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特区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完善我国经济特区制度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务求实效”为原则,通过在一定的区域内设立特殊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旅游产业的超常发展。
旅游经济特区与其它经济特区相比,有四个方面的区别:一是旅游经济特区是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具体目标,其发展的方向十分明确;二是旅游经济特区的设立依据是旅游产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其基础重在旅游;三是设立旅游经济特区除了要考虑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区位等因素外,还要对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特别是要考虑旅游的发展潜力。旅游经济特区不是“扶贫特区”,也不是“开放特区”,既不强调“扶强”,也不强调“扶弱”,而是重在一个“潜”字,即发展潜力。四是旅游经济特区的政策支持主要是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
3、主要特色:旅游经济特区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其“特”色。
①是区域划分要“特”。旅游经济特区虽然也要划定一定的区域,但它不是一级行政区域,不能完全与行政区域划等号。
②是管理体制要“特”。旅游经济特区的管理体制不能照搬一般行政区的管理体制,不能搞“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而是要本着“灵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来构建其行政管理体制。其管理体制可以是经过批准的具有一定级别的行政管理机构;也可以是区域内相关机构共同协商确定的协调、合作机构,如区域联盟、区域旅游协调委员会等。
③是扶持政策要“特”。首先,国家把旅游经济特区的设立纳入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要像当年设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一样,出台国家宏观层面的特殊经济扶持政策,如财政支持、税收支持、基础设施支持等;其次,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与现状,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如规划支持、线路支持、项目支持、景区景点的评定支持等;第三,旅游经济特区所涉及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也要出台相应的特殊政策,如人、财、物的支持,无障碍旅游的支持等。
4、设立步聚:旅游经济特区只设国家级的,省、市、县三级不另设。国家级旅游经济特区的设立由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考察,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旅游专家建议第一批在我国设立10个旅游经济特区,然后再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到20至30个,最多不超过30个。
5、旅游专家主张第一批设立的10个旅游经济特区是:
(1)海南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包括海南全省及北部湾、南海等部分海域和临海城市,该特区的推介重点是海岛旅游和海上旅游。
(2)环渤海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包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环渤海地区,北京也可包括在本区域之内。其推介的重点是历史文化和海上旅游。
(3)湘鄂西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又可以分为大湘西旅游经济特区和大鄂西旅游经济特区。其范围包括湖南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等五个市州和湖北的恩施、宜昌、襄阳、十堰、荆门、荆州、和神农架、随州这八个城市,其推介的重点是奇山异水和民族风情。
(4)台海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包括台湾海峡及其沿海的福建和台湾两省,其推介的重点是海峡旅游。
(5)香格里拉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的范围应包括云南、四川及西藏的部分地区,其推介的重点是神秘山水,传奇故事。
(6)新丝路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其范围包括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区域,其推介的重点是丝路文化、大漠风情。
(7)长江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以长江为纽带,其范围包括长江流域各省市区中临近长江的区域,其推介的重点是长江风光、文明走廊。
(8)黄河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以黄河为纽带,其范围包括长江流域各省市区中临近黄河的区域,其推介的重点是母亲之河、文明之源。
(9)“红色之路”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以长征开始至新中国成立,中央机关行走的路线为纽带,包括江西、湖南、贵州等省、市、区的部分区域,其推介的重点是红色征程、革命之路。
(10)“北国风情”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包括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区域,其推介的重点是北国风光,草原风情。
当然,对于首批10个旅游经济特区,也可以采取先每个省推荐一个,然后进行考察、筛选的办法确定。
国家级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喀什。
1、深圳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东省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国务院定位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
2、珠海
珠海,广东省地级市,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中国最早设立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
3、厦门
厦门,隶属于福建省,别称鹭岛,简称厦、鹭,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1],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4、海南岛
海南岛是中国南方的热带岛屿,面积3.54万平方公里,人口925万,岛上热带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蓝,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
海南省陆地主体,平面呈雪梨状椭圆形,长轴作东北—西南走向,长240千米,宽210千米,面积约3.54万平方千米,为国内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5、汕头
汕头,广东省辖市,经济特区,亦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粤东中心城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邻揭阳市,东南濒临南海。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
6、喀什
喀什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5个地区之一,驻地喀什市。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境内四季分明,光照长;总面积16.2万平方千米,辖1个市和11个县;2017年总人口464.97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经济特区
我国经济特区有哪些
我国经济特区是:广东省的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1、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
2、珠海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
3、厦门经济特区:1980年10月批准设立,面积2.5平方公里。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逐步实行了自由港某些政策。
4、汕头经济特区:中国七大经济特区中,最早成立经济特区的4个城市之一,全国著名侨乡,华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的中心,为粤东和闽西南出海的门户。
5、海南经济特区:中国七个经济特区中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6、喀什经济特区: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还是新疆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及传统经济的特色和精华。
7、霍尔果斯经济特区:两座小城紧紧依托沿海地区及内地先进生产力要素,广泛集聚优势,加快超常规发展,力争早日形成面向东亚、南亚、西亚、中亚乃至欧洲的核心发展区。
武当山经济旅游特区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境内,东有古城襄樊,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西接十堰市城区,北临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内的风景名胜多如繁星,灿如彩锦,尤其是群山逶迤的武当山,是集幽、奇、秀、美为一体的道教名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山水风光。四季景致各显特色,春天,山峦滴翠,繁花似锦;夏日,风雷激荡,云飘雾绕;金秋,层林尽染,金桂飘香;冬季,群峰素裹,山舞银蛇。
武当山是武当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其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宫阙庙宇镶嵌在峰峦岩洞和奇峰幽谷之中,布局巧妙、规模宏伟、技艺精湛,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宗教建筑的建筑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建筑的水平。
武当山以其独特的风韵与情趣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千百年沧桑的道教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神奇的武当武功、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虔诚的香客,传递着中国的古老的文化气息。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制定出“创世界知名风景区,建中国山水园林城”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一个让游客舒心、让投资者放心、百姓安心的旅游和居住环境,近年来已对景区环境、保护、建设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规划,景区景点及公路沿线进行了全面的绿化美化,对游路及配套设施进行了全面修复和完善;武当商城步行街、武当山旅客中心、五假日酒店、民俗文化村建设工程、武当文化广场及武当博物馆、武当演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全面展开……
武当山特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教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特区人的景区意识、文明意识和旅游意识进一步增强。
武当山特区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武渝铁路、襄渝铁路、汉丹铁路、汉十公路,横贯特区;毗邻老河口和襄樊两机场,随着火车提速及十堰空港的建设,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邮电通讯已实现了传输光纤化、长途自动化,可与160个国家和地区直拨电话。
目前,武当山特区是中国4a级旅游区、风景名胜区、中国重点宗教活动开放场所和中国武林之乡,1994年武当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亘古无双胜境地,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如今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宽博的胸怀,笑迎四海客,诚招五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