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旅游文化 泉州的特色和文化

泉州旅游文化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

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

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

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

明、清时代,泉州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

唐代初期***教传入泉州,是***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寺。

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石刻近300方。

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

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

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游泉州时感慨“此地古称佛国,满地皆是圣人”这是对泉州宗教最好的诠释。

古民居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

有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有骑楼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筑,还有与山村环境十分协调的“吊脚楼”(木楼),他们就地取材,十分简朴,却独具风格。

还有一种是外围护有高大坚固防御墙体,适应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楼建筑中西合璧的住宅称“洋楼、番仔楼”。

代表地:蔡氏古民居、杨阿苗故居、黄宗汉故居、李光地故居、林路大厝等。

古寺庙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

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

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各种宗教的传播,对于泉州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泉州宗教文化丰富多彩,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成为世界罕见的奇迹,说明了泉州人心胸开阔和具有广大的包容性。

代表地: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天后宫、草庵等。

古街巷

泉州老城区的古街巷,像一条条脉络,栖身于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外,从历史深处延伸至今。

行走在古街巷里那古朴的石材路面上,更让人回到了历久弥新的城市记忆中。

涂门街、南俊巷、状元街……这些名字让你立刻明白历史积淀赋予城市的儒雅气质,全写在斑驳的砖瓦上,寺庙的残柱间,老宅的天井里,甚至连那些千年古树的枝叶仿佛也记忆着泉州学子诵读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

代表地:中山路、南俊巷、状元街、西街等。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

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

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

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

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泉州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北望清源山,东眺灵山圣墓,南邻城郊村舍,西联商业大街,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

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

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

建筑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

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

该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年)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年)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

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开元万寿禅寺。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

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长834米,宽7米。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被称为:“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

”永春牛姆林,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的生态旅游区,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县下洋镇境内,距县城7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

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

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胜景。

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恣百态,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该宫是我国东南沿海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中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

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天后路,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少数几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金海岸度假村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石狮市永宁镇海滨,占地6000亩,海岸线12公里,与台湾隔海相望。

闽南黄金海岸度假区分为海面、岸线和陆上三大区域,包括海岛世界、民俗文化村、东南亚缩景公园、大观园度假酒店(三星级)、游乐园(占地240亩)、高尔夫俱乐部、游艇俱乐部、海滨浴场、实弹射击场、商业街、别墅区和直升机场等等。

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总占地面积100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陆地面积17.72公顷。

1999年以来,市***先后投资2.3亿元人民币,建成市区西北片区滞洪排涝工程,深沪湾,一座风光旖旎的晋江小镇,泉州十八景之一,素有“峙海金狮”之称。

深沪湾全长6公里,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滩前碧波万顷。

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

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

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

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

仙公山,又名“双髻山”、“丰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距泉州中心市区约25公里。

南北朝时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

其主峰海拔758.5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是集宗教朝圣、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修学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岱仙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

溪水从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飞流直下,水雾形成的虹霓霞雾,使你感到山岚袭人。

岱仙瀑布号称“华东第一瀑”,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经过山势雄伟的飞仙山峰,落差139米,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瀑布,西为油漏瀑布。

两处交相辉映,格外壮观。

岱仙瀑布为我省最大的瀑布之一,名列“泉州十八景”。

永春雪山岩始建于唐代启光年间(公元885年~888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

雪山岩坐落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顶凹一湖宽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个由火山集块堆积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莲花座而得名,为闽南地区最高、建筑最具特色的佛教寺庙。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

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泉州的特色和文化

泉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远古闽越族文化。周秦以后,特别是西晋和唐朝年间,中原汉族大规模南渡入闽,中原文化开始的泉州大地扎根、衍化,土著文化日渐式微,尤其是唐代,泉州港口经济崛起,逐渐成为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与泉州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个,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中原文化蔚为主流,泉州成了“朱子过化之区”。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础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纷拥泉州。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经过长期的交流、碰撞、整合,到了明代,泉州文化更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地方戏曲由成熟,而趋向鼎盛。明未清初,泉州出现了诸如郑成功等许多咤风云的时代英雄人物,促进了泉州文化向海外尤其是对台湾的传播和影响,同时期封建政权实施的“海禁”政策,泉州文化更多地体现出本土特色,地方戏曲等又有了新的发展。

泉州山川毓秀,人文鼎盛,哺育出无数英才俊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间,见载史书的人物就有3500多人,他们中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欧阳詹、王慎中,学识渊博的思想家李贽蔡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政绩卓著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施琅等等。

