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
《纲要》还提出,要从创新旅游规划编制机制、创新旅游行业管理机制、推行国际化旅游营销机制、推行国际化旅游培训机制和改革旅游资源管理和配置机制等五个方面创新运行机制。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要想成为旅游强国,不仅需要观光旅游,也需要度假旅游。就目前来看,国内唯一有可能成为滨海度假胜地的就是海南了。”因此,陈耀认为,海南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参与度假旅游竞争,必须有完善政策保障作为有力竞争武器。
《纲要》中提出,海南要通过对世界著名滨海、岛屿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发达国家、地区比较研究,借鉴其促进旅游发展政策,发展国际旅游通行规则,实施国际化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行业标准,以及旅游规划、开发、营销、培训等方面运作惯例,从两个层次建立国际旅游岛的配套政策体系。
首先,海南要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批准、授予政策。这其中包括,便利国际国内游客入境和出境的政策;旅客免税购物等优惠政策;航权开放政策;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灵活的融资政策;开放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对海南旅游重点项目和探索性、创新性文化项目的专项扶持政策;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并享有相应的发展政策等方面。
接下来,海南省也要运用海南的立法权,颁布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对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国际化改造
“所谓的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就是要求海南要在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都要达到国际化的水平。决不能让国际化的游客在支付了国际化标准的费用后,却享受不到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陈耀介绍说,《纲要》中提出海南将从生态、文化、餐饮、住宿、交通、旅游、购物和文娱8个方面进行国际化改造。发行旅游彩票加大旅游投入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方面的保障。《纲要》提出海南将制定旅游发展资金投入计划,明确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投入资金来源、使用原则、扶持重点和具体措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旅游规划、开发、宣传、管理、培训和研究等提供保障;通过发行旅游彩票、旅游债券、旅游产业基金、旅游股票以及资本市场上的其他融资形式,建立海南旅游发展和创业基金,对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拉动效应大的旅游项目建设,以投资、配套、奖励、贴息等方式进行相应扶持。海南国际旅游岛部分在建旅游项目
地点项目
海口(琼山)新农村体育休闲中心
海口龙湾国际休闲旅游区
凤凰岛开发
太阳湾高级度假区
文昌百莱玛度假村二期工程
琼海博鳌玉带湾大酒店
万宁石梅湾艾美度假酒店
陵水香水湾酒店
保亭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五指山南圣河带状公园二期工程
琼中百花岭体育公园
定安母瑞山红色旅游项目
澄迈海南永庆生态文化旅游一期工程
临高解放公园
儋州洋浦半岛体育公园
昌江雅加会议中心
乐东中国热带雨林度假酒店
海南国际旅游岛部分拟建旅游项目
云龙上海城
红树林休闲运动生态园
小洲岛国际游艇产权酒店
三亚半岭温泉疗养度假中心
文昌航天主题公园
琼海千舟湾旅游度假项目
万宁四季酒店
定安南丽湖整体开发项目
五指山五指山旅行者驿栈度假等五星级酒店
保亭三岛旅游小城镇建设
琼中鹦哥岭休闲度假区
临高文谰社区项目
儋州兰洋温泉度假区温泉度假项目
乐东海南乐东中国太阳城
昌江雨涧、棋子湾项目海南国际旅游岛部分重点旅游项目
1、海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海南游客到访中心服务体系
国际化旅游信息网络平台
2、海南旅游新业态建设体系
“大区小镇”新型旅游开发项目
自驾车营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南海丝路豪华油轮项目
海南游船项目(西沙旅游项目、环岛旅游项目)
3、海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环岛沿海自驾车和自行车景观道系统
旅游厕所建设和改造
4、海南文化旅游项目组合
海口五公祠保护项目、海南旅游文化创意中心
三亚海螺姑娘创意文化园
5、海南旅游教育培训体系
旅游外语教育培训项目
多层次国际化旅游系列教育培训体系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一、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海南旅游接待能力的持续增强,旅游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对相关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观光为主,度假、会议为辅的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
(一)旅游业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接待游客的人数和旅游收入水平,是判断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重要量化指标。2004年海南接待游客1402.88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372.02万人次,占全部来琼游客总数的 97.8%;接待海外旅游者 30.86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2.2%。200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1.01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4.24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93.9%。
(二)旅游产业规模。
由于看好海南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前景,社会各方面对海南旅游业关注不断增强,投资持续增加,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海南省从事旅游经营的法人企业有 845家,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 7.78%;就业人员49325人,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18.64%;主营业务收入38.31亿元,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4.94%;资产总额196.49亿元,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98%。其中,全省住宿业单位604家,客房总数50334间;床位103305张。住宿业中旅游饭店296家,客房总数37119间,床位78705张。旅游饭店就业人员31297人,资产总额116.10亿元。旅行社184家,旅行社就业人员2729人,资产总额13.65亿元。旅游经营企业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198家,占旅游企业总数的 23.4%;私营企业 275家,占32.5%;外国和港澳台企业71家,占8.4%;有限责任公司137家,集体企业55家,股份合作22家,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分别是22家、45家和20家。这表明,海南的旅游企业中私营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呈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
(三)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海南省不仅在发展旅游业中逐步整合优化传统的观光旅游项目,而且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精心营造旅游热点,突出发展休闲度假、会议旅游、节庆活动等能充分体现海南自然、文化历史特色的各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效提升了旅游产品竞争力。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取得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如南山文化旅游区,是集海南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档次较高、特色鲜明的旅游观光景区;以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一批建筑风格各异的度假休闲酒店群落成了国内游客冬季避寒的首选度假之地;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海南会议旅游的兴起和会议层次的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包括台达、亚龙湾、博鳌在内的省内16家各具特色的海滨型、山地型高尔夫球场的分布密度在国内省市中名列前茅。景区(景点)的建设明显加快,目前全省共有49处景区(景点),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游区等7处景区(景点)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点)。与此同时,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尤其是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旅游点的可进入性显著增强,在交通、通讯、水电供应等方面,基本能够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和国内外游客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设施供给体系。海口、三亚等五个城市也因此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四)旅游法律和产业政策。
