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旅游
这事儿没那么绝对,不同信仰和宗教的人散落在世界各地,所以你去哪里都可以的~你只要在餐馆点餐时说明忌讳,他们会有推荐的,或者直接做素食主义者。
少数民族旅游景点推荐
1.黔东南州,苗族侗族,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和最大的侗寨,有独特的吊脚楼、于风桥和鼓楼。它像一首天籁般的侗歌,有耀眼的刺绣、银器、蜡染等等。
延边,朝鲜族,吉林省延边,位于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以延吉为首府,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延边浓郁的韩国民族风情是其特色之一,韩国的饮食、艺术、服饰等。也是游客来到延边一定要尝试的。云南红河哈尼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南亚热带风光秀丽,民间文艺多姿多彩,民族风情浓郁,名胜古迹独特,传统工艺独特,西南有哀牢山和红河,东北有南盘江流经,自然风光迷人;
4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云贵高原上的东西两座名山环绕着西双版纳,山与山之间是片片平地,也就是大榕树环绕的凤凰竹和傣族寨子。
适合冬天旅游的景点排名?
中国冬季十大旅游景点:新年之际2016年美国国庆假期排行榜冬季十大旅游景点由网友投票选出的包括黑龙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海南三亚亚龙湾、湖南湘潭盘龙大观园、安徽黄山风景区、江苏南京汤山温泉、四川九寨沟、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云南丽江古城、浙江杭州西湖、福建厦门鼓浪屿。
当然,这s哈尔滨,哈尔滨。它冬天是冰雪的世界。它它很美。
松花江,防洪纪念塔,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有亚布力滑雪场和向雪。
还有广西北海。冬天北海旅游挺好的,气温也不错。它海滨银滩和老街值得一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旅行爱好!
因为我们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很多地方都适合冬季旅游。比如哈尔滨冬天有冰雕艺术,尤其是晚上,生动漂亮。如果天气太冷。可以去三亚和海南,那里天气晴朗,水温适宜,可以尽情游泳。如果想去不冷不热的地方旅游,可以去上海、杭州、苏州,那里的风景依然如画。
回民和汉族的风俗有什么不同
回民的葬礼有许多的讲究,由于他们信仰的是伊斯兰教,葬礼是按照伊斯兰民族的传统形式举行的,具体情况和汉族有许多不同,他们的葬礼是在清真寺里进行的,女人是不可以去墓地的,因为我是汉族,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曾经参加过他们的葬礼活动。
回民的美食有哪些
1、日常食品
居住在城市的回族,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制牛羊肉泡馍,或烙饦饦馍配炒咸菜吃,或配腊牛羊肉吃,还有的老人喜欢配炒花生米吃。午餐吃牛羊肉泡馍的人也较多,还有很多家庭喜欢吃饦饦馍配炒菜。炒菜一般也较简单的家常菜,如莲花白炒肉、芹菜炒肉、醋溜土豆丝、醋溜西葫芦、辣子炒咸菜、炒辣子酱等。晚餐大多数都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碎面、长面、捞面、笼面等,也吃饺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饼等。
散居在各地农村、山区、牧区的回族,其饮食习俗多受居住地的影响。例如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民,以土豆、荞麦、莜麦、糜子、豌豆为主食,新疆阿尔泰地区回民吃马肉和奶食品,米面食品退居次要地位,这显然是受哈萨克饮食习俗的影响,居住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西藏一带的回民,主食与藏民一样,吃青稞、豌豆、三餐离不开糌粑和酥油茶。西北地区农村的回族饮食,最有特色者当属民间宴席。“九碗三行”就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举办婚丧礼仪活动中,多用这种宴席招待众多的客人及亲属。
从总体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其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都是无与伦比的,显示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据统计,回族饮食中,面食品种达60%多,而其他品种中,也或多或少地运用到面粉。拉面、馓子、饸饹、长面、麻食、馄饨、油茶、馄馍等等,经过回族人的制作,都会成为待客的美味佳品,甚至外国人也是一吃为快,好不留恋。
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和阿拉伯穆斯林喜欢吃甜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阿拉伯穆斯林妇女生下小孩后,用蜜汁或椰枣抹入婴儿口中,才开始哺乳;宁夏回族婴儿出生后,也有用红糖开口之俗。回族著名菜肴中,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里脊等。米面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如凉糕、切糕、八宝甜盘子、甜麻花、甜馓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饼、糊托等,宁夏回族还把穆斯林的传统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调制面团时,给里边加入蜂蜜、红糖等。
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菜比重很大。回族特别喜爱吃牛羊肉,这和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有关。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鸡鸭鱼等肉,禁戒猪驴骡及凶禽猛兽之肉。刘智在《天方典礼》中说“饮食,所以养性情也”,“凡禽之食谷者,兽之食刍者,性皆良,可食”,又说“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伊斯兰教所倡导的食物,都是佳美的食物。所谓“佳美的食物”,马坚先生解释说,就是纯洁的、可口的、富于营养的食物,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观形象、鲜香的嗅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以羊为例,性情温顺,自身洁净,其肉美味可口,同时还对身体有滋补食疗作用。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经常食用羊肉,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
2、日常饮品
回民最喜爱的传统饮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饮料,又是设席待客最珍贵的饮料。茶是回族人民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西北东北或西南,也无论是城市乡镇或农村,只要到回族家做客,热情的主人都会首先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酽茶。回族很讲究茶具,不少回族家庭都备有成套的各式各样的茶具。过去煮茶或沏茶所用的壶,一般都是银和铜制做的,形式多样,别具一格,有长嘴铜茶壶、银鸭壶、铜火壶等。现在沏茶一般都用瓷壶、盖碗或带盖瓷杯,煮茶多用锡铁壶,夏天讲究用紫砂壶。
盖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始于唐代,相传至今,颇受回族人民喜爱。盖碗茶由托盘、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三炮台”。每到炎热的夏季,盖碗茶便成为回族最佳的消渴饮料;到了严寒的冬天,农闲的回族人早晨起来,围坐在火炉旁,或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馓子,总忘不了刮几盅盖碗茶。
回族人还把盖碗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逢古尔邦节、开斋节或举行婚礼等喜庆活动,家里来了客人时,热情的主人都会给您递上一盅盖碗茶,端上馓子、干果等,让您下茶。敬茶时还有许多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打开,放入茶料,冲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做表示这盅茶是专门为客人泡的,以示尊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主人根据客人的年龄、辈份和身份,分出主次,先把茶奉送给主客。
喝盖碗茶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一则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二则是促使冰糖融解。刮盖子很有些讲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每刮一次后,将茶盖呈倾斜状,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茶碗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主人敬茶时,客人一般不要客气,更不能对端上来的茶一口不饮,那样会被认为是对主人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