在近代史上,泉州文化出现了新的景象。“五四”运动后,群众性文化迅猛发展,首先是学校,而后走向社会。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泉州文化界有识之士纷纷起而应之,掀起了群众性的文化运动。特别是“9.18”事变后,泉州人民同仇敌忾,进步团体不断举办各种活动,旧剧改革尉为风气,救亡戏剧不断上演,抗战歌曲响彻名山秀水,的近代史上谱写了革命文化光辉篇章。

泉州古城旅游攻略

行程推荐

1、泉州历史二日游

第一天:清源山——老君岩——开元寺——东西塔——孔庙(涉及景点:开元寺清源山老君岩东西塔泉州文庙)

第二天:后城旅游文化街——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洛阳桥——安平桥

线路指导:第一天上午抵达清源山,爬山观景,沿途有老君岩、九日山等景点;中午在附近用餐,餐后去开元寺,观双塔;参观完开元寺后直接去孔庙。第二天早餐后去后城旅游文化街逛逛,可以购买一些当地土特产,顺便在那里用午餐;餐后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感受泉州历史风韵,随后去洛阳桥和安平桥这两座著名古桥。

交通:公交前往,景点近的可以步行

食宿:可以选择附近的餐馆跟住宿

2、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一日游

D1灵山圣墓——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清净寺——天后宫——九日山——回族纪念馆

线路指导:上午到灵山圣墓参观,随后到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增广见闻,出来后去清净寺体验伊斯兰教文化,之后用午餐;餐后抵达天后宫,可以给妈祖上上香,而后登九日山,放松心情,傍晚回来参观陈埭回族纪念馆。

交通:公交前往,景点近的可以步行

食宿:可以选择附近的餐馆跟住宿

D2海交馆—圣墓-—九日山—古船馆—清净寺—陈埭伊斯兰回族祠堂—摩尼教草庵

交通指导:1)乘坐19路、22路、24路到体育馆下车,或17路、27路南亚医院(刺桐饭店)下车都可以到达景点

2)乘坐7路 13路 19路 23路 25路 31路 32路公交车可到达圣墓

3)泉州市区有专门的旅游专线车可达九日山。自驾车泉州市区往三明方向,入口不是很显眼。

4)乘坐602路可到达九日山

5)从市中心华侨大厦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清净寺

6)陈埭伊斯兰回族祠堂、摩尼教草庵有专门的旅游专车在泉州车站门口接送

食宿:可以选择附近的餐馆跟住宿

3、泉州周边一日游

路线设计:状元街——后城旅游文化街——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灵山圣墓——洛阳桥——崇武古城

线路指导:上午先去状元街,感受这个小城的古色古香,接着去旅游文化街逛逛,可购物,在那里有很多小吃摊,午饭在那解决;餐后去参观泉州爱外交能史博物馆,灵山圣墓,关注完史实之后去洛阳桥走走,感受这座江海汇合处的精美古桥,之后去崇武半岛的崇武古城看看惠安女。

午饭&晚饭:旅游文化街

4、泉州城区古迹一日游

路线设计:洛阳桥→天后宫→涂门街→清净寺→通淮关岳庙→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元寺

线路指导:1)从泉州新车站出发,乘19路到桥南站(3元),继续向前走400米就到了洛阳桥。

2)参观完洛阳桥再坐返回市区方向的19路到义全街(3元),向前走路口左拐走300米就到天后宫,沿原路向北走1公里到了涂门街。

3)天后宫向西走300米可看到传说中的好成财牛排馆,过马路就是清净寺。

4)从关帝庙过马路坐7路到体育馆(2.5元),下车就是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

5)过马路坐32路(2元),到东街找侯阿婆肉粽,在快到钟楼的路南可发现它的身影。继续向西走了500米到了开元寺。

6)从开元寺坐2路(2元,17和33路也可),即可回到新车站。

泉州古城文化简介

1、府文庙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

府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文庙内设有“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

2、泉州东湖公园

泉州旅游文化 泉州的特色和文化

泉州市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星湖荷香”遗址。

唐代湖面曾达4000多亩,有二公亭、东湖亭,宋代又添波恩亭,明代又建揽古亭。

因唐代宰相姜公辅,欧阳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

3、安平桥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

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4、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

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

建筑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5、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

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福建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扩展资料:

泉州,福建省下辖地级市,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辖四区、三市、五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拥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


公积金提取代办-一站式公积金服务平台

助贷小管家-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公积金提取代办-一站式公积金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