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如何细分
旅游市场细分的方法
目前,多数学者采用三种细分方法。单一变数法,即根据影响旅游消费需求的某一种因素进行市场细分的方法;综合变数法,按影响旅游消费需求的两种以上的因素进行市场细分;系列变数法,按照影响旅游消费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系列划分。
美国的市场学家麦卡锡提出细分市场的一整套程序,这一程序包括七个步骤:选定产品市场范围;了解、列举分类顾客的基本需求;了解不同潜在用户的不同要求;抽调潜在顾客的共同要求;根据潜在顾客基本需求上的差异方面,划分不同的群体和子市场;进一步分析每一细分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可以对这些细分出来的市场进行合并,并作进一步细分;估计每一细分市场的规模。
国内多数的学者对麦卡锡提出的七个步骤保持认同,同时提出细分市场的程序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做灵活的调整,不必拘泥于学者提出的旅游市场细分的步骤之中。
杭州旅游资源介绍
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西部,总面积49平方公里,汇水面积21.22平方公里,湖泊面积6.38平方公里。湘西、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的白堤、苏堤、杨公堤堤和召公堤将湖面分割成几个水面。西湖的轮廓近乎椭圆形,湖底相对平坦。湖泊的天然地表水源有金沙江、龙洪河、赤山河(银辉)和长桥溪河。西湖地处我国东南丘陵边缘,亚热带北缘,年平均太阳总辐射100-110大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西湖有100多个公园景点,包括“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三评”。有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博物馆20余座,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纪念馆、净慈寺、苏小小墓等。 2007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黄飞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西湖风景区南岸的雷峰山上。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宝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因黄妃之子、吴所建。原名“皇公主塔”,建在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相传在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蛇为救徐贤水淹金山,被法海镇压在这座雷峰塔下。
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的一道著名风景,以冬雪中若隐若现的桥面而闻名。它属于西湖十景之一。断桥雪是欣赏西湖雪景的好地方。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风景增添了浪漫色彩。
三滩殷悦
三滩殷悦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景”。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表现湖泥的回淤,在堤外湖的三个最深处竖立了三座瓶状石塔以示纪念,形成了“湖中有深潭,水中有明月,石塔来相照,八月月圆”的奇特景观第五套人民币一元纸币背面景物采用三潭印月景物。
白堤
白堤是连接杭州市区和各景点的纽带。东起“断桥残雪”,西经金带桥,止于“平湖秋月”,全长2里。唐代称白沙地、三地,后在宋明称孤山路、石金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沿白沙路修建的白公堤,如今已不存在。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杭州人把现在的白堤记录在了他的功劳簿上。白堤以前是用白沙铺成的,现在改成了沥青路面,两旁花草茂盛,桃花缤纷,垂柳婀娜。金带桥原名碧汉桥。据说康熙游览西湖时,龙舟就是从这座桥下进入蠡湖的。
杭州旅游网官方网站
网站的由来:
站长经常听见网友对到杭州旅游有如下的议论:
“不想跟团游杭州,想自助游,但又不知道哪里好玩!”
“不想一天到晚赶景点,但又不知道有别的什么玩法!”
“已经去过杭州了,还值得再去吗?”
“来杭州,住哪里?有啥好吃的?”
“杭州除了西湖,还有什么好玩的?”
“哪里买龙井茶、丝绸,不会买到假货?”
“咱也要休闲度假,除了住高级宾馆、豪华度假村,有没有经济实惠的去处?”
针对这些问题,杭州旅游攻略网试图组织和展开有益的的探讨,并尝试请相关人士及民间高手为网友一一解答。并通过网络收集优秀的杭州旅游攻略、游记和广大网友分享!
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业主要由旅游代理商、旅游供应商、旅客三个因素组成。旅游方式主要分为散客旅游和旅行社组团旅游两种,采用传统的旅游接待方式,旅游中的许多工作是由人的密集劳动来完成的。其特点是:
1.营销手段以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为主,即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介广告宣传的手段认同企业根据技术人员自身设想或意愿研制产品,但效果往往难尽人意,而且成本高。
2.商品交易旅游业的商品交易都是通过现金交易完成,顾客随身携带现金,既不安全,也比较烦琐。
3.联系方式旅游接待方式主要通过电话、电报、传真进行联系,时间长且费用高。
落后的旅游管理手段及方式,严重制约着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变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并将迅速改变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旅游经济在相应地受到了冲击的同时却也赢得了发展的机遇。旅游经济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完全可以适应并有必要走上信息化的道路,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旅行社职能的淡化
旅行社作为中间服务商,主要职能是提供咨询服务、票务处理、设计和推销旅游产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旅行社受到冲击最大,如果它不重新构筑生存的基石,那么它将可能消失。主要表现在:
(1)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被Internet的网络的自动查询所替代。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网上资源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家电的推出,人们可以“在家观世界”,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自动查询功能更具体、更直接、更及时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旅游目的地信息。
(2)旅行社旅游产品的推销模式和手段将被网上营销所替代。旅行社传统的广告宣传和推销手段,不仅成本高,而且推广面也受到限制,如果利用Internet这样全球性的网络进行产品的营销,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成本也低、效果好。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媒介,有着其他传媒不可比拟的优势:全球性,交互性,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身,且修改补充也非常方便。
(3)代理票务的收入将会随着旅游预订系统(CRS)和银行付款系统(BSP)的完善和推广而下降。
5.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的成果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手段和商务模式,也正以空前的速度进入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传统商务的各个领域。实际上,国际旅游业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早已步入了跨国界、跨行业的竞争阶段,发达国家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势头日趋强劲。调查结果显示,早在1998年,美国就有近半数的旅行者在网上订票,有51%的长期旅行者通过英特网获得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及确认价格、时间等。1999年,国际旅游业已有2%的收入来源于网上业务,70%的网民访问过旅游站点。据CNN的数据显示, 1999年度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1400亿元,其中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270亿元,占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的20%以上。因此,旅游电子商务具有无限的潜力,它将成为未来旅游业营销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