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旅游 屏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屏南古村落旅游景点

屏南古村落旅游景点是漈头村。

漈头有几条原汁原味的古街,不加饰面的黄色夯土墙,做成徽式民居类似的马头墙模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这里的民居建筑是典型的天井式建筑,进门以后看到的和徽州民居极其相似。

漈头有一条小溪,溪里游弋着数不清的各色鲤鱼,游人们向溪里撒些鱼饵,鱼群蜂拥而至,十分好看,是这里的又一景观。

漈头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这里有一座很有名的民间博物馆——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这里珍藏各种古(文)物逾万件,品种多样,内容丰富,展现了中国传统耕读文化的精髓,很是珍贵。

历史。

漈头村至今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过去是远近有名的富村。

这里尊师重教,讲究“耕读传家”,出了不少人才,科举时代,不少人“荣登金榜”,有进士,有举人。

近代以来,上大学的很多,读研究生甚至读博士的也不少,在外工作的有八百多人,有政府官员,有学术名人,不少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漈头是屏南四大书乡之首,“屏南好漈头”美名远扬。

屏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屏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白水洋风景区、小梨洋旅游村、漈下古村、双溪古镇、甘国宝故居、鸳鸯溪大峡谷、鸳鸯溪百丈涂洞梯、鸳毒溪凌云栈道、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漈头村。

1、白水洋风景区

白水洋风区位于福建省屏南县境内,总面积66平方公里,分为白水洋、宜洋、刘公岩、太堡楼、鸳鸯湖五大景区。溪、峰、岩、瀑、洞、湖等山水暴观为一体,可谓群峰竞秀、百瀑争流、万木葱楚。在这森林茂密,环境清幽的晨区内,溪水清碧如镜。

2、小梨洋旅游村

小梨洋旅游景区位于屏南县甘美乡,申报面积1.6平方公里。小梨洋村位于屏南县南部,村庄座北朝南、背倚绵延青山,面临一条大溪,东下游3公里是白潭湖电站,西与巴地交界距甘棠乡所在地7公里,南与熙岭乡大段井兜接壤。

3、漈下古村

屏南漈下村是屏南县甘美乡第二大行政村,为甘国宝的故乡,漈下历史悠久,古建筑特色,名胜古迹甚多,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漈下位于屏南县南部,在秀丽文笔山麓南面盆地之龙际溪胖,

4、双溪古镇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地处屏南县东北部,距城关18公里。古镇发祥于五代后梁,兴建于北宋,鼎盛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双溪古镇作为屏南旧县城所在地,虽为弹丸小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甘国宝故居

甘国宝故居,位于甘美乡小梨洋村,为清代民居,正厅前有左右下廊、马弄、现皆毁,楼上正厅悬挂有甘国宝中试后上司赠给的金字匾。甘漈下村上祠堂,悬有乾隆皇帝御赐福字金匾。

6、鸳鸯溪大峡谷

鸳鸯溪大峡谷被誉为爱侣圣地、鸳鸯故乡、猕猴乐园、人间仙境,在白水洋的下游,因每年有数千对的鸳鸯从北方到此过冬,故称鸳鸯溪大峡谷。

7、鸳鸯溪百丈涂洞梯

百丈涂洞梯是目前华东地区唯——座山体内竖并电梯。建于山体之内,这样即使周边山体和植被的原始风貌得到有效的保护,也使洞梯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8、鸳鸯溪凌云栈道

凌云栈道,近500米的悬空栈道,在缩短登山路程的同时,又让你舒心纵览景区全景。站在栈道上,你可以凌空俯瞰鸳鸯溪峡谷已开发的自然景区,远眺小西天、仙女瀑、碧玉翡翠潭、百丈漈、仙人桥、小壶口瀑布等主要景观。

9、宁德世界地质公园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福建东北部宁德市境内,以太姥山、白云山、白水洋和九龙漈景区为核心,总面积2660平方千米。公园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部的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化带,为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喷发带和浙闻粤沿海富碱晶洞花岗岩带的一部分。