旅游法制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1992年,海南省旅游局组织制定了《海南省旅游规划大纲》;1995年,海南率先在全国推出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旅游条例《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1998年,海南省再次修订《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和出台了《海南省旅游市场管理规定》;并于2002年3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行了《海南省旅游条例》;《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目前也已获得通过。与此同时,为加快开发海南的旅游度假资源,国家还赋予海南许多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海南对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持普通护照参加5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可以在15天内免签证;国家还特许海南省拥有国际三、四、五类航权开放政策。所有这些法律和政策措施奠定了海南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海南旅游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看,由于旅游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涉及面宽、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旅游消费直接投向的是吃、住、行、游、购、娱等6个部门,而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进而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起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素质提升的作用。2004年海南旅游增加值48.84亿元,占全省GDP的6.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6%。
其次,从旅游产业的波及和连带效益上看,海南发展旅游业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作为先导产业,相对其他产业,旅游业的效益不仅表现在旅游收入上,还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投入开发,可以带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在这种模式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例如,海南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互动作用在这几年表现得相当明显。不少经济条件优越的国内游客利用黄金周旅游期间在三亚和海口等地购置房产,从而带动了当地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经济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旅游房地产已逐步成为海南房地产业在国内促销的品牌和优势。
第三,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来看,由于旅游业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2004年全省旅游企业直接就业人员49325人,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18.64%。由于旅游业的带动性强,许多相关产业都可以借助于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而活跃,开拓消费领域,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形成地方就业的主渠道。
此外,旅游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所需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资金投入不大,成效较快,适于文化技术相对落后、资金缺乏而又急于摆脱困境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需要。通过旅游业的开发,与外界进行人员、信息、技术及资金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带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山区其他经济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对于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中西部边远山区,能够直接起到帮贫解困、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旅游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衰弱,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影响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
海岛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海岛的规划,应该根据海岛的地理位置,海岛的面积大小,适合生长的植物,来进行规划。
1.海岛离不开沙滩,和深蓝色的大海,再增加一些美女,种上一些椰子树就构成一幅唯美的画面,所以说,海岛不能过度的开发,保持它的原汁原味,这样更亲近于大自然。
2.添加情侣元素,吸引更多情侣过来旅游,度蜜月。
3.建设专门的娱乐设施,例如,潜水,沙滩烧烤,沙滩排球,等等。
4.建设一些海景别墅,海景公寓,星级酒店,都是很有必要的,配套设施也一定要跟得上。
海南岛最新政策
海南岛封闭最新政策是2023年底前,海南要具备封关硬件条件。到了2025年底前,海南要实现全岛封关运作的目标。
一是逐步构建自贸港政策体系。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180多项政策文件相继落地生效,“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三张“零关税”清单有序实施,关键核心政策成效初显。
二是持续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制定实施制度集成创新三年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累计发布15批134项制度创新案例,以更深层次改革促进更高水平开放。
三是积极打造外商投资新热土。近五年来,海南自贸港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63.5%,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之前30年的总和,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98家,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
四是全面启动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号工程”。当前,海南正按照“2023年底前具备硬件条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关各项准备工作,2025年底前实现全岛封关运作”的部署,以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各项任务。
海南2025年封岛运作后会实行什么政策
1、零关税: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制度。
2、低税率:鼓励类产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高端人才个税税负超15%的部分予以免征。
3、岛内消费免税、离岛免税: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
4、国际航运枢纽: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
5、金融开放: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落实金融业扩大开放政策;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加快发展结算中心。
助贷小管家-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