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景点
1.黔东南州,苗族侗族,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和最大的侗寨,有独特的吊脚楼、于风桥和鼓楼。它像一首天籁般的侗歌,有耀眼的刺绣、银器、蜡染等等。
延边,朝鲜族,吉林省延边,位于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以延吉为首府,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延边浓郁的韩国民族风情是其特色之一,韩国的饮食、艺术、服饰等。也是游客来到延边一定要尝试的。云南红河哈尼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南亚热带风光秀丽,民间文艺多姿多彩,民族风情浓郁,名胜古迹独特,传统工艺独特,西南有哀牢山和红河,东北有南盘江流经,自然风光迷人;
4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云贵高原上的东西两座名山环绕着西双版纳,山与山之间是片片平地,也就是大榕树环绕的凤凰竹和傣族寨子。
适合冬天旅游的景点排名?
中国冬季十大旅游景点:新年之际2016年美国国庆假期排行榜冬季十大旅游景点由网友投票选出的包括黑龙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海南三亚亚龙湾、湖南湘潭盘龙大观园、安徽黄山风景区、江苏南京汤山温泉、四川九寨沟、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云南丽江古城、浙江杭州西湖、福建厦门鼓浪屿。
当然,这s哈尔滨,哈尔滨。它冬天是冰雪的世界。它它很美。
松花江,防洪纪念塔,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有亚布力滑雪场和向雪。
还有广西北海。冬天北海旅游挺好的,气温也不错。它海滨银滩和老街值得一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旅行爱好!
因为我们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很多地方都适合冬季旅游。比如哈尔滨冬天有冰雕艺术,尤其是晚上,生动漂亮。如果天气太冷。可以去三亚和海南,那里天气晴朗,水温适宜,可以尽情游泳。如果想去不冷不热的地方旅游,可以去上海、杭州、苏州,那里的风景依然如画。
少数民族旅游景点
第十一天过去了,出行不用担心拥挤。秋天也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季节。现在对旅游的建议是找一些国内的少数民族旅游景点,比较安全。景点虽小,风景却令人不忍。
1.青海翡翠湖
乍一看像真的祖母绿,比茶卡盐湖还要美!你一定猜到了,不那么美的湖原来是盐沼,还在开发中,所以游客不多,是小众旅游打卡的一大亮点!
游玩指南:适合自驾。
2.福建东山岛
东山岛,又叫蝴蝶岛,因为它看起来像一只蝴蝶。你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你一定熟悉电影《左耳》的拍摄地。是的,是在这里拍摄的。环岛骑行可以俯瞰整个海景。累了,就在金銮湾坐着看夕阳,仿佛时间就在这一刻停止了。
游玩指南:附近适合自驾,远的可以坐高铁到小芸,再转车到东山。
3.湖北恩施
不仔细看还以为船是飘在空中的,可以在大峡谷坐船。水是如此清澈,以至于你可以忽略它的存在。中国的“仙本那”在这里。据说像这样的旅游胜地游客应该很拥挤,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地方还在开发中,人没有你想的那么多,所以你要抓住机会赶紧去,不然以后成为热门景点就不是这样的了!
游玩指南:坐动车到恩施,再坐大巴到鹤峰县。
4.莫斯卡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我以为是外地的,其实不是。那是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丹巴县的一个世外桃源。它被称为“留下的天堂”,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神话之地。它三面环山。雪山、森林、草原和河流为这里提供了纯净的自然环境。当地土拨鼠和居民像朋友一样和睦相处。
导游:包车(找熟悉路况的当地人)
5.花鸟岛
花鸟岛也被认为是中国的“圣托里尼”。不游山玩水,真的找不到中国这么多隐蔽的景点。虽然也算是小众旅游目的地,但随着近年来名气越来越大,岛上的酒店和船票越来越难订,要提前做好准备。岛上有虎穴、猿穴、云穴,就像到了一个旅游目的地。
游玩指南:从上海出发到沈家湾码头,然后乘船到花鸟岛。
6.鄂尔多斯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县,这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好。你可以领略沙漠的气势,也可以在沙漠中来一场刺激的越野之旅。你可以骑着骆驼悠闲地看日出,和当地人围着篝火跳舞,住蒙古包,感受不一样的住宿环境,躺在草地上看浩瀚的银河~这就是鄂尔多斯,中国的别样美。
游玩指南:自驾会更方便。
还记得你多久没回家了吗?小时候,父母领着你走路的场景是不是一直浮现在你的脑海里?在外面忙了这么久,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吗?趁着假期回家陪陪父母,或者带他们去旅游。无论你在哪里,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特色旅游景点
苏州拙政园每个人都知道苏州的园林是世界上最好的。苏州现存的古典园林有60多座。最经典的是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这两座园林是典型的私家园林。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私家园林,占地78亩,是明代的园林风格。拙政园历经多次易主,每次易主后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而成为中国四大园林之首。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江浙沪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它不仅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世界遗产。杭州西湖很大,有100多个公园景点,包括山川和溪流。你不仅可以欣赏湖光山色,还可以爬山玩水。只是很多人只知道西湖有断桥、雷峰塔等新老十景,却不知道西湖还有山,还有很多人的景观。比如九溪、十八溪、孤山,这是西湖的两座大山。
小屋花海小屋花海位于大别山著名景点白马尖腹地。白马尖是大别山的最高峰,位于安徽省。大别山横跨三省,位于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而这个小屋花海离这三省很近。小屋花海种植了400多亩连片花海,一年四季都是花海,免费向公众开放。周边景点众多,有天堂寨、铜锣寨、陡沙河温泉小镇、霍山大峡谷漂流等景点。这是一个非常适合自驾游的景点。
民俗旅游景区
对民俗旅游的理解