10、漈头村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屏南县漈头村,一千多年的历史。漈头全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条长溪穿村而过,潭漈交替,飞珠溅玉,村在漈源头,前人故而将村子命名为漈头。

屏南好玩的地方

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屏

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南县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处屏南、周宁、政和三县交界。总面积78.8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鸳鸯鸟保护区。

整个风景区成月牙形,共分为白水洋、宜洋、太堡楼、仙峰顶、鸳鸯湖五大景区,有一塔二泉两寺三湖四岛五涧六岭九桥十溪十三滩十八潭二十一洞二十二峰四十一石五十二岩百瀑,有“爱侣圣地”、“鸳鸯故乡,猕猴乐园,人间仙境”、“中国瀑布最多的风景区”之誉。[9]

白水洋

白水洋,是福建的八大景区之一。

白水洋

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国家副总理吴仪游玩白水洋后题“奇特景观”。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10]

鸡鸣山

鸡鸣山,位于屏南县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山巅琼峰为环城最高峰,海拔1538米。晴朗时日,登峰顶东可望宁德,南眺古田水库,西观政和,北瞰建瓯,系市民春秋游主要景区之一。山下长村西有宝庆寺,建于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几度废兴,1958年再毁,1985年由群众集资修建。山间有宝林寺,俗称天平院,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位于天平岩下,岩下有“龙井”二口,岩间有“奎峰洞天”、“雩坛”、“太平洞宫”等摩崖石刻,另有刻文百数十字,未署姓名年月,字经日久风雨剥蚀,仅冠首“天平龙井之灵也久矣”可读。[11]

青蝶漈

屏南旅游 屏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这是鸳鸯溪最有名的瀑布之一,青蝶漈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倪青蝶的姑娘,发现了一种可以染布的颜料——“青”,和取青染布的技术,她贪心的哥哥为多嫌钱,垄断了种青和取青的技术,不许她泄露秘密,善良的姑娘在劝说未成的情况下,被她的哥哥打得遍体鳞伤并关了起来,她设法逃出家门,将技术传给了村里人。因为青蝶曾在瀑布的上头修建了两口滤青的青池,后来,村里人为了纪念青蝶姑娘,就把这个瀑布叫做青蝶漈。

大白岩

大白岩是由一座弧形的石峰构成,它以白色为主,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炫人眼目。春秋二季,岩缝中或杜鹃,或枫树点其间,红白相映,艳丽异常,俨然一幅张大千笔下的神来之笔。大白岩高低二岩并肩挺立,所以又叫比翼峰。岩中有雄鹰窝、岩燕窝,常有雄鹰在其腹上盘旋。

小壶口瀑布

仓潭深达数丈,潭壁笔直如仓板壁,故叫“仓潭”。潭边的瀑布叫“仓潭雄瀑”,溪水奔腾直下,惊涛荡谷,很象黄河的壶口瀑布。

宜洋景区

百丈漈与水濂洞:水濂洞据说是孙悟空奉观音之命来保护鸳鸯时的住所。昔日宜洋武举张朝升举加来为宜洋村选八景时,就把洞外的百丈漈列为宜洋八景之一列—“漈水成烟”。形容此处的瀑布的水飘洒不知几千里,如烟似幻。人立于瀑布之下,只见一泓直泄,气势非常,给人以清溪之水天上来的感受。曾有诗云:“万绿丛中雪浪飞,惊涛荡谷似沉雷。潭边仰望千寻瀑,疑是游龙下翠微”。我国原有黄果树、连云港、雁荡山、武夷山四大小濂洞之称,有关专家认为应加上百丈漈水濂洞,并将它列为全国“五大水濂洞”之首。美丽的神话传说,与现实景观交缠在一起,自然和谐。从瀑布朝底下看去,云卷云舒,象极了一群白衣素裙的仙女笑闹着相携飘落九天。潭边林木森森,景致清幽,晴天时清晨至近午,阳光下,长虹卧波,气象万千,一瀑兼雁荡大龙湫之雄奇与小龙湫之灵秀。百丈漈丰水时,冲力极大,只一重瀑布;枯水季节,则形成三重瀑布,它与下方的青蝶漈之间不足300米,其间却多隔着六重瀑布,其中百丈漈与青蝶漈皆为百米高瀑,它的落差高达300多米。

