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打造乡村旅游:
一、农业高科技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人工培育的优势,挖掘开发新颖的农作物蔬菜园艺等新品种,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体现不同乡村旅游景点的差异性。
二、文化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乡村旅游的根本在于乡村文化及民俗特色。
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如形成乡村演艺、乡村农产品休闲旅游,实现引人、怡人、养人的目的。乡村与乡土当地文化想融合,深入挖掘村落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合理改造,用创意强化乡村旅游营销,用创意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消费。
三、景区依托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中,依托周边著名景点为特殊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游,乡村可以开创“政府+景区+乡村旅游”模式。
四、中心城市依托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其主要点是依托城市消费群潜力,发展周末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依托型旅游开发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周边的郊区乡村旅游为代表,包括:北京的民俗村、成都的农家乐、深圳的农场等等。
近几年乡村旅游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做大做强的却寥寥无几,很多乡村发展旅游业仅一两年就宣告失败。因此,如何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旅游景区,对于乡村经济持续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需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
乡村旅游的现状和问题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如下:
由于客源市场与供给市场的双向需求,无论哪种区位类型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结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旅游经济的附加也改变了农村单一经济的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壮大,结构优化,近年来,我国积极引导和培育了一批农、林、渔业的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餐饮、住宿、购物等综合服务的乡村旅游点。使旅游业充分切入农业,实现了与“三农”的直接对接,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的发展。
2、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集休闲与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新的时尚。我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发动和扶植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活动,利用乡村特有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产品。
3、设施逐步完善,我国乡村旅游区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均已具备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标志牌等硬件设施。交通道路问题也很大程度的得到解决。公路越来越平坦,极大的缩短旅游者在路上所耽误的时间。
云南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除了都市的喧嚣之外,还有乡村的满眼新绿和芬芳,在周末非常适合到乡村旅游,发现生活中的美丽,那么在云南有哪些乡村旅游景点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几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
昆明海晏村
时间的刻痕会变成故事的花纹,海晏村里充斥着细腻柔和的旧时。清风吹着滇池水簌簌作响。徐风阵阵,碧波悠悠,落日余晖穿过岸边的椰子树,在沙滩上摇曳生姿,长长的栈桥伸进滇池内部。
家长带着孩子近距离感受滇池清丽,享受“清风入海拽斜阳,日影乡愁一样长。”的落日微醺;也可以走进农家小院,尝尝传统菜肴老酱煮鱼的鲜甜;或是漫步古村落,感受一下这个古渔村丰富的历史文化。
位置:昆明市呈贡区大渔街道
玉溪禄充村
轻摇一叶扁舟划进碧波万顷,就可以感受“湿身”的酣畅淋漓,找回那抹遗失了很久的童年笑靥;随便坐在湖边的沙滩上打个盹,就可以邂逅一群美丽的荷仙,就可以圆一个美丽的梦??这里是玉溪禄充村。
禄充村背山面湖,青山绿水与民居交相辉映。村内古树成荫,人杰地灵,素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之称,古渡、老街、旧巷,漫步在村子青石板路上,会让你瞬间觉得在这路遥马急的尘世,还有一个地方能让人放慢脚步,感受到久违的乡愁气韵。
位置:玉溪市澄江县抚仙湖西岸
楚雄紫溪彝村
紫溪彝村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紫溪山的北侧,坐拥山湖美景,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交织,不仅有诗情画意的风光,也有烟火人间的滚烫。畅游彝村,如同行走在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里。村间小道千回百转、若隐若现,既有山乡之趣,又有便行之优。
位置:楚雄州楚雄市
文山坝美村
这里是现实中最接近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坝子里与山外的联系,靠的全是坝子东西两端这两个幽长深暗、流水不断的山洞,颇有《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感觉。
来到坝美,何不走下田地,放下世俗的束缚,把夏的勃勃生机装上行囊。伴奏着林间鸟鸣,穿过山坡,漂过河流,带着孩子与当地村民一起开启一天的农忙生活,去抚摸、去收获、去感知这座世外桃源的魅力。
地址: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
红河泸西城子古村
古村坐落在山坡上,沿山坡连成一片,你家的阳台就是我家的院子。村内巷道交错,庭堂深邃。隔远看就像一座城堡,令人震撼,这就是传说中的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土掌房。
步入村中,仿佛穿越进了动漫场景中,山坡上建着房屋,山坡下是一片平整的田地,水渠蜿蜒而过,周边是茂盛的密林。等春一到,连片的田地里种满了绿色农作物,与绿林交相辉映,将土黄色的“城堡”包裹在中央,可不就是动漫里的绝美治愈之景嘛!