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文化底蕴丰富、地方特色浓厚、民族特征鲜明,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民俗文化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能够使游客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同时使优秀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促进旅游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一)民俗文化自身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地位重要而且不可替代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是各少数民族都具有各自的生活方式、餐饮文化、民族服饰、建筑风格、人文景观、劳作方式、文艺形式、风俗人情、民族工艺等,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成就了其基础性的垄断性地位,形成地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二)民俗文化自身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能满足旅游者多种需求
有形的民俗服饰、建筑、工艺品等自然流露出的质朴之美能给游客纯真的审美感受;传统的民族节庆如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的“三月歌圩”等民族活动能够使游客参与互动,满足娱乐需求;到民族聚居地参与体验民俗生活、了解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更能增加相互理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民俗文化资源能促进特色旅游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依托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特色旅游能使民俗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开发、宣传等工作得到空前的重视,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扩大地区影响力。同时,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的发展也能带动其他产业链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增加财政税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借助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的策略
(一)加强对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凸显民俗文化资源魅力
地方政府和旅游经营者都要对弘扬民俗文化引起足够重视,充分发挥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民俗传人、文艺团体、文化研发机构的优势和作用,鼓励、引导、支持全社会参与对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普查、挖掘和研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让濒临毁灭、失传的有型的民俗建筑景观得到及时修缮翻建,让无形的民俗文化重放异彩。要对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重点研究,深入挖掘,通过文字、声音、影像、艺术表演、专题展览等形式加大展示力度,让更多的游客对民俗文化有更深入详实的了解,凸显民俗文化资源的魅力。
(二)不断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和内涵,重视民俗文化旅游互动
要研究游客心理,通过多种形式让游客满足求知、求新、猎奇、休闲、审美、娱乐等多重需求,让游客眼有所看、耳有所闻、脑有所思、心所有得。民俗文化融入静态的参观游览,更要融入愉悦的互动体验,提高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要加强博物馆、展示厅、陈列室、民俗风情园建设,让特色民俗文化内涵得到完整展示。同时,更要加强旅游项目的娱乐性与互动性,让游客能够以愉悦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通过身临其境体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与博大精深。
(三)加强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谨防民俗文化异化同化
“原汁原味”才是民俗文化魅力所在,一旦失去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民俗文化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必须加强保护,谨防受到其他思想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而产生异化或同化。旅游地要注重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加强对濒临消失、异化的民俗文化的再现,宣传民俗文化的价值所在,增强旅游地居民的自豪感,能理性看待外来影响而不盲目效仿。政府相关部门要为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平台和条件,让民俗文化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大对外宣传,提高游客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不良影响。
(四)加强民俗文化与其他旅游项目融合,创造机会宣传民俗文化
作为文化资源,民俗文化的展示可以突破地域和场地,为民俗文化的宣传、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条件。在民俗文化发源地或民族聚居地,通过民俗旅游专线或主题游将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物古迹等有机整合一定能吸引更多游客。另外,还可以将民俗文化与其他旅游项目建设有机整合,在国内外大型旅游景区、重要旅游城市开辟民俗文化旅游专区,将民俗歌舞表演、建筑艺术,餐饮文化、服装展示、特色娱乐项目、民俗工艺品加工等进行综合开发和集中展示,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五)加强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精品
发展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就要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保护性开发、多形式展示、高品位利用,避免同化异化,抵制杜撰、歪曲和庸俗,保证民俗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应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效益。要充分考察、调研当地旅游条件和旅游资源,准确定位游客群体,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的对民俗特色鲜明、能尽快形成品牌效应的文化资源进行筛选、论证和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要与其他旅游资源有机整合,形成合力,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精品,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