便顶戴了7项桂冠: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授予的“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奖和新疆惟一入选“中国50家投资环境安全区”的城市。这与其说是对城市环境建设的肯定,不如说是对艰苦创造的军垦精神的敬仰和褒奖!

编辑于 2019-12-28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