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一日游作文 颐和园一日游作文

本文目录

  1. 游颐和园作文500字
  2. 颐和园一日游作文
  3. 描写颐和园风景的作文
  4. 颐和园一日游最佳路线图颐和园一日游作文

游颐和园作文500字

上午九点钟起床,收拾一下,买了瓶水,打印了地图,就直接去了颐和园。到那里以后,差

不多

10

点钟,

从南如意门进了园子,

先去转西堤,

感觉风景还不错,

昆明湖的水碧波荡漾,

太阳也不是那么热,湖面漾起的微风让人感觉很舒服。

由于风景不错,在那里耗了近一个多小时,

11

点半的时候,才到著名的长廊,那里的画很

多,人也很多。画画的很细腻,但看不懂。就直接去了万寿山,在佛香阁买了门票,开始爬

山。万寿山不高,还不到

60

米,但中午西堤耗了一会儿,爬的时候已经有些费力。终于到

了佛香阁,八面四檐三层,琉璃瓦,雕梁画栋很漂亮,从上面看昆明湖,视角很好。但是人

非常多,从排云殿到佛香阁,一路全是人,大家都挤在这里。佛香阁里面很暗,是一个千手

观音的雕像,拜一拜,买了一个带我名字的护身符,继续往上走,到了智慧海,这里是全园

的最高处,

里面是观世音的雕像,

看上去跟西游记里的差不多,

北京颐和园一日游作文 颐和园一日游作文

拜一拜,

人很多,

就出来了。

到了最高的地方,

就该下山了。

我看了下地图,

决定从东面下山,

这样就可以去参观一下仁

寿殿,

下山的时候正好路过乐寿堂和玉渊堂,

乐寿堂是慈禧住的地方,

玉渊堂是光绪住的地

方,后面是皇后住的地方,随便看了一下就出来了。下山到了仁寿殿,皇帝办公的地方,结

果正在整修,包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到,看看表,还不到四点,便从后山又绕了回去,

到了谐趣园。

谐趣园是一个仿苏州园林样式建的园子,

有山有水有林,

号称一步一景,

我在里面里面围着

走廊转了一圈,

审美观念太差,

看不出彩来,

只感觉树木和建筑物搭配很好,

园子建的别致,

紧凑。除了谐趣园,绕后湖往西走。后湖很安静,人也不多,树林茂密,和万寿山前开阔的

视野恰好形成了对比。说是湖,其实就一条小河样子,弯弯绕绕,过了几个桥,就到了须弥

灵境址,一个仿西藏样式的建筑群落,从山下望山上看去,好像布达拉宫一样。爬上去,到

了香岩宗印之阁,进去以后,中间有三尊佛像,中间的是释迦牟尼,右边是药师佛,左边是

阿弥陀佛,两侧分别排列着十八罗汉。里面很暗,佛像很大,很威严,而且不准拍照。见佛

拜佛,放下手里的东西,双手合十,虔诚的拜了三拜。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观世音

是释迦牟尼的弟子,

却被放在了全山最高的庙里,

释迦所在的这个庙,

恐怕比佛香阁那个还

要低。

看来这毕竟是慈禧太后修的养老院,

所有的建筑还是要按她的意思来办。

插一句,

武大帝里有一句话,子弱母壮,必乱天下,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大权独揽,还挪用海军军

费修建自己的园子,真是应了这句话啊!

从后山继续往西走,

就到了苏州街,

听导游在那里讲,

乾隆皇帝下江南,

喜欢上了一个小尼

姑,把她带了回来,为了讨好她,在园里修了个苏州街,让她进去买东西。苏州街又要收

10

元门票,没时间了,就不去了。再往前走,又回到了界桥,就是千湖跟后湖分界的地方,

这回不走西堤,

去看更西面的两个湖。

去西湖之前,

还要经过一大块地,

好像叫织耕景图景

点,

这个景点,

在我从网上下的颐和园游览资料里都没有提到,

我在里面转了一下,

主要就

是一个走廊,墙上有石刻的字画,画的是春耕啊,插秧啊,等等,还有为图配的诗,诗没仔

细看,字写得很好,风格不一,显然是好多书法家的作品,介绍上说,乾隆皇帝找工匠花了

三年时间,才刻出这堵墙了,可见其价值。里面还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乾隆的题字,织

耕景图,周围有诗,历经风吹日晒,已经看不清楚。满族本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建个

园子也要突显其重视农桑,出乎意料。

再往前走是西湖,

不只是地图错了,

还是我走晕了,

总感觉地图跟实际路线对不上。

只管走,

西湖中间有个环岛,

被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了,

上不去,

可以看到一只野鸭在湖面上飞来飞

去,想找鱼吃。西湖前面是另外一个湖,中间的小岛也不让上,湖里有几个人在里面游泳,

只露个头在湖面上,

远远看去像野鸭一样,

还有人在钓鱼。

这时候已经将近六点,

周围的游

人已经不多了。

现在只剩下一个景点了,

十七孔桥和南湖岛,

我已经累得快走不动了,

坚持一下,

就快到了。

又走在昆明湖岸边,

太阳就快落山了,

余辉抛洒在湖面上,

西堤的柳树和背后的山景融为一

体,鸟儿也出来了,在天空飞来飞去,微风袭来,非常舒服,我感觉这才是颐和园最美的时

候,

简直美的不得了,

最累得时候看到的竟然是最美的景色!