金造桥

金造桥位于屏南棠口乡金造桥,是屏南境内第三长木拱廊桥,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6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桥长41.7米,宽4.8米,单孔跨度32.5米,桥面距水面高度12米,桥屋建15扇64柱,桥两岸古树参天,生态环境保护良好。[12]

惠风桥

又名黄宅桥、泮地桥,位于屏南县黛溪镇泮地村至康里村的古道中。桥为东南—西北走向,清康熙年间由僧熙春、郑茂老倡建,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建,1998年6月重修。桥长32.2米,宽4.5米,单孔跨度23.5米,桥面至水面高度12米。桥堍块石砌筑,桥面以杉木为梁,上铺厚木板。桥屋为11开间48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观音。重建时木匠为陈昌排、张鹤昶;石匠为郑邦意;择日为郑瑞气。1998年重修时缘首为郑家蜂、郑保雄、郑家煌、郑昌招。桥两岸地势陡峭,河中急流险滩,把桥衬托得更加雄伟。

清晏桥

清晏桥位于屏南县熙岭乡前塘村至棠口乡祭头村古道中,因地处深山峡谷而名。桥为东西走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鼎建,是该县截至2013年维护尚好的一座折线型木拱廊桥。桥长26.4米,宽4.5米,单孔跨度21.8米,桥面至水面高度13.45米。桥堍以块石砌筑,桥面以杉木为梁,上铺厚木板。桥屋建11开间48柱,九檩穿斗式构架,悬山顶。桥中设神龛,祀观音。

迎风桥

迎风桥又名陆地桥,位于陆地村尾,东西走向,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光绪三十年重建。桥长29米,宽4.25米,单孔跨度13.8米,桥面距水面高度8米。桥屋建8间36柱,九檩穿斗式构架,较残破。柱较大,直径达30多厘米。桥堍为毛石砌筑,现桥底水量少。陆地桥附近有建元道光三年的母狗平梁桥----宝塔桥及建于清咸丰四年的夫人宫。

千乘桥

千乘桥位于棠口村水尾。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秀才周大权等人再次募建。南北走向,全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高度9.7米。东有石阶40级,西有15级。一墩二孔,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每孔跨度27.5米。桥屋有24间99柱,悬山飞檐翘角顶,桥中设神龛,祀五显灵官大帝。两边有条板椅,供行人憩息。两旁尚存档风板,以御风雨侵袭。建桥主绳宁邑张成德、张成来,副绳宁邑何开发、何奶兴;石匠宁邑张成送。距桥十米处有清乾隆四年(1739)的石坊一座及八角亭、林公庙、祥峰寺和两口龙井,附近还树有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千乘桥若长虹卧波,雄伟秀丽,桥志铭中“架木凌空,上拟虹横百尺;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该桥的最好写照。

万安桥位于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原名“龙江公济桥”后改称“彩虹桥”,现称“万安桥”。据《玉田至略》记载该桥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917历史。清康熙47年遭火焚,乾隆7年(1742年)重建,后历代都有修葺。1990年10月9日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安桥为五墩六孔木拱廊屋桥。桥长98.2米、宽4.7米,舟形墩,不等跨,最短拱跨为10.6米,最长拱跨为15.2米。桥屋38开间、用柱156根,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侧设木凳。正中桥墩上有一嵌入桥墩的石碑,碑文云:弟子江积舍钱一拾三贯谷三十二石,结石墩一造,为考妣二亲承此良因,又为合家男女及自身乞保平安。元佑五年庚午九月谨题。桥东端有10级石阶,桥西端有36级石阶,桥屋内檐下有13幅楹联。桥西北建有重檐桥亭。穿斗式梁架飞檐走梭,顶盖双披青瓦,工艺堪称巧夺天工,气势雄伟,古朴端庄,不愧为中国古木拱廊桥之最,对研究古桥梁建筑具有重大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