地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
迪庆香格里拉雨崩村
雨崩村是梅里雪山朝圣的终点,一路上经幡摇曳,玛尼堆成群,无论是谁,来自何方,都会在此拂去身上的尘土,洗净心里的杂念。这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仪式的结尾,是寻得精神世界平静安宁的象征。
在雨崩,与雪山、草甸、森林、冰川、瀑布、湖泊为伴,与牛、羊、马、猪、鸡为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雨崩作为梅里地区最成熟的线路,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与孩子一起踏上这条虔诚的信仰之路,让难能可贵的经历成为孩子们心中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位置: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雨崩景区
丽江泸沽湖里格村
在泸沽湖北缘海湾内美丽的“里格仙境"里,人仿佛脱离凡尘,进入仙界。这里东西南三面环水,形成了以里格岛为核心的“里格湾”,左右青山环抱,湖岸逶迤伸展,阡陌纵横,田园万顷。
远处若隐若现的木屋炊烟袅袅,身着红衣白裙的摩梭姑娘划着船在草海里穿梭,悠扬的“啊哈吧啦”民歌在耳畔久久回荡,有人说泸沽湖是被世俗遗忘的隔世仙境,也有人说是中国最后的一片神秘净土,不妨与孩子一起走进泸沽湖这个神秘世界,探寻“东方女儿国”。
地址: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
大理双廊村
双廊坐落于大理海东,是观赏苍山洱海的绝佳之地,这里苍山如屏,洱海若画,苍洱风光尽收眼底。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名山胜水及人文景物丰厚,临水一带有红山景帝祠、民族文化一条街、双廊魁星阁、凤浪箐溶洞等,这些沿湖自然景观与洱海粼粼波光相映成趣。
除了自然风光,这里民俗风情浓郁,既有服饰、方言、饮食的传统特色,又有以青砖、白墙、淡墨画为主的民族民居,还有特色民族节日、民间故事传说等艺术文化,一定会让您和孩子流连忘返。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洱海东岸(距下关50公里)
怒江茶腊村
山峰夹江而立,江水顺山势急转,峰回路转之后,在峡谷中凸起一块平地,这便是茶腊。当地的民居多以石板盖顶、圆木做墙,星星点点散落其中,百年来村民种植的核桃树早已郁郁葱葱、曲径通幽。
民居和绿树掩映下鳞次栉比的水磨坊,少了多余的雕凿,凸显天然之美。水磨坊的那份厚重、那份恬静、那份底蕴、那份亲近,为古老的乡村平添了几分独具特色的魅力,
它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承载着人们深沉的思想,静待你的到来。
地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普洱南本傣寨
“在那美丽的翠云下面,有一个流着古老神泉的村庄,它那水一样的名字,叫做南本哎......”这首歌是对南本傣寨的真实写照。南本傣寨是思茅区龙潭乡最南边的一个自然村,村内完整保存了许多傣文、傣语、傣锦等傣族传统文化、技艺,至今还保留着祭_节等傣族传统习俗。
南本周边大片稻田、茶园、咖啡园,家长和孩子可深入田间小路游览,在稻田里劳作、采茶、采咖啡,体验一下田间的农耕乐趣。寨子周围古树成荫、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一站式满足亲子乡村游的所有幻想!
地址:普洱市思茅区南本
西双版纳曼远村
曼远村是西双版纳的传统古村落之一,它像是藏在深闺的一片净土。这里古老而神秘的_山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再加上寂静的原野环境,会让你觉得,这里就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完美结合,呈现出中国乡村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走在村中,寂静的原野环境和古朴的傣家竹楼,随处可见的参天大树和热情淳朴的傣家人,构成一幅原汁原味的傣家风情画。一间屋,几条狗,几亩地,几个人??在田间地头呼吸着新鲜空气,吃着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仅重现你儿时记忆的乡土生活,也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地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年3月26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交流会在南昌举行,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张天佐介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正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根据农业部对全国13.5万家典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农民占其从业人员的92.4%,其土地产出率每亩接近12000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认为,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但报告分析认为在各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我们的报告是国内第一份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系统阐述的报告,现具体介绍其中的三种:
一、个体农户经营模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个体农民经营模式是最简单和初级的一种模式,它主要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农民自出经营,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景点),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通常呈现规模小、功能单一、产品初级等特点。通过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通过手工艺、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目前,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的“农家乐”就是这一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如湖南益阳赫山区的“花乡农家”和内蒙乌拉特中旗的“瑙干塔拉”,通过旅游个体户自身的发展带动了同村的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