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旅游局官网
省旅游局机关行政编制为59名(含离退休干部服务人员编制4名)。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另行核定。
领导职数为:局长1名,副局长4名;正副处长(主任)21名,其中正处长(主任)8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处长(副主任)13名。
江苏省旅游发展数据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的资源保护、规划编制、产业促进、公共服务、经营服务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省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坚持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提升旅游品质,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相关部门或者机构,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和监督管理。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指导协调、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保障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第六条依法成立的旅游行业组织,实行自律管理。鼓励和引导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自愿加入旅游行业组织。
旅游行业组织应当加强对会员的法治宣传和教育,引导会员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发布、旅游市场拓展、产品宣传推广、行业培训交流、依法维权等服务。
旅游主管部门指导旅游行业组织制定行业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加强行业监督自律。第二章旅游规划与促进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普查、评估,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协调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跨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或者由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编制。本省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专项规划。
国土资源、规划、文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运输、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在编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规划时,应当征求同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第九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上一级旅游发展规划。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饮用水源地、森林公园、湿地等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并公开征求社会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突出地方特色,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旅游合作与发展,通过发挥旅游资源综合优势,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一体化进程。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第十一条旅游资源开发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原貌。
依法需要审批或者核准的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有关部门在审批或者核准时应当征求同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十二条利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的,应当保护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利用历史、文化、建筑等人文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的,应当保持其民族特色、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利用工业、农业、体育等社会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的,应当保持其内容与环境、景观、设施的协调统一。第十三条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经批准有偿出让的,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进行,有偿转让的收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管理。
旅游经营者在经营期内不按照旅游发展规划和合同约定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造成旅游资源严重破坏或者长期闲置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措施,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与经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省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江苏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促进省内区域旅游联动发展。
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
近几年的旅游行业市场正在好转。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抑制了出境游,到2022年境外疫情仍较为严重,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5月11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18亿例,全球庞大的确诊人数使得人们对于出境游热情快速下降。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数据:2020年全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65.6%,旅游收入同比下降47.5%。
随着不少地区快速回暖,整个市场呈现出“量价齐飞”的趋势。同时,多重利好之下,行业也需要面临需求陡增带来的经营压力。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相关的报告中,对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表明,城镇居民和高学历人群是我国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占比分别达到72.15%和42.27%。
旅游行业前景分析
当下,中国旅游市场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对于短期内旅游形态的预测,专家一致认为,人们还是以乡村休闲、周边短途旅游消费为主。“那些自助的、户外的、带有熟人社交性质的旅游休闲消费会率先启动,这类产品也最容易刺激市场需求。”
综合来看,旅游平台竞争升级,抢流量、抢海外市场、抢下乡将成为2023年旅游市场三大新的关键词。旅游行业人士同时提出,更多外商投资旅行社的进入,未来也将会带来旅游人才的合理流动。“外商投资旅行社要进入中国,就需要招募懂得中国市场的旅游人才,这对国内的旅行社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们需要更多地重视人才管理。”
由于当下出境游仍未开放,因此这一法规调整带来的直接影响不会立刻显现。“现在放开不是最好的时候,但对外商投资旅行社来说是一个机会。等到疫情平复后再开放,就可能有点晚了。”相关行业人士表示。
全国旅游管理系统平台
网址 https://mr.mct.gov.cn/
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是一个集大数据监管与开放式服务为一体,投诉审批顺畅高效、事中事后监管智能化、信息互联互通的政务平台
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具有投诉审批顺畅高效、事中事后监管智能化、信息互联互通等特点。平台通过对行政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归集,使数据融通、集成及共享,实现市场监管常态分析和科学研判,实时掌握旅游经济运行状况。 [1]
旅行社在线审批管理系统使旅行社的备案、审批一键受理、信息共享、全程可视;投诉案件管理系统使游客的投诉举报形成及时受理-快速处理-限时反馈-准时跟踪的闭环,实现“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电子导游证和导游APP便利游客了解和评价导游执业,使执法部门实时掌握旅游团活动轨迹,预警导游擅自变更行程;电子合同提供电子商务认证中心认证及验真功能,通过合同价格监测预防“不合理低价游”。
自2016年6月启动建设以来,已建成旅行社资质、导游管理、团队管理、电子合同、投诉举报、案件管理、权限管理等七大功能模块,并将陆续建成统计模块、信用管理模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