上了十七孔桥,

太阳已经落到

了山后面,

很多很多燕子从亭子里飞出来觅食,

南湖岛的风景很好,

只是天色已渐渐暗了下

来,我就匆匆的从新宫门出来,坐公交车回去了。回到学校也差不多

9

点,刚好一整天的

时间,很累,也很舒服。只有一点教训,下次再出去转,一定不能穿凉鞋,要穿旅游鞋。

颐和园一日游作文

北京一日游:颐和园

昨天,我和妈妈去北京的颐和园游玩。

我们经过长途颠簸,随着拥挤的人流,终于走进了颐和园。

进入颐和园,我第一眼就看见了一座高大雄伟的大门,门中间写着两个字——“旭延”。绕过这座大门,就看到一望无际的昆明湖。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轻轻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走着走着,我们还看到了荷花,一枝枝荷花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清香,伴着夏日的凉风,阵阵飘来,沁人心脾。

随后,我们来到了有名的长廊,我了解到这里的长廊有七百多米,分成了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十分迷人。长廊两旁栽着许多侧柏,这些侧柏都非常高大粗壮,像士兵一样,保护着颐和园。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佛香阁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耸立在半山腰上,一个个建筑无与伦比、巧夺天工。

时间不多了,我们就坐着画舫来到了十七孔桥上,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石柱上有小石狮子,石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个是完全一样的。

这样的景色,让我们赞叹不已,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描写颐和园风景的作文

颐和园的美景

冬天刚过,春姑娘就迫不及待的走来,今天我走进了初春的颐和园。

我来过许多次颐和园,我见过夏天的颐和园,也见过冬天的颐和园。初春的颐和园不向夏天的颐和园那样花红柳绿,鲜花盛开,更不向冬天的颐和园那样白雪皑皑,初春的颐和园有着自己独有的美丽风景。

首先,我们来到了大殿。初春的大殿很宁静,它不同于夏天那热闹非凡的大殿。许多树木都刚刚发芽,只有那挺拔的松树绿油油的,在树木之中很显眼。有黄有绿的树木,衬托着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墙壁,显得格外美丽。

绕过大殿,我们来到了那美丽的长廊。长廊的座椅上一个人也没有,长廊里的游人也格外的稀少,十分宁静,音箱里播放的音乐听着十分清晰。长廊两侧的树木随风摆动,彷佛听到了优美的音乐,在翩翩起舞。初春的长廊彷佛像一条沉睡的巨龙卧在万寿山和昆明湖之间。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就修建在半山上,我们顺着楼梯登上了佛香阁。佛香阁的两侧长满了翠绿的柏树和许多含苞待放的玉兰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遥望昆明湖,洁白如玉,上面还接着冰,湖中的小岛上也长满了翠绿的柏树,真是“白银盘里一青螺”。湖边的柳树刚刚发芽,带一点淡淡的绿色,柳树随风舞动,好像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颐和园不愧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我以后还要再来颐和园。

颐和园一日游最佳路线图颐和园一日游作文

北京颐和园绝对是很多游客初次来京最佳的选择和游玩目的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老北京的和谐韵味,体验各种令人陷入沉思的历史场景画面,下面给大家分享颐和园一日游体验。

1、游览路线

北宫门进入——苏州街桥——中御路——宿云檐城关,在此乘船——十七孔桥码头下船——十七孔桥——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东堤——文昌阁——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清华轩——清晏舫(石舫)——耕织图景区——北如意门。

从北宫门进,走到画圈处宿云檐城关乘船游湖,即1号线,直达十七孔桥码头,再从十七孔桥沿路逛过去,即2号线,从北如意门离开。

其实看得出来,整个颐和园我们并没有全部逛完,但是逛这些我们也已经花了4个多小时。

门票:30元/人。

2、交通指南

颐和园,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十多年前来北京旅行我曾游过颐和园,这次属于旧地重游,感觉这次和十多年前相比,颐和园基本没什么变化。

颐和园有6个出入口:北如意门,北宫门,东宫门,新建宫门,南如意门,颐和园西门。

我们看了下乘地铁4号线可直达北宫门站,非常方便,所以我们从北宫门入园。

3、游览游记

从北宫门一进门,便可以看到一座石碑,讲述着颐和园的前身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的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质量上还是有所下降。

苏州街

北宫门进去后便是苏州街,虽然看上去商铺林立,但貌似没有一家店铺在经营。

再向前,正对着的须弥灵境遗址区如今正在维修。

沿途也看到被烧毁的建筑的遗址。

一路逛到宿云檐城关,在此乘船至十七孔桥码头,票价没记错的话是40元/人。

宿云檐城关

乘船的时候,非常有在杭州西湖游船的穿越感,看湖周围的风景,和西湖周边真的蛮像的。

船在十七孔桥码头登陆,我们上岸后,先游览十七孔桥,然后来到了一个湖心岛——南湖岛。

十七孔桥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东接东堤,西连南湖岛,全长150多米,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最长的桥,桥头及桥栏望柱上雕有500多只石狮子,桥栏的两端有4只石雕的异兽,威猛雄健,是清代石雕艺术品中的杰作。

游玩好全部景观最终发现,两小只最喜欢的景点就是这座十七孔桥了!在此处花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形态各异,各个憨态可掬,两小只很认真地观察每只石狮子,找不一样的地方,也找自己最喜欢的石狮子,和它们各种合影。

走过十七孔桥,来到了南湖岛,南湖岛和万寿山遥相对应,岛上现存有涵虚堂,广润灵雨祠,鉴远堂,月波楼等景点建筑。

遥相对应的万寿山

逛好这个湖心小岛,穿过十七孔桥来到东堤,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座廓如亭,这座亭子是中国古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亭式建筑,达130多平方米。

与廓如亭相距不远的便是这座铜牛了。这座铜牛的牛背上铸有乾隆撰写的八十字篆体铭文——《金牛铭》。

湖边逛着逛着,会不会觉得眼前风景很有杭州西湖的既视感呢?

沿着东堤一直走便来到了文昌阁。这是颐和园内6座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文昌阁和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

继续向前便看到这座知春亭,此处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了。

走过知春亭,再向前便是这一处建筑群了。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仁寿殿,德和园等,这一处是很有故事的地方,例如:仁寿殿,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玉澜堂,曾是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的地方;宜芸馆是光绪皇后在园中的住所;乐寿堂,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等等。

乐寿堂前有慈禧太后乘船的码头——水木自亲码头。

参观完这一处建筑群,便来到长廊了!这也是一处很经典的景点了,10多年前游览过颐和园,如今回忆起来2处最深的印象便是长廊和十七孔桥了。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273间,全长728米,枋梁上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彩画14000多幅,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对称地展开,将分布在万寿山前的建筑连成一气。

两小只在长廊也玩得很开心,刚开始还看看头顶的绘画,但是看了一会儿后便放飞自我,廊上廊下的跑来跑去了。

邀月门

长廊的中间,排云殿,佛香阁景区。这块景区需要额外买票,两小只对这块兴趣不大,一看又是要往上爬,觉得太累了,便不想上去了。我以前是去过的,这次他们既然累了不想去了,我们就继续走长廊,往北如意门走。

路过清华轩。

清华轩

走到长廊西端,湖边立着一座石舫——清晏舫,舫身系用巨石雕砌而成,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

继续慢慢往北如意门的方向,出了颐和园。

以前去横店参观过一个1:1仿建的圆明园,当时写的游记里提到了自己所感受到的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不同之处,这次游览了颐和园,这种感受更是深刻。

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皇家园林真是大!占地面积真是广!气势恢宏,规模庞大,而江南园林,就像我去过的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占地面积没这么大,一般都比较小巧。

其次,建筑风格上的不一样。皇家园林的建筑比较厚重严谨,尽显气派,富丽堂皇。而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多半玲珑纤细,灵巧秀丽,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再次,色彩运用上也差别很大。皇家园林红墙碧瓦,色彩鲜明,饱和度高,例如这个长廊,颜色很鲜艳。而江南园林,多半白墙黛瓦,讲究幽静淡泊,淡雅天然。

最后,在空间布局上,皇家园林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界限很分明,例如一个院子的门一关,里面是什么样的景象根本就看不见了,界限较严谨。而江南园林,比较通透,内外空间有连接,渗透,就像一扇花窗,一处幽廊,都会把内外的层次丰富起来。

虽然会有一些不同之处,但同时皇家园林又融合了很多江南的美景。

游园时,除了对颐和园内风景的欣赏,我心里总一直有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受,想想这里以前是什么地方,哪是普通百姓想进就进的呢?而现在,买张门票,就可以在里面惬意悠闲地闲逛,游船,赏景,拍照。

猜你喜欢