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选题
旅游管理论文选题首先要从一个行业涉及的大板块划分人(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物(旅游产品、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模式(获客模式、营销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从旅游的六要素来划分——食住行游购娱;从旅游的过程划分——旅游动机、旅游行为、评价体系等。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旅游管理论文研究方向有哪些
比较好写的旅游管理专科论文题目
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特点研究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结构与考核标准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分析
4、试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5、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策略--以百色学院为例
6、“旅游管理专业”新型三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以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为例
7、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9、谈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0、旅游管理专业野外综合实习项目教学设计
11、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软件队伍”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一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关于生态旅游的论文题目
浅谈旅游文化的内涵挖掘
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国内旅游信息系统研究概述
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期
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项目评价
海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的选择研究
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几个概念辨析
基于旅游伦理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游资源的思考
论旅游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
基于旅游者角度的中国旅游区划分研究
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
旅游地调整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特种旅游的种类及特点初探
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研究
"红色旅游"的问题与出路
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从概念到内涵
现代旅游动机分析
浅议生态旅游与旅游地学
旅游场平衡研究
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风险分析和管理
论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开发
上海都市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休闲时代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的辨析
旅游经济与旅游伦理相关性分析
旅游动机及其激发
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分析
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关系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论文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密切相关。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培养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同时,应注意帮助大学生调整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全文如下:
【摘要】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的途径: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行为有关的消费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教育;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引导路径
大学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对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估评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消费心理描述消费者内部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消费行为反映消费者外部的行为举止,是外显的。同时,消费心理又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支配着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根据消费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则是满足消费心理需要和实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过程,反映消费心理的状态和活动过程,根据消费行为可以分析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又反映了消费心理。
在研究消费心理的过程中必然要研究消费行为,而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也必须分析消费心理,所以合称为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项目
1、基本生活学习消费
包括餐饮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等。此费用是大学生必须支出,用以维持和保证正常生活。学习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如买书、音像物品等支出。此项的支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出。
2、旅游、上网、休闲消费
旅游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电脑、手机、上网卡消费;再就是是服装、生活用品消费。
3、人情、恋爱消费
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交往的支出。主要包括同学各种聚餐、生日礼物、恋爱消费等支出。
4、考证费用、投资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
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如人际交往消费、学习知识消费、娱乐消费等;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需求强度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不同导致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多样性。
2、大学生消费的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主导性是大多数大学生是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需要,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合理性是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
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当代大学追求自我价值,思维敏捷、灵活,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化生活,显显示自我个性。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上。网络上消费。如大学生网购,新颖的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可以满足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有选择的消费,充分地表现自我。
4、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
从众、攀比和对追求品牌时尚也都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许多大学生只为了享受或时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对物质欲望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与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目标。
5、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较大
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家庭状况的影响。富裕家庭学生消费水平高,个别学生极高。处在贫困线的同学还在为生活学习费用伤脑筋,出现消费两极化。
大学生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就是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男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女生则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象,在服装、穿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在保障平常学习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在择业应聘、考试、培训、购买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较大。
6、不平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平衡;
四、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备可塑性。因此,社会风气或学校环境都使他们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不良思想、文化的出现。网络与媒体的多样性与弊端;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享受主义炫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消费心理滋生。
2、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育,品德教育缺失。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不良的校园消费环境如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消费等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影响
家长自身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对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对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不够。
4、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消费的主体,大学生消费中的问题,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
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思维能力不足与性格的不成熟是造成不良消费的主要原因。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和误导时无抵御能力。从而出现攀比性、从众性、享乐性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问题。
五、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建议
1、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应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风尚,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形成提供保障。社会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心理与行为。
2、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消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消费心理危害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