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旅游开发区 潍坊杨家埠门票

湖州杨家埠属于哪个区

织里镇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

地处吴兴区东北部,东与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相邻,东南、南与南浔区南浔镇、旧馆镇接壤,西与八里店镇毗邻,西北连接环渚乡,北濒太湖与江苏省苏州市隔湖相望,镇人民政府距吴兴城区8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35.0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织里镇户籍人口为76225人。

明代,属常乐乡,隶属乌程县;1999年10月,轧村、漾西、太湖3个乡并入。截至2020年6月,织里镇辖25个社区、4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东湾兜社区吴兴大道155号。

交通运输

织里镇境内有沪渝(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26千米,双向6车道,有织里1个出口,通往江苏省吴江市,上海市,安徽省宣城市,重庆市。冲聂线国道过境,境内长26千米;县乡(镇)级公路7条,总长63.52千米。境内通航河道1条,总长26千米。

2011年末,织里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3千米,道路铺装面积0.24平方千米。镇区桥梁21座,总长度2.2千米。镇区公交汽车线路6条,运营里程达14千米,年客运量30万人次。

潍坊杨家埠门票

1.潍坊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门票的价格

作为一处集娱乐、旅游和文化于一体的景点,潍坊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门票价格是肯定离不开的话题。根据官方信息,目前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门票的价格为每人120元。但是,季节和活动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门票价格,建议游客在前往之前查询官方信息或咨询景区工作人员以获取最新门票价格。

2.景点介绍

潍坊杨家埠民俗大观园是一处展示传统民俗文化的综合性景点。景区内有传统建筑、演艺表演、手工艺制作等多个展示区域,让游客沉浸在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中。其中,古建筑群是景区的主要特色,有古典园林、天井巷、九曲桥等多个建筑景点,是游客领略古建筑风韵、观赏民俗文化的绝佳之处。

3.周边环境

杨家埠旅游开发区 潍坊杨家埠门票

景区周边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游客可以在休闲娱乐之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而且,景区周边还有多个知名景点,如魏公村、青州古城、金寨山等,可以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的魅力。

4.注意事项

前往潍坊杨家埠民俗大观园旅游时,游客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请提前查询官方信息或咨询景区工作人员,避免因门票价格、活动时间等问题导致旅游行程受阻。

在景区内,游客需要爱惜古建筑、文物等历史遗迹,不得随意损坏或移走任何物品。

请勿随地乱扔垃圾或破坏景区环境,维护景区的整洁和美观。

在观看演艺表演时,游客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或造成危险。

游客需尊重当地民俗文化和习惯,不得擅自破坏或干扰当地居民生活和社会秩序。

5.总结

潍坊杨家埠民俗大观园是一处集传统民俗文化、旅游和娱乐于一体的景点。其中,古建筑群是景区的主要特色,而周边的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景点更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游客前往景区旅游时,需要遵守景区规定,注意旅游安全,发扬文明旅游的好行为。

潍坊杨家埠景点介绍

营业到晚上十点关门。

杨家埠村位于山东半岛北部,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寒亭区,全村320户,1142口人,辖地18.2平方公里,耕地1764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属东亚季风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明古槐与明古屋闻名遐迩;木版年画、风筝誉满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是重点开发地段。最先兴建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为仿古建筑,四合院结构。内有杨家埠木版年画陈列馆、杨家埠风筝陈列馆、民俗院、婚俗馆。到这里可以亲手扎制风筝、套印木版年画,也可以放风筝、坐空中缆车等。

潍坊杨家埠的简介和历史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与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的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寒亭南三华里的杨家埠村,从业者多是杨氏家族后裔。据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多年的认真挖掘和考察,初步查清以下几点:一是根据杨氏家谱(寒亭档案馆收藏)所载杨氏一族原籍四川成都府梓潼县,自前明洪武年间迁浞水西岸。隆庆二年因水患变迁西埠(现西杨家埠村址)。又据《寒亭地名志》考,西杨家埠是杨氏迁入和建村,故杨家埠年画起源应不早于杨氏迁入建村。二是据杨氏家谱记载,在明代已建立起了大顺、长兴、吉兴等十多家画店。三是杨家埠木版年画早期的情况已很难考究,从现有的实物如杨氏宗谱可查的明隆庆二年复迁西埠立村开始至今430多年。到明末清初已发展到相当规模,生产的年画以门神,灶王为最多。如大顺画店,在嘉庆年间就逐渐定向生产发展,到道光年间,大顺以印制东北群众需要的“大门神”(一整张纸一幅)出名,被称为关东庄,还有专印“门神”的莒州、沂州庄,印“灶王”的胶州庄等。杨家埠木版年画在发展过程中,若干代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吸收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丰富营养,根据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欣赏习惯,适应木版套色和手工操作的生产方式,不断成长,使其日臻成熟。

传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多为艺人自画、自刻、自印,形式有小横披、方贡笺、福子灯、花瓶及各种神像等。清乾隆、嘉庆年间,创作有《男十忙》、《女十忙》等反映当时生产劳动的年画作品。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了反映政治、风俗、讽刺、幽默、故事、戏曲、花鸟等方面的题材,如《义和团》、《炮打日本鬼》,庙会风俗画《四月十八》、《瞎老婆踏了豆腐担子》、《打婆婆变驴》和《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天下地理图》、《天下帝王图》、《四岳图》等作品。这时,年画体裁繁多,一户农家院落从大门到炕头,从粮囤到牛棚,都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年画供张贴。

清咸丰年间,天津杨柳青半印半画年画传入,逐步与杨家埠年画相融合,拓展了杨家埠年画的创作风格,丰富了内容,增加了品种,成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的组成部分。

1862年至1908年(清同治初年至光绪末年),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极盛时期。西杨家埠画店已达100多家,附近十几个村庄也兴办了画店,生产各种年画200多种,每年来往于西杨家埠的画商小贩多达5000人左右,产品除销往山东各地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东北等地,有的画店还到外地开庄卖画。此间,出现了专业性经营的画店,如专供东北销售的大门神画店“东大顺”被称为关东庄,有专管戏曲年画的西路庄和专印“横披”、“洋条子”、“灶马”的胶州庄等。

民国初年,西杨家埠画店160余家。1922年后,石印年画和月份牌年画兴起,杨家埠木版年画销量顿减。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多次到杨家埠烧杀抢掠,集市被封,百余家画店停业。到解放前夕,杨家埠木版年画已被破坏殆尽。

1951年11月,山东省年画工作队,为贯彻中央文化部、国家出版总署关于加强年画工作的指示进驻杨家埠,举办新旧年画展览,与艺人共同创作歌颂新中国和土改运动的新年画,帮助恢复印刷生产,并成立杨家埠年画改进筹备委员会。

1952年10月,华东文化部和山东省文化局组织17人的年画工作队,在东杨家埠召开山东省年画工作会议,潍坊、青岛、济南、徐州等地年画艺人,年画业代表及政府代表共41人参加。会议就年画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正式建立了“杨家埠年画改进委员会”。同年,组织年画生产互助组16个,印刷新年画40万张。

1953年至1958年,山东省文化局、山东省文联多次组织美术专家、学者和年画工作队到杨家埠调查研究,进行年画改革、创新活动,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3年建立“杨家埠木版年画社”,后因开展“文化大革命”,年画生产停止,年画资料、原版大部被毁。 MOJ\5Kz!%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文化部艺术处负责人华君武提出“要恢复潍坊民间木版年画”,并建议组织创作晋京展出。

1977年7月,省文化局派专家到潍坊举办年画学习班。同年12月,山东省文化局组成山东潍坊年画晋京展出小组。

1978年2月4日至26日,年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作品126件(157幅),其中,昌潍地区的作品74件(97幅)。文化部长黄镇亲临审查,中国美术家协会华君武、文艺理论家王朝闻以及臧克家等观看了展出,并给予很高评价。文化部还邀请了44个国家的驻华大使、代办、公使、参赞100多人参观了展览。《美术》杂志社、中国美术馆分别邀请在京的年画工作者、美术家、美术理论家和报刊记者进行座谈。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为此发表了消息、评论和作品。《美术》杂志专刊介绍了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山东潍坊年画》。在京展出结束后,又去四川、上海、浙江、南京进行巡回展出。最后,27件年画作品被文化部对外展览公司选作出国展品。

1978年恢复“杨家埠木版年画社”。年画社对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和恢复工作,并采取办学习班和以老带新的办法,培养画、刻、印、裱等人才,当年印刷年画70万张。

1979年,“杨家埠?木版年画社”改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1980年1月30日至4月10日,举办天津杨柳青、潍县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三地木版年画联展。联展以三地新作品为主,另有部分历史资料,共185件。其中山东新作品51件。历史资料14件。 4月7日至10日,在苏州召开年画学术讨论会。《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美术》杂志发表了画刊和消息。

1985年,研究所搜集画样280多种,原版200余套,编辑了《杨家埠年画原版资料选》、《年画缩样》第一、二集及合装成册的全色版线装本和线版线装本,销往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瑞典等国共16万套。1979年至1985年,到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考察参观的日本、美国、法国、丹麦、瑞典、澳大利亚、奥地利、印尼以及非洲国家的友人30多批,百余人,港澳地区的“高山民艺”、“蔡和平有限公司”每年两次来杨家埠大批定货。

1990年,潍坊市文联、山东《美术》出版社、四川省群众艺术馆、成都市群众艺术馆、四川《美术》出版社、成都市年画研究会联合举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年画联展”,5月,在成都市开幕,并举行了一系列学术交流和考察观摩活动。7月,迁往潍坊市展出。展出期间,四川省年画艺术代表团在潍坊与同行举行了多项学术交流,并参观考察了杨家埠年画产地。

但是,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有可忧之处。一是年画题材缺乏新意,二是人才匮乏,如今除几位在世的老艺人,能系统并真正掌握木版年画技艺和精髓的接班人,几乎没有,而这将直接影响今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和生存。因此,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应尽快启动,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东省潍坊市的杨